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2

第二節 女性生命歷程

九歲開始飾演電影《哈利波特》系列中「妙麗」一角聞名全球的艾瑪華森

(Emma Watson),於 2014 年出任聯合國婦女權能署(UN Woman)的親善大使,

提倡「HeForShe」的女權活動。艾瑪談到幼時被認為霸道的性格,猶如捍衛女權 遭到的歧視,被看作激進和仇視男性的標籤。她論述男女飽受性別刻板印象所苦,

男性受限於成功男人的形象,無法坦誠纖細、脆弱的一面。因此,她透過 HeForShe 的活動,邀請男性加入捍衛女性權力,解除兩性的既定限制。艾瑪出任聯合國大 使的堅定演說,廣受好評。她也道出 15 歲時,媒體開始將她性別化(sexualized)

的經歷(Emma Watson, 2014)。

女性自幼被耳提面命「女生的樣子」,從求學時期的制服,就必須穿上裙子,

唯有冬季的制服才能穿上與男孩制服類似的長褲。高中女生的制服象徵女孩性徵 成熟,未經世事、純潔無瑕的誘人想像。日本的水手服成為許多男性欲望的符號,

甚至有票選哪一個學校的制服最好看,或是喜愛哪一種類的穿搭方式。學生制服 裙限制女孩的行動,不如男孩一下課,衝到球場打球的活動性。透過服裝結構的 強制性,反映性別意識形態。

西蒙波娃討論已婚女性的社交活動,男性的衣著是為了表達他的「超越性」; 女人的裝扮則是為了「遏止她的超越性」,要求她裝扮成可人的、賞心悅目的愛 物。即使許多女人主張為了自己打扮,然而,喜歡打扮的女人,少了他人注目,

難以獲得滿足。叛逆的龐克裝或是中性打扮,有意挑戰傳統女性形象,也是為了 告訴他人,表現自我主張與個性(Beauvoir, 1949;歐陽子、楊美惠、楊翠屏譯,

199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3

從兒時、青少女時期的學生制服,透過學校教育結構的強制性,教導女性雙 腳併攏的坐姿並放慢走路速度,避免走光。同一時期,少女面臨初經來潮,由女 孩轉變為具有生殖能力的女人,承擔孕育生命的重擔,開啟數十年間,每個月都 要見到這個血淋淋的現實。

吳爾芙十三歲時,母親死去造成她的精神崩潰。長大後她懷念母親,比喻為 維多利亞時代典型家中的天使。然而,她坦言必須殺死這種出現在家中的天使,

才能解開傳統束縛女性的牢籠(張小虹,2011)。當今社會風俗、法令和醫療的 進步,女性相對自主決定是否保有嬰兒,也可以冷凍卵子延後生育。過去女人等 於母親的角色,家中溫暖的支柱;當社會進步,女性投入職場後,鬆動過去牢不 可破的角色關係。

墮胎的自主性長期受到保守派爭執,質疑扼殺生命。西蒙波娃認為要解放婦 女,必須使女人有選擇生育的權利。電影《鴻孕當頭》(Juno, 2007)的十六歲女 主角朱諾未婚懷孕,幾經波折生下小孩。小孩生下後,朱諾沒有看過一眼,直接 交給渴望小孩的收養家庭,自己回歸高中生活。朱諾並非是被動受孕,是主動找 暗戀的男同學波利發生關係。在懷孕的事情浮現之前,許多人都以為波利還是處 男。朱諾的父親和繼母也非如傳統父母般指責女孩,而是平撫震驚後,帶朱諾做 產檢,陪她去見寄養家庭。寄養家庭的太太凡妮莎即便和丈夫馬克離婚後,仍悉 心獨自撫養朱諾生下的小孩,即便丈夫角色的缺席,她仍堅持守護自己的夢想,

成為一個母親。電影當中的女主角朱諾生下小孩,交由她人撫養的決定,使得看 完本片的生命派(pro-life)人士和選擇派(pro-choice)人士,取得各自支持本 片的觀點。飾演女主角朱諾的艾倫佩姬(Ellen Philpotts-Page)和因為本片獲得 第八十屆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獎的 Diablo Cody 一致認為本片支持個人選擇的 電影,並非如傳統生命派人士的主張(Hiscock, 2008; Howell, 2008)。

當前女性主義倡導選擇派,尊重每一個女人自主決定,不論墮胎或是成為一 個母親,都不影響每個女人的價值。西蒙波娃主張母愛並非「直覺的」、「天生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4

尤其所謂「天生的」概念,幾乎不適用於人類,完全決定於母親的處境和她對這 個處境的反應。影響母愛萌發的處境,牽涉她從小的家庭成長背景、孩子父親的 關係等複雜因素。例如女人成為母親時,某種程度上代替了她自己的母親,因而 解放過去母女的上下關係。假如她只願做個依賴母親的女兒,她對於自己生下的 嬰兒比較像是弟妹關係,而非子女(Beauvoir, 1949;歐陽子、楊美惠、楊翠屏 譯,1992)。張愛玲小說《第二爐香》(2010)體現一種緊密的母女關係,這種緊 密甚至不容許男性的加入,使得出嫁的女兒經歷前所未聞的初夜經歷,各個逃回 娘家。千年來歌頌女人的偉大,往往來自於「母親」的角色,使得許多描寫「壞 女人」的電影,讓觀眾認同角色的方式,就是壞女人被母性收編。電影《穿著 Prada 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 2003)中,做事強悍不近人情的總編輯米 蘭達,再度離婚時,向女主角安德莉亞吐露心疼兩個女兒。於是,觀眾和安德莉 亞第一次看見米蘭達脆弱的一面,當下的她不同於平時馳騁時尚產業的精心打扮,

而是徹底的素顏。觀眾開始認同米蘭達這個女魔頭,因為她還「保有母性」,不 失為一個女人的價值。

除了母性之外,另一個特色就是強調女性角色的單純無邪。電影《麻雀變鳳 凰》中,茱莉亞羅勃茲飾演的阻街女郎薇薇安,遇到李察吉爾(Richard Gere)

飾演的高富帥愛德華。兩人由性交易過程產生愛意,來自愛德華被薇薇安純真開 朗的性格吸引,淨化原本不潔的的形象,甚至特意安排其中一場戲是愛德華懷疑 薇薇安待在廁所吸毒,結果只是在用牙線。注重清潔的生活習慣沖洗妓女不潔的 形象,觀眾因此認同薇薇安,同情她下海的遭遇。

有別於多部電影以母性或是單純無害的元素淨化壞女人,施舜翔(2014)認 為電影《黑魔女》(Maleficent, 2014)中的壞女人形象,編劇特意使用父權神話 中「好女孩墮落」、「為了報復男人而墮落的邪惡女人」以及「擁有母性的邪惡女 人」的情節,透過安潔莉娜裘莉飾演的黑魔女頓悟她和睡美人奧羅拉非典型的母 女關係比報復男人更為重要,因此黑魔女的吻喚醒沉睡的奧羅拉。電影傳達的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5

非傳統電影概念「邪惡女人也有母性」而是「母親也可以如此邪惡」,嘗試從黑 魔女與公主奧羅拉的關係,描寫女性的成長,戳破過去童話故事的白馬王子神 話。

紅極全球的美國影集《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 1998-2004)被批評其中 的女性拜金又渴望男人,卻廣受女性觀眾歡迎。該劇顛覆從前溫順、被動的女性 形象,不難想像過程產生觀眾的閹割焦慮,威脅到傳統社會主張男性主動、強悍 的一面。劇中四位女主角擁有各自的事業,有錢裝扮自己且主動意淫男性,辯證 各自對結婚生子的立場,並非只是為了顛覆而顛覆。電影的概念在於陰性的一面,

鬆動過去陽性力量盤據的兩性相處。如同前述艾瑪提出「HeForShe」的概念,女 性主義並非是慷慨激昂的追殺男性,透過陰性的力量,解放男女受困性別刻板印 象。

綜合上述生育、性別刻板印象等議題,《崩壞女神》故事中女主角以患有「子 宮內膜異位」(endometriosis)引發的不孕危機,開展女明星生育與事業的衝突。

透過女主角面對事業和生育的選擇,辯證女性生命歷程可能遭遇的各種挑戰。以 下概述子宮內膜異位病狀,方便理解劇情發展。

子宮內膜異位起因為子宮的內膜細胞生長子宮以外的部位,如卵巢、骨盆腔 內膜或大腸。這些長在子宮以外的內膜細胞,仍會根據月經週期剝落,於卵巢或 骨盆腔內出血。長期累積出血導致卵巢血瘤,即為俗稱巧克力囊腫。血液經年累 月積習於骨盆腔等部位的血液,引起發炎和粘連,除了經痛之外,因骨盆腔內與 生殖器的粘連,造成一定比例的不孕機率。依照不同嚴重程度,可分賀爾蒙治療 和外科手術。腹腔鏡手術可有效清除病灶,術後仍有一定比率的懷孕機會。故事 線主要開展於女主角得知子宮內膜異位後,不孕引發的事業和生育焦慮,至她動 手術後的人生變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6

敘事之路 第三節

「幕」的概念流傳諸多說法,許多人認為追溯至亞里斯多德提出的戲劇規則,

指故事包含開始、中間和結束。被譽為電影界的亞里斯多德的蘇伯(Howard Suber, 2006;游宜樺譯,2012)提出當年亞里斯多德熟悉的戲劇,並不包含「幕」的討 論,而是兩千年後,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與其他十九世紀劇作家發明的。

然而,蔡琰(2000)談論戲劇故事的情節公式,認為目前主要的三幕劇結構,由 法國戲劇家尤金(E. Scribe)根據上千部劇本歸類出的佳構劇(will-made play)

五個階段演變而來,與易卜生無關。尤金提出的佳構劇包含五個階段,分別為開 場、激勵、錯綜、高潮和收尾,五階段的佳構劇精神濃縮於現今廣泛流傳的三幕 劇。席德(Syd Field, 1979;曾西霸,2008)承襲三幕劇的開頭、中間和結束,

提出三幕的內涵分別為佈局、抗衡和結局。好萊塢知名劇作教學大師羅伯特麥基

(Robert McKee, 1997;黃政淵、戴洛棻、蕭少嵫譯,2014)延伸三幕劇敘事規 則,提出「三幕四場景」的概念:故事開場的觸發事件、第一幕高潮、第二幕高 潮和第三幕高潮。開頭的衝突事件,開啟整部電影的主導意念,引發三幕的高潮 至結尾。每一幕的高潮安排不同轉折點,適用於細微的場景分析。此外,好萊塢 劇本撰寫,有一個技巧稱為「幕中點高潮」(Mid-Act Climax),指涉於第二幕中

(Robert McKee, 1997;黃政淵、戴洛棻、蕭少嵫譯,2014)延伸三幕劇敘事規 則,提出「三幕四場景」的概念:故事開場的觸發事件、第一幕高潮、第二幕高 潮和第三幕高潮。開頭的衝突事件,開啟整部電影的主導意念,引發三幕的高潮 至結尾。每一幕的高潮安排不同轉折點,適用於細微的場景分析。此外,好萊塢 劇本撰寫,有一個技巧稱為「幕中點高潮」(Mid-Act Climax),指涉於第二幕中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