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 1993 年來中國成為淨石油出口國以降)

壹、中日的能源競逐

中國、日本兩國僅一海之隔,但因歷史情結、民族大義,雙方的 關係起起落落,從未真正開膛佈公的合作。兩國也都了解對方的重要 性,但始終不能犧牲民族情感來換取實質合作。近來中日關係因教科 書事件、釣魚台列島(日稱尖閣列島)主權爭議問題、東海油氣田爭 議,雙方關係更是已降入自 1972 年以來關係正常化的冰點。但政治關 係雖處於冰點,兩國的經貿交流卻仍然緊密。

中、日皆為能源消費國,為了國家發展爭奪油源無可厚非。對日 本而言,中國倘若因能源荒而導致經濟衰退,對於與中國有非常緊密 的貿易關係的日本並不是一件好事。中國亦然,中、日兩國若能在穩 定能源供給上合作,並可借助日本先進的節能技術與能源政策,使其 直接省去摸索時期,幫助其在國力、經濟上更加蓬勃,這些是中國所 渴望的未來。在能源合作上,中日兩國理當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如同歐美的國際能源組織一般。然而近年兩國關係降至冰點,雙方除 過去的歷史問題、釣魚台主權爭議與「台灣問題」外,能源之爭也為 中日關係的失和再添上一筆。

能源問題是日本過去以來、中國最近最重視的問題,也被認為是 影響到國力增長、國家強盛的契機。最近日本已被中國強勁的石油需 求趕上,但仍為石油第三大進口國,更是煤及天然氣的第一大進口國。

石油為日本能源結構主力,然幾乎全仰賴進口,因此日本積極以核能、

煤炭、天然氣等替代能源來降低對海外石油的依賴。為保障石油進口 穩定性,日本目前除爭取到俄羅斯油管輸運到遠東的「安納線」外,

也積極介入中東地區的維和工作與經濟建設,以確保中東油源的穩定 供給。面對中國這個強硬的對手,這兩個國家卻常是狹路相逢。以中 俄欲架設西伯利亞油管,日本大灑金錢攻勢,不顧中國的觀感,橫加 阻撓,便可知兩國搶油的激烈程度。

中俄兩國從 1994 年開始協商興建由西伯利亞的安加爾斯克到中國 的大慶,即所謂安大線。但從 2002 年開始,日本開始對西伯利亞管線 表示出很高的興趣。開始大力向俄國方面推銷安加爾斯克到日本海沿 岸港口的納霍德卡的安納線。尤其在 2003 年小泉首相訪俄,宣稱將提 供 70 億美元的援助,參與開發西伯利亞油田,在積極的銀彈攻勢下,

西伯利亞的油管架設有很大的偏向可能。西伯利亞油管架設一事,日 本算是贏了一回合。

另 外 在 東 海 油 氣 之 爭 , 日 本 前 任 外 相 町 村 信 孝 ( Machimura Nobutaka)曾表示,日本考慮在鄰近中國天然氣田附近的日本專屬經 濟區內,進行天然氣的探勘。但中國境內輿論,一面倒的希望中國必 須要預設底線,擺出強硬姿態,而原先較為強勢的日本最近在第三次 中日東海油田磋商前夕因中國已開始量產及涉及釣魚台列島問題等種 種因素下,恐自身利益受損,似乎又有軟化的趨勢。由此看來,東海 油田事件的變化空間還是相當的大。

中日兩國近年尋油源爭議如下:

壹、西伯利亞油管架設

2001 年 9 月中俄兩國政府簽署《中俄關於共同開展鋪設原油管道 專案可行性研究工作總協定》,展開中俄安大線油管計畫技術論證工 作;安大線是中國極力爭取的管道,指的是從俄羅斯安加爾斯克到中 國東北大慶的輸油管道。中國早自 1990 起,就由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

和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談判。

2002 年 12 月俄國總理普丁訪問中國,簽署《中俄聯合聲明》,中 俄安大線油管計畫似乎出現光明前景。但 2003 年 1 月日本首相小泉訪 俄,與俄國總理普京簽署俄日能源合作計畫,並提出了修建安納線油 管計畫的建議。安納線是從安加爾斯克到遠東納霍德卡港口的輸油管 道,全長四千公里,是日本力爭的線路。中俄安大線石油計畫自此出 現重大變數,日中展開拉鋸戰。

表 3-7 安納線計畫與安大線計畫比較

安納線計畫 安大線計畫

油管長度(公里) 3,765 2,400 設計輸油量(萬噸/年)

(2005 年至 2010 年)

5,000 2,000

工程經費預估(億美 元)

36~50 20~25

原計畫開工時間 2004 年~2005 年 2003 年 原計畫投入營運時間 2008 年~2010 年 2005 年

資料來源:郭博堯(2004)19

2003 年 3 月俄國提出折衷方案,分別建設通往中日的兩支線,但 通往中方支線先開工。同年 5 月中國大陸總理胡錦濤訪問俄國,高峰 會後胡錦濤與普丁發表聲明:「能源合作對雙方至為重要,其中包括興 建中俄油管以及加強石油及天然氣合作,這些都是中俄能源合作的基 礎」,同時雙方石油公司並代表政府簽訂《關於中俄原油管道原油長期

19 郭博堯,(2004),<中國大陸石油安全戰略的轉折>,《國政研究報告》,永續(研)093-002

購銷合同基本原則和共識的總協議》,一時之間,似乎中俄油管計畫已 經定案;然而 2003 年 6 月日本前首相森喜朗與外相川口順子訪俄,承 諾日本提供 75 億美元,協助俄國開發東西伯利亞新油田,唯一條件是 優先鋪設安納線,對中俄油管計畫帶來重大影響。

2004 年 4 月 6 日自由時報轉載華盛頓郵報報導,日本向俄國表示 將提供 60 億美元興建資金,日本民間企業則願提供數十億美元在西伯 利亞東部進行石油探勘,日本的慷慨大方,使日方在此爭奪戰中佔了 上風;2004 年 6 月 30 日俄工業和能源部長會見中國大陸駐俄大使時表 示,俄政府基本立場已確立要興建泰納線(日本安納線計畫的修訂 版),2004 年秋天將定案。但中國新聞網也報導,中俄兩國能源部長將 於 2004 年 8 月份中國大陸總理溫家寶訪俄前會晤,繼續討論中方建 議,且俄國工業與能源部長已向中方保證,俄國仍將履行建設一條通 往中國大陸的輸油管的承諾。20

但無論如何,不管是誰最後取得油管架設,所付出的代價都將相 當的大,而俄國則是最後的贏家。

貳、中日東海油田爭議

中國與日本間東海地區的能源爭奪戰起因於中國長江口東南方外 海對於春曉油氣田的開發與生產。春曉油氣田位於浙江寧波東南方約 350 公里(約 188 浬)的東海西湖凹陷區域,是由四個油氣田組成,總 面積約 2.2 萬平方公里,預估設施建成後,透過海底管道每年可向浙 江和上海輸送 25 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資源。然而此區域會變成中日間 爭奪對象的原因在於,日本依照國際海洋法的規定,將東海區域依『等 距離中間線原則』劃定中日經濟海域的界線,而中國則是依大陸礁層

的『自然延伸原則』劃定界線;若依照日本的劃界方式,春曉油氣田 只距離中間線約五公里,日本認為中國的探勘與建造設施後開採石 油,將會引起吸油效應吸走原來屬於日本的油氣使其利益受損,因此 對中國提出抗議。

而東海油田爭議之所以在近年才發酵,是因為日本逐漸發現中國 搶先一步在東海這塊爭議展開鑽油行動。東海油氣爭議又與釣魚台列 島脫離不了干係。早先在 1972 年時美國就將琉球群島連同釣魚台一併 劃給日本,中國當時雖然有提出嚴正抗議,但兩國因考慮到現實環境 及國際情勢都尚未穩定,對東海一致的共識是擱置爭議。且東海地形 複雜又牽涉主權,所以日本在尚無探勘數據下,石油業界也不敢貿然 開採。

而且日本資源稀少,在 1993 年以前日本的石油甚至有一部份是來 自中國,在內外因素交相衝擊下,當時的中國不需要也無能力去探勘 東海,所以日本也就不去碰觸這個敏感地帶了。但 1993 年後,中國因 為經濟飛昇,隨著各項建設及民需的增加,對石油的需求也更加擴大,

中國也轉變成為石油進口國,為了穩定經濟成長率,及戰略石油儲備 之需要,避免過渡依賴中東的方法,使得中國必須不斷的去尋油。也 難免的在世界各國尋油的過程中,與資源原本就極為短缺的日本短兵 交接、衝突連連。而當中國搜油行動進行到東海時,藏身於東海之內 除了廣大的能源利益之外,更有至今無解的劃界爭議,這也是是東海 油田爭議之所以現在才爆發的原因。

小泉首相自 2001 年上台後,對中國態度轉趨強硬,諸如以平民身 份參拜靖國神社,及今年(2005)10 月底的內閣人事佈局都令中國對 日相小泉不再報任何希望。日本國民對於一連串中國境內反日風潮及 中國不友善舉動,對胡錦濤的期待也徒留一場空。中日兩國政冷經熱

的情勢更加嚴峻。

參、小結

日本在東海問題上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的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冷 戰後日本內外政策的變化以及對中國總體戰略的調整。20 世紀 90 年代 中期後,隨著中國的迅速崛起和日本的政治大國化外交,中日兩國第 一次同時以強國的面目出現在東亞地區,而過去因面對蘇聯威脅而存 在的共同利益完全消失,兩國的政治合作基礎出現動搖,並因東亞地 區的各種不同利益導致兩國間出現了某種程度的「安全困境」。同時,

日本國內政治趨向保守,反中情緒有所上升,甚至還不時出現「中國 威脅論」的聲音。

因此日本政府對華政策轉向全面強硬,不斷強化與美國的同盟關 係,與美國共同干預台灣地區事務,在謀求與中國合作的同時也千方 百計地牽制或限制中國的發展,與中國爭奪東亞地區主導權的態勢也 越來越明顯。

目前中國所需石油大部分來自中東,而中東石油又基本上被控制在

目前中國所需石油大部分來自中東,而中東石油又基本上被控制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