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般對於瓊瑤電影總歸之於「三廳電影」類型,然而在早期一九六 五年至一九七二年約23部電影中,場景變化多元,有室內搭景,有戶外 拍攝,並到臺灣各地風景名勝取景。到一九七六年瓊瑤自組巨星公司,

電影風格漸趨一致,演員大多為二秦二林,遂使此類型愈形單一僵固。

以下筆者以七○年代至八○年代的電影文本為例,進一步說明瓊瑤電影 的空間再現如何建構閱聽人心中對於現代愛情的浪漫想像。

瓊瑤小說裏青年男女有強烈追求自主愛情的意願,然而女主角的形 象卻是清靈,娟秀與纖弱的外貌,在電影螢幕上,我們卻發現另一種觀 看瓊瑤女主角的方式,女主角的衣著時尚,個性則略為活潑任性,並且 有一種積極向上自主獨立的氣質,如《我是一片雲》裏,女主角一出場 即活潑的蹦蹦跳跳,且以帥性的褲裝出現,上衣則搭配類似今日的小可 愛,專科畢業之後積極投入職場工作。每個場景設計中,女主角或女配 角衣著顯示中上富裕生活,女性角色的出場總是精心修飾,衣著入時,

電影敘事背景多為紡織公司,如:《心有千千結》紡織女工勞動場景,

男主角日夜研究紡織品作設計;《奔向彩虹》男主角亦是紡織公司的小 開,有好幾幕場景是模特兒展示今年流行春夏裝,這些場景的建構與設 計都滿足女性閱聽人對於時尚服飾的追求,猶如今日偶像劇觀眾模仿劇 中女主角同樣款式的衣著飾品,在當時的瓊瑤電影以紡織業作為敘事背 景,展現對女性閱聽人在時裝品味的示範作用。同時也再現臺灣七○年 代邁向工業化,都會邊緣衛星巿鎮(如三重、新莊)小型紡織工廠、鐵 工廠林立的時代背景。45

在七○年代瓊瑤電影展現中上階級家庭的理想圖像。《我是一片雲》

(陳鴻烈,1977)、《一顆紅豆》(劉立立,1979)、《月朦朧鳥朦朧》

(陳耀圻,1978)等片都呈現中產階級的家庭,充滿父慈母愛,家居擺 設華麗優雅,女主角天真無邪地成長,住在頗整潔舒適的臥房內,展現 新興的臺北中上階級的生活空間。男主角或女主角父母住在一座美麗的 花園洋房,空間明亮寬闊,客廳的佈置整潔,西化沙發茶几,甚至有壁

45 在 1980 年李行導演拍攝的文藝愛情片《又見春天》,由秦漢、林鳳嬌主演,

其敘事背景也是服飾設計公司,女主角在電影中換著多套設計服飾,一方 面再現臺灣紡織產業之發展,另一方面也反應了當時風行「類瓊瑤電影」,

常以女主角時髦服飾吸引女性觀眾的目光。

爐的出現,而且大多數氣派富裕的客廳中都有一架平臺式的鋼琴,此種 場景設計滿足著女性觀眾對於中上層社會居家佈置的渴望想像。男主角 除了英俊瀟灑,多半為高級菁英份子(大學生、碩博士)或帶有國外經 歷與學歷的背景,如:《我是一片雲》男主角留學國外,《一簾幽夢》

(白景瑞,1975)的男主角費雲帆、《問斜陽》(劉立立,1982)男主 角顧飛帆皆旅居國外多年。另外,當感情出現挫折時,出國(歐美)象 徵遠離現實生活的一切紛擾。瓊瑤的言情敘事中,常面對強勢父母的阻 撓,或是親情的召喚,最終男女主角總是會屈服,或者以戲劇的方式營 造男女主角的悲劇,男女主角死亡或女主角自我放逐或精神流亡。強勢 的父親/母親所代表的傳統勢力,以及衛道思想,如《我是一片雲》男 主角的寡母,主觀地厭惡女主角,以孝道要求男主角,使得男女主角愛 情破裂。46此時男主角就以出國留學暫時遠離一切現實紛擾。《一簾幽 夢》男主角也帶女主角遠離三角戀情糾葛,奔赴異國展開新的生活。在 瓊瑤電影中,臺北的現代生活,中產階級的價值觀,知識菁英留學歐美 的想像,都構築電影的浪漫元素,也增添敘事的張力。

瓊瑤電影予人最鮮明的印象即是「三廳場景」,因為電影大部份的 場景是在客廳、咖啡廳及餐廳(舞廳),故瓊瑤電影又被稱為「三廳電 影」,這三廳往往標誌著戀人之間情感的進程,推動著敘事線的進行。

其實瓊瑤電影也多有外景拍攝,多選在美麗的大自然或優美的大學校 園,讓戀人互訴情衷,如《一顆紅豆》裏淡江大學中式建築,及美麗的 宮燈道。電影中自然美景、大學校園場景與愛情符碼連結象徵著純真、

質樸、美善,也是瓊瑤面對臺灣日漸商業化與資本主義化的批判。林譽 如檢視瓊瑤電影中被浪漫化的個人主義,其電影裏的「自然」與「文藝」

強調了個人價值、自由精神、與純真美德。自然景觀優美的外景鏡頭、

詩意的名字、與主角的藝文相關職業或傾向是瓊瑤電影的類型傳統。47

46 對於浪漫愛在中國及臺灣之後的發展,還有對於瓊瑤敘事策略的詮釋,可 參酌林芳玫,《解讀瓊瑤愛情王國》。

47 針對七○年代瓊瑤電影自然場景如何成為批判人工化、商業化、資本化的

而瓊瑤電影描寫戀人之間美好的時刻並不多,很快地就因為各種家庭、

內心的衝突而導致戀人猜疑或分手。三廳場景各有其功能及符碼,餐廳

(舞會)是情人邂逅,青年朋友聯誼以及象徵流行時尚的場合,如:最 早期由邵氏所拍的《船》(1969),故事即從歲末年終,詳和的聖誕歌 曲拉開序幕,歡樂的青年男女準備到同學家中開聖誕派對。或者《月朦 朧鳥朦朧》(陳耀圻,1978)的聖誕派對,帶入八○年代流轉的水晶球,

俗艷彩帶,迪斯可舞步。另一種常在家中餐廳舉辦的是生日派對,標誌 著女主角成長的重要轉折時刻,如:《我是一片雲》(陳鴻烈,1977)

慶祝女主角二十歲生日,《一簾幽夢》(1975)的家庭舞會場景,《風 鈴風鈴》(李行,1977)盛大的生日派對,《夢的衣裳》(劉立立,1981)

的派對都將當時年輕人流行的舞步,西洋音樂,時尚穿著等展露無遺。

瓊瑤電影經常出現聖誕派對及生日派對的場景,融入現代化,西化的元 素,相對六○至八○年代的臺灣人生活,很少慶生派對,傳統生日時應 是吃壽麵,拜祖先,或者給紅包,party是相當西化的產物。

電影場景強化愛情敘事線的衝突性,透過男女主角因個性或者志趣 之間愛情的內在衝突,或者父母與子女之間世代衝突、男女主角的社會 位階、家世背景(外在衝突),以營造愛情敘事情節的轉折及戲劇張力。

在瓊瑤三廳電影裏,客廳往往展現愛情敘事線外在衝突之所。客廳常象 徵著家庭的和諧美好,但也是世代之間衝突發生的地點,如《我是一片 雲》女主角去見男主角的母親,三次都在客廳發生嚴重的口角衝突,因 為母親的強勢阻撓而摧毀戀情。《女朋友》(1975)也是在客廳發生世 代衝突,女主角的父母義正嚴詞地規勸男主角高凌風,應腳踏實地去做 事,而非在夜總會等不良場所唱歌。另外,咖啡廳則往往是戀人之間表 露愛意及展現愛情敘事線內在衝突的地方,在咖啡廳約會或爭辯成為瓊 瑤電影常上演的戲碼。七○年代咖啡廳往往連結西餐廳民歌駐唱的形式 或者西洋樂團,如:《一簾幽夢》、《女朋友》、《聚散兩依依》(1981)、

電影語言,參見林譽如,Romance in Motion: The Narrative and Individualism in Qiong Yao Cinema。

《月朦朧鳥朦朧》等。文藝電影強調一對男女因文學與藝術而心靈相 繫,成為彼此的靈魂伴侶,所以藝術氛圍的營構是相當重要,除了男女 主角的文學詩詞對白之外,藝術感最常透過音樂、主題曲連結帶引出 來,早期電影由國聯拍攝電影《明月幾時圓》(1968),甄珍所飾的女 主角在花臺月下彈奏古箏,使兩個男主角為之傾心。再者,客廳的鋼琴、

民歌的吉他,或者西餐廳樂團等成為瓊瑤文藝電影裏不可或缺的元素,

女主角常留著飄逸長髮,彈著鋼琴,如《彩雲飛》(1973)、《在水一 方》(1975)、《彩霞滿天》(1979)、《燃燒吧火鳥》(1982),男 主角則帶著流浪飄泊特質的吉他,如《一簾幽夢》、《夢的衣裳》、《聚 散兩依依》,演繹著瓊瑤自譜的典雅歌詞或流行歌曲,以傾訴戀人絮語。

文藝電影的歌曲敘事代表在傳統倫理霸權下的情感偷渡,使女主角藉著 歌曲享受短暫的浪漫情愛與個人無羈束的自由。48這三廳場景都強化現 代都會的戀愛氛圍,同時展現進步、西化且現代化的生活空間,提供閱 聽人一種對於現代戀愛敘事的空間想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