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包絡分析法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64-78)

第三章 大學評鑑方法介紹

3.4 資料包絡分析法

從系統的觀點來看,教育是一種投入、過程、產出的運作過 程,需要不斷的資源投入,以創造價值。而資料包絡分析法則是 針對非營利組織的特性,採用多元投入與多元產出的角度,以經 濟學的定義來衡量組織的相對效率,且無需事先預設生產函數,

因此以下便針對資料包絡分析法做更詳細的介紹。

一、資料包絡分析法之起源與內涵

Farrell【55】提出以「非預設生產函數」代替「預設生產函 數」來預估效率值,奠定了資料包絡分析法的理論基礎。他並提 出了三個主要的基本假設:【14】

(一)生產前緣(production frontier)是由最有效率的單位構 成,較無效率的單位皆在此邊緣之下。

(二)固定規模報酬(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CRS)增加一 單位的投入,可以得到等比例之產出。

(三)生產邊界是突向(convex)原點,每點之斜率皆為負值。

利用實際被評估單位與效率前緣的相對關係求出被評估單 位的效率值,衡量出的效率稱為技術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

TE),所謂技術效率是指企業在現有的技術上,以一定水準投入

項目所能產生的最大可能產出。落在生產前緣上的被評估單位,

則稱為有效率單位,其效率值為1。若再考慮成本函數之項目價 格比,則可求算出價格效率(Price Efficiency,PE),價格效率是 指在既定的價格比率與技術效率下,投入項目之成本為所有項目 組合中之最低,同時達到技術效率與價格效率則稱為總效率

(overall Efficiency,OE),總效率為技術效率與價格效率之乘 積,即OE=TE×PE。由下圖說明此三種效率之關係,假設使用二 項投入

X

1

X

2,一項產出

Y

,II 為滿足技術效率的等產量曲線'

(isoquant),表示一生產單位

Y

所需要

X

1

X

2的最小可能生產組 合,另假設

X

1

X

2價格比固定(KK 斜率表示)的情形下,此時'

C

點之技術效率為OB/OC,價格效率為OA/OB,總效率(OE)

=OA/OC,即總效率為技術效率與價格效率的乘積,如圖3.6所

示:

OA OC ( OB OC ) ( OA OB )

PE TE OE

/ /

/ = ×

×

=

A

B

C I

I’

D K

K’

X1/Y X2/Y

0

圖 3.6 Farrell 效率前緣

由圖3.6來看,如果想要改善C點的技術效率值,在同樣產出 之下必須減少投入,使原投入組合點由C點移至B點,此時該決 策單位在技術上有效率,但在價格上無效率;為有將投入組合點 由B點移至D點,才可滿足技術效率與價格效率最大。

Farrell的 研 究 建 立 了 DEA非 預 設 生 產 函 數 方 式 衡 量 效 率 的 雛 型 , 但 其 只 能 處 理 之 問 題 仍 限 於 單 一 產 出 的 情 況 。 直 到 Charnes、Cooper & Rhodes【49】於1978年依據Farrell【55】之 效率衡量觀念,建立了一般化之數學模式,發展了一種用來評估 多項投入多項產出的相對效率值,稱之為CCR模式,CCR模式成 為 資 料 包 絡 分 析 法 之 最 初 模 式 。 CCR 模 式 採 用 固 定 規 模 報 酬

(Constant Return to Scale,CRS)假設,即增加一部分投入,同 時會使產出也有相對一部分的增加。【14】

假設考慮

n

個受評估單位,使用

m

種投入,

s

種產出,

x

個投 入數量,

y

個產出數量,

v

i

u

r分別為各種投入與產出的權重,

x

ik為第

i

項投入在受評估單位

k

的投入量,

y

rk為第

r

項產生在 受評估單位

k

的產出量,則第

k

個受評估單位之投入項線性組合

m ik

i i

x

v

=1

;產出項線性組合為 s rk

r r

y

u

=1

h

k為第

k

的受評估單位之

效率值

ik m

i i s

r

rk r k

x v

y u

h

=

=

=

1

1 ,而CCR模式之效率值公式如下:

ik m

i i s

r

rk r k

x v

y u

h

=

=

=

1

max

1

st

1

1

1

=

= m

i ij i s

r

rj r

x v

y u

其中 j=1,2...,n ,ur,vi

ε

>0,r=1,2,...s,i=1,2,...,m

上式(3.10)中的限制是每一個受評估單位的「實際產出」

與「實際投入」之比值,其值介於0與1之間。

v

i

u

r之最佳值是 由(3.10)式中獲得,不需由決策者事前決定。

h

k

= 1

,表示受評 估單位有效率;

h

k

< 1

,表示受評估單位無效率。

由於上式(3.10)之規劃模式不為線性規劃模式,求解不易。為 了將其轉換為線性規劃模式,因此令(3.10)式目標函式中的分

m ik

i i

x

v

=1

為1,則可將上式(3.10)轉換如下:

rk s

1 r

r

k u y

h

max

=

=

st 1v xik

m

1 i

i =

=

u y v xij 0

s

1 r

m

1 i

i rj

r − ≤

∑ ∑

= =

其中 j=1,2...,n,u ,v ≥

ε

>0,r =1,2,...s,i=1,2,...,m

(3.10)

(3.11)

在CCR模式之後,Banker、Charnes and Cooper於1984年針對 CCR模式加以修正,提出了BCC模式。其擴大了CCR模式的效率 觀點與運用範圍,CCR模式是假設處於固定規模報酬(Constant Return to Scale,CRS)的情況下,然而BCC模式是假設變動規模 報酬(Variable Return to Scale,VRS),即部分投入增加,不會 使得產出項亦會有相對部分的增加。BCC模式加入了「規模效 率」,結合了「純粹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而成「整體技術 效率」。BCC模式之效率值公式如下:

ik m

i i s

r

rk r

k

x v

u y u

h

=

=

=

1 1

0

max

st 1

1 1

0

=

= m

i ij i s

r rj r

x v

u y u

其中 j=1,2...,n ,ur,vi

ε

>0,r=1,2,...s,i=1,2,...,m 上式(3.12)之線性規劃模式如下:

0 1

max

h u y

rk

u

s

r r

k =

=

st 1v xik

m

1 i

i =

=

0 0

1 1

= =

u x v y

u

ij

s

r

m

i i rj

r

(3.12)

(3.13)

其中

j

=1,2...,

n

u

r,

v

i

ε

>0

r

=1,2,...,

s

i

=1,2,...,

m

在BCC模式中較CCR模式多了一個常數項

u

0。可知相對效率

最大值產生於 0

1 1

u x v y

u

ik

s

r

m

i i rk

r +

∑ ∑

= =

,因此藉此來判斷受評估單位之

規模報酬為何:

1.若u0 = ,則受評估單位處於固定規模報酬 0 2.若u0 > ,則評估單位處於規模報酬遞減 0 3.若u0 <0,則評估單位處於規模報酬遞增

然而藉由CCR與BCC模式導出了規模效率,其公式如下:

規模效率=整體技術效率/純粹規模效率=CCR/BCC

二、資料包絡分析法之特性

Lewin於1982與1986年【63】【64】提出了資料包絡分析法之 特性,其說明如下:

(一)可同時處理多重投入與多重產出。

(二)為一綜合指標衡量效率:表示受評估單位利用投入達到 生產的關係。

(三)可獲得資源使用狀況之相關資訊:DEA可以瞭解受評估 單位之資源使用狀況,以提供決策者做參考。

(四)無須事先決定投入、產出項之權重,因此不受人為主觀 的影響。

(五)單位不變特性:績效值不受到投入、產出項單位之影響。

(六)可以因應受評估單位的不可控制因素而做調整,亦即可 以評估不同環境下受評估單位之效率。

三、資料包絡分析法之限制

Engert(1995)【53】以及Zahedi(1986)【84】提出了資料 包絡分析法之限制,其說明如下:

(一)DEA模式所得到的是結果為相對效率,而非絕對效率。

(二)由於效率前緣是由受評估單位中最有效率之受評估單位 所構成,且此效率前緣表示所有衡量對象實際上所能達 到的極值,因此DEA對於資料極為敏感,亦受到錯誤極 端值的影響。

(三)DEA之受評估單位之各數至少為投入與產出項個數的兩 倍,否則DEA無法強而有力的區隔有效率單位。

(四)受評估單位間的同質性必須高且盡量採用正式資料,否 則衡量效果不佳。

(五)DEA無法提供任何有關投入與產出項間的因果關係。

四、資料包絡分析法之使用程序與執行步驟

在資料包絡分析法之使用程序與執行步驟部分,本研究針對 資 料 包 絡 分 析 法 之 使 用 程 序 以 及 用於 大 學 教 育 評 鑑 上 之 執 行 步 驟做一詳細之說明,說明如下:

(一)資料包絡分析法之使用程序:

本研究經由相關文獻彙整,將DEA之使用程序彙整如下:

1.定義並選擇適當的受評估單位:運用DEA必須尋找同質性 高的受評估單位。

2.決定攸關且適切之投入與產出項目:一般而言投入產出項 可依相關文獻、經驗判斷或是專家意見法訂定。

3.選擇DEA之模式:由上述DEA之起源與內涵瞭解DEA有許 多的使用模式,因此使用者可視情況來選擇DEA的模式。

4.進行DEA之實際運算 5.經由實際運算來分析結果

(二)資料包絡分析法用於大學教育評鑑之執行步驟:

由於DEA用於大學教育評鑑之使用程序解說不易,因此在 此部分,本研究將舉一實例進行實際操作,包括投入、產出項 的選取與實際的操作,詳細說明如下:

1.投入、產出項選取部份:本研究經由相關文獻探討以及評估 資料收集的可行性,將投入、產出項選取如下:

表3.7 投入項之選取

投入項 定義

經常門 系所人事費、業務費 資本門 系所圖書費、儀器設備費

空間大小 系所可使用空間大小(以坪數計算)

表3.8 產出項之選取

產出項 定義

教學部分 系所教師教學評鑑之平均值 研究部分 系所發表論文篇數

招生部分 系所之在學人數

各系所在投入、產出項之詳細資料敘述如下:

表3.9 各系所投入、產出項資料 系

別 經常門 資本門 空間大小 教學 研究 招生

A 14,524,312 2,053,039 480.1708 84.35 9 635

B 14,504,893 2,120,169 660.8292 81.22 15 613

C 16,482,583 2,116,569 713.125 84.47 37 517

D 16,485,011 3,049,650 580.0083 82.80 10 648 E 5,608,244 1,088,520 161.6417 86.24 3 205 F 19,445,270 1,853,100 530.0896 84.44 26 777 G 7,494,961 88,150 173.5271 86.18 1 233 H 7,389,713 1,544,239 263.8563 83.17 2 295 I 6,897,944 793,800 164.0188 84.67 3 228 J 3,834,399 498,800 116.4771 81.17 1 210

K 5,757,638 949,870 202.0521 87.25 4 223 L 3,417,420 604,270 116.4771 78.19 1 244 M 10,202,701 1,427,700 202.0521 83.97 7 342 N 6,051,273 1,134,760 121.2313 82.16 4 316 O 8,669,868 1,356,660 185.4125 87.13 42 192

P 11,060,324 1,130,800 221.0688 80.44 4 300 Q 5,661,118 838,720 161.6417 81.31 11 225

3. 實際操作結果:經由上述投入、產出項進行系所的實際操 作,結果如下:

表3.10 DEA實際操作結果 系

整體技術

效率(%) 排名 純粹技術

效率(%)排名 規模報酬 規模效率

(%) 排名 A 76.54 7 100.00 1 固定 0.7654 7 B 78.92 4 98.88 4 遞增 0.7981 4 C 86.17 3 100.00 1 固定 0.8617 3 D 61.52 12 97.52 6 遞增 0.6308 12 E 78.29 5 100.00 1 固定 0.7829 6 F 100.00 1 100.00 1 固定 1 1 G 71.45 10 100.00 1 固定 0.7145 11 H 54.47 13 96.37 7 遞增 0.5652 13 I 76.11 8 99.90 2 遞增 0.7618 8 J 100.00 1 100.00 1 固定 1 1

K 73.25 9 100.00 1 固定 0.7325 10 L 100.00 1 100.00 1 固定 1 1 M 78.14 6 99.64 3 遞增 0.7842 5

N 100.00 1 100.00 1 固定 1 1 O 100.00 1 100.00 1 固定 1 1

P 69.27 11 93.98 8 遞增 0.7371 9 Q 89.75 2 97.57 5 遞增 0.9199 2

由上表可以發現,各效率皆達到1的系所分別為F、J、L、N、

O等系,其餘系所可藉由其整體效率、純粹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 來了解其所需要改善的部分,但是以O系來看,其研究部份所發 表之論文篇數明顯高於其他系所,但是其在學人數部份表現並不 佳,甚至是為所有系所中最差的,但是其效率值仍然達到1,因 此在這裡突顯了資料包絡分析法易受到極端值的影響。另外決策 者也可經由資料包絡分析法的結果進行排序,來建立系所的獎懲 制度。

五、資料包絡分析法應用於教育評鑑之相關文獻

本研究彙整資料包絡分析法應用於教育評鑑之相關文獻,包 括粱復興【24】的「公立高級職業學校績效評估—類別資料包絡 分析法的應用」、郭玲如【25】的「台北縣九十學年度國民小學 校務評鑑之研究」、劉明超【36】的「台灣地區高級職業學校教 育管理效率評估之研究—DEA模式之應用分析」、王建正【3】

的「國民小學學校經營效率評鑑指標之研究—DEA評鑑模式」、

陳 雪 珍 【 20】的「台灣地區公立高級 中 學 管 理 績 效 之 探 討 與 評 估」、林麗能【12】的「雲嘉南地區高級職業學校行政績效之評 估」等研究,詳細整理如下:

表3.11 資料包絡分析法用於教育評鑑之相關文獻 作者 論文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

粱 復 興

(民93)

公立高級職業學校績效 評估—類別資料包絡分 析法的應用

資 料 包 絡 分析法

利 用 資 料 包 絡 分 析 法 評 估 台 灣 直 轄 市 與 非 直 轄 市 公 立 職 業 學 校 整 體 效 率 、 規 模 效 率 、 技 術 效 率 與 混 合 效 率 , 並 衡 量 是 否 有 類別差異

郭 玲 如

(民93)

台北縣九十學年度國民 小學校務評鑑之研究

資 料 包 絡 分析法

旨 在 瞭 解 台 北 縣 九 十 學 年 度 國 民 小 學 校 務 評 鑑 之 成 效 , 並 根 據 研 究 結 果 提 出 結 論 與 建議

劉明超

(民90)

台灣地區高級職業學校 教育管理效率評估之研 究—DEA模式之應用分 析

資 料 包 絡 分析法

以 DEA評 估 模 式 檢 驗 各 高 級 職 業 學 校 教 育 管 理 效 率 之 執 行 成 效 評估

王 建 正

(民89)

國民小學學校經營效率 評鑑指標之研究—DEA 評鑑模式

資 料 包 絡 分析法

建 構 出 一 套 能 用 於 國 民 小 學 學 校 經 營 效 率 評 鑑 —DEA 評 鑑 模 式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64-7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