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壓力的定義與相關研究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於壓力的定義有不同看法,綜合各方學者意見,

可分為下列三種取向:刺激取向、反應取向和互動取向。

一、刺激取向

Holmes 與 Rahe(1967)指出,壓力是個體在遇到外界事件而失去生 活平衡時,為了恢復原有的適應狀態所花費的精神和體力的總和。

Cox(1978)認為每個人都有內在能力對抗環境中的壓力源,當漸增 的壓力超過個人的忍耐程度時,就會開始產生壓力反應。

Kanner(1981)指出,壓力是一種刺激或是一個事件,不管它是真實 或想像,只要它能使個體失去原有的平衡狀態,並刺激個體內在的適應 過程以恢復原有的平衡狀態之刺激或事件。

Morris(1996)認為,壓力是指任何會引起緊張或威脅,並且個人必 須去改變或調適的環境事件。

呂敏昌(1993)指出,壓力是指一種刺激或事件,其發生會使個人 失去原有的平衡狀態,並激發個體內在的適應歷程以恢復原有的平衡狀 態。

陳彰儀(1995)認為,壓力的意義係指:個體面對他不能處理或破 壞其生活和諧的刺激事件所表現出來的特定或非特定的行為模式。

張春興(2007)認為,壓力是個人在面對具有威脅性刺激情境中,

一時無法消除威脅脫離困境時的一種被壓迫的感受,如此種感受經常因 某些生活事件而持續存在,即演變成為個人的生活壓力。

刺激取向的觀點,優點是在辨明各種情境的刺激,容易找到壓力來 源,強調壓力來源的重要性,認為外在環境刺激所引起的壓力,會干擾 個人內在的心裡感受,而造成個人的生活變動。但忽略了個體對壓力容 忍度的個別差異,相同的壓力來源對不同個體,並不一定會造成相同的 壓力反應,以及忽略了個人內在心理因素,在不同環境裡面對壓力時會 有不同的反應和處理方式。

二、反應取向

Selye(1956)將壓力視為外界刺激所產生的反應取向,對壓力定義 為:個人對任何加諸於其上之要求,所產生的一種非特定性

(non-specific)的身心反應。包括心理的或生理的、正向的或負向的、

愉快的或是不愉快的等不同壓力源,都會產生一般性的生理影響,例如 考試刺激產生心情緊張、手心冒汗、心跳加速等的反應取向。Selye(1983) 認為不論壓力來源為何,都可能引起個體相似的生理和心理反應。

Ivancevich 與 Matteson(1980)認為,壓力是一種適應的反應,是 外界的動作、情況及事件對個人產生特殊生理或心理的要求而造成的結 果,而且此種反應是以個人特質和心理歷程為中介。

Eysenck(1983)認為,壓力是個人所經驗到的緊張程度。

Thoits(1986)指出,壓力是突然或長期困擾日常生活行動的一種不 願有的情況。

Hobfoll(1989)指出,Selye 注重個體對壓力的生理反應,忽略了壓 力對個體產生的心理影響,也輕忽了個體辨識,評估壓力和改變情境的 能力。

張明麗(1991)認為,壓力係個體為適應內外在環境,產生的一種 特殊反應結果。

蔡嘉慧(1998)指出,壓力是一種反應狀態,個體在面對外在之威 脅情境時,在生理及心理上所產生應對之反應,此反應受到個人特質和 心理歷程之影響。

藍采風(2000)認為,壓力是指個人對外界的一種反應,舉凡外界 的人、事、物都能造成個人生理與心理的反應。

郭靜晃(2002)認為,壓力是一種心理狀態反應,來自個人認知過 程,所以當個人資源及能力不足以應付環境所需時,所產生的心理反應。

反應取向的觀點,將壓力視為一種反應,即壓力是個體面對環境刺 激時,為求恢復正常的情況,由心理上或生理上所產生應對的反應,偏 重整體性的反應,不考慮壓力來源,忽略了判斷個體對於壓力的心理認 知層面,認為壓力是個人面對外在不利刺激時所產生的生理或心理的反 應。

三、互動取向

Lazarus(1976)認為壓力的產生是由於個人知覺到環境和個人的平 衡受到破壞。Lazarus 與 Folkman(1984)認為壓力是個人和環境交互作 用的結果,經由個人對於環境評估所產生的感受,認為壓力是指個體對 環境需求的負荷超過身體適應的程度,壓力產生決定權不在於環境,而 是經由個人的認知評估,亦即當環境需求超過個體的資源所能應付時,

壓力隨之產生。Lazarus(1991)對壓力所下的完整定義為:「壓力是個 人與環境中人、事、物的一種特別關係,此種個人與環境中人、事、物 的關係,被評估是有心理負擔的,或超越其資源所能負擔的,以及危害 心理建康及個體綜合福祉的概念,始被稱之為壓力。」

McGrath(1970)將壓力視為容忍力,所謂有壓力的環境是指超出正 常容忍範圍的環境。當環境的要求超過個體的容忍力時,壓力就會產生。

Martin 與 Schermentharm(1983)指出,壓力是個人對於人與環境配 合的要求、限制及機會,所產生的主觀和知覺而發生的正向或負向反應 狀態。

Turner 與 Roszell(1994)研究指出,幾乎任何生活上的改變都可能 成為壓力來源,可視壓力為一種個體認知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

Greenberg 與 Baron(1997)認為,壓力是指個體面對外界壓力源時,

情緒、認知和生理三方面交互作用產生的一種反應模式。

Robbins(2003)指出,壓力是一種動態的條件,當個人面對機會、

強迫或需求時,個人知覺其結果是不確定且重要的。

朱敬先(2000)認為,壓力是一種複雜的身心歷程,包括壓力的來 源、威脅的知覺和焦慮的反應,綜合定義,壓力產生的歷程是「壓力的 來源」→「威脅的知覺」→「焦慮的反應」。

施雅薇(2004)指出,互動取向重視個體與環境互動的關係,認為 壓力是個體面對環境刺激,經過其主觀的認知過程,而產生心理的威脅 及生理的激動之現象。

互動取向的觀點,重視個體與環境的關係,統整了刺激取向與反應 取向兩大觀點,認為壓力是外在刺激與個體反應的互動歷程,是相互影 響的,壓力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兩者互為因果,特別重視評 估的概念,注重個體的認知評估及個體的因應能力,可以判斷個人認知 及環境的需求。

綜合以上有關壓力三種取向觀點的定義,研究者認為壓力是由於個 體在與環境互動的過程中,評估當時所處情境的認知與感受,產生的緊 張和壓迫感,所形成的一種生理或心理需要再適應的歷程。本研究所稱 的壓力,係採取互動取向的觀點,強調個體知覺的重要性,認為壓力是 經由個人的認知評估而產生,指國中美術班資優學生平常面對內外在刺 激事件,自我認知其能力和經驗不足以克服困難時,而體驗到的壓迫 感,所表現出的身心反應。

貳、壓力來源與類型

壓力來源的途徑很廣泛,由於學者們對於壓力來源,從不同的觀點 出發、切入的角度不同,對壓力來源因素作分類,自然地也有不同的看 法。

Lazarus 與 Cohen(1977)將個人的認知評估納入壓力來源解釋中,

將壓力分成三類:(1)激變事件:指環境中突然面臨強大事件的改變,

個體需花很多時間才能因應,如自然天災(地震、洪水…)及人為災難

(戰爭…);(2)個人的壓力源:指生活事件足以影響個體挑戰壓力的 適應能力,即一般所謂的負向生活事件,如近親死亡、生病、失業、離 婚等;(3)日常生活瑣事:指係個體每天均會遭遇到的各種日常繁瑣事 件,是持續且反覆不斷的存在,如環境噪音、空氣污染、上班塞車等,

可視為背景壓力源,屬於慢性壓力源。

Wills 與 Shiffman 在 1985 年提出三種壓力來源:(1)重大生活事 件,急遽而持續時間相當短暫,如轉學、親人去世;(2)日常生活中的 問題,如擠公車、排隊或與店員發生爭執等煩瑣事件;(3)持久的生活 緊張,指與履行某種角色有關的長期壓力,如學生擔心課業成績和未來 計劃(引自蔣桂嫚,1993)。

Compas(1987)提出壓力來源可分三種:(1)急性壓力源:包括重要 生活事件、日常瑣事、規範的事件、不規則的事件及生活的改變;(2) 長期慢性壓力源:包括環境條件的剝奪、不利於個人創造的環境及重複 發生的事件;(3)人際間互動的壓力源:指個人與父母、同儕、情侶或 同事間的溝通互動、理念不合的相處,所產生的長期壓力。

Rita、Richard、Edward 與 Ernest 等認為,壓力的來源包括:(1) 對立動機間的衝突;當兩個動機相互起衝突,其中一方動機的滿足同時 引起另一動機的挫折;(2)主要生活改變:任何個人生活的改變──不 論是否愉快──均需要重新適應;(3)日常生活的困擾:困擾的例子包 括找不到物品、關切金錢的擁有、太多干擾、承擔太多責任、不夠時間 陪伴家人以及爭吵(鄭伯壎與洪光遠譯,1991)。

Forman(1993)根據以往的研究,將主要壓力來源分成三大類:(1) 災難事件:會影響大部分人的重大傷害,例如颱風、地震或戰爭等;(2) 重大生活事件:人生的重大階段,例如結婚、離婚或親人死亡等;(3) 每日生活困擾:例如作業太多、成績不佳、想念朋友等。

Aldwin(1994)認為,壓力源包括創傷、生活事件、嫌惡的物理環境、

慢性角色緊張及日常瑣事。

朱敬先(2000)認為,任何情境或刺激具有傷害或威脅個人的潛在 因素,就是壓力來源,壓力來源可分為:重要生活事件、生活小困擾、

災變事件、長期的社會事件及心理困擾五大類。

黃惠惠(2002)指出,壓力的來源主要有:(1)環境壓力:來自自 然環境的壓力,包括地震、颱風、空氣汙染等;(2)內在環境:個人內 在環境,比如疲勞、饑餓、疼痛、病毒感染等;(3)生活困擾:會讓人 感覺憤怒、挫折或不舒服的一些日常生活問題,如塞車;(4)重要生活 事件:指的是個體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或重要變動,可能會破壞個人 本來已經平衡的生活,使得個人短時間難以適應。

黃惠惠(2002)指出,壓力的來源主要有:(1)環境壓力:來自自 然環境的壓力,包括地震、颱風、空氣汙染等;(2)內在環境:個人內 在環境,比如疲勞、饑餓、疼痛、病毒感染等;(3)生活困擾:會讓人 感覺憤怒、挫折或不舒服的一些日常生活問題,如塞車;(4)重要生活 事件:指的是個體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或重要變動,可能會破壞個人 本來已經平衡的生活,使得個人短時間難以適應。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