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平衡計分卡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5-48)

第三章 大學評鑑方法介紹

3.2 平衡計分卡

傳統的組織績效評估方法多偏重於財務面的考量,然而光是 財務面的績效已經無法滿足現在組織的需求以及未來的趨勢,為 了因應未來的趨勢、突破傳統績效評估的方式,因此 Robert Kaplan 與 David Norton 於 1990 年提出了一個全方位考量績效的 評估方法,稱為平衡計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以下便 針對平衡計分卡做更詳細的介紹。

一、平衡計分卡之起源與內涵

平 衡 計 分 卡 起 源 於 1990 年 , 由 哈 佛 大 學 Robert Kaplan 及 Nolan Norton公司總裁David Norton針對美國12家企業進行一項 為期一年的「組織未來績效評估制度」研究計劃,當計劃結束後,

兩 人 並 於 1992年 在 哈 佛 企 管 評 論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 Feb ) 發 表 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並於1993年及1996年同一企管評論發表Putting the Balanced Score to work 及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d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兩篇文章,且在1996年兩人共同出 版《平衡計分卡》(The Balanced Scoredcard)一書,說明平衡 計分卡概念及學習重點,引起廣大重視。近幾年來平衡計分卡逐 漸導入企業實務界,並獲得相當大的成效,發展至今,平衡記分 卡己不再祇是一種績效評估制度而已,甚至於已成為相當實用之 策略管理制度。【72】

Kaplan & Norton【72】認為平衡計分卡中,平衡二字意義在 於:

(一)短期與長期目標之間的平衡。

(二)財務與非財務量度之間的平衡。

(三)落後指標(Lagging indicators)與領先指標(Leading indicators) 之間的平衡。

(四)外界與內部之間的平衡。

按照Kaplan & Norton的定義,平衡計分卡是「闡述組織的使 命、願景和策略,並將其轉換成具體的目標和量度,以平衡的觀 點來驅動組織績效的衡量,訴求的是企業組織內部績效短期和長 期目標之間、過去和未來量度之間、財務與非財務量度之間、客 觀及主觀之間、外界和內部績效構面之間的平衡狀態,成為一套

全方位的績效量度系統,作為策略衡量和管理體系的架構。」【72】

平衡計分卡分為以下四個構面: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 習與成長,其詳細說明如下:

圖 3.1 平衡計分卡提供轉化策略為營運的架構【72】

(一)財務構面:

財務構面的量度,反應於過去的績效,財務目標通常與獲 利能力有關,衡量標準往往是營業收入、資本運用報酬率,或 今年流行的附加經濟價值(economic value-added, EVA)【4】。

Kaplan & Norton【72】提出,雖然企業的發展可分為成長期、

維持期與豐收期,但不論在哪個時期,財務構面的策略主題都 顧客面

「為了達到 願景,我們對 顧客 應如何表現 ?」

目表 量度 指標 行動

財務面

「為了財務 成功,我們對 股東 應如何表現 ?」

目表 量度 指標 行動

學習與成長面

「為了達到 願景,我們如 何維 持改變和改 進的動力? 」

目表 量度 指標 行動

願景

策略

企業內部流程面

「為了顧客 和股東,哪些 流程 必須表現卓 越?」

目表 量度 指標 行動

與「營收成長和組合」、「成本下降/生產力提高」、「資產 利用/投資策略」三者有關【22】。

1.成長期:企業的目標為開發新市場、開發新的顧客群、新的 行 銷 通 路 , 為 了 致 力 於 企 業 發 展 , 會 把 所 有 的 成 本 投 資 下 去,全力拓展企業,此時期的收入可能小於支出。

2.維持期:企業的目標則是維持既有的市場佔有率、適度的成 長,投資目的在於消除瓶頸,擴大產能、加強改進。

3.豐收期:企業的目標為回收前段投資,所以傾向於維持目前 產能設備。在此階段則是要成果回收,企業不再作任何重大 投資,所求的是企業的現金回收。

企業在決定依生命週期分析自身的策略之後,可依照下表 找出適合各階段財務議題的績效衡量指標。

表3.2 財務面之策略主題 策略主題

營收成長組合 成本下降/生產力提高 資產利用 事

業 單 位 的

成長期

* 市場區隔的 營收成長率

*新產品、服 務、顧客佔營 收的百分比

*員工平均收益 * 投資佔營收 百分比

* 研發佔營收 百分比

維持期

* 目標顧客與 客戶之佔有 率

* 交叉銷售

* 新應用佔營 收的百分比

* 顧客與產品 線的獲利率

* 相對於競爭者的成 本

* 成本下降率

* 間接開支佔營收百 分比

* 營運資金比 率

* 主要資產的 資本報酬率

* 資產利用率 策

豐收期

* 顧客與產品 線獲利率

* 非獲利顧客 的比率

*每個產品與交易的 單位成本

* 回收期

* 產出量

資料來源:Kaplan, R. S. & Norton, D. P【60】

(二)顧客構面:

顧客指的是企業有來往的公司、行號、或個人。核心量度 包括顧客滿意度、延續力、獲利率、新顧客爭取率等。Kaplan

& Norton【60】指出,目標顧客和市場區隔是公司財務目標的 營收來源。 在平衡計分卡的顧客構面當中,管理階層應確定 事業單位所希望爭取的顧客和市場區隔,隨時監督事業單位在 這 些 目 標 區 隔 中 的 表 現 。 其 五 大 核 心 成 果 量 度 包 括 市 場 佔 有 率、顧客爭取率、顧客延續率、顧客滿意度與顧客獲利率【4】。

1.市場佔有率:反映一個事業單位在既有市場中所佔的業務 比率。

2.顧客爭取率:衡量一個事業單位吸引或贏得新顧客或新事業 的速率,可以是絕對或相對數目。

3.顧客延續率:記錄一個事業單位與既有顧客保持或維繫關係 的比率,可以是絕對或相對數目。

4.顧客滿意度:根據價值主張中的特定績效準則,評估顧客滿 意程度。

5.顧客獲利率:衡量一個顧客或一個區隔扣除支持顧客所需的 特殊費用後的純利。

(三)內部流程構面:

Kaplan & Norton【60】認為在為企業內部流程設計績效衡 量指標之前,應先分析企業的價值鏈,即從創新流程、營運流 程及售後服務流程三方面思考如何滿足顧客的需求,並建立各 種可以達成此目標的衡量指標。即從創新流程、營運流程及售 後服務程序三個方向,思考如何滿足顧客的需求,建立各種可 以達成此目標的衡量指標。如圖3.2所示:

認識 顧客 需求

鑑別 市場

創造產 品服務

製造產

品服務 運交產

品服務

服務 顧客

滿足 顧客 需求

創新流程 營運流程 售後服務流程

圖 3.2 企業內部流程構面之價值鏈圖【60】

(四)學習與成長構面:

組織的學習與成長來自三方面:人、系統、組織程序。平 衡計分卡的財務、顧客、企業內部流程,往往會顯示人、系統 和程序的實際能力,與要達成目標之間的落差【60】。員工是 企業之資產,員工的學習與成長也等於是企業的成長,Kaplan

& Norton【60】認為服務業及製造業公司建立平衡計分卡,應 增強員工的能力、資訊系統能力及激勵、授權的一致性等三個 原則。然而員工滿意度、員工延續率與員工生產力等三項也是 所需考量之要素。員工滿意度:指員工對企業與工作的滿意程 度。員工延續率:強調員工是屬於企業的資產之一。員工生產 力:強調員工產量與製造這些產量所耗費資源之間的關係。

二、平衡計分卡之特性

根據于泳泓【1】、Chow & Haddad【48】與Kaplan & Norton

【60】等人提出對於平衡計分卡之特性與功用,彙整如下列 幾點:

(一) 作為績效衡量系統:利用策略中衡量來驅動未來績效或 領先績效指標,以彌補落後指標的不足,兼顧四個構面 以達到各個構面之間的平衡,尤其以目標值的達成率來 檢測。

(二) 作為策略管理系統:它將公司策略目標轉化為營運的具 體行動,使組織內每一成員,於日常工作中執行公司策

略,並把組織願景和策略轉化為全方位績效衡量指標,

透過對量化績效指標的控管及達成,以完成組織目標。

(三) 作為溝通工具:在平衡計分卡展開時,藉由不斷溝通,

找出學校問題關鍵所在。藉由成員策略思考討論而訂出 策略目標及績效衡量指標,在這討論過程中有助於成員 之間對策略目標的了解,進而促進彼此合作。

(四) 作為整合組織策略、架構及願景之工具:能幫助企業將 長 期 策 略 與 顧 客 價 值 等 目 標 轉 換 成 組 織 內 外 具 體 的 行 動。

(五) 彌補傳統績效的不足:除了傳統之財務面的衡量外,亦 加入了三個非財務性的績效指標構面。

三、平衡計分卡之限制

在施行平衡計分卡所遭遇的困難與限制彙整如下:

Ittner 與Larcker【59】根據Towers Perrin(1996)的調查結 果,認為實施平衡計分卡的過程中有六大問題必須解決︰

(一)需要投入的時間與費用太多。

(二)難以評估績效指標的相對重要性。

(三)需將質性資料加以量化。

(四)大量的績效指標將稀釋整體影響力。

(五)難以將目標細分給組織之基層人員。

(六)需高度發展資訊系統。

Kaplan & Norton於2000年提出推行平衡計分卡最常見的 失敗原因,原因如下:

(一)高階主管的支持與投入不足。

(二)參與人數過少。

(三)未能向下溝通。

(四)計分卡的發展過程耗時過長。

(五)將計分卡視為電腦系統專業。

(六)聘用缺乏經驗的顧問。

(七)僅為報酬制度而導入平衡計分卡。

四、平衡計分卡之使用程序與執行步驟

在平衡計分卡之使用程序與執行步驟部分,本研究針對平 衡 計 分 卡 之 使 用 程 序 以 及 用 於 大 學 教 育 評 鑑 上 之 執 行 步 驟 做 一詳細之說明,說明如下:

(一)平衡計分卡之使用程序

Kaplan & Norton【60】指出,設計平衡計分卡時應該先澄 清組織的遠景與策略,依據四大構面設計關鍵衡量指標。再就 組 織 的 策 略 及 平 衡 計 分 卡 的 精 神 規 劃 出 四 大 構 面 內 的 各 項 指 標 , 製 作 出 詳 細 記 載 組 織 策 略 、 衡 量 目 標 與 指 標 的 平 衡 計 分 卡。其規劃階段包含六個步驟【1】:

1.為平衡計分卡規劃目標。

2.決定適合的組織單位。

3.取得管理團隊的支援。

4.建立平衡計分卡團隊。

5.規劃平衡計分卡計畫。

6.為平衡計分卡建立一個溝通計劃。

Olve et al.(1999)亦提出建立平衡計分卡的步驟,其詳細 說明如下:

1.定義所在的產業,描述產業未來的發展及公司的角色。

2.建立/確認公司願景。

3.建立各項構面。

4.將願景落實到各項構面,並陳述整體策略目標。

5.辨認關鍵成功因素。

6.發展量度、找出因果關係並維持平衡。

7.建立最上層的平衡計分卡。

8.按組織單位分解計分卡及量度。

9.訂定目標。

10.發展成行動計劃。

11.實施平衡計分卡。

(二)平衡計分卡用於教育評鑑之執行步驟:

1. 確立大學教育評鑑的發展明確目標。

2. 學校單位主管可透過相關文獻建立各個構面之指標項目,在 此部分財務構面可轉化為教學目標的達成、顧客構面可轉化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5-4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