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氤氳氣韻是審美的核心

第三章 墨韻與線條的藝術表現

第二節 氤氳氣韻是審美的核心

二、中國繪畫美學的核心在「氣韻生動」

實指的是表現在作品中的陰柔之美。但特須注重的是,韻的陰柔之美,必超俗的

西洋畫家所追求的節奏感,都是就具體圖像上線條本身的律動,而中國畫所 說的韻律,是超現實之上的精神意境。西洋畫是「再現」的藝術,中國畫是「表 現」的藝術,講求「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象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 的主觀情趣,「以形寫神」,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是畫家「情緣景而發,景以情而 活」深富感情色彩的創 作 。並借助筆觸的氣勢節奏、水墨的滋潤酣暢、時空的 虛實動靜等繪畫語言,構成藝術形象的表現因素,讓作品形繪出物與我和諧統 一,意味雋永、氣韻生動的審美境界。

3-9 宋 郭熙〈早春圖〉158.3X108.1cm 絹本設色 台北故宮博物院 3-7 五代 關仝〈秋山晚翠〉(局部)

140.5x57.3cm 絹本設色 台北故宮博物院

3-8 宋 米友仁 〈雲山戲墨圖〉(局 部) 22.2x194.8cm 紙本手卷

北京故宮博物院

第三節 水墨畫中線條與紋理的再詮釋

皴的字義,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中作:皮細起也,從皮夋聲。46

48 〈皴法〉,《互動百科》,http://www.baike.com/wiki/ ,2015/ 11/25 閱讀。

李霖燦在〈線條的爽朗與雄辯〉一文中說:

中國畫是線條的雄辯,這就是指中國畫的構成是以線條為主調,想以雄辯的 線條來傳達各種不同的情感,有筆直爽朗的,有曲折迂迴的,有中鋒取質的,有 偏鋒取勢的……正如人生的多彩多姿,高古游絲描、釘頭鼠尾描、曹衣出水描、

吳帶當風描、行雲流水描,一一呈現,曲盡其意。……世間形象萬千,中國藝人

3-15 傅抱石〈瀟湘暮雨〉(局部) 3-14 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局部)

3-13 宋 馬遠〈踏歌圖〉(局部) 3-10 宋 范寬 〈谿山行旅圖〉(局部) 3-11 宋 李唐〈萬壑松風圖〉(局部)

3-12 宋 郭熙〈窠石平遠圖〉(局部)

竟思以一畫線條而總綰之,西方人一見大驚,齊聲讚揚說:中國畫之特色就在線 條的雄辯。49

因為中西藝術對「線條」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西方研究中國繪畫著名的國 際學者高居翰(Jame Cahill)說:

用毛筆畫成的線條一直是中國繪畫的要素。歐洲繪畫也是以線條開始的,但 是人們的興趣後來從勾勒輪廓的線條轉移到輪廓內的事物去,把注意力放到光 線、體積、柔化輪廓,或者使輪廓模稜的種種表現法上,從而削弱線條的重要性。

中國繪畫走的是一條不同的路,中國畫家從不像西歐畫家那樣努力想把物體重現 的和原來一模一樣,表現色彩、質感、體積的具體型態等。中國畫家特別強調線 條,把線條當作是主要的描繪(descriptive)和表現(expressive)工具。50

由於文化背景不同的因素,東西繪畫的線條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西方繪

所以劉國松為了達成點線面和肌 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12,197 頁。

3-16 劉國松〈雪原〉86x121cm 墨彩紙本 1966

3-17 吳冠中〈獅子林〉

(局部) 144x290cm 墨彩 1983

3-18 楚戈〈山盟〉46x53cm 水墨 1998

李振明用筆不拘古法,豐富的堆

以上所述的現代水墨家,翻新了傳統水墨畫筆墨線條肌理的表現模式,由書 法性繪畫,轉向為書寫性繪畫,甚至製作性繪畫,對傳統線條與紋理有新的詮釋 與思維,在現代水墨形式技法的實驗性中,尋求代表個人創意的藝術風格。

第四章 創作理念與形式技法的實踐

53 李振明,惰逃齋,http://0920052943.blogspot.tw/2013/12/blog-post_24.html 2015/12/20 閱讀。

與質感,「自由化」成為成長茁壯的靈光,「不確定」則是它可能的唯一面貌,試

察覺傳統水墨畫的皴、擦、點、染等技法,已無法符合現代的藝術思潮。面對多

超現實主義畫家埃嫩斯特(Max Ernst)開發了許多繪畫的技法,最代表者 以海綿或麻布沾顏料,然後把他壓印在畫布上,就會造成化石般的肌理,這種肌

對中國傳統畫,以毛筆蘸墨畫黑線,一畫千年的省思,李君毅也說:

縱然歷代的中國畫家發展出各種線條,既有乾溼濃淡、曲直粗細、長短剛柔 的不同,又有滯澀與滑暢、輕巧與凝重的變化,但始終萬變不離黑線的本宗。劉 國松反其道而行,以虛白線條取代黑線為立象表意的藝術新途,從而開拓出水墨 畫廣闊的表現空間。57

由於劉國松標舉「白線」的理念,見解一致的藝術同道,於是奏鳴起了「白 線張力」的交響樂章。如大陸畫家白海,以細密如織的白線,把霧淞雪景表現的 精緻入微。

「裂變畫家」仇德樹觀察到地上的石頭的裂紋,想到了將宣紙撕裂。 他發 現,浸過水的宣紙撕裂後,會出現毛邊,這種自然形成的肌理有一種特別的視覺 效果,他嘗試利用這種獨特的紋路與肌理效果,獨創「裂變山水」,創造一種嶄 新的繪畫語言,「裂變之美」既有鮮明的特徵,又強烈的視覺衝擊力。王天德以 香燙灼畫紙,結合碑帖書法和數位影像,勾勒出「鏤空山水」;劉子建運用色墨 水渍,拓捶出漂浮於古今天象的夕光金羽;董實萍建構「新書寫‧自然流」形式

57 李君毅,〈自然為上-白線的美學追求〉《白線的張力—兩岸三地現代水墨畫展》,台中:台中市 立大墩文化中心‧財團法人台中市文教基金會,民國 102 年,頁 106。

4-1 白海〈黃山桃花峰〉68x136cm 宣紙水墨 2012

4-5 梁棟材 〈2011 第五號〉96x89cm 彩 墨紙本 2011

4-4 董萍實〈李白游仙詩意〉

137x68cm 宣紙水墨 2005

語言系統,創紋象山水,藝術浪漫奇絕,與李白詩風遙相通聯,世稱「太白風」;

香港畫家梁棟材,讓白線如閃電、如狂風一般在畫面掠過,顯示出「白線的張力」。

4-2 仇德樹 〈青山白雲〉 40.7x99.5cm 宣紙,丙烯色,畫布 1999

4-3 王天德〈數碼 No14-HLST001〉 (局 部) 211.5x48cm 碑 皮紙 墨 焰 2014

中國古代《易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陰 陽兩儀是宇宙萬物生成之源,太極陰陽圖中的陰陽黑白符號,代表東方的宇宙觀

(圖 4-6)。自古以來,中國的繪畫是白底黑線,黑線是藝術家採用來描繪宇宙萬 物的工具,(圖 4-7);但是也有以黑底白線來表現的美學作品,如利用拓印法從 陰刻碑石、畫像磚拓印下來的線條紋理,即是黑底白線,(圖 4-8)又如篆刻白文,

更具有線質的張力(圖 4-9)。所以白線的張力,在古典時期已展現線紋之美。

圖 4-6 太極圖 圖 4-7 畫像磚拓片

圖 4-8 漢畫像磚拓片 圖 4-9 碑帖拓本 西狹頌

筆者跨入現代水墨的領域,受到現代技法的啟蒙,以實驗的態度尋求新媒材 與新技法,用墨拓方式印壓出水紋般的白線,線條有長短,有輕重,有濃淡,或 在黑底的岩面山石上,白線層層堆疊,表現肌理,或以淡墨留白方式表現氤氳雲 水的朦朧形態,力求描繪出自然的紋理線條,這是筆者近年來創作上的新風格。

二、運用「胸無成竹」的創作理念

傳統書畫創作,講求「意在筆先」,「胸有成竹」,其義是藝術家在落筆之前,

心中已先有了主意,已預先存了一個理想的結構形式,然後藉著筆墨揮灑而成作

品。王維,蘇軾,文與可都是主張這樣的理念。

一、虛實與留白

Lhttp://www.baike.com/wiki/%E6%84%8F%E5%A2%83&prd=so_1_doc,2016/2/26閱讀。

60 宗白華,前引書,《美學的散步》,頁 162。

在加以拓印,墨與色交融出意料不到的色調,造形也因著紙面上的水分自然流動 霞 〉83.2x49.2cm 紙本

第五章 繪畫作品論述

作品一

作品名稱:武陵行 創作媒材:紙本設色 作品尺寸:80×145 cm 創作年代:2014

畫面上,線條的表現是畫作的主要構成;線條的長短輕重、粗細濃淡,層層 疊疊,律動流轉,表現出如音樂般的節奏性,以旋律般的線條與浪漫的色彩,交 融出如夢似幻,如詩歌般的意境。

作品一 〈武陵行〉紙本設色 80×145 cm 2014

作品二

作品二 〈坐看雲起時〉 紙本設色 109×145 cm 2016

作品三

作品三 〈山氣日夕佳〉 紙本設色 110×80 cm 2014

作品四

作品名稱:浪滔沙 創作媒材:紙本設色 作品尺寸:79×109 cm 創作年代:2014

作品說明與分析

本作品屬於「浮生寄寓」系列

台灣四邊是海洋,海岸美 景極容易親近,所以浪花拍 岸,是畫家常作畫的主題。筆

者愛山也愛海,海的廣大包容,讓人胸襟寬闊,自在沉思;觀看驚濤裂岸,潮起 潮落的景象,有瞬息萬變,有也恆久不變,這是宇宙間日月星辰四時的運行,自 然循環生生不息的道理。所以從人世間萬事萬物來看,「變」與「不變」也往往 是循環變化著。在歷史長河的奔騰中,有朝代的興衰,人事的浮沉,浪湧浪落,

潮起潮退,興起一代豪傑,也洗盡多少英雄人物,捲起千堆雪似的浪花,是瞬間 的美麗,浪盡潮落是退場的失意與落寞,所遺留下的是雪泥鴻爪般的沙礫痕跡,

在一波一波的浪濤聲中,聽到的是生命的歌詠?亦是嘆息? 這取決於個人的生 命態度。在〈浪滔沙〉畫中,筆者想要傳達的是:人生際遇的起起落落中,如何 去定位生命的意義和永恆的價值。

構畫上,採下實上虛,中間留白的佈局,三分之二用實筆畫海岸岩石,岩石 上的線條,類似西方素描的錯綜層次,它看似刻意的安排,但又顯現出筆隨意到 的感性效果,岩石上斑駁的肌理紋路和墨綠的青苔,是歲月的印記。上方似岩似 浪,襲捲而來,水流的靈動中,營造奔放不止息的氣勢。隨浪而來的還有滯留在 凹窪處的褐色細沙,是用乾筆刷染而成,以增加畫面的色調與質感。

作品四 〈浪滔沙〉 紙本設色 79×109 cm 2014

作品五

作品名稱:嶺深水長 創作媒材:紙本設色 作品尺寸:109×68 cm 創作年代:2013

作品說明與分析

本作品屬於「浮生寄寓」系列

人生態度隨著年齡與閱歷的增長,往 往由年少的飛揚轉為內斂,進而體會到

「深蓄厚積」的重要性。想要溪水流得長 遠,泉源要深入崇山峻嶺,想要成就江海 的浩瀚,則需有涓滴之流的匯聚。人生目 標的達成,應該是在胸襟上下功夫、在智 慧上學透徹,在文化上求充實,心靈空間

才能擁有廣度與高度,理想愈高遠,就需要更多深蓄厚養的修持工夫。

誠如莊子〈逍遙遊〉中「鯤化為鵬」的譬喻,沒有北海之大,就不能蓄養巨 鯤,江海深度不夠,就不能浮大舟,沒有巨風,鵬鳥就不能展大翼,騰飛萬里。

誠如莊子〈逍遙遊〉中「鯤化為鵬」的譬喻,沒有北海之大,就不能蓄養巨 鯤,江海深度不夠,就不能浮大舟,沒有巨風,鵬鳥就不能展大翼,騰飛萬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