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導論

人類對於肉眼無法看見的細微結構,總是充滿著強烈好奇心,因此顯 微鏡不論在醫學、物理、材料、生物等各領域都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從 歷史最悠久的光學顯微鏡到近代根據 Louis de Broglie 物質波理論,以高能 電子束成像的電子顯微鏡(Electron microscope);或是使用量子力學中的穿 隧效應,以穿隧電流大小來判斷探針與樣品距離的掃描式穿隧探針顯微鏡

(STM,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都證明了顯微技術因應科學研究而不 斷地被創新且蓬勃發展。

雖然光學顯微鏡解析度不如電子顯微鏡的奈米等級,更無法達到 STM 原子級的解析度,但是電子顯微鏡幾乎都需要將樣品至於真空中,而 STM 只能觀察樣品的表面結構,使得光學顯微鏡因非破壞量測、穿透深度可達 數釐米等優點,目前還是被廣泛使用在各領域中,並朝著得到更佳空間解 析度、時間解析度、影像對比度、樣品穿透深度邁進,我們的研究則著重 於空間解析度部份做改進。

光學顯微鏡解析度的極限在 1884 年由德國科學家 Ernest Abbe 提出,

根據 Rayleigh criterion,橫向解析度在圓形光瞳、單色光等條件,且不考慮 像差的情況下[1] ,為 0.61 乘光源波長再除以數值孔徑(NA, Numerical aperture)。所以提高解析度直接的做法,就是改用短波長光源,或是增加透 鏡的數值孔徑。但目前這兩個方法都已經達到了極限,當光源波長達到紫

2

外線波段時,就會對生物樣品染色體造成破壞;而數值孔徑中鏡口角與介 質折射率兩個參數,也都已經因為製程技術等原因達到極限,因此過去科 學家一直努力找尋其他方法增加空間解析度。

有一種增加空間解析度的方法,是使用 J. W. Goodman 在 1968 年提出 的光學顯微鏡成像原理[1] ,其原理為樣品訊號與點擴散函數(PSF, Point spread function)做摺積(Convolution)運算即為光學顯微鏡成像,進而發展出 反摺積演算法(Deconvolution Algorithms),可在不需要改變光學顯微鏡系統 的情況下演算出比較好的影像[2] ,最早的反摺積演算法為 D. A. Agard [3]

在 1984 年提出最小相鄰反摺積(Nearest-Neighbor Deconvolution),此演算法 假設光學顯微鏡焦平面影像的訊號,一部分其實來自焦平面上方或下方結 構,也就是縱向空間解析度不足造成影像模糊,因此將影像扣除上方或下 方結構與 PSF 摺積結果,可以得到更清晰且縱軸解析度更高的結果。

在 D.A. Agard 團隊獲得成功之後,A. Erhardt [4] 等人改進了最小相鄰 反摺積,將顯微鏡三維的 PSF 以傅立葉光學理論推導出,再使用其 PSF 反 解出顯微鏡三維清晰且高解析度影像,此方法稱為 Inverse filtering。

此時在數學領域中,A. P. Dempster[5] 等人將最大期望演算法(EM,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 algorithm)與最大似然估計(ML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的方法結合起來,在只知道部分實驗數據的情況下,

EM-MLE 可以估計出更合理的未知實驗數據。之後 L. A. Shepp 與 Y. Vardi[6]

3

在假設系統雜訊為帕松雜訊的情況下成功將 EM-MLE 用於斷層掃描影像解 析上,開啟 EM-MLE 還原影像的序幕。

目前最常被使用在光學顯微鏡的反摺積演算法為盲蔽反摺積演算法 (Blind deconvolution),最早由 T. J. Holmes[7] 等人成功實現,其步驟為:

1.給定一個初始的 PSF。

2.用 PSF 與顯微鏡影像,以 EM-MLE 演算樣品原始樣貌。

3.用第 2 步驟求得的樣品原始樣貌與顯微鏡影像,以 EM-MLE 演算比步 驟 1 更合理的 PSF。

4.以步驟 3 求得 PSF 取代初始 PSF,回到步驟 2。

盲蔽反摺積演算法可大幅度提升光學顯微鏡影像清晰度,如圖 1-1。

圖 1-1 Blind deconvolution 反解前(a)及反解後(b)比較圖[7]

幾乎所有的反摺積演算法,第一步皆由透過實驗或是理論求得 PSF,

實驗求得方法為觀察一個尺度小於繞射極限的微小樣品,將取得影像直接 當成 PSF[8] ,但微小樣品難製備,且尺寸太小會造成影像訊號的訊雜比太

4

小,如果樣品尺寸太大又會造成影像與 PSF 差異過大,另外理論求得 PSF 方法是將孔徑值(NA)、光源波長等光學參數代入傅立葉光學計算[4] ,但可 惜無法考慮透鏡之球面像差等參數,將造成後續影像處理上困難。

本篇論文希望研究出一個新的方法,可以在不需要製作微小樣品的情 況下,以實驗複合理論的方法求得更合理的 PSF,進而使用此 PSF,用於 EM-MLE 回解樣品結構,除重現文獻中突破繞射極限的結果,更期望求出 更合理的樣品實際形貌。

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