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基本原理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4-55)

3-1 前言

透地雷達法(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簡稱為 GPR,主要是應用 電壓為幾百伏特的發射線圈,其產生頻率範圍在 10MHz~2500MHz,

且歷時為幾十億分之一秒(ns)的高頻脈電磁波(又稱為電磁波),利用 此波可對地層或待測目標做穿透施測,並且利用入射波(電磁波)在不 同的介電性質之界面處產生反射波,經高靈敏度接收天線所接收,在 依接收到鋼筋位置的時間快慢,振幅衰減情形及測點產生數值化的影 像剖面圖,在加以評估與判讀。

3-2 電磁波基本原理

電磁波是電磁振盪(Electrical Oscillation)時,部分能量以幅射方式 傳播於空間形成電波和磁波的反應,在低頻率的電振盪中,因磁電互 變緩慢,且無電能轉變為熱,造成能量可全部互變回原來的電路中而 無磁波產生;反之高頻時,因互變快,所以無法使電能完全還原於電 路中而有磁波的產生,於是空間中磁場隨著時間產生電場;而空間中 的電場也隨著時間產生磁場。其實際電磁波傳遞的方式如(圖 3-1)所 示【39】。

圖3-1 理想介質中平面波電場與磁場示意圖 x

Y

E

H

Breakthrough

電場

磁場

Maxwell 方程式表示如下所述:

Maxwell 電磁波第一方程式

t J D

H



 ,即為(安培定律) (3-1) Maxwell 電磁波第二方程式

t E B



 ,即為(法拉第定律) (3-2)

Maxwell 電磁波第三方程式 D ,即為(電場的高斯定律) (3-3)

Maxwell 電磁波第四方程式 B 0,即為(磁場的高斯定律) (3-4) 上式中:

E:電場強度(伏特/公尺;V/m) B:磁通量密度 (特斯拉;T) H:磁場強度(安培/公尺;A/m) J:電流密度(安培/平方公尺;A/m2)

D:電位移、通電密度(庫倫/平方公尺;C/m2)

:電荷體密度(庫倫/立方公尺;C/m3)

根據 Maxwell 電磁波方程式之推導,可得以下結果【39】:

當假設電磁波在均質、均向的介質中沿 Z 軸方向傳播,則可表示如下:

電場表示為:EE0ej(tkz) (3-5) 磁場表系為: Y j t kz K Ex

j e

H

H 

0 (  ) (3-6)

式中:kz:稱為空間相位

t:稱為時間相位

由以上的 K 為複數,故可令: jkj

:為地層中的衰減係數(Attenuation Constant)

1 2 1

2



 







(3-7)

稱為介質之衰減常數,視為波數的虛部部分。

:為相位常數(Phase Constant)

1 2 1

2



 







(3-8)

稱為相位常數,視為波數實部部分。

式中,:導電度(conductivity;S/m)。

:電容率(Permittivity;F/m)。

:導磁率(Permeability;H/m)。

:角頻率(Angular Frequency;rad/sec)。

在透地雷達中,透地雷達之訊號是以高頻電波在介質中傳佈的,其主 要由速度和衰減兩個參數所描述,但實際上控制這兩個參數為介質之 導電度和電容率又稱為介電常數。因此將對導電度和電容率作一番敘 述。

3-2-1 衰減常數

指電磁波通過介質時而產生衰減反應與介質的介電係數、及導電 度有關。如公式(3-9)所示:

1635

A

(3-9)

式中 :相對介電常數、A:衰減常數(dB/m),由式中可看出與 導電度成正比,如圖 3-2 所示

圖 3-2 衰減常數和頻率關係圖【17】

3-2-2 導電度

導電度(Conductivity):為電流在介質中前進的速度快慢之稱,而 導電度可由下公式算出:

1

(3-10)

其中 :電阻(Resistivity ;歐姆-公尺;Ω-m)

:導電度(S/m)

由公式(3-10)可得知導電度與電阻成反比,因此可以想像當天線 的發射功率一致時,對不同介質的導電度施測時,介質導電度愈高,

則電磁波衰減愈快,將不利於施測,因此透地雷達之應用上可依照介 質條件及情況下所區分為三種等級的導電度:

1:高導電度(102S/m)):為不良的探測條件,會導致激發出去的 電磁波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發散,而使接收之訊號非常不清楚,因 此在潮濕的環境下不適合施測。(如海水、濕頁岩和濕黏土等)。

衰減常數(dB/m)

頻率 (Hz)

2:中導電度(107102S/m):為施測時之一般條件(如雪、砂、乾 黏土、清水等)。

3:低導電度:(107S/m):為透地雷達最佳的探測條件,因為激發 出的電磁波不致於容易發散,因此可以接受完整的反射波而清 晰。(如瀝青、空氣、花崗岩、混凝土等)。

3-2-3 反射係數

當透地雷達入射電磁波遇介質 A 與介質 B 介面時,其反射介面 之比值,

稱為反射係數 R(Reflection Coefficient), 定義為:

b a

b

R

a

  (3-11)

其中,a:物質 A 之介電常數、b:物質 B 之介電常數

由此可知電磁波經過不同之介質時,會把訊號反射,並且反映在 雷達剖面圖上。

3-2-4 相對介電常數

相對介電常數(Relative Dielectric Constant)之定義為指有電介質 時的電容為無介質時的電容比。所以當介電常數愈大時,則主波束之 寬度將愈窄,相對天線之能量將愈能往地下集中,更有利於施測。相 對介電常數表示如下式:

0

(3-12) 其中 :相對介電常數、:材料之電容率(F/m)、0 8.851012: 真空之電容率(F/m),關於一般常見的介質之電性;如表 3-1 所示。

表 3-1 、電磁波於各種常見介質中的電性參數

介質 導電度(mS/m) 相對介電常() 速度(m/ns) 衰減係數 (dB/m)

空氣 0 1 0.3 0

純水 0.5 81 0.033 0.1

海水 3104 81 0.01 1000

積雪 0.001~0.01 1.4 0.25

-永凍土 0.01~10 4~8 0.12

-砂(乾) 0.01 3~5 0.15 0.01

砂質乾土 0.14 2.6 0.19

-砂質溼土 6.9 25 0.06

-砂(飽和) 0.1~1 20~30 0.06 0.03 粉土(沉泥) 1~100 5~30 0.07 1~100

黏土(濕) 2~1000 8~12 0.06 1~300

黏土質乾土 0.27 2.4 0.19

-黏土質濕土 50 15 0.08

-砂岩(濕) 40 6 0.12

-頁岩 1~100 5~15 0.09 1~100

石灰岩 0.5~2 4~8 0.12 0.04

石灰岩(濕) 25 8 0.11

-玄武岩(濕) 10 8 0.11

-花崗岩 0.01~1 4~6 0.13 0.01

混凝土 - 6~11 0.1

-瀝青 - 3~6 0.12

-鐵 109 1 -

-銅 5.81010 1 -

-(出處 Ulriksen,1982;Davis & Annan,1989)

3-3透地雷達檢測基本設備

本研究所採用的透地雷達系統為瑞典製之RAMAC/GPR系統

【40】,此系統瑞典Mala Geoscience 公司所研發出來的與美國GSSI 公司SIR系統及加拿大Sensor Software 公司之EKKO系統均為(時間 域),只有美國的GeoRadar公司Stepped-FM GPR系統為(頻率域探測 儀),而對於瑞典的透地雷達系統的特點,都是以發射端與接收端的 位置固定,而且還有全罩式的保護盒內是為全罩式天線組,其優點就 是施測快速、攜帶方便,而且因有全罩式外殼保護,則可降低或隔離 外界環境所雜訊波所影響,因此使得天線之發射和接收均可由底部進 行之。

透地雷達儀器檢測系統主要是由五個部分組成,分別為控制主 機、發射天線與接收天線、供電系統、測距輪及個人筆記型電腦,將 主要組成部分。

本儀器之組成不外乎有五個主要組成部份,分別如下:

1、控制主機(Control unit)如圖 3-3 所示

此部分相當於資料收發之管理者,可藉由平行輸入端子 (Parallel data port)接收電腦所發出之指令,進行雷達波之發射控 制,並且經物體反射回來之信號在由接收天線所接收。控制主機 之藉由發射天線送出雷達波及接受收天線所收取的反射訊號,則 是由光纖傳遞至控制器內再送回到電腦。

2、天線組(Antenna) 如圖 3-3 所示

指一組天線內含有一個電子發射器與一個電子接收器。天線 組主要利用脈衝原理產生高振幅脈衝式之電磁能。目前本實驗室 有 100MHz 非遮罩式及 250MHz、500MHz、800MHz、1000MHz

全罩式天線系統。

3、測距輪(Measuring wheel) 圖 3-3 所示

測距輪之用途為量測測天線時所拖行之距離。

4、電源供應器(Power) 圖 3-4 所示

本儀器使用直流電壓 12V 可充式鎳氫電池 ,共需 2 顆,分 別提供給控制主機及天線組之電源使用,照經驗每顆電池約可待 測 2~4 個小時左右,但充電時間每顆至少需 8 小時以上。

5、個人筆記型電腦(PC) 圖 3-5 所示

筆記型電腦的功能為控制透地雷達之運作,資料擷取、量測 顯示及分析判讀以便事後分析。

圖 3-5 儀器

圖 3-4 電源供應器 圖 3-5 個人電腦 1GHz 探頭

光纖

控制主機 測距輪

圖 3-3 透地雷達天線組

3-3-1透地雷達組之資料擷取之原理

使用透地雷達系統之操作程序可分為以下步驟:

1. 依據待測物的需求,選擇適當的透地雷達探頭天線頻率。

2. 進行透地雷達軟體內基本參數的設定程序。

3. 經由可攜式筆記型電腦連接控制主機並激發雷達脈衝訊號至發射 天線。

4. 由發射天線發射高頻脈衝雷達波向待檢測結構物或地層結構發射 雷達波。

5. 高頻脈衝雷達波於不同電性常數的物質介面所產生反射波,經由接 收天線接受訊號。

6. 接收天線接收反射波訊號至控制主機利用訊號傳輸線RS232將資 料傳回筆記型電腦內儲存。

7. 利用透地雷達軟體,對於待測物進行結果分析、圖像判讀及影像 後處理等。

在檢測過程中透地雷達將以拖曳方式來進行,約以等速來進行 拖曳,並重複上述步驟即可得到整個測線的透地雷達剖面圖。如圖3-6 所示。

圖 3-6 透地雷達系統擷取資料示意圖

控制主機

(接收電腦指令及控制雷達波發射)

資料 傳輸

接收訊號 筆記型電腦

(用以控制透地雷達操作、資料擷取)

1GHz 透地雷達 遮罩式探頭

傳送訊號

待測物

3-3-2 透地雷達施測方法

由圖 3-7 顯示在均質之電磁波的振幅與在非均質之電磁波的振幅 有所不同,原因在於雷達波經由不同介質的反射接受訊號而產生不同 的振幅,因此可以利振幅之間的差異性,來探討異物之影響波的現象。

圖 3-7 電磁波對待測物內部異介質行進的方式

3-3-3 施測時所需之參數設定

在透地雷達施測時所需的電腦軟體【41】(RAMAC Ground Vision GPR Measurement Software Version 1-2-1)之參數設定大致含括 以下幾種參數之設定,其中包含了天線頻率設定、搭配天線施測所需 之測距輪、天線間距、疊加次數、取樣頻率、時間視窗設定等。

1. 天線頻率(Antenna Frequency)

在施測之過程中,依照現場施測之需要來選擇我們的天線頻 率其中軟體可支援的天線包含有遮蔽式天線(250MHz、500、

800、1000 MHz)和無遮罩式天線(100、50、25MHz),一般來說

入射波 反射波

天線發射端

結構體異介質電磁波反應 結構體均勻介質電磁波反應

均勻介質

異介質

天線接受端

較高的天線頻率會有較小的探測深度與較高的解析度,而頻率較 低的天線頻率會有較大的探測深度及較低的解析度。如表 3-2、

表 3-3。

表 3-2 RAMAC/GPR 系統 天線頻率之選擇建議表 天線頻率

(MHz)

可檢測待測物尺寸 (m)

可檢測深度範圍 (m)

大約的最大貫穿 深度(m)

25 ≧1.0 5~30 35~60

50 ≧0.5 5~20 20~30

100 0.1~1.0 2~15 15~25

200 0.05~0.5 1~10 5~15

500 ~0.05 1~5 3~10

1000 <0.05 0.1~0.5 1~3 表 3-3 RAMAC/GPR 系統 參數設定建議表

天線頻率 (MHz)

取樣頻率 (MHz)

時間視窗 (ns)

取樣間距 (m) 25 150~600 3400~850 0.30~0.75 50 400~800 1280~640 0.20~0.50 100 800~1800 640~280 0.10~0.30 200 1600~3500 320~150 0.03~0.10 500 4000~7000 130~75 0.02~0.05 1000 25000~110000 5~20 0.01~0.05

2. 天線間距(Antenna Separation)

天線間距即為發射天線與接收天線之間的距離,本研究所使 用之發射與接收天線為遮罩與無遮罩式之天線探頭,且同時放置 於天線盒內,其天線間距皆以固定,並由軟體本身經過所選之天 線形式已設定其值。

3. 疊加次數(Number of Stacks)

疊加次數為發射天線在同一測點發射訊號的次數,此參數可 以用來將訊號加強並且消除隨機雜訊,其方法就是將同測點中所 接收的振幅資料加以疊加然後平均,藉以消除雜訊提高訊號品 質,而此平均後的振幅資料表示成一條軌跡。而顯示在電腦銀幕 上,可用下面簡單的數學式表示【16】:

(3-13)

其中:

A1:疊加平均後的振幅資料,下標1 表示為第一個時間取樣點 a1i:重複接收的振幅資料,下標1 表示為第一個時間取樣點,

i :表示第i 個振幅資料 K :時間取樣點個數 N :疊加次數

4. 雷達波形軌跡(Trace)

雷達波形之軌跡是由於透地雷達天線發射脈衝波經由電磁性 界面迴旋(Convolution)後之結果。如果輸入之脈衝波之脈衝寬度 愈短,則鄰近波形愈不容易產生混合,有利於解析。

5. 取樣頻率(Sampling Frequency)

取樣頻率為檢測時的時間之範圍內,在軌跡(Trace)中之連 續取樣,如果取樣頻率設的過高,訊號衰減愈快,訊號走時愈短,

則所測深度愈淺;反之,則愈深。而取樣頻率之要求不可小於天線 的六倍。

6. 時間視窗(Time Window)

時間視窗為透地雷達接收天線接受訊號之時間間隔,其時間零點以 接收天線開始接收雷達波算起,即時間視窗如果愈大,使接收天線 接受訊號的時間愈長,則所得之訊號可達到探測體較深的部分;反 之,若時間視窗開的愈小,使接收天線接受訊號的時間愈短,則所 得之訊號只達到探測體較淺的部分。

3-3-4 檢測時之內部基本操作程序

基本操作程序可分為八個步驟:

1、觀察檢測環境的狀況是否符合檢測條件。(天氣、人為因素等…) 2、針對檢測項目,選擇適當的天線探頭。(天線頻率)

3、針對檢測項目的需求,選擇適當的待測深度。(參數頻率設定) 4、將透地雷達天線組擺置於待測區內。

5、進行透地雷達基本參數設定。(取樣間距、取樣頻率、疊代、取 樣點數)

6、開始施測檢測項目。

7、將現場資料讀取存於筆記電腦上及測線手稿繪製。

8、最後將現場資料進行後處理分析。

3-4 波傳原理

波的物理特性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電磁波,另一類是機械 波。電磁波是由電磁震盪系統產生的;如無線聲波、紅外線、可見光、

紫外線、雷達波。波傳播有一定速度,並伴隨著能量的傳遞在不均勻 的介質均會產生反射、折射及繞射現象;機械波是機械震動系統產 生;如水波、超音波、聲波等。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4-5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