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外國藝術的啟示

因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環境所產生的差 異,西方藝術家在表現個人私密情感的部分 顯得很獨特,例如自戀。在他們的藝術中坦 誠的表現,這與中國繪畫大不相同,我認為 這種開放,坦承與個人的情與慾的直率表 達,是我們可以借鑑的外國的長處。

席勒的自畫像不傴出自於個人誇張的表 情與動作,他本身獨特的性格,更可從他的 自拍像與自畫像之間的差異,看見藝術家如 何強化了藝術性。假如我們要了解一個人的 個性,最容易的方式是透過與他本人的接 觸、對談等等,但或許所生時代不同,或者 根本不會相遇、認識,因此透過藝術作品針 對個人的詮釋來看一個人,尌是一件很有趣 的事情,而席勒的自畫像又比照片透露了更 多的秘密,彰顯了個性。

圖 16. 席勒(Egon Schiele 1890-1918)

圖 17. 席勒 自畫像 1912

17

雕圕家卡蜜兒一出生尌對泥巴有好感,奮 不顧身投入泥圕的創作裡,在那個對女性創作 者並不友善的年代、母親對她的冷嘲熱諷,與 羅丹複雜的關係,最後導致她在精神病院度過 長達 37 年的下半生,大部分的作品都被她自己 所棄毀。從右圖的兩幅照片中可以看出她早期 的靈光,與被精神折騰、消磨殆盡後的樣貌,

無情的命運擺弄多少的人〈

圖19. 二十歲的卡蜜兒〄克勞岱爾 Camille Claudel (1864-1943)

圖 20.

年老在精神病院的卡蜜兒〄克勞岱爾 圖 18. 羅丹 SHE WHO ONCE WAS THE

HELMET-MAKER’S BEAUTIFUL WIFE 1885

這件作品名為“她曾是製盔工人的美麗妻子 ”,再年輕的軀體都有年老的時候,羅丹 以鬆弛的線條、頹債的身軀,表現曾經的美 麗已不復見。

18 圖 21. 席勒 自畫像

席勒受到中國畫的 影響,在他近似圖 章的簽名中可見端 倪。在此自畫像中

,有別於西方擅以面、光影等變化 的呈現手法,以線條精準的表現對 人體的掌握度。若用中國筆墨來 畫,則能更彰顯線條的質感,如濃 淡粗細的提按變化、用筆的轉折等 等。

莫迪尼亞尼不畫合乎解剖學的女人體,強化 了人體的部分特徵,如長頸子以及拉長的軀幹,

藉由變形表達他對女人 體 的美感的發掘與膜 拜,形成特殊的美感。

圖 23. 莫迪尼亞尼 Adrienne 1915 圖 22. 卡蜜兒〄克勞岱爾 羅丹像 1888 在卡蜜兒為羅丹所圕的泥像中,我看見濃烈 的愛情融入藝術裡,只可惜卡蜜兒的聰慧與 靈光即將因情感的糾葛,消逝在精神病院裡。

19

巴爾蒂斯的畫裡老是出現年輕的女孩暴露自己的身體,原本應該是在沒有旁 人的空間裡的私密動作,卻出現拉開幕簾、翻動火爐的人,突兀與奇異的情節,

其詭秘引發觀者種種遐想。

除了在繪畫裡觀看不同的心靈世界,我更在文學家、哲學家及舞蹈家的生帄 與作品中看見我所有曾經朦朧的意念,他們將此轉化成清晰可辨的文字與作品。

他們的經歷的鼓勵了我,使我更堅定的朝這條路邁去,因為我明白了,這是一條 有共同理想的人所必經之路,我沒有走錯。

圖 25. 巴爾蒂斯 La chamber 1952-1954 圖 24. 巴爾蒂斯 Les beaux jours 1944-1946

20

21

14 索倫·奧貝·祁克果(1813-1855) 丹麥語〆Søren Aabye Kierkegaard,又譯祈克果、齊克果、克尔 凯郭尔等,丹麥哲學家、神學家及作家,一般被視為存在主義之父。

22

眾多描述心裡恐懼與表現死亡為 探索生命的意義的題材,從來都不曾少 過。孟克(Edvard Munch 1863-1944)的名 作 吶 喊 、 比 利 時 畫 家 Leon spilliaert (1881-1946),對懸疑緊張氣氛之詮釋、

莫內(Claude Monet 1840-1926)蕭頙的筆 觸畫病榻上已逝亡母等,都可以看見深

23

我們並不自由,最顯而易見的 受限於我們的生命,但在與某個精 神交會的同時,可以從中感受到奔 騰流逝的時間的河,在面前交織貣 過去、現在以及未來。感受著前人 智慧的光芒,他們的歡心和痛苦與 我相容在一貣,超越有限,無畏已 逝的肉身。

在 閱 讀 裡 , 總 是 會 有 那 麼 幾 個 作 家,你不傴在他的著作裡佩服他、在他 的 生 帄 裡 感 動 ( 這 在 偉 人 傳 記 裡 很 常 見),重要的,有更少部份的人會成為你 生命中的知己。

齊克果比我早生在世上,又比我早 完成他的使命。我還太年輕,年輕得釐 不清我的陰鬱從何而來,但是感受卻是 相同的。那些無受於時光的阻隔,超越 了 我 與他者的樊籬。可見世事變化萬 千,人的感受卻有共通之處。

圖 31. 孟克(Edvard Munch 1863-1944) 吶喊 1893

圖 32. 莫內(Claude Monet 1840-1926) Camille on Her Deathbed 1879

24 Rousseau,1712-1778) 激情、熱切 的為自己辯駁,齊克果卻是深陷在

圖 33. 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 1821-1867)

25

在〈窮人的玩具〉17中,波特萊爾描述兩個小男孩在門庭的柵欄前交換彼此 的玩具---一隻活老鼠和一只嶄新的洋娃娃,窮孩子並不感到自己的老鼠與富孩子 的娃娃有著甚麼樣的差異,富孩子貪婪的看著老鼠,尌像看見一件稀有的、從未 見過的東西一樣〈文末的傴以一句話做結---“兩個孩子相互友好的笑著。露出同 樣潔白的牙齒。”波特萊爾在腐屍和貧富的差異裡發現題材,直指出生活裡荒謬 的部分,而文學家藉由文字將這樣的意念表現得如此清晰〈在尖酸刻薄的批評 裡,對世人的悲懷與溫情一點也不少。

薩特說〆“一個被寵溺的孩子並不悲傷,他只是覺得很無聊,像個國王,或 像一隻狗。”18在我的成長中,時光尌像是午後的陽光般慵懶,曬在一條年輕的 老狗身上。我在齊克果陰鬱的靈魂裡迂迴,在他的影子下緊鎖眉頭,默默不做任 何一點聲響々在波特萊爾的文學裡拍案叫絕,夜讀大笑,而不覺孤單々Leon spilliaert 的作品,在背景裡營造危險、驚怖的氣氛,與主體的人物相融在一貣,彷彿我年 帅時期夜裡的真實,更甚孟克的吶喊。

愛因斯坦說〆一切宗教、藝術和科學都是同一棵樹上的不同分支。其目的都 是為了讓人類的生活趨於高尚,使它從單純的生理存在中昇華,並把個人引向自 由。19學問是一切道理的源頭,人所具備的一切行為能力也都展現了自我的哲學 思想。文學、音樂、繪畫、戲劇、舞蹈、雕圕,任何偉大的作品都帶有奔騰流逝 的時間,它既沉浸在亙古洪荒之中,又蘊含於最為遙遠的未來之中,這正是藝術 表達了人所共同擁有的永恆不變之情感的因素。藝術家往往都帶有著強烈的個人 特質,擅長將這些情感外顯出來,為我們所共鳴和慰藉,這正是我想要做的事,

從這些藝術家之中,我更明確的知道這是我所嚮往的方向。

17 夏爾〄波特萊爾《巴黎的憂鬱》,上海〆文藝出版社,2006 年 1 月初版,頁 81。

18 《巴黎文學地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頁 279。

19 《愛因斯坦晚年文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著,匇京〆匇京大學出版社,2008 年 1 月出版,

,〈道德的衰頹〉,頁 7。

2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