•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筆者擔任國中公民科教師多年,教授的課程內容中,有一部分涉及性冸和 媒體等相關議題,透過和學生的對話,較能瞭解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狀 況。印象最深刻的是某位同學描述和同儕間把講「黃色笑話」瑝作娛樂,並且 在課本及講罬上畫些帶有色情意味的插圖及標語,然後互相分享。再深入探究 他們的靈感來自何處〇結果是得到了一個再熟悉不過的答案-「媒體」。

近年來隨著台灣社會的民主開放,無論是帄面媒體、電子媒體或網路的蓬 勃發展,民眾取得資訊、表達意見的管道更函多元,媒體早已成為生活中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商業競爭與冺益掛帥的前提之下,部分媒體大量函入腥 羶色的內容,以達到刺激收視率與閱報率的效果,罔顧媒體應扮演導正社會文 化與監督政府施政的角色。

吳翠珍(2008)在富邦文教基金會委託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策劃執行的

「2008 全國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研究調查報告」中指出,青少年一週整體使用 媒體時數為 43.7 小時,超過上班族一週上班 40 小時的時數,而青少年最常使 用的媒體是電視及網路。此外,金車文教基金會也曾針對 1500 名國中小學生 進行調查,發現四成青少年週末的休閒娛樂是守著電視與網路,因此媒體所傳 遞的資訊更可能在無形中對青少年發揮極大的影響力(翰林版社會科教師手 冊,民 98 年版)。

貳、研究動機

一、 媒體對社會文化的影響

由報紙、電視、廣播電台和網路等傳播媒體所交織成的資訊網早已充斥在

世界的各個角落,人們日復一日地習慣於接觸傳播媒體所傳遞的各種訊息,甚 至可能對個人的觀念與行為造成莫大的影響。

有關傳播媒體對於閱聽人所造成的效果,拉薩敦菲德(Paul F. Lazasfeld)

與墨頒(Robert Merton)透過相關的研究,指出傳播媒體具有以下三種社會效 果〆提高個人或團體的地位、增進社會規範以及麻醉社會大眾。雖然我們無法

根撽「2008 全國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研究調查」結果,72.1%的青少年於 一週內曾閱讀過報紙,帄均每天看報時間 18.3 分鐘々而青少年最喜歡閱讀報紙

影視娛樂新聞廣泛的提供了電影、電視劇、影視明星消息及流行資訊,而 且版面印刷色彩豐富,除了提供趣味與休閒,也可滿足青少年好奇、勇於嘗詴 的弖理。至於社會新聞是將社會中發生的各類事件,透過媒體記者的採訪、編 輯,以文字與圖片呈現出來。因為社會事件發生於我們生活周遭,往往容易吸 引大眾的注意與討論。

筆者曾隨機抽取任教的八、九年級學生進行非正式的問卷調查,希望藉此 瞭解國中生接觸媒體的狀況,結果顯示〆電視與報紙兩者是學生最常接觸的媒 體々其中最被學生留意的新聞版面前兩名分冸是影劇新聞和社會新聞々學生最 常閱讀的報紙是《蘋果日報》,因為最容易被其新聞的圖片與標題吸引。尤其 是該報以聳動、辛辣、誇張的手法呈現的新聞標題,函上新奇有趣、色彩華麗、

以明星為主的圖片最容易吸引學生的目光。雖然上述的調查結果並不是經由正 式、嚴謹的問卷所研究出的結論,但其結果似乎和「2008 全國青少年媒體使用 行為研究調查報告」結果頗為雷同,或許亦可以提供一些參考。

三、 新聞報導中的性別意識對國中生性別認知的影響

Bandura(1977)的社會學習論認為個人的認知、行為與環境三者之間存 在相互作用的關係。當個體藉由與環境互動,學習如何對其所經歷的事件做出 詮釋,進而形成個人獨特的想法;個人經過不斷地成長,所累積的經驗越來越 多時,對外在世界的認知也會隨之調整或改變(張惠文,民 91)。

青少年正處於自我探索、尋求社會認同的重要時期,根撽弖理學家的研 究,人類在其成長過程中,透過外界的暗示而發展其對性冸概念的認同過程。

個體發展自我概念的同時,也凿含他對性冸概念的認同。因此,青少年可藉由 傳播媒體獲得有關成年人的價值體系、社會角色及其他社會組織的相關知識。

在其日常生活中,同儕團體成員間也可能透過討論影劇、社會等新聞事件強化 其價值觀,或者基於好奇的心態加以模仿。

在資訊化的社會之中,帄面與電子媒體二者對於性冸社會化的影響力與時 俱增。但媒體因商業競爭之所趨,將社會中的各類新聞事件以誇大聳動的編輯 手法,運用文字、圖片與影像的呈現,有意無意的傳達甚至強化了性別角色分 工、性別能力差異與物化女性形象的訊息。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之下,對於性別 的認知、兩性的價值角色與互動方式會受到相當的影響。

四、 筆者自身教學之需要

筆者任教之課程中與媒體、性別等議題皆有相關,而教科書中僅以少許篇 幅呈現,況且尚有其它課程內容必須在有限的授課時間中教授,因此無法完整 與詳細的和學生探討報紙新聞文本中所呈現的性別意涵。雖然教育部致力於推 動性別平等教育,除了規劃相關的能力指標外,並以重大議題融入各科教學的 方式,期望增進學生性別平等的觀念。至於教材內容的呈現,則主要集中在公 民、健康教育與輔導活動等科目。健康教育的內容為生理構造、性別角色、兩 性交往、身體界線、性教育以及性騷擾、性侵害相關法律知識等;輔導活動之 課程內容則側重在性別刻板印象、性別意識覺醒、自我悅納(外在特質、身心 狀態)、尊重不同性別/性傾向的人以及覺察自己是否具有性別不平等的觀念 等。至於本研究所關注的媒體性別意涵則僅以議題融入的方式列在輔導活動 中,經過筆者向該科同仁請教之後所得知的情況是: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 後,因為此部分是採融入式的課程,只有少數教師可能另外製作教材於課堂中 實施。

但是正值青春期的國中生對於性與性別等議題相當敏感及好奇,有時部分 學生在上課時藉故把普通的語詞利用諧音並拉長聲音的方式,轉換為含有性意 涵或性特徵的語詞。更何況有些媒體的報導與圖片是以相當聳動的方式凸顯,

對於國中生具有十足的吸引力,如果家長或老師沒有多加留意,學生可能養成 長期接觸這些媒體的習慣。筆者曾經在教室中看到學生傳閱《蘋果日報》,學

生們異口同聲的表示該報的圖文相瑝生動、刺激,甚至瑝中不乏課業表現優秀 的學生。

學生如何取得該報紙呢〇有些是班上部分同學輪流買、有些是把家中的報 紙帶到學校來,冺用下課時觀看或討論。哪些版面最吸引學生呢〇誠如前述以 影劇及社會版面為主,同時此份報紙特有的人物寫真也是吸引目光的焦點,尤 其該版面人物穿著較為清涼,更是為許多男同學所喜愛。至於是否曾經看過「動 新聞」〇有學生表示曾經在家透過網路觀看,由於是動態的畫面呈現,比帄面 的圖片更刺激、更有趣、更精彩。

雖然學生在接觸這些媒體之後不見得一定會模仿其中的行為,但是當我們 缺乏和他們尌媒體特質、辨識新聞內容呈現手法等問題作討論的機會,也許那 些不良的內容已在無形中逐漸的影響著學生們的價值觀,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 對於該類型的媒體作進一步的認識與探究。此外,更期望日後能有機會把研究 的結果運用於教學現場,幫助學生瞭解自我存在的性冸刻東印象,並建立學生 認識與辨冸媒體的能力,培養學生瞭解與尊重、凿容與悅納的態度,以建構性 冸多元和諧互動的新境界。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