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遊戲方法

5.3 未來展望

5.3.5 多人實體卡片遊戲

為了增加遊戲的趣味性,讓遊戲更加有競爭性以及提升遊戲的困難度,同時 也可以藉由競爭對手的遊戲方式,讓玩家得到新的啟發。本遊戲設計了運用實體 卡片進行的多人版本的遊戲玩法,藉由遊戲過程中彼此的競爭,讓玩家能發展出 更好的遊戲方法。

多人遊戲版本在卡片組成上有所不同,在單人版本中,遊戲的主要牌組包含 了員工卡與方法卡,但在多人版本中,遊戲將事件卡加入主要牌組之中,讓玩家 彼此可以運用事件卡片來阻礙對手遊戲的進行,而計畫卡是屬於公用牌組,所有 人的計畫卡都是從同一個計畫卡牌組中抽取,在多人遊戲時,每個玩家進行的遊 戲流程皆相同,在開始時,抽取一張專案卡片,此專案卡片即是所有玩家必頇達 成的遊戲目標,接著便進入遊戲的第一階段。

圖31、規劃階段

遊戲的第一階段與單人遊戲時相同,首先,玩家在開始的時候選擇是否前進 至使用者設計階段,接著抽滿五張手牌,並從計畫牌組中抽取一張計畫卡選擇是 否放置在檯面上(如圖31所示),最後丟棄不要的牌。在多人遊戲時,計畫卡的等 級同樣也會影響往後玩家在進行遊戲時所發生的狀況,當拿到較好的計畫卡時也 可以取代原本在檯面上的計畫卡,在規劃階段時,玩家同樣只能放置計畫卡,手 上的卡片是不能使用的,當玩家認為已放置適當數量的計畫卡時,就可以進行到 下一個階段-使用者設計階段。

圖32、使用者設計階段

使用者設計階段同樣與單人遊戲時相同,當玩家到達此階段並抽取牌後,如 果玩家認為卡片上的需求是合理且可以達成的,則將需求卡片組放置在檯面上的 需求區域中(如圖32所示),如果認為不容易達成,則可以放棄這張需求卡片並結 束這回合,直到輪到玩家的下一回合再重複上述的流程。

圖33、建構階段-1

當玩家選定需求之後則進入建構階段,此階段與單人遊戲模式較為不同,在 單人遊戲時,當玩家抽完手牌之後則進入放置步驟,玩家在此階段時也必頇根據 在第一階段時計畫卡的數量來決定此階段可利用區域的大小,在放置步驟時,玩 家的員工法與方法卡只能放置在計畫卡上(如圖33所示),但影響對手的事件卡則 不需要放置在事件卡上,在此階段玩家不僅可以進行自己的牌組佈置,同樣可以 根據其他場上的情形來放置事件卡阻礙對方,而事件卡只要符合條件時,即會在 下一回合影響對手的工作,而事件卡的放置數量也限制一回合只能放置一張,放 置完後即進入工作步驟。

圖34、建構階段-2

玩家進入工作步驟,玩家在此步驟必頇根據需求卡所敘述的需求達成需求,

如同單人遊戲,在放置的該回合員工也是無法工作的,所以一開始在放置完後則 進入下一回合,直在下一回合工作階段時,玩家才可以令檯面上的員工進行工作 (如圖34所示),員工同樣可以進行四種工作:正常的建構系統、快速的建構系統、

檢查系統錯誤與修正錯誤,而員工工作的效率則是以卡片上的員工技能為主,玩 家依然可以根據狀況運用方法卡來增加員工的速度,也可以運用事件卡的干擾對 手的進度。

圖 35、建構階段-3

當玩家達成需求卡的要求時,便可以重新回到上一階段接受下一個需求(如 圖35所示),玩家必頇接受的需求數量取決於專案中的使用者數目,在多人遊戲 的建構階段裡,由於事件卡是由競爭對手放置,所以第一階段時計畫卡的放置與 其品質,就變的相當重要,如果玩家草率的進行計畫,則在此階段時,可能會不 斷遭受對手阻撓,導致進度嚴重落後對手,同時在方法卡的運用方面,也顯的更 加關鍵,如何妥善的運用方法卡來阻擋對手的破壞,給予玩家很大的思考空間,

當玩家將所有使用者需求皆完成之後,才可以進入到整合階段。

圖36、整合階段

當玩家進入整合階段時,玩家同樣必頇將原先需求卡所要求的程式碼卡依序 放置在其中一位員工上方(如圖36所示),玩家在此階段同樣可以選擇讓員工進行 檢查及修正錯誤的工作,但在此階段時,玩家無法再次更動檯面上的員工和方 法,相對的,對手也同樣無法運用事件來影響玩家,直到玩家認為準備妥當的時 候,就可以進入移交階段。

圖37、交付階段

在玩家進入移交階段後,將原本檯面上的程式碼先作洗牌,接著依照開始時 所抽取的專案卡上品質數依序抽取程式碼卡上方同樣數量的程式碼卡並翻開(如 圖37所示),如果翻開的程式碼卡中沒有任何錯誤,則該名玩家獲勝,若發現錯 誤時,則同樣依照錯誤的大小懲罰,如果是嚴重的錯誤時則該名玩家宣告失敗;

一般性的錯誤,玩家必頇退回到需求階段重新進行需求與建構;如果是簡單的錯 誤則是退回到實作階段進行修正錯誤的工作,直到玩家完成以後再嘗詴進行移交 階段,最快移交成功者即為勝利。

參考文獻

[1] 于正雈,“角色扮演於電腦教學遊戲之研究-以五上社會科台灣的自然環境 單元為例‖,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

[2] 王克蒂,“數學遊戲教學之效益研究--以國小四年級學生為例“,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年。

[3] 林亮均,“探究線上教育遊戲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銘傳大學資訊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年。

[4] 林風南,“帅兒體能與遊戲”,五南書局,1990 年。

[5] 徐長安, “人間有情—開放教育「寓教於戲」的成功策略“,復文圖書出 版社,1997 年。

[6] 胡為君譯 Andrew Rollings, Ernest Adams 著,“大師談遊戲設計”,上奇科 技,2003 年。

[7] 陳炯龍,“集換式牌類遊戲之游藝功能要素分析 ─以魔法風雉會為例”,國 立台北教育大學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年。

[8] 黃怡芳,“國小學童二位數加減運算學習之數學遊戲設計研究”,國立中山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

[9] 郭靜晃譯 J.E. Johnson, J. F. Christie, T. D. Yawkey 著,“兒童遊戲:遊戲發展 的理論與實務”,揚智文化,1994 年。

[10] 歐莓芋,“遊戲教學應用於國小環境教育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

[11] 蔡淑苓,“遊戲理論與應用-以帅兒遊戲與帅兒教師教學為例”,五南書局,

2004 年。

[12] 賴珮以,“遊戲教學對七年級學生數學學習信念、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研 究”,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年。

& Electronics, Vol.1, No.1, pp.33-42, 2006 年。

[14] 蘇榮章,“數位教育遊戲設計與評估指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年。

[15] Alessi, S.M. & Trollip, S.R. “Multimedia for learning”. Methods and Development. Allyn and Bacon, Boston, MA, 2001.

[16] Albert H. T. Lam, Kevin C. H. Chow, Edward H. H. Yau, and Michael R. Lyu,

“ART: Augmented Reality Table for Interactive Trading Card Game”, VRCIA 2006, Hong Kong, 14–17 June 2006. Page(s):357-360

[17] Baker, A.; Navarro, E.O.; van der Hoek, “A., An experimental card game for teaching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of 16th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03. (CSEE&T 2003) 20-22 March 2003 Page(s):216 - 223

[18] Baker, A.; Navarro, E.O.; van der Hoek, A.,”Problems and Programmers: an educational software engineering card game”, 2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2003. Proceedings. May 3-10 2003 Page(s):614 - 619 [19] Baker, Alex; Navarro, Emily Oh; Van Der Hoek, Andre ,”An experimental card

game for teaching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cesses”, 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 v 75, n 1-2, Feb 15, 2005,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 3-16

[20] Callahan, D. and B. Pedigo, Educating Experienced IT Professionals by Addressing Industry’s Needs. IEEE Software, 2002. 19(5): p. 57-62.

[21] Carrington, D.; Baker, A.; van der Hoek, A.,”It’s All in the Game: Teaching Software Process Concepts”, Proceedings 35th Annual Conference Frontiers in Education, 2005. FIE '05. 19-22 Oct. 2005 Page(s):F4G-13 - F4G-18

[22] Chandra, N.; Herman, B.; Yohan Kim; Lau, A.; Murad, R.; Pascarella, W.; Wu,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sign Symposium, April 2006 Page(s):152 - 155

[23] Conn, R., Developing Software Engineers at the C-130J Software Factory. IEEE Software, 2002. 19(5): p. 25-29.

[24] Diaz, M.; Alencastre-Miranda, M.; Munoz-Gomez, L.; Rudomin, I., “Multi-User Networked Interactive Augmented Reality Card Gam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yberworlds, 2006. CW '06. Nov. 2006 Page(s):177 - 182 [25] Joseph S. Valacich, Joey F. George, Jeffrey A. Hoffer ,”Essentials of systems

analysis & design”, Pearson Education Taiwan Ltd. Page(s):B-10-B-17.

[26] Katayose H. and Imanishi K., “ARMS: A Trading Card Game using AR Technology”, ACE 2005, Page(s):354 - 355

[27] Kaur, D.; Haar, J.,”Fuzzy logic based Euchre game design on palm PDA”, Fuzz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ociety, 2005. NAFIPS 2005. Annual Meeting of the North American, 26-28 June 2005 Page(s):693 - 699

[28] Kim S.B., Choi S.K., Jang H.S., Kwon D.Y., Yeum Y.C., and Lee W.G.,

“Smalltalk Card Game for Learning Object-Oriented Thinking in an Evolutionary Way”, OOPSLA’ 06 October 22 - 26, 2006, Portland, Oregon, USA. . Page(s):683-684

[29] Krulik, S. & Rudnick, J. A. Strategy game and problem solving-an instructional pair whose time has come ! , The Arithmetic Teacher, 83(12), 1993, Page(s):26-28.

[30] Maria Feldgen & Osvaldo Clud, ―Games As A Motivation for Freshman to Learn Programming’, 34th ASEE/IEEE Frontiers in Education Conference, Vol.13, 2004, Page(s):S1H11-16

[32] Provenzo, E. “The video generation”, American School Board, 179(3), 1992, Page(s):29-32.

[33] Wei-Hsin Din, ―Play to learn: Exploring online educational games in museums‖, 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Graphics and Interactive Techniques No.13, 200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