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巴爾托克的羅馬尼亞聖誕讚歌

第四節 巴爾托克羅馬尼亞聖誕讚歌之分析

巴爾托克是第一個分析羅馬尼亞民歌歌詞性格的人;他為後來的學者研究奠定了基 礎。

羅馬尼亞民歌常常會有拍子與節奏暫時的各自獨立進行。它一個最重要的節奏系統 稱為「正確音節」(giusto syllabic):以一短一長的兩個時值單元為基礎,用 1:2 或 2:1 的比例,傳統是用 4 分音符和 8 分音符來表達。這些時值的組合極為類似古代的簡單詩 步 (poetic feet):pyrrhic (短短),iambic (短長),trochaic (長短) 和 spondaic (長長)。各種 組合用在詩行中,六步格共有 64 種組合;八步格有 256 種組合。巴爾托克發現「正確

35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 Musicians (1980), s.v. ”Romania.”

36 Ibid.

羅馬尼亞民歌音階

改為 E 音上的六音 D 調式 (E-F#-G-A-B-C#,類似 E Dorian 調式) (譜例二)。詩律結構是:

第二次旋律在第 10 小節出現,左手開始以切分節奏的雙音配右手的旋律,左手的 高音線條基本上使用下行音階的音 (G-F#-E,D-C#-B),第 13 小節後低音聲部有明顯的 對位手法 (譜例二);

第三次旋律從第 19 小節開始,旋律在最高與最低聲部,在第二、三聲部配長音的 級進下行音階 (E-D-C) (譜例二)。

第二首

第二次的旋律,明顯地在音域上有較大的變化,旋律改由左手低 2 個 8 度演奏,在 兩小節後移高一個 8 度 (成為與第一次旋律低一個 8 度的位置),右手的伴奏和聲也在 高、低音譜表中移動。第 10-12 小節的左、右手旋律和伴奏重疊在一個 8 度位置內。這 樣高低音位置的變化使音樂的音響更豐富 (譜例四)。

譜例四 第三首

這首民歌在 C 版本是 G 音上的六音 A 調式 (G-A-Bb-C-D-F, 類似 G Aeolian 調式)

39 (譜例五)見下頁。但在 D 版本改成 D 音開始,(D-E-F-G-A-C, 類似 D Aeolian 調式) (譜

例六)見下頁。詩律結構是:

39 Dorian 與 Aeolian 調式相似,皆在第二、三音程為半音,關鍵音是第六音能決定為何種調式。此曲雖沒

短短短短|短長 |

第三次旋律出現在右手,左手兩小節的伴奏音型中大多使用流動的分解和弦 。

譜例六 第四首

這首民歌在 C 版中出現的旋律為 (F-G-Ab-Bb-C),類似 F Dorian 或 F Aeolian 調式,

40第五小節 B 本位音是個浮動音 (inflection) (譜例七)見下頁。在 D 版本中改為

(G-A-Bb-C-D) 五音,類似 G Dorian 或 G Aeolian 調式 (譜例八)見下頁。詩律結構是:

40 Dorian 與 Aeolian 調式相似,皆在第二、三音程為半音,此曲只出現前五音,所以稱「類似」此兩種調

短短短短|長 短|長 長 | 短長 短|

長 短短短短|

短短短短|長 短|長 長 | 短長 短|長 長 ||

譜例七

C 版本旋律是平衡的前句、後句,各 5 小節 (譜例七)。

D 版本將主題旋律呈現二次,分別在第 1、12 小節 (譜例八)見下頁。巴爾托克在民 歌旋律的最後多加上 1 小節的休息。

第一次旋律在高音呈現,低音用和弦伴奏;

第二次旋律呈現在低音域,另一聲部左手作對位旋律,在第 17 小節使用切分音;

從 D 音下行到 Bb音,最後結束在屬音 D 上。最後一小節的兩個 A 音在 C 版本原為 4 分音符 (譜例七),巴爾托克在 D 版本擴大為 2 分音符 (譜例八)。

譜例八 第五首

這首民歌在 C、D 版本是 G 音上的六音 A 調式 (G-A-Bb-C-D-F,類似 G Aeolian 調 式) 41 (譜例九)。詩律結構是:

短短短短|

短短短短|

長 短短|長• 短|

短短短短|短短短短|

長 短短|長• 短||

說明:[長•] 代表附點 4 分音符

譜例九

C 版本是用 8 小節一氣呵成的旋律 (譜例九),也是到目前為止,第一首拍號沒有變 化的旋律。

D 版本將主題旋律呈現三次,分別在第 1、9、17 小節 (譜例十)。巴爾托克讓旋律 三次都由右手呈現,前兩次旋律配上左手 3 度、5 度和聲作上下行的伴奏,第三次在旋 律下方加了一部低音。雖然旋律未曾出現 Eb或 E 音,巴爾托克倒是兼用這兩個浮動音,

在伴奏部份作和聲的變化 (譜例十)見下頁。

譜例十 第六首

這首民歌在 C 版本是 G 音上的六音 E 調式 (G-Ab-Bb-C-D-F,類似 G Phrygian) (譜 例十一),在 D 版則改為 E 音上的六音 E 調式 (E-F-G-A-B-D,類似 E Phrygian) (譜例十 二)。詩律結構是:

短短短短|長• 短短短|

長• 短短短|長 | 短短短短|長• 短短短|

短短長 |短短長 ||

譜例十一

C 版本旋律是平衡的前句、後句,各 4 小節 (譜例十一)。

D 版本將主題旋律呈現二次,分別在第 1、9 小節 (譜例十二)。

第一次旋律在左手低音聲部,右手用長音伴奏,旋律上方與伴奏的最高聲部同時用

E 調上的 5 度音 B 音作持續音,到第 8 小節高音出現的升 G 音和低音旋律出現的 E 音,

使音樂結束感停在 E 大和弦上;

第二次旋律在高音呈現,9-12 小節轉調左手使用 D 小調和聲,第 11、12 小節停在

D 小調的虛偽終止,旋律結束在第 16 小節和聲停在 E 大和弦上 (譜例十二)。

譜例十二

第七首

譜例十四

第八首

這首民歌 C、D 版本是 G 音上的六音 D 調式 (G-A-Bb-C-D-F,類似 G Dorian) (譜例 十五)。詩律結構是:

短短短短|短短短短|

短短長 長 | 短短短短|短短短短|

短短長 長 ||

譜例十六

第九首

第二次旋律由右手高音呈現,左手伴奏亦是使用切分節奏但改為兩個音一組的和諧 音程音型;

第三次旋律在右手多加了下聲部和聲,左手用 3 個音一組的分解和弦。

比較特別的是巴爾托克在三次伴奏手法上的巧思;從大 2 度的不協和和聲到兩個音 一組的和諧音程音型到 3 個音一組分解和弦,像在表達從 ”衝突” 到 ”和緩” 到 ”安靜”

的意境。

譜例十八

第十首

譜例廿 第二集

第一首

這首民歌在 C、D 版本的音階為 G-A-Bb-C-D-Eb-F-G,是 G Aeolian 調式 (譜例廿一)。

詩律結構是:

短短短短|短短短短|

短短短短|短短短短|

短短短短|短短短短||

譜例廿一

C 版本的旋律為前句 1-4 小節,後句 5-6 小節。是一首拍號沒改變的旋律 (譜例廿 一)。

D 版本將主題旋律呈現四次 (譜例廿二);

第一次出現在開始的高聲部,tenor 及 bass 聲部自由模仿。

第二次出現在第 7 小節的最低聲部,旋律轉到 D 音上的 Aeolian;上兩聲部自由模 仿。

第三次出現在第 13 小節的最高聲部高八度出現,回到 G 音上的 Aeolian。

第四次出現在第 19 小節用四聲部呈現:主旋律在第二聲部,低音部用簡化的音型 低八度重疊;最高聲部作對位旋律,第三聲部 (為對旋律的簡化) 低八度與之重疊。

譜例廿二 第二首

這首民歌在 C 版本為 C 音上的六音 C 調式 (C-D-E-F-G-A,類似 C Ionian 調式) (譜 例廿三)。D 版本是 G 音上六音 C 調式(G-A-B-C-D-E,類似 G Ionian 調式) (譜例廿四) 見下頁。詩律結構是:

短長 |短長 |短長 |短長 | 長 長 |

短短短短|長 短|

短長 |短長 |短長 |長 短||

譜例廿三

C 版本的 8 小節;第一句 1-4 小節,第二句 5-7 小節,第三句 8-11 小節 (譜例廿三)。

D 版本將主題旋律呈現兩次,分別在第 1、12 小節出現。用比較古典的和聲作編曲。

第一次左手用分解的和弦作伴奏,第二次主題是用和弦伴奏。整首樂曲配合 [短長] 的 旋律,巴爾托克的伴奏用 [長短] 的節奏回應 (譜例廿四)。

譜例廿四 第三首

這首民歌在 C 版本為 G 小調 (G-A-Bb-C-D-Eb-F#),旋律以和聲音階呈現 (譜例廿五) 見下頁,在 D 版本改為 B 小調 (譜例廿六) 見下頁。詩律結構是:

短短短短短短|短短短短短短|

長• 短短短|長 長 |

譜例廿五

C 版本的音樂;前句 1-4 小節,後句 5-7 小節 (譜例廿五)。

D 版本將主題旋律呈現兩次,分別在第 1、8 小節,第二次呈現時用了 B 小調各種 形式的音階;旋律音階在第 8 小節、自然音階在第 9 小節、和聲音階在第 13 小節作伴 奏 (譜例廿六)。

譜例廿六

第四首

這首民歌在 C 版本為 F 音上的六音 G 調式 (F-G-A-Bb-C-D,類似 Mixo-Lydian 調 式) 44 (譜例廿七),D 版本改為 C 音上的 G 調式(C-D-E-F-G-A,類似 Mixo-Lydian 調式)

(譜例廿八)見下頁。詩律結構是:

短長 短長 |短長 長 短|

短長 長 短|

短長 短長 |短長 長 短|

短長 長 短||

譜例廿七

C 版本的旋律;前句 1-3 小節,後句 4-6 小節。拍號沒改變的旋律 (譜例廿七)。

D 版本將主題旋律呈現三次,分別在第 1、7、13 小節。都由右手呈現主題,第一 次呈現的旋律若為 a : [短長] 節奏配著伴奏 [長短] 節奏,若為 b: [長短] 節奏則配著伴

奏 [短長] 節奏;第二次主題在左手伴奏為流暢不間斷的 8 分音符;第三次主題雙手用 和聲、相同的節奏表現 (譜例廿八) 。

譜例廿八 第五首

這首民歌在 C 版本為 G 音上的六音 D 調式 (G-A-Bb-C-D-F,類似 G Dorian 調式) (譜 例廿九)見下頁,在 D 版本改為 D 音上的六音 D 調式 (D-E-F-G-A-C,類似 D Dorian 調 式) (譜例卅)見下頁。詩律結構是:

長 |短短長 |長 |長 短短•|長 長 |

譜例卅 第六首

這首在 C 版本中的音階為 (C-D-E-F-G-Ab-B-C) 歸類為特殊調式45 (譜例卅一),D 版本中的音階 (G-A-B-C-D-Eb- F#) (譜例卅二)。民歌的詩律結構是 :

短短短長 短長 | 短短短長 短長 | 短短短長 短長 | 短短短長 短短短||

巴爾托克以 2/8+3/8+3/8 拍號來記載這樣的格律。

45 此音階由兩個四音組組成:前半是大調音階的前四音,後半是和聲小音階的後四音。

譜例卅一

C 版本的旋律為 4 小節,前 3 小節的節奏完全相同,而第 4 小節也只有在最後一個 音的節奏上有改變 (譜例卅一)。

D 版本將主題旋律呈現四次,分別在第 1、5、9、13 小節。四次旋律都由右手作完 全相同的呈現,在編曲上採取類似頑固音型 (並有節奏的變化) 的伴奏;開始時以音階 式,後來以分解和弦進行 (譜例卅二)見下頁:

譜例卅二 第七首

C 版本以 G 音上的六音 G 調式 (G-A-B-C-D-F,類似 Mixo-Lydian 調式) (譜例卅三) 見下頁,在 D 版本改為 D 音上的 G 調式(D-E-F#-G-A-C,類似 Mixo-Lydian 調式) (譜例 卅四)見下頁。詩律結構是:

短短長 |短短長 |

短短長 |短短長 |短短長 |短短長 ||

譜例卅三

C 版本為 6 小節一大句的旋律,每一小節的節奏相同、拍號沒改變 (譜例卅三)。

D 版本將主題旋律呈現三次,分別在第 1、7、13 小節。巴爾托克主要以 G 大調配 和聲。第一次右手伴奏用規則的 4 分音符在第二拍配上和聲;第二次左手用二聲部配伴 奏,為 4 分音符和兩個 8 分音符重疊的結合;第三次旋律在右手最高聲部和左手最低聲 部,內聲部作和聲 (譜例卅四)。

譜例卅四

第八首

這首民歌在 C 版本的音階 (G-A-B-C-D-Eb-F-G),歸類為特殊的調式 (譜例卅五),

在 D 版本改為 F#音開始的特殊調式 (F#-G#-A#-B-C#-D-E) (譜例卅六)見下頁。詩律結構 是:

短短長 |長 |長 長 |長 長 | 短短長 |長 |長 長 |長 長 | 短短短短|長 ||

譜例卅五

C 版本的旋律;第一句 1-6 小節,第二句 7-10 小節。拍號沒改變的旋律 (譜例卅五)。

D 版本將主題旋律呈現三次,分別出現在第 1、11、21 小節。整曲的伴奏的特色是 使用長音 (持續音)。第一次左手伴奏,低音聲部是持續長音,內聲部用上行音階;第二 次改為右手伴奏,上聲部固定長音持續音、內聲部為上下行音階;第三次右手用兩個音 一組的長音和聲配伴奏 (譜例卅六)見下頁。

譜例卅六

第九首

這首民歌在 C 版本中為 G 音上的六音 C 調式(G-A-B-C-D-E,類似 G Ionian 調式) (譜 例卅七)見下頁,D 版本中為在 F 音上的六音 C 調式 (F-G-A-Bb-C-D,F Ionian 調式) (譜 例卅八)見下頁。詩律結構是:

短短長 短短短|短短長 短短短|

短短長 短短短|

短短長 短短短|

短短長 短短短||

特徵節奏 [短短長 短短短] 被記成 4/8+3/8 拍子:

譜例卅七

C 版本的旋律;第一句 1、2 小節,第二句第 3 小節,第三句 4、5 小節。第一句與 第三句為一樣的旋律。

D 版本將主題旋律呈現三次,分別在第 1、6、11 小節。第一次主旋律在右手;第 二次主旋律在左手,高音用切分節奏來伴奏;第三次主旋律又回到右手,其他聲部用切 分節奏來伴奏 (譜例卅八)見下頁。

譜例卅八 第十首

C 版本為 G 音上的五音 C 調式 (G-A-B-C-D,類似 G Ionian 調式) (譜例卅九)見下 頁,D 版本改為 C 調上的五音 C 調式 (C-D-E-F-G,類似 C Ionian 調式) (譜例四十)見下

短短短短|長• 短短短|

譜例四十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