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驗計畫說明

在文檔中 新數位建築建造媒材之規範 (頁 102-110)

6 認知實驗

6.1 實驗計畫說明

6.1.1 實驗目的

上一章節本研究已經將規範程式化,原因是數位建築設計者必須多繪製數倍 於非數位建築圖說的圖量,換句話說,數位建築設計到建造的流程相較於非數位 而言耗費大量人力及時間。本研究撰寫的程式能夠自動產生符合數位結構剖面 圖,未來只需要提供建築設計的數位模型以及給定相關數值,則此程式將會自動 參數化產生數位結構剖面圖說。

程式撰寫的重點在於,將重複性的人力工作,交由電腦(程式)取代之。本研 究希望此程式能夠落實在實務上。所謂落實在實務上,就是指設計師能夠獨立繪 製出符合新規範的建築圖說,將其應用在設計案上。更重要的是,程式本身必須 要比原先人工繪製圖面來的優越,包括了程式易用性(Usability)、以及圖面實用性 (Utility)。

因此,為了驗證數位結構剖面圖是否可用於實務,本研究將進行實驗,實驗 的對象為 15 位一年內有設計數位建築的事務所員工,測試的內容分成兩個部份:

數位結構剖面圖程式的易用性以及實用性。

6.1.2 受測者選擇

本研究實驗的重點是驗證數位結構剖面圖是否可用於實務,因此受測者的身 分皆為實務界人士:在建築師事務所上班的正職設計師。又因為數位結構剖面圖 是專屬於數位建築設計到建造之用,所以建築師事務所限定為一年內有設計數位 建築之事務所。每位受測者至少在事務所內工作一年,且平時工作時會用到數位 設 計 軟 體 , 包 括 本 研 究 受 測 程 式 的 Rhinoceros 3D, Grasshopper, 以 及 AutoCAD。之所以也需要使用 AutoCAD,是因為 AutoCAD 為台灣當今事務所最 常使用的數位繪圖軟體,本程式最後輸出的檔案格式也是 AutoCAD 檔案(副檔名 DWG)。

因而本研究找了 15 位受測者:至少在一年內設計過數位建築的建築師事務 所工作超過一年,平時工作所使用的軟體包括 Rhinoceros 3D, Grasshopper, 以 及 AutoCAD。 (Nielsen, 2012)。以數位結構剖面圖程式為例就是程式能夠生產出等於(或超越) 人工所繪製的數位結構剖面圖。因此本實驗將針對易用性以及實用性進行測試。

易用性測試(Usability testing)以及實用性測試(Utility testing)分別的項目如下:

從過去研究中得知,易用性測試包括(1) 可學習性(Learnability)、(2)效率 (Efficiency)、(3)可記憶性(Memorability) 、(4)錯誤率(Errors) 、以及(5)滿意度 (Satisfaction) (Nielsen, 2012)。本研究將基於以上五點,針對數位結構剖面圖程 式進行測試。

除了易用性測試,另外也要進行實用性測試。所謂實用性,就是程式能夠提 供的功能(Nielsen, 2012),數位結構剖面圖的功能包含兩個部份:圖、以及文字。

圖的部分又包含兩個子項目:投影線以及剖面線;文字包含一個子項目:標記文 字。因此易用性測試將包含以下三點進行測試:(1)投影線、(2)剖面線、(3)座標 數據。每個項目的詳細說明,一一列舉如下:

易用性測試 (1) 可學習性

「可學習性」是指使用者初次接觸程式(First time use),學習如何使用程式的 能 力 (Jeng, 2005; Sauro, 2013) 。 雖然 受 測者皆 熟 練於 Rhinoceros 3D 和 Grasshopper 這兩套軟體,但從未使用過本研究的數位結構剖面圖程式,因此本 研究將在暖身實驗中示範程式使用的方法與步驟後,讓受測者立刻操作從輸入模 型到輸出數位結構剖面圖的完整流程,並計算有幾次遇到困難發問的次數?以及 操作完整流程所需要的時間?

(2) 效率

「效率」是指完成預定的任務或目的(Intended task or purpose)所花的代價,

一般而言包含了幾個重要的要素:時間(time)、精力(effort)、以及成本(cost) (Nielsen, 2012)。本研究中所討論的「效率」是指完成指定任務後所花的時間。更 精確的說,就是本研究在正式實驗中,計時受測者完成指定的 4 道剖面後所需要 的時間。這個時間會與受測者使用數位軟體繪製同樣 4 道剖面圖所花的時間相 比,以比較何者較有效率。

(3) 可記憶性

「可記憶性」對本研究而言是指在一段時間未操作數位結構剖面圖程式的情 形之下,是否還會記得如何使用此程式(Nielsen, 2012)。詳細的說就是在暖身實 驗之後,受測者將會有半小時的休息時間,接著進行正式實驗,在正式實驗中, 式時,犯了多少錯誤(Nielsen, 2012)?錯誤包括三種可能性:自行解決問題、發 問之後解決問題、以及發問之後問題仍無法解決,需要協助。同樣記錄受測者以 度(Nielsen, 2012)。此項目會以簡易李克特態度量表(Liker Attitude Scale)的方式 呈現,詢問受測者「您對於本數位結構剖面圖程式的滿意度為何?」包括五個選

式投影在剖面上。這些其餘的部分投影出來的線條,稱為投影線。投影線的測試

實用性測試

開啟 Rhinoceros 3D 後,載入暖身實驗用檔案。檔案內有一個暖身實驗用模 型、以及一條剖線。

(4) 數位結構剖面圖程式應用

開啟 Rhinoceros 3D 後,載入正式實驗用檔案。檔案內有一個暖身實驗用模 型、以及一條剖線。

請受測者填寫滿意度量表。此項目會以簡易李克特態度量表(Liker Attitude Scale)的方式呈現,詢問受測者「您對於本數位結構剖面圖程式的滿意度為何?」

包括五個選項:「非常不滿意」、「不滿意」、「沒有意見」、「滿意」、以及「非常滿意

」,分別對應 1~5 分的權數,用以求得受測者的滿意度平均值。

6.1.5 實驗模型建置

教學用模型

教學用模型是為了要向受測者示範如何操作數位結構剖面圖程式,包括每一 個步驟,最後輸出數位結構剖面圖。同時,因為怕影響暖身實驗中的「可學習性」

因子,因此另外準備了一個示範實驗模型。教學用模型包含 1 個單環(圓管)模型,

以及 1 條剖線。

圖 6-1 教學用模型

暖身實驗模型

暖身實驗一方面是為了要讓受測者第一次操作數位結構剖面圖程式,包括每 一個步驟,最後輸出數位結構剖面圖;另一方面,也讓受測者再次練習自己繪製 數位結構剖面圖的方式。同時,在暖身實驗中,本研究將會記錄「可學習性」因子。

暖身實驗模型包含 3 個單環(圓管)模型,以及 1 條剖線。

圖 6-2 暖身實驗用模型

正式實驗模型

正式實驗一方面是為了要讓受測者多次操作數位結構剖面圖程式,包括每一 個步驟,最後輸出數位結構剖面圖;另一方面,也讓受測者以自己繪製數位結構 剖面圖的方式多次繪製數位結構剖面圖。同時,在正式實驗中,本研究將會記錄「

效率」因子、「可記憶性」因子、「錯誤率」因子。正式實驗的模型來自於由本研究重 新繪製之後的水墨狂草之屋的鋼構模型,包含 41 個單環(圓管)模型,以及 4 條分 別編號 A~D 的剖線。

圖 6-3 正式實驗用模型

6.1.6 實驗環境與設備

實驗環境

獨立空間,空間內除了受測者之外,只有研究者一名。受測者在操作的流程 中可以自由提問,研究者也會回應相關問題。實驗的全程皆有錄音錄影,以記錄 相關的實驗因子數據。

實驗設備

一台筆記型電腦,作業系統為 Windows 7,內有安裝軟體包括 Rhinoceros 3D, Grasshopper, 以及 AutoCAD。

在文檔中 新數位建築建造媒材之規範 (頁 1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