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性,可保有銲道超塑性質、操作簡易且環保,適用於任何方位之銲接與異質間的 接合。傳統在高強度鋁合金的難銲接性,更因摩擦旋轉攪拌銲接的出現而去除。

摩擦旋轉攪拌銲接在鋁合金、鋁基金屬複合材料與鋁、銅等異質接合皆有良好銲 接性。

鎂合金也適用於FSW 與 FSP 之應用,但之前幾乎所有研發均是針對於鋁合 金,對於鎂合金的文獻研究極少,但隨著鎂合金在各方面應用的日益廣泛,尤其 對於汽車工業大物件上的使用,對於鎂的研究開發日趨重要。且對於材料良好機 械性質與超塑性質,最直接的改善即是將其晶粒細化,本論文便是以此為出發 點,針對不同鎂合金材料,施以以FSP 為基礎之摩擦旋轉攪拌製程,觀察及建 立鎂合金在摩擦旋轉攪拌製程的性質,及在溫度的影響下晶粒可被細化的程度。

本實驗的規劃如下:

(1) 對 7~20 mm 厚鎂合金 AZ31B、AZ91D 兩種材料,進行基本摩擦旋轉攪拌製 程,建立在不同轉速、前進速度等參數下的性質比較。進行OM、微硬度與拉伸 之機性測試。

(2) 改良或設計不同型式工具頭,比較工具頭與銲道品質關連性,減少材料在工 具頭上的黏附行為。

(3) 改變製程溫度。選取從(1)所得之最佳條件參數進行不同溫度下的摩擦旋轉攪 拌製程,分別使用空冷、水浴、或水、甲醇與乾冰混和物、甚至液態氮,控制不 同的製程溫度,找出最佳細化晶粒與機械性質之條件。由於在極低溫下形變極易 形成裂孔或缺陷,旋轉攪拌速度與多參數之調整最佳化亦是重點。

(4) 對於母材與動態再結晶區,利用 X 光繞射或 EBSD 等技術,分析探討其織構 特性。本研究相關的實驗方法與程序如圖1-34 之流程圖所示。

2.1 實驗材料及處理

本研究所使用的鎂合金材料為AZ31B與AZ91D,其成分於如表 2-1 所示。

AZ31 為半連續鑄造法(semi-continuous casting)製造而成,尺寸為直徑 178 mm與 高度300 mm的圓柱狀,是購於加拿大的CDN公司。而AZ91 的材料為鑄造方式 製造而成的鑄錠材,購於中國大陸Nanjing Welbow Metals Corp.。另有AZ31B擠 型材作為與鑄錠材之比較,其為在 350oC下、擠型比 20:1,經一次熱擠型所得 之寬50 mm 厚 30 mm 之擠型棒材。

在材料初步經擠型且裁切後,依工具頭形式之不同而裁切成適合之形狀。初 步製成50x100x20 mm 深銲原試片與 50x100x7 mm 薄銲原試片,試片取樣方式 如圖2-1 所示。另外在實行銲接前,為避免材料表面氧化層、油漬或污染物對製 程過程造成影響,予以200 號及 400 號砂紙研磨表面,接著將其至於甲醇溶液中,

以超音波震盪洗淨試片表面。

2.2 摩擦旋轉攪拌製程

本研究使用之摩擦旋轉攪拌製程機係由立式摩擦輪銑床改裝而成,如圖2-2 所示。主軸馬達最大馬力為三相3 HP。依工具頭形式使用 7~20 mm厚的鎂合金 AZ31 與AZ91 進行 FSP,使用不同的製程參數比較其結果。主要以AZ31 鑄錠材 (billet)與擠型材(extruded)兩種不同起始材料進行不同轉速(rpm)、前進速度 (mm/min)等不同參數,進行系統性試驗並尋找可得到最佳微觀組織或機械性質之 條件。FSP所使用工具頭主要為傳統型式工具頭,使用直徑與高皆為 6 mm之圓 柱狀凸梢並使用右旋螺紋,其螺距約為1.2 mm而肩部直徑為 18 mm並有一向內 凹之碗狀結構;另使用一圓錐形凸梢工具頭,凸梢為一上下直徑分別為3 mm、6

mm之圓錐形,其右旋螺紋螺距約為 1.8 mm而肩部直徑亦為 18 mm並有一向內凹 之碗狀結構。使用此兩種工具頭作為比較,而製程進行時工具頭傾斜一角度與試 片垂直方向夾3o角,圖2-3。本實驗亦特別探討溫度對製程結果的影響,為了解 製程參數與溫度之關連性,製程中在材料中置入一K-type熱電偶於T1位置,圖 2-3,在製程中持續記錄相關溫度。對於低溫控制,嘗試使用液態氮冷卻製程溫 度,在工具頭走過後以液態氮急速冷卻,藉此將過程所產生之多餘熱迅速排除,

不使其經歷長時間晶粒成長過程以期保有極微細晶粒尺寸。

2.3 微硬度試驗

本研究所採用的微硬度儀器為SHIMADZU HMV-2000 微硬度試驗機,測試 用的試片主要取樣於銲道橫截面(cross sectional plane),取樣方式如圖 2-4 所示,

進行微硬度實驗時,荷重為200 g,停留時間為 10 秒,量測時取點位置分為二主 軸:重直軸方向,測量銲道橫截面上部至下部區域;水平軸方向,測量橫截面經 母材、熱影響區與銲道動態再結晶區構成之水平軸,以觀察不同區域之間的微硬 度變化情形。

2.4 拉伸試驗

本研究所採用的拉伸試驗設備為Instron 5582 萬能試驗機,測驗時的環境參 數為,室溫拉伸,應變速率 (strain rate) 為 1x10-3 s-1。試片取樣方面,為取用沿 試片銲道動態再結晶區之WD方向進行測試,取樣與試片規格如圖 2-5 所示。

2.5 光學顯微鏡之觀察

對於光學顯微鏡觀察的試片取樣,將分為銲道上表面與橫截面兩方面進行觀 察,如圖2-4 所示。把經慢速切割機切下的試片,經過冷鑲埋後,以砂紙研磨,

再以0.3 µm 與 0.05 µm 的氧化鋁粉進行最後的拋光步驟。研磨完成後,以乙醇 進行超音波震盪清洗,並以5 g 苦味酸、100 ml 乙醇、5 ml 醋酸、10 ml 水的腐 蝕液,進行腐蝕。將完成腐蝕的試片以光學顯微鏡觀察,並調整適當倍率與焦聚,

針對銲道形狀、銲道晶相組織、孔洞分佈、晶粒成長方向等予以拍照記錄。

2.6 掃瞄式電子顯微鏡之觀察

本實驗所使用掃瞄式電子顯微鏡設備為JEOL JSM-6400,操作模式為在加速 電壓20 kV,工作景深(working distance) 15~39 mm 之間,使用二次電子成像 (secondary electron image,SEI)。在 SEM 觀察中,將之前備製的 OM 試片繼續使 用,利用儀器的高解析度,觀察OM 設備無法觀察到的銲道顯微組織或析出物,

並使用附件EDS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ry)系統,觀察元素成分與其 分佈情形。

2.7 X 光繞射分析

X 光繞射分析,乃採用 Siemens D-5000 X-ray 繞射儀,在工作電壓 40 kV,

電流為30 mA 下,進行 X-ray 繞射分析。分析試片的取樣,將針對銲道動態再結 晶區之橫截面與母材橫截面進行X-ray 繞射,藉以比較母材與動態再結晶區之差 別,區域選取如圖2-6 所示。

2.8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之觀察

本實驗所使用的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設備為JEOL 200CM,使用 TEM 觀察銲 道區之微細晶粒藉以輔助確認晶粒細化之微細晶粒大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