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施方式

在文檔中 階段 準備 服務 反思 (頁 26-35)

(1) 學校應於實施前三十日,擬定服務學習教育實施計畫,並加強引導 師生辦理合法,正當之團體或服務學習對象,加強安全措施。

(2) 學校應於活動前舉辦行前講習,使學生瞭解服務地區風俗習慣或服 務對象,俾收預期活動成效。

(3) 學校得依教育特性、地理位置與社區需求,並結合社區資源,選擇 服務類型(如全校性、社團性、班級性、個別性)與範圍,據以妥善規劃實施。

(4) 各種服務活動內容,應由學校自行訂定嚴謹、合理之認證與評鑑方 式。在校學生應修習服務學習課程,惟經學校核定者(如行動不便者,或其他不 適合且主動提出者)得依規定減修或免修。

5.辦理時間:班會社團活動(聯課活動)、假日或課後時間、其他適當時間。

(三)高雄市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於94年開始在各級學校推動「學生志工服務」其教育學 習計畫主要內容如下(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網站,96年元月三十一日下載)。

1.目標

(1) 培養學生服務他人、關懷社會的志向與情操,建立服務樂群的觀 念。

(2) 鼓勵學生參與志工服務,透過行為實踐的方式,增加學生生活體驗 與落實生活及品德教育。

(3) 藉由學生志工服務教育學習,使青少年體認服務的真諦,增加學生 對社會的參與感和使命感。

2.實施對象:高雄市各國小、國中、高中學校 3.服務方式

(1) 短期、一日志工:配合相關服務機構、公益團體之需要,協助短期 志工活動。

(2) 長期志工:有意願長期服務者,可由學校協助學生報名參加志願服 務團隊。

4.服務內容

(1) 各校所規劃之校內外勞務、慈善、公益及藝文活動等公共服務。

(2) 各校鄰近之社區公共服務。

(3) 經立案之公、私立社會公益團體、慈善機構所舉辦經政府相關機關 核備之各項公益性服務活動。

(4) 本府各局、處所屬社會福利、社會教育機構、醫療院所及私人教學 醫院、相關單位之公共服務。

(四)桃園縣

桃園縣於91學年起由桃園縣復旦國小協助擬訂學生社會服務計畫後,並在 國民中小學階段推動「學生社會服務」,其實施計畫主要內容如下(桃園縣政府 教育局,2007)。

1.目標

(1) 推動品德教育,鼓勵服務從校園做起,加強親子互動,透過校園志 工的奉獻服務身教行為,系統化引導與激勵學童,自暑假期間開始參與家事與關 懷服務活動,以促進志願服務的紮根和傳承。

(2) 增進學生主動參與社會服務和社區公共事務的意識,鼓勵兒童及青 少年從小關心社區,培養服務和奉獻的觀念。

(3) 強化家庭教育功能,鼓勵親子共同參與或家長從旁協助指導、討

論、認證,增加親子互動機會,增進親子關係。

2.實施原則

(1) 相互「信任」原則:本諸「人性本善」的出發點,由學童自行填寫 參與實做紀錄,再由家長及老師認定之。

(2) 同步「參與」原則:從家庭出發,請參加的家長,依照訂定點數認 定標準,和孩子一起約定、討論,每週總結一次,提供適當的獎賞。

(3) 多元「激勵」原則:獎賞宜達到真正激勵目的,所以採多元多重性 質,讓學童在每達到一定標準時,都能受到適時的鼓勵。

(4) 團體「榮譽」原則:本活動為達到推動品德教育與落實志願服務「助 人關懷」的理念,參加學校依規模大小不同,其所推展的成果和熱心參與推動本 活動的老師,均由承辦單位統一彙整提報叙獎。

3.活動對象:桃園縣內各國民中、小學學生

4.服務內容:1.家事參與;2.校園服務;3.社區服務;4.公益團體 (含志願服務 運用單位) 服務等四大項。

(五) 台北縣

台北縣於八十八學年度辦理社區服務生活教育課程實施計畫,由十一所學 校試辦,八十九學年度擴大邀請九大視導區內計二十九所國民中小學及十三所完 全中學辦理第二年試辦,至第三年,即九十學年度於全縣高中、國民中小學全面 辦理,並修正名稱為社區服務學習,其實施計畫主要內容如下(臺北縣政府教育 局,2005):

1.目標

(1) 養成從小主動分攤家事、服務他人的責任感與關懷家人的美德。

(2) 增進學生服務他人的習慣與技能,建立服務的人生觀,為現代公民 做準備。

(3) 培養學生關懷生活環境,熱心公共事務之社區意識,並以服務回饋 家庭、學校及社區鄉里。

(4) 輔導學生認識生命的真諦,培養多元價值觀,激發學生人文關懷的 精神。

(5) 印證並運用課堂所學,落實於社區服務之中,並從社區服務中增進 生活知識。

2.實施原則

(1)激發學生參與意願。(2)發揮學生社團功能。(3)配合學校教 育特性。(4)依據社區環境需求。(5)具有教育性、持續性與利他性。

3.實施辦法

(1)推展主題內容(2)家事服務(3)校園服務(4)社區服務(5) 驗教育學會(National Society Experiential Education) 、(

Kendall & Associate, 1990:37-53;

溫健蠶,1998;李燕美,2003;王雅菁,2002;曾慧媚,2002;

李美燕,2003;高淑玲,2005;蘇雅君,2002;馮莉雅,2001)、Eyler&Giles

(l999)、全美服務學習合作組織(National Service Learning Cooperation,2000)、

黃玉(2000)理想的服務學習方案相關因素、王雅菁(2002)有效服務學習方案 之因素,之主張說明有效服務學習方案之因素。

一、美國經驗教育學會(National Society Experiential Education)

美國經驗教育學會於1989年結合七十七個組織為詹森基金會(Johnson Foundation)所出版的「結合服務與學習的有效實施原則」(Principles of Good

Practicefor Combine Service and learning)、(Kendall & Associate, 1990:37-53)

指出一個有效服務學習方案必需具備下列十項原則。

(一)能鼓勵人們以負責任和挑戰的行動參與並致力於公共福祉事務

參與服務學習方案的人必須從事自己及社會認為重要的活動,此些活動要 能達到超越個人之前所學的知識或經驗,而主動的參與涵蓋整個個人的行動,包 括有冒險的權利,給予參與者有機會體驗其行動帶給他人或自己的結果。

(二)能提供人們批判性反省自己服務經驗的結構化機會

服務學習計畫中能有固定的機會,讓參與者思考其經驗和所學的是重要的。

藉由與他人的討論及個人在道德和相關問題的反省,參與者可以發展一較好的社 會責任感、支持擁護與主動積極的公民資質,其智能及批判思考能力亦能獲得增 長。

(三)每位參與服務者,都能清楚並確認其服務學習的目的

從方案的一開始,服務的提供者和接受者都要知道其要完成什麼及學到什 麼。而這兩個目標應該經過所有參與者協商後獲得一致的同意,不但應符合地方 社區傳統和文化的背景,且反映出服務者和接受者具創造性和想像力的輸入,此 種互惠的觀點使服務不再是一種慈善的恩賜。

(四)需讓接受協助者自己決定其需要

接受服務者與社區民眾才是決定服務的主角,社區的服務計畫、政府機構 和私人組織也可協助決定需要的服務任務、何時完成及如何完成。這樣一來,服 務方案才能避免與地方社區的工作重疊,而能專注於從事一些應做卻未做且與接 受者真正認為有幫助的工作任務。

(五)要釐清每位參與服務者、受服務者和組織之間的責任

在計畫的發展過程,透過審慎的協商過程來澄清每個參與者的角色與責任 是非常重要的,協商的內容應包括確認與編排每項任務的責任,各部份所涉及的 價值與重要原則等。

(六)得透過認知改變課程的過程以配合服務提供者與服務的需要

由於人是會隨服務與學習的經驗而改變,所以必須有一持續性的回饋機 會,以討論關於服務需求的改變與服務過程所需要的技能。在方案的進行中,參 與的雙方關係是動態的,有時可能意見不同,此時便要承認差異的存在並處理之。

(七)期待一真實、主動與持久的組織性之承諾

一個有效的服務學習方案,參與者與接受者之間需發展一強烈的、向前的 承諾。而方案的成功,必須獲得行政單位、相關組織預算的支持,有合適的空閒、

設備與交通工具可用,及參與者和計畫領導者可以有彈性的時間安排。

(八)所有的訓練、督導、觀察、支持、了解和評估,都須符合服務學習的 目標

這是參與者和接受者相互間的責任,雙方需要開放性的溝通。服務提供者 和接受者可藉由適當的慶祝會、報酬及個人和團體公開的感謝與表揚,以認可服 務的價值。每個服務學習方案都應該包括有計畫的正式評量。

(九)確保服務的時間有彈性,是適切的及對所有參與者有利

有些服務可能需要較長的參與或較多的時間,但服務經驗和服務時問的長 短,應由所有參與者決定,且經過協商達成共識。

(十)透過許多不同的人參與和奉獻而完成

一項好的服務學習計畫,應提供服務的管道和排除妨害參與的阻礙。參與 的責任和機會應對所有人開放,而對一些障礙要很敏感,如交通問題,缺乏對家 庭、工作和學校的責任,關心個人的安全及對個人奉獻能力的不確定等

二、Eyler & Giles

另根據Eyler & Giles 於1999 年的研究則指出,有效服務學習方案的計畫 須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 服務機構的品質(placement quality)

服務機構的品質是服務學習中服務的部分,如果服務無法對學生產生作 用,則學習亦無從產生;在服務機構之中,學生可以率先練習、承擔責任,並與 創辦人及社區成員如伙伴般的一起工作,服務機構的品質會影響個人及人際的發 展。

(二)課堂經驗與服務經驗的連結(application)

指的是學生連結他們在課堂上所學至他們在社區中所經驗的程度。

(三) 結構化的反思活動(reflection)

反思是連結學生在社區中的經驗和課業學習的橋樑,發生於日誌記錄和對

反思是連結學生在社區中的經驗和課業學習的橋樑,發生於日誌記錄和對

在文檔中 階段 準備 服務 反思 (頁 26-3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