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太陽能電池原理與簡介

2.1 太陽能電池的基本原理

太陽能電池的原理必須從光電效應(photoelectric effect)開始講起;1887 年,德國物理學者海因里希·赫茲(Heinrich Hertz)發現,紫外線照射到金屬 電極上可以幫助產生電火花[27]。1905 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發表論文《關於光產生和轉換的一個啟發性觀點》,給出了光電效

5

圖 2 太陽能電池發電原理示意圖[29]

在 P-N 半導體接合處,由於有效載子濃度不同而造成的擴散,將會產生一 個由 N 指向 P 的內建電場;因此當光子被接合處的半導體吸收時,所產生 的電子將會受電場作用而移動至 N 型半導體處,電洞則移動至 P 型半導體 處。如此便能在兩側累積電荷,若以導線連接即可產生電流。

2.2 太陽能電池的種類與介紹

太陽能電池的材料種類繁多,有非晶矽(amorphous silicon)、多晶矽 (polycrystalline silicon)、碲化鎘(cadmium telluride, CdTe)、CuInxGa(1-x)Se2 等半導體的、或三五族、二六族的元素鏈結的材料等。其設計上主要透過不 同的製程和方法,測試對光的反應和吸收,適當利用能隙之間的配合,讓短 波長或長波長都可以全盤吸收的革命性突破,來降低材料的成本。太陽能電 池型式上可分作基板式與薄膜式;基板式在材料上又可分單晶式、相溶後冷 卻而成的多晶式基板;薄膜式則可和建築物有較佳的結合性,它具有曲度,

6 (copper indium selenide, CIS)、銅銦鎵硒化物(copper indium gallium selenide, CIGS)、砷化鎵(gallium arsenide, GaAs)第三代電池與前代電池最大的不同是 製程中導入有機物和奈米科技。種類有光化學太陽能電池、染料光敏化太陽

7

代的重要性,使得太陽能電池得以找到另一片發展的天空。從 1957 年當時 的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開始,太陽能電池就肩負著太空飛行任務中一 項重要的角色;一直到 1969 年美國人登陸月球,太陽能電池的發展可以說 到達一個顛峰的境界。但因為太陽能電池造價昂貴,相對地使得太陽能電池 的應用範圍受到限制。到了 1970 年代初期,由於中東發生戰爭、石油禁運;

使得工業國家的石油供應中斷造成能源危機,迫使人們不得不再度重視將 太陽能電池應用於電力系統的可行性。1990 年以後,人們開始將太陽能電 池發電與民生用電結合,於是「與市電併聯型太陽能電池發電系統(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system)」開始推廣(圖 3)[31],此觀念是把太陽能電池 與建築物的設計整合在一起,並與傳統的電力系統相連結,如此我們就可以 從這兩種方式取得電力,除了可以減少尖峰用電的負荷外,剩餘的電力還可 儲存或是回售給電力公司。此一發電系統的建立可以舒緩籌建大型發電廠 的壓力,避免土地徵收的困難與環境的破壞。近年來,太陽能電池不斷有新 的結構與製造技術被研發出來,其目的不外乎是希望能降低成本,並提高效 率。如此太陽能電池才可能全面普及化,成為電力系統的主要來源。

圖 3 與市電併聯型太陽能電池發電系統[31]

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