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能源消費上,中國人 消費多,但人口也多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在能源消費上,中國人 消費多,但人口也多"

Copied!
5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中日能源策略之回顧、發展及兩國關係之演變

第一節 中國能源政策之沿革

壹、能源概況

自開放經濟以來中國經濟成率逐年攀升,建設一日千里,隨著大 幅度的設廠及建設所需的能源也更加龐大。中國在各地不斷的找尋新 油源,也逐漸與世界各國產生奪油紛爭。中國目前耗用能源的速度正 以驚人的速度成長,對於近來的油價飆漲很多西方學者也將茅頭指向 中國。中國也開始警覺到能源不足、效率低落等問題,將成為制約中 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產國和能源消費國。能源消費依賴國 內供應為主,能源自給率達 90%。中國地大物博,對自身豐富的能源蘊 藏也甚頗為自豪,但中國的能源品質普遍不佳,能源利用率也甚低而 成為自身弱點所在。且以人均擁有量來看,其實中國是資源最為貧瘠 的國家。例如:中國人均水資源僅佔世界人均的 25%,人均礦產資源 僅佔世界的 47%,人均能源僅佔世界的 39%。在能源消費上,中國人 消費多,但人口也多。所以在 2004 年,世界能源消費強度(單位 GDP 產出消耗的能源量)為 2.5 噸油當量/萬美元 GDP,而中國為 8.4 噸油當 量/萬美元 GDP,是世界平均水準的 3.36 倍,美國的 4 倍多。世界人均 GDP 為 6444 美元,中國人均為 1272 美元,尚不足世界人均 GDP 的 20%。

而世界人均能源消費量為 1.61 噸油當量,中國為 1.07 油當量,是世 界人均水準的 66.46%,約為美國人均水準的 1/8。72004 年全世界一次 能源消費總量為 102.04 油當量,比上年增長 4.32%。其中中國一次能

(2)

源消費量為 13.86 億噸油當量,增長 15.11%,佔世界能源消費量的 13.56%,居美國之後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統計數據顯示,中國 能源耗用近來大幅增加是專家原先估計的 4 倍之多。所以中國雖為生 產大國亦為消費大國,入不敷出是中國目前面臨的能源問題,而造成 這個問題的原因在於除了有限的資源及產業的需求外,技術低落導致 能源利用率低、很多能源都浪費了。

中國開始注重能源政策的制定與能源法制的完備化,在中國共產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將能源政策列為此 階段的施政重點,要求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把節約資源作為 重要目標,發展迴圈經濟 8,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 境友好型社會,切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

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等等皆列入規劃建議中,成為中國官民共 同努力的目標。

66%

23%

3%1% 7%

石油 核能 瓦斯

圖 3-1 中國能源消費組合圖

資料來源:作者翻自(美國國防部,2005:10)9

8 迴圈經濟是一種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經濟發展模式。它主要是通過對傳統行業的技

(3)

2004年,全世界能源消費的構成為:原油36.8%、天然氣23.7%、

煤炭27.2%、水電6.2%、核能6.1%;而中國能源消費的構成為:原油23%、

天然氣3%、煤炭67%、水電7%、核能1%,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的煤炭消費 量比重明顯偏高,天然氣與核能比重明顯偏低,與世界平均水準相差 甚遠。

一、煤炭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能源以煤為主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 大的煤炭消費國,中國的煤炭生產量與消費量佔世界比重的 1/3 強,

均列世界第一位,煤多油少是中國能源賦存結構的基本特點,一次能 源結構中煤炭佔 66%。所以解決石油儲量不足和燃料油供給問題,可從 煤炭液化技術和發展替代燃料。中國常規能源探明技術可開發資源總 量超過 8230 億噸標準煤,探明剩餘經濟可採儲量 1392 億噸標準煤,

約佔世界能源資源總量的 10%。水能資源和煤炭探明儲量分別居世界第 一、第三位,但人均卻只有世界平均水準的 50%左右。2004 年一次能 源生產總量 18.46 億噸標準煤,消費 19.7 億噸標準煤。102004 年全世 界煤炭生產量為 55.38 億噸,比上年增長 6.81%。其中中國煤炭生產量 為 18.56 億噸,增長 13.19%,佔世界煤炭生產總量的 35.32%。全世界 煤炭消費量為 55.64 億噸,增長 6.30%。

在煤炭利用上除了質與量的問題外,燃煤造成的環境污染也日益 突出。煤炭生產的安全問題和相應的長期環境影響將明顯影響煤炭生 產能力的擴大,『十一五』期間,煤炭的增產將越來越困難。因此必須 儘快考慮有明顯替代效果的其他發電能源的發展問題,以減輕煤炭發 展的壓力。

(4)

二、石油

在 1993 年以前,中國能源的三分之二是煤。但中國因經濟不斷發 展,對煤的需求(大部分來自國內)及石油的需要都將不斷增加。自 1993 年後,中國成為石油的淨進口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從 1995 年的 7.6%

增加到 2003 年的 34.5%。在 2006 年初中國發改委最新的公布數據顯 示,2005 年中國的石油依存度較去年下降 2.2 個百分點,達到 42.9%。

預測到 2020 年石油對外依存度有可能接近 60%。屆時中國石油供應的 一大半將依賴國際資源,將對國際石油市場的供求關係產生一定影 響,中國的石油安全問題將會成為未來的施政重點。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1992 1993 2000 2003 2004 2010 2020 2025

生產量 消費量 IEA消費預測 DOE消費預

圖 3-2 中國石油消費趨勢圖

資料來源:作者翻自(美國國防部,2005:10)11

說明:1.所有的數據是以每天(日)都以千桶計算。

2.DOE估計,到2025年中國每天至少要耗費12.8萬桶油。

(5)

3.IEA為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4.DOE 為美國能源部(U.S. Department of Energy)。

石油淨進口量從 1996 年的 1348.5 公噸增加到 2003 年的 8299 萬 噸。(崔大滬,2004:64)2004 年中國進口石油 1.2 億噸占世界石油貿 易量的 7%左右。2005 年中國石油凈進口 1.36 億噸,比上年減少 0.756 億噸或,去年中國石油消費增速下降,石油進口明顯減少,導致總進 口量下降的主因是因為成品油凈進口 0.17 億噸,較上年減少近 0.09 億噸,下降幅度約三成四。眼下中國國內所用石油的 40%以上,要靠從 國外進口。2003 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第三 大石油進口國。到了 2020 年中國的石油消費量至少達 4.5 億噸,而中 國自己的產量只達 2 億噸,屆時中國能源需求的 60%必須仰賴進口。

三、核能和天然氣

核能和天然氣目前所佔比重較小,但隨著尋求替代能源動作方 殷、且天然氣等能源有乾淨、環保的優點,天然氣的使用這一比例還 會上升。到 2010 年中國政府計劃將天然氣的使用比例由目前占所有能 耗比例的 3%增加到 8%。2004 年全世界天然氣生產量為 26916 億立方 米,比上年增長 2.85%,其中中國天然氣生產量為 408 億立方米,增長 18.50%,佔世界的 1.51%。全世界天然氣消費量為 26893 億立方米,增 長 3.29%。其中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為 390 億立方米,增長 19.00%,佔 世界的 1.45%。中國天然氣的生產與消費雖然增長迅速,但由於基數 小,佔世界比例很小,在 1.5%左右,居世界第十六位。12

在核能利用上,與各國相比,核能僅佔中國能源結構的 1%。明顯 的看出,中國對於核能的利用並不發達。中國目前計劃在 2020 年前,

(6)

建造大約 30 座 1000 兆瓦的核電反應堆。

四、電力

在電力的供應方面,中國的電力供應主要來自火力電廠,而火力 發電廠多以燃煤發電,而非廢氣排放量較少的天然氣或石油。使得中 國製造溫室效應氣體加劇,造成環保隱憂。經濟成長之後中國人民的 耗電量也大增,家中電視、冰箱等電器不再罕見。交通運輸等建設也 大幅度取代傳統的獸力運輸及人力自行車,對石油的需求也更加龐大。

表 3-1 2004 中國與世界能源數據比較表

生產量 世界生產量 消費量 世界消費量 一次能源生產

總量

12.87 億噸 102.81 億噸 13.86 億噸 102.24 億噸

煤炭生產與消

19.56 億噸 55.38 億噸 19.17 億噸 55.64 億噸

石油生產與消

1.75 億噸 38.68 億噸 3.09 億噸 37.67 億噸

天然氣生產與 消費

408 億立方米 26916 億立方

26893 億立方

390 億立方米

發電量 21870 億千瓦 174524 萬億千

水電 - 3280 億千瓦 28032 億千瓦

核電 - 501 億千瓦 27584 億千瓦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製 13

(7)

貳、能源問題

中國經濟成長促進了對能源的迫切需求。在近一兩年,中國甚至 成為繼美國後第二能源消費大國。但在高需求、供給又不充裕、能源 利用率低、政策的失誤、能源需求預測不足等問題下,使得中國能源 問題更加嚴重而棘手。以下簡單列舉幾項中國的能源問題:

一、能源利用率低及技術低落

由於能源開採和使用的一些技術較為落後,導致能源利用效率 低下。以開採煤礦為例:目前,全國煤礦採煤機械化程度僅為 45%,

遠低於國際上 80%—100%的先進水準。煤炭經濟科技進步的貢獻率不 到 30%,主要煤炭技術裝備產品性能指標落後發達國家 15 年左右。

還有許多先進能源設備需要進口14中國雖然是一個土地大國,但也 是一個能源消耗大國,他需油的成長率也連帶影響世界的油價。近 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能源消耗嚴重,環境受到大量破壞,同 時能源利用效率又相當低下,使得資源短缺成為中國一個越來越嚴 重的問題。

目前中國在資源利用方面的事實是,能源、土地、水、材料等 資源嚴重短缺,而實際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嚴重而且仍然在不斷 加劇。中國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曾在 2005 年 1 月 23 日在中國國務 院舉辦的記者會上指出,中國目前單位建築面積的能源消耗是發達 國家的 2 到 3 倍。物質消耗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單位產值能 耗是發達國家的 3 到 4 倍,主要工業產品能耗比國外平均高 40%,特 別是鄉鎮企業的高能耗行業能源浪費嚴重,鋼材消耗比發達國家高 出 10%到 25%,而污水回用率只有發達國家的 25%。在缺能的同時中 國能源利用率低和產品單位能耗高是又一存在的嚴重問題。能源供

(8)

應不足與能源浪費驚人並存,使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從此可看出中國高耗能產業界在能源利用率的低落,問題相當 嚴重。中國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單位 GDP 能源消耗是發達國家的 4 倍左右。關鍵原因是產業結構低度化,高耗能產業如鋼鐵、電解鋁、

水泥等比重過高,以及高耗能、高投入、低效益為特徵的粗放型成 長經濟方式。所以要解決能源利用率低必須要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和 產業結構調整,朝向新型工業化邁進。

中國能源供應問題突出也反應在電力供應不足上,目前中國電 力短缺與能源利用率低密切相關,中國發電平均效率約在 30%左右,

即有 2/3 的一次能源(例如煤)都浪費掉了。這些浪費掉的能源跑 到哪裡去了呢?一部分變成廢熱跑掉了,一部分變成廢氣跑到大氣 裡成了污染源。國際上發達國家的發電效率約在 45%左右,顯然在中 國發電業裡有很大的增強空間,難怪中國能源效率低的驚人。

二、能源需求預測不足、統計失真

能源需求預測不足會導致能源供給總量不足,造成油價的變動 連帶使相關產業產生若干影響。近年中國的能源消費高速增長出乎 意料,增加了能源需求預測的難度。而且在 1998 年由於煤炭部的撤 銷,出現了有違國際模式的統計數據。在能源供需方面的統計數據 明顯減少,但中國的 GDP 卻仍快速增長。例如:1997-2000 年,中國 的 GDP 成長了 24%,但能源需求卻減少了 12.8%。假設 GDP 資料為 真,那按常理推導的能源需求應高過中國所統計的數字,而不應該 是減少。(孫明德,2004:81)中國統計數據的失真,引起了國際學 者的質疑。

能源基礎數據的不可靠會影響能源決策及能源戰略的制定與實

(9)

施,可靠的能源基礎數據體系有助於政府的決策。能源項目具有投資 大、週期性長的特點。因此能源數據調查的正確性與技術,對處於經 濟轉型時期的中國顯得非常重要和迫切。針對這個問題,在十五政策 中也有明白宣示,將調查數據技術的提升與正確度提高明列政策綱要 中。

三、能源需求增加

2004 年全世界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為 102.04 億噸油當量,比上年增 長 4.32%。其中中國一次能源生產量為 13.86 億噸油當量,增加 15.11%,佔世界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的 13.56%,居美國之後為世界第二 大能源生產國。15雖然如此能源的高生產量仍無法滿足中國國內大量的 需求。

中國在 80 年代原是原油的淨出口國,但隨著經濟的發展需求量大 增,從 1993 年開始轉變為原油的淨進口國。中國的石油淨進口量從 1996 年的 1348.5 萬頓增加到 8299 萬頓,石油的對外依存度更從 1995 年的 7.6%增加到 2003 年 34.5%,到最近 2006 年 1 月中國發改委公 佈的 2005 年報告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為 42.9%(姜大滬,2004:64)

2003 年中國的能源生產總量為 16.03 億公噸,但同年中國能源的消費 總量卻達到 16.78 億公噸,也就是說中國的對於能源的需求大於供給 量。(姜大滬,2004:63 頁)2004 年能源消費量提高到 19.7 億公噸,

2004 年能源生產量為 18.46 億公噸。2005 年石油淨進口量為 1.5 億噸。

一次能源生產量也有增長,但能源的供需始終不平衡,隨著穩定的經 濟成長率,讓中國政府逐漸有捉襟見肘之感。

能源供需不足,自然要依賴外國能源,中國的能源需求對外依

(10)

存度益形擴大,這同時也代表中國的經濟逐漸融入世界經濟中,並 將深受其影響,但同樣的也因為中國這廣大的吸油市場,也連帶使 世界石油價格有屢創新高的隱憂。

表 3-2(2005 年)中國石油需求量預測 中國需求量

(A)

成長率 年增量 全球需求量

(B)

(A)/(B)

2003Q1 5.2 - - 80.4 6.47%

2003Q2 5.2 0.0% 0.0 77.3 6.73%

2003Q3 5.8 11.5% 0.6 79.4 7.30%

2003Q4 5.9 1.7% 0.1 82.1 7.19%

2004Q1 6.2 5.1% 0.3 82.4 7.52%

2004Q2 6.5 4.8% 0.3 81.1 8.01%

2004Q3 6.2 -4.6% -0.3 81.9 7.57%

2004Q4 6.5 4.8% 0.3 84.4 7.70%

2005Q1 6.6 1.5% 0.1 84.3 7.83%

2005Q2 6.8 3.0% 0.2 82.4 8.25%

2005Q3 6.8 0.0% 0.0 83.4 8.15%

2005Q4 7.0 2.9% 0.2 85.9 8.15%

資料來源:(吳福成、許峻賓、孫明德、藍蔚迎,2005)

說明:*由國際能源總署(IEA)資料顯示,中國原油供不應求,產生 供需缺口約 3 mb/d。*中國石油本身自給不足,需仰賴進口,

2004 年淨進口原油量為 2.364 mb/d ,仍不足以彌補缺口

中國大陸 2004 年原油總消耗量每日約 600 多萬桶,進口量則約 7 億桶以補足國內自給率不足三分之二,也因此躍居全球最大原油進

(11)

年成長率將為 8.8%,達到每日 694 萬桶,而 IEA 預估在中國持續實施 宏觀調控之下,2005 年日消費量仍將達 668 萬桶,大陸需求可視為油 價漲跌的重要指標。

總的來看中國能源資源總量不足,人均擁有量較低。能源資源短 缺是影響經濟快速增長的基本因素,加上經濟結構趨向重工業化,第 二產業發展速度高於其他產業,高耗能產品增長過快,導致能源需求 增長過快,中國能源政策出現資源不足與需求增長過快的問題。

所以儘管中國政府在各地拓展新油源,如在 2004 年宣佈在勝利油 田發現新的油氣儲藏或在東海油氣田的開發,或在舊有新油源的維護 工作等等,依靠自身資源無論如何也無法支撐今後幾十年的經濟高速 發展。在能源對外依存度高的同時,也使中國政府開始出現警覺心,

開始實施石油安全戰略,例如:開拓其他替代能源(如天然氣的探勘 與開發)、將節能列入政策方向,來全力擴大國內能源的供應能力。

參、能源組織

中國的能源組織,雖早在 1980 年中國就曾經成立能源委員會,由 當時國務院副總理余秋裡擔任主任但兩年便宣告取消,原因是能源委 沒有人事權、投資權、定價權。在 1998 年以前為煤炭部、電力部、水 利部三個部級單位,分別執掌全國煤炭、電力、水利的監督管理工作。

在 1998 年以後,中國為適應新情勢的需要,能源組織進行大規模調整,

相關能源政策的制訂與執行,主要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國務院「國家 發展計畫委員會(SDPC)」(簡稱國家計委)負責能源政策大方向之訂 定,「經濟貿易委員會(SETC)」(簡稱經貿委)負責日常運作方向的制 訂,而相關的國營能源公司,則是負責業務上的執行。

在 1998 年,中國開始了政府機構的改造工作,撤銷了煤炭部,

轉而將煤炭部的工作移交國家經貿委,並同時成立國家煤炭工業

(12)

局,該局並委託國家經貿委管理。在 1998 年改革同時,中國將原由 中央統一經營的煤炭也交由地方分別管理。2003 年 3 月中國國務院 改革,在國家改革和發展委員會下設置能源局,管理原由國家經貿 委(負責煤炭、電力、石油等行業管理及能源技術、節約能源工作)

和國家計畫委(能源產業平衡)、水利部(水力發電)的業務範疇,

統一管理能源事務,但仍有部分業務由其他部門管理。(孫明德,

2004:80)能源局在 2005 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局升格為副 部級單位,統一管理全國的能源事務,為目前中國管理能源的最高 層級。

國家發展改革 委員會

國土資源部

國家安全生產 監督管理局

能源局

電力監督 委員會 中國石油

中國石化 中國海洋石油 煤礦安全

監察一司

煤礦安全 監察二司

國務院

圖 3-3 中國能源組織體系表

資料來源:作者參考(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 27 卷第 8 期,80)

製繪。

此次提高能源機構的層級是因 2003 年以來,中國經濟過熱跡象顯

(13)

露,煤、電、油、運全面告急,電荒席捲大多數省市區,但發改委能 源局和電力監管委員會等兩個主要能源機構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由 於能源緊張局面得不到明顯緩解,設立更高級別能源機構的呼聲高 漲。2003 年 11 月初,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專題 討論能源問題。會議決定設立「國家能源開發利用小組」,同時下設辦 公室。但許多專家認為,此舉仍不足以應對當前中國的能源危機。

在石油部分,中國的石油由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負責,並在 1988 年組成國家石油化學工業局(已在 2001 年撤銷),也委託國家經 貿委管理,並將原國有石油天然氣企業進行重組,成立了中國石油天 然氣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及中國海洋石油集團公司等三大集 團。經過十年多的改革、調整和重組,中國三大國有石油公司 -- 中 國石化(Sinopec)、中石油(CNPC)、和中海油(CNOOC)大跨步走向世界 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從東亞到中亞、從北非到西非、從大洋洲到中南 美洲,中國石油公司的身影幾乎無所不在。

在電力部分,先於 1997 年成立國家電力公司,1998 年政府組織 改革撤銷電力部,將原先電力部的職權移到國家經貿委轄下的電力 司。目前電力的主管機關為國務院直屬的電力監管委員會。

肆、能源政策

目前中國國務院已在 2004 年 6 月 30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能 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04~2020 年〉」草案,不但指導了未來中國 能源發展方向,也成為中國「十一五」計畫〈2006~2010 年〉的能源發 展目標設定之主要依據。該計畫要點是:堅持把節約能源放在首位,

顯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堅持以煤炭為主 體、電力為中心,油氣和新能源全面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能源安全,

(14)

搞好能源供應體系多元化,加快石油戰備儲備建設等。

「十一五」時期中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 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市場為導 向,以企業為主體,以技術進步為支撑,加强宏觀引導,培育和規 範市場,逐步實現企業規模化、產品標準化、技術國產化、市場規 範化,推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上一個新台階。在「十一五」

時期,中國能源政策的中心在於改善能源產業及節能、提高能源利 用率,改進中國能源利用技術低落造成浪費的問題。

中國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在第六次中美能源合作會談中說道,

中國能源和石油天然氣政策可主要概括為:『節能優先、效率為本,

煤為基礎、多元發展,優化結構、保護環境,立足國內、對外開放。』

可以看出最近中國能源政策未來的思考方針。

一、開發油源

據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統計,目前中國進口的石油半數來自中東 地區國家,光是沙特阿拉伯王國一個國家就佔了 17%。所以一旦中東 地區出事,影響到石油生產,中國很多的工廠、公司、農村和家庭都 會受到直接衝擊。(吳福成、許峻賓、孫明德、藍蔚迎等,2005)也 因此中國深知一個國家的能源安全關鍵在於能源來源多元化。而一個 國家石油供給安全也不能僅僅依靠一個國家或地區,所以開發新油源 及鞏固舊油源就成為中國官民一體共同的目標。

(一)元首外交重點在石油外交

為了避免太過依賴中東的石油,基於安全考量及經濟發展下,

中國能源相關單位及石油公司甚至連國家領導人開始了四處尋油的 任務,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及副總理吳儀利用一切機 會為中國迅速發展的經濟尋找外國能源。中國政府無論是外交團或

(15)

是中海油等石油公司,對於世界各地有油的地方就有他們的身影,

也因此常會與美國、日本或是任何石油進口國產生糾紛。政府的能 源部門也在政府領導人的授意下在 2005 年 4 月也提高了層級成為副 部會級,能源部門層級的提高代表中國在現在及未來的歲月裡,對 於能源政策的重視程度。

中國與日本都認為石油供應安全是會影響國力與經濟發展的關 鍵問題,而且中國更是從 2003 年下半年的能源短缺已經達到了『令 人擔憂』的程度,不僅對石油進口依賴程度大有增加、而且許多石 油進口地區的局勢相當不穩定。在目前這種動蕩不定的地緣政治 中,如何有效地控制了世界石油輸出管道,避免在能源供應上擾亂 國內供應格局的可能等皆是中國與日本需要關心的課題。過去幾年 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把石油進口的來源分散開,從原來唯一的中 東地區分散到其他地區,比如最近幾年沙特阿拉伯對中國的石油出 口就不斷增長。

加強與加拿大及中南美洲的能源合作可謂中國『石油外交』的 突破:胡錦濤在 2003 年到巴西訪問時,決定投資十億美元與巴西合 資建造一條在巴西境內的油管線路。委內瑞拉總統訪問中國大陸,

亦與中國簽訂長期供油合約及中國與哈薩克之間的管線建設啟動、

中國政府與海灣六國簽署了一攬子能源合作協議、中國在拉美和非 洲也展開了石油合作等等,都可以看出元首石油外交的成績。

但中國尋油也是有出師不利的時候,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副 總理吳儀等人積極出訪俄羅斯,經過二年多交涉在幾乎敲版定案的 時候,在日本的銀彈攻勢下,西伯利亞油管仍可能不落在中國。一 方面俄國礙於日本,一方面也看出俄國藉此想大發一筆的心態,無 論如何,即便中國拿到油管架設,想必付出的代價也不小。

(16)

(二)中國的世界尋油行動

中國在全球各地以各種合作方式〈包括購併、合資等〉參與投 資開發油氣田以及修建輸油氣管道,並敦促國產石油公司向國外投 資。這種「走出去」的能源戰略,已帶動日、美、印度等大國的競 相搶奪油氣風潮,全球各地凡是擁有能源資源的區域,大都被「圈 地」畫界,嚴重壓縮中小型國家〈包括台灣〉到海外投資開發油氣 田的空間和機會。為了保證能源的生產,中國的石油公司海外石油 大戰中頻頻出擊也多有斬獲。例如:中石油(CNPC)近年來陸續在哈 薩克、委內瑞拉、蘇丹、伊拉克、伊朗、秘魯和阿塞拜疆等國家大 力投資與當地油氣公司合資開採、生產,從很大程度上是在多元化 安全戰略指導下進行的。

中國開拓油源的範圍幾乎含括全球,「石油外交」佈局像似包括 向俄羅斯爭取安大線的建設、與哈薩克共同投資十億美元,建造阿 塔蘇至阿拉山口全長 1240 公里的輸油管等等。中國開始展開全球能 源策略,原則上三條取得能源路線為「前進非洲」「鞏固亞洲」「進

軍拉美」,以及構築十大石油運輸通道,中國的石油版圖幾乎涵蓋了 整個世界,計畫構築一張綿密的能源安全網絡。在「前進非洲」方 面,中國先後投資蘇丹、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尼日利亞、埃及、

喀麥隆、加蓬等地區的能源開發或進口其石油。除此之外,非洲在 近年來包括安哥拉、剛果、幾內亞、奈及利亞等國,也開始與中國 在能源合作上有了密集接觸。

在「鞏固亞洲」方面,中國繼在泰國投資開發油氣田、與印尼 達成大型天然氣供給合約,也各退一步與長期敵對的越南就北部灣 合作開採石油達成協議,與越南、菲律賓共同和平開發南海能源資 源。在「進軍拉美」方面,中國除參與投資委內瑞拉的油氣田,也

(17)

積極推動與巴西、阿根廷的能源合作計畫。(吳福成、許峻賓、孫明 德、藍蔚迎等,2005)拉攏與美國敵對的國家合作,例如:伊朗。

這也使美國的盟國日本在一旁只有乾瞪眼的份。

除了陸上能源開採之外,中國也大大加快了海上油氣的開採的步 伐。渤海油田和珠江口是近來中國海上開採的兩大重心。在開發海 上油田期間,中海油(CNOOC)與來自加拿大、美國等一些國家海上鑽 油經驗豐富的公司合作,簽訂共同開採計畫。

二、節約能源及加強能源利用率

中國的主要產業的單位耗能還很高。例如:每千瓦時發電煤耗 為 0.379 千克標準煤,而國際先進水準可以達到 0.31-0.33 千克;輸 電線損是 7.6%,國際先進水準是 5-6%,石油和煤炭的採收率只有 27%

和 30%左右,浪費嚴重;耗能較高的老舊機電設備還很多,如改進技術,

淘汰落後工藝和設備。

中國的能源問題中,一直為人所詬病的能源利用效率低落問題,

中國目前也將此列入重要的政策方針中,將節能放在能源策略中的首 要的解決問題。現階段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途徑就是解决它的 能源浪費問題,而在提高能源效率上,在 2004 年初國務院開始對一些 高耗能產業(例如:鋼鐵、電解鋁、水泥)進行整治。如果按照國務 院的規劃,採取節能及強化能源效率的方式,到 2020 年的中國能源總 消費量可以減少到 15%到 27%(姜大滬,2004:66),這對中國這樣 一個能源消費大國,將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在有效節能外,也可 以盡量降低對外國能源的依存度。

2004 年 11 月頒布了中國第一個《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根據 規劃,中國將繼續堅持『開發與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

(18)

開發和應用各種節能技術,通過健全法規、加強執法、深化能源領域 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以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國每一美元的經濟成長 所需要的能源比美國多 5 倍,比日本多 12 倍。

中國能源利用率不佳導致浪費也多,但相對的節能潛力巨大,目 前主要耗能設備技術落後,高耗能產品的能耗比發達國家平均水準高 40%左右,單位產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準的 2 倍以上。通過更新設備,

採用先進技術和工藝,加強能源管理,中國期望在「十一五」期間能 源利用效率達到 36%,單位產值能耗下降 15%以上。

在中國「十一五」計畫中敘明將積極建立循環經濟的資源節約型 社會,即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過程,這有助於以 較少的能源資源消耗來支撐較高的經濟成長。

三、使用新能源及開發替代能源

在需求強勁、直線上升的時代,1993 年起中國成為一個石油淨 進口國,其自身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已經無法跟上經濟的迅猛發展。

如今中國國內陸上的油氣生產雖然仍然開足馬力,但日產原油總量 只約 340 萬桶左右。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數據,2003 年中 國石油產品消費量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即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平均 每天消耗原油 556 萬桶。國際能源總署預計到 2025 年,中國人每天 要用掉至少 1280 萬桶石油,其中 940 萬桶要靠進口。為了滿足急劇 上升的能源需求,中國必須擴大能源來源,改善依賴煤炭和石油的 能源结搆。例如更多使用天然氣。中國必須將它的能源選擇多元化,

目前天然氣只佔中國能源消費的 3%,中國政府希望在 2010 年把這 個比例擴大到 8%,當前正在加快全國性的管道鋪設工作。

為改善能源結構朝優質化調整,中國正積極加速構建覆蓋全國

(19)

的天然氣基幹管網,希望達到西氣東送、北氣南下、海氣登陸的理 想目標。預計到 2020 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將占一次性能源消耗總量 的 8 %~10%,能夠達到替代煤炭和石油的正面功效。除了天然氣之 外,中國還在加強液化氣和核能項目的建設。中國的能源問題並不 止是如何滿足能源需求的問题。

中國目前正處於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其能源利用效率與各國相 比仍處於較低水準。特別是中國還面臨永續發展的消費和生產新模 式的挑戰。因此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已強調,在提高能源效 率、發展可再生能源和發展核電等領域,將是其進行國際合作的優 先課題。今年中國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又通過「可再生能源法」,將 可再生能源界定在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 能等非化石能源。預期到 2020 年將有可能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量提 高到全國一次性能源消費量的 10%。(吳福成、許峻賓、孫明德、藍 蔚迎等,2005)

有關大陸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産業發展規劃,可分三個階段實 施,預估於第三階段(2011-2015 年)將達到大規模推廣應用新能源 和再生能源技術,大部分産品實現商業化生産,完善新能源和可再 生能源産業體系。新能源及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量達到 4,300 萬噸 煤當量,預估占當時能源總消費量之 2%。表 3-3 為中國在「十一五」

計畫指導下,預定達到的目標。

(20)

表 3-3 中國大陸新能源及再生能源發展目標(1998-2015)

年 別 1998 2005 2010 2015 太陽熱水器累計推廣總量(萬 m2) 1,500 6,400 12,900 23,200 太陽能光伏電池累計裝機容量(MWp) 13 53 174 320 並網風力發電機組累計裝機容量

(MW)

223.6 3,000 4,900 7,000

離網風力發電機組累計裝機容量 (MW)

17* 35 63 105

熱熱採暖累計推廣面積(萬 m2) 800 1,450 2,250 3,000 地熱發電累計裝機容量(MW) 25 45 87.5 110 工業廢水沼氣工程沼氣累計總量(億

m3)

3.2 12.8 24.0 40.0

農業廢棄物沼氣工程沼氣累計總量 (億 m3)

0.59 1.2 2.9 4.5

積稈氣化供氣/發電累計供氣總量 (億 m3)

0.7 6.1 12.9 20.3

資料來源:中國能源局 http://www.nyj.ndrc.gov.cn

四、實施石油安全戰略及儲備機制

(一)石油運輸安全的維護

自從 1993 年起中國開始成為石油淨進口國,石油需求開始仰賴 國外輸入,石油安全的維護也開始成為中國要面臨的問題。中國油 源既然分佈全世界,運輸管線及交通就顯得相對重要,安全與軍事 的計畫也需考慮進去。據中國發改委在 2006 年 1 月公布的統計資料 顯示,中國在 2005 年石油依存度已達到 42.9%。中國的石油進口 2004

(21)

為 1.5 億噸。能源問題也有不可忽視的戰略意涵,當一國的石油進 口量超過一億噸以後,就要考慮採取外交、經濟、軍事措施,以便 保證石油安全。基於能源安全的考量,中國當然期望能夠控制南海 地區油輪通行的海上航道,胡錦濤甚至還稱為『麻六甲困境』來說 明對此海線的重視與憂慮,中國發展擴張性的海軍戰略,與能源安 全息息相關。

目前中國構築十大石油運輸通道策略,主要係考量進口原油可 能供應的地理分布,以及進口原油需求量,而確立南向、東向以海 運為主,北向、西向以陸路管道運輸為主的總體通道網。在陸路管 道運輸方面,北向通道指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通道,包括泰納線、

從伊爾庫次克到中國滿州里和二連浩特的陸運通道。西向通道指從 中亞哈薩克到中國新疆的原油通道。(吳福成、許峻賓、孫明德、藍 蔚迎等,2005)。在海運方面東向通道,即從中南美、北美進口原油。

南向通道即從中東進口的原油通道,包括經麻六甲海峽、從孟加拉 灣的緬甸接卸原油再走陸上管道、泛亞鐵路、克拉地峽及海陸聯運。

2005 年中國年需原油 1.5 億噸,而從中東進口的原油約佔進口總量 的 58%,從亞太進口的約佔 19%,來自非洲的約佔 20%,都必須走 麻六甲海峽,通過南中國海,抵達華南各港口,或經南海與台灣海 峽,駛往中國各港口。

而在石油運輸的同時,不管是開發屬於自己領地的石油抑或與 他國建立合作關係,海路的運輸或建立管道運輸,都將使一向重視 路權輕忽海權經營的中國要開始相信只有海路暢通才能滿足自己的 能源需求。

對海外資源和能源供應鏈的依賴,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的依 賴,將對中國制定國家戰略及外交政策產生重要影響。北京在和安

(22)

哥拉、中亞各國、印尼、中東(包括伊朗)、俄羅斯、蘇丹和委內瑞 拉等國交往中,力圖與他們在能源供應方面達成長期合作協議。與 此同時,中國在與掌握海上交通要塞的一些國家打交道時,也希望 能夠與這些國家達成長期合作協議,以保證本國船隻順利通過。中 國政府認為,確保與上述國家的特殊關係,就能確保自己的能源渠 道暢通,從而積極影響自己的防務戰略。中國在建立藍水艦隊方面 不斷增加投入,甚至可能在海外增加更多軍事存在,就是中國能源 戰略外交的表現。

美國國防部在《2005 中國軍力報告》第 33 頁第五章『部隊現代 化目標和趨勢』中,提及『保護重要的交通線』就引用胡錦濤『麻 六甲困境』(Malacca Dilemma) 16的說法。美國國防部甚至將此比喻 成:中國從中東到南海,正沿著海上交通線建立起『一串珍珠』

(string of pearls)般戰略關係,以軍事基地與外交關係等建制 來保護其能源利益。也是中國這兩年來戰略布局轉向注重確保海上 交通線的主要原因。誰控制麻六甲海峽的航運通道,就等於扼住了 中日的生命線。這也是為何中國近年積極重視海權的經營與鞏固的 原因。

但中國想要東出太平洋,勢必威脅到日本長久經營的海上生命 線。日本的能源也有很大部分從中東運往日本,這條海上運輸線,

經印度洋、麻六甲海峽、南海、台灣海峽、東海後最後到達大阪。

這條中國所重視的一串珍珠,也是日本念茲在茲的海上生命線,運 送著日本將近 80%的進口石油,海上自衛隊的明確任務之一,即是 保衛一千海里的海上交通線。所以海上航路的通順及亞太安全、甚 至台灣都是日本與中國競相關切的焦點。

(23)

圖 3-4:中國關鍵運輸海線圖 資料來源:作者翻自美國國防部

http://www.dod.mil/news/Jul2005/d20050722graphics.pdf

(二)石油儲備機制建立

中國總理溫家寶曾公開表示,石油和天然氣短缺已經成為制約 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中國政府曾說過要在石油和天 然氣資源開發方面,制定一個可持續發展戰略,成為全國共同努力 的目標,可看出石油能源戰略與維持穩定油源已成為中國重要政策 方針。

從 2004 年中國政府開始建造戰略石油儲備(SPR)。規劃建立能 源儲備體系,主要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能源儲備,為石油和 天然氣的商業、戰略儲備,因應市場的中、短期變化。第二層次為

(24)

資源儲備,增加勘存量,因應市場的中、長期變化;第三層次為能 源技術儲備,新能源研究及開發新能源技術。(孫明德,2004:84)

計畫到 2015 年,北京計劃按照聯合國國際能源署的標準,將可建立 起可滿足整個國家 90 天需要的戰略石油儲備。但由於後勤及交通網 絡的制約,這一計劃也許是會有稍許阻礙的,所以在可預見的將來,

若無加強推展新能源及替代能源,那麼中國將對影響海外戰略資 源,例如:石油、天然氣等將形成依賴,在狀況不會緩解的情況下,

對於戰略石油的儲備會更加緊鑼密鼓,以確保經濟及國防安全。

伍、小結

2005 年 6 月 29 日由 BP 和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局發佈 的《BP 世界能源統計 2005》和《中國能源統計年鑑 2004》說道:2004 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達到 9.5%,造成國内能源需求總量比上一年增加 15.1%。中國的能源消費目前已占世界總量的 13.6%。而《BP 世界能源 統計 2005》分析提出,2004 年是全球能源市場持續快速成長的第二年,

強大的能源消費推動石油、天然氣以及煤炭的價格節節上漲。對於中 國而言,雖然本身有產能源,但自經濟快速發達後,對石油的需求量 也大增,但因石油的自給能力已達極限,中國必須開始正視能源問題 將對其未來的經濟發展造成可能的制約與影響。

根據 IEA(國際能源總署)預測,到 2020 年中國石油供需缺口將 達 2.5 億噸,屆時對石油進口的依存度將高達 60%。中國的進口石油有 90%以上需要靠海運,並通過麻六甲海峽,自從 911 恐怖事件以後,石 油進口已面臨較高的運輸風險,其石油戰略轉趨積極,開始「走出去」

到處找油,也重劃全球能源版圖。中國除直接參與開發國際油氣資源 外,還大量進口原油,其四處「搶油」的結果,助長了國際油價上漲,

(25)

購油行動不似一般市場買賣,他除了重大的利益外,也含有重大 的政治因素與表達某些國際語言。例如中國向美國長年的盟友加拿大 購油成功,加國在這項交易中除了獲取利潤外,所要傳遞給美國的訊 息是,美國不是加拿大唯一的合作伙伴。

但中國在世界能源競逐的同時,也更要重視能源利用效率低落的 問題,畢竟開源與節流應同時重視。鄰國日本雖說資源貧乏,95%皆 仰賴進口資源但在能源利用的高度效率方面的經驗應該可以給中國做 很好的借鏡。

第二節 日本能源策略之沿革

壹、能源概況

日本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也是主要的能源消費大國,但本身因 地形、土壤關係,滴油不產,所有的石油幾乎都靠國外輸入,對外依 存度相當高。卻能夠透過投資國外取得『份額油』來確保自身的石油 供給。又因島國人民危機意識使然,對於石油儲備機制的建立也已早 早完備。

且日本因能源稀少,所以對於能源技術格外重視,獎勵企業在能 源技術的開發利用等,日本政府都不遺餘力的補助。所以日本的能源 利用率非常的高。所以除了找尋油源外,日本也積極的開發新能源及 再生能源的利用。

(26)

表 3-4 日本一次能源供給預測表

2000 年度 2010 年度

年度

項目 1990 年度

(速報値) 基準情況 目標情況

一次能源供

526 604 622 602 程度

能源別區分 實數 構成比

% 實數 構成比

% 實數 構成比

% 實數 構成比

%

石油 306 58.3 313 51.8 280 45 271 程度 45 程

石炭 87 16.6 108 17.9 136 21.9 114 程度 19 程

天然氣 53 10.1 79 13.1 82 13.2 83 程度 14 程

原子力 49 9.4 75 12.4 93 15 93 15 程

水力 22 4.2 21 3.4 20 3.2 20 3 程度

地熱 1 0.1 1 0.2 1 0.2 1 0.2 程

新能源等 7 1.3 7 1.1 10 1.6 20 3 程度

可再生能源 29 5.6 29 4.8 30 4.8 40 7 程度

資料來源:作者翻自日本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

說明:1.再生可能能源部分並含新能源、水力及地熱。

2.單位:原油換算百萬 kl

從表 3-4 觀之,從 70 年代石油危機後日本政府一直致力於『脫石 油、能源多樣化』的努力,幾年下來也有了成效。從圖 3-5 可看出石油 佔整體能源比例呈下降的趨勢,比重雖然仍有相當份量,但與世界整 體能源結構相比,日本堪稱是能源利用的『優等生』了。在環境保護 及能源利用效率上,日本政府在能源政策的制訂與執行都是相當縝密

(27)

與仔細,且都有設定官民一體的共同努力目標。也有檢查機制,沒有 達成目標,會有適當的處理方式。

圖 3-5 1970-2001 年日本綜合能源統計圖 資料來源:日本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網站

說明:1. 代表再生可能能源比例 2. 代表天然氣比例

在圖 3-5『日本 1970-2001 綜合能源統計圖』中,可以看到日本近 30 年的能源結構變化。日本的石油政策在石油危機後,一直致力於新 能源的開發及再生能源的利用,並提高能源的效率,減少對石油的依 賴等。

兩次石油危機的爆發,都使依賴能源進口的亞洲國家普遍都感受 到對中東石油的依賴與戰時儲備石油制度的未加落實,面對一波又一 波的油價調漲,世界各國如果是石油進口國,皆感受油價上漲對經濟

(28)

的衝擊。因此日本政府早已警覺到開拓新油源的重要性,其中確保石 油、天然氣等能源供應列國國家重要的戰略目標之一。日本的能源政 策自 1973 年石油危機以來,便制訂了『綜合安全保障戰略』,偏向找 尋替代能源,成功的將石油需求由 80%降到現在的 50%以下,但他與 中國有對中東的石油依賴日深的相同的問題,日本對中東石油依賴的 程度已經高達七大工業國的首位,高達 87.5%。為了原油運輸安全與 穩定,日本需要確保西伯利亞、庫頁島以及東海的日本專屬經濟水域 的日本的資源。日本能源業者也不若以往保守的態度,積極尋油,官 股也大幅增加比例。但開拓新的石油來源並非易事,因各國都磨刀霍 霍爭取價值不斐的黑金。以西伯利亞油管架設為例,中日交手不下數 回合,原本將架設中國大慶,目前在日本的外交與金錢攻勢努力之下,

架設方向也有了新的改變。

國際形勢的轉變很容易影響到能源進口國能源供給的穩定造成很 大的影響,也因此不論在洽談合作協議或是在各地尋找新油源上,各 國在穩定及確保能源供給上,無不戮力以赴,在所以爭奪新的油源,

也更加當仁不讓,這也是東海油氣田很容易便會引爆中日糾紛的原因 之一。

貳、能源問題

一、國土資源貧瘠

日本屬火山地形,無法成為製造石油的微生物堆積地形,石油 一向靠國外進口。除了石油外、其餘礦物資源也相當貧瘠,是世界 上對進口能源依賴程度最高的國家,國內能源有 95%依賴進口。在 2001 年日本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天然氣、煤炭等主要依靠進 口的礦物性資源合計約佔 81.6%。日本的水力資源資源豐富,但因

(29)

環保呼聲四起,在興建大型堤霸有不小的阻力。雖說在太陽能、核 能及再生能源利用上,政府大力支持並培植企業開發新能源、再生 能源的技術,甚至給予企業及民眾補助金使用再生能源的設備。企 業雖迭有斬獲,但直至今日大部分的再生能源技術仍還在開發、試 用階段,且所需資本較高,離真正量產還有一段路好走。

二、依賴進口石油比率高

日本依賴進口石油比率高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 87.5%來自中 東地區,如果中東局勢一旦不穩,日本的經濟便很容易受到衝擊。

日本也一直在想如何減少對中東的依賴程度,避免因油價的起伏衝 擊本來就脆弱的日本經濟。美國與中東因為政治因素歧見難解,視 對方如寇讎,而因美日同盟,當美國對伊拉克用兵時,美國要求日 本派兵時對日本在石油政策的安定上是為難的,很可能便影響到中 東石油對日本的供應。例如在 2003 年 7 月時日本原先與伊朗簽訂開 發阿紮德甘特油田,卻因美國強力介入,阻止日本投資伊朗,使得 日本不得不暫緩對伊朗石油的投資,對日本而言中東油田是充滿誘 惑力但又可能瞬間消失的綠洲。對日本在穩定能源來源的作法上,

短期來說,便是要確保中東石油輸日的不虞匱乏,長期來說要在中 東之外開拓新油源、找尋新的能源替代方式。

三、石油安全

日本進口中東石油的輸出管道全部是靠海運。日本要將中東石 油運回來要從波斯灣進入印度洋通過麻六甲海峽,穿越南海和東 海,最後到達日本的九州。這條全長約 11000 公里的海上能源運輸 線,約 100 里就有一艘日本的運油輪,堪稱日本的生命線也不為過。

(30)

所以,日本朝野上下關注並傾力保護此條海上運輸線那是想當然爾 的事。

在美國國防部所出版的《2005 年中國軍力報告》中第 33 頁,有 說到中國領導人胡錦濤曾談過『麻六甲困境』(Malacca Dilemma)。

可知,中國與日本有很大部分的石油需從中東經麻六甲海峽到達自 家門口,對中國與日本而言,這條重要海線都是自己維繫國本的命 脈。誰掌握這條海線,就等於掐住中、日甚至韓國的命脈。也正因 為此,中國的『藍水海軍』及日本的『海上自衛隊』都將保護海權 視為重要任務。

參、能源組織

日本四面環海,礦藏不豐,所需能源大多依賴進口,所以在能源 的使用上,具有安全意識並務必做到涓滴不漏。日本主要負責能源政 策制定及執行為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過去稱為通產省)及文部科 學廳(過去稱為科學技術廳)。

(31)

綜合政策課 政策課 政策課 政策課 會計室 省能源對策課 石油• 電力市場整備課

天然瓦斯課 瓦斯市場整備課

能源情報 新能源對策課 石油精製• 電力基盤整備課

企劃室 儲蓄課 原子力政策課 國際課 石油流通課 放射性廢棄物 石碳課 對策室

礦物資源課 核燃料循環 資源能源廳

長官官房 省能源•

新能源部

電力•

瓦斯部 資源•

燃料部 經濟產業省

產業課

圖 3-6 日本能源組織體系圖

資料來源:日本經濟產業省

肆、政策沿革

1980 年代日本的能源主管機關為通產省,能源政策是以穩定能源 為優先考量,不論是要增加多少電源、設立多少煉油廠都必需要經過 通產省決定,也就是說一切以國家為主導,市場競爭並不激烈。這樣 的狀況一直到 90 年代後,日本因為石油公團的種種弊端,且在國家與 法律限制下的石油業著缺乏競爭力、進口油源的依賴、鄰國中國的崛 起等種種因素,都迫使日本能源政策都必須到了要改革的時候,於是

(32)

有廢除石油業法的聲音出現。目前的日本希望建立公平競爭的環境,

開放讓石油業者競爭,期待藉著政府與民間的通力合作,找尋更多的 油源。

長期以來,日本石油進口主要依賴沙特阿拉伯王國和阿拉伯聯合 酋長國,日本來自這兩個國家的油量就佔了日本的進口油量的一半。

中東不穩定的油源供應,使得日本積極開拓新油源。日本能源資源十 分短缺,又是能源消費大國,幾乎所有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都依賴 進口。因此,日本政府通過大力構築能源供應保障法律體系,努力確 保能源安全和供應穩定。日本主要的能源政策沿革整理如下:

一、《節約能源法》《節約能源法》是日本能源的核心法律,使其在 不增加能源消耗的前提下實現了經濟總量的大幅增加。1979 年日本 制定了《節約能源法》後又進行了多次修改。1998 年的《節約能源 法》對能源標準作了嚴格規定,提高了建築、汽車、家電、電子等 產品的節能標準,不達標產品禁止上市。同時,要求企業單位產值 能源消耗每年遞減 1%。日本通過改革稅制,積極鼓勵企業節約能 源,大力開發和使用節能新產品。達標節能產品,可以享受減免稅 優惠,也加強了對未達標企業或產品的處罰力度。政府採取有力措 施開展節能活動,日本的節能技術取得了飛速發展。近年日本節能 家電發展迅速與 10 年前相比,日電公司空調耗電下降了 50%—70%,

東芝公司系列空調耗電下降了 75%,松下公司最新節能冰箱耗電下 降了 85%。

二、廢除石油業法:2001 年 6 月,日本廢除了已經行之有年的石油 業法,及修改部分石油法規(廢止『石油業法』、修改『石油儲備法』

與『石油公團法』)。石油業法的目的在於『調整石油加工業等事業

(33)

活的提升。石油業法從 1962 年實施以來,使石油成為管制商品,而之 所以要廢除是因為石油業法已經阻礙了日本石油產業發展,對石油業 諸多限制。

在『石油儲備法』的修正上,為了提高整體經濟效能,及機動應 變,主要修正為在準緊急時,國家與民間儲油單位必須釋放石油製品 轉交最需要的消費者使用。

在『石油公團法』的修正上,讓公團可以收購油田資產。公團主 要的功能在於確認新的原油、支援開礦等。根據《石油公團法》,日本 政府出資 150 多億美元設立石油公團,負責在全世界範圍尋找和開發 石油,實行石油進口渠道多元化,力圖分散能源供應風險。石油公團 下轄 70 多家企業,石油勘探開發業務雖遍及世界五大洲,但主要集中 在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印度尼西亞等中東和亞洲地區。

公團自 1967 年成立,現今因給予 300 間公司融資,而其中有 200 間債 信不良、或倒閉的因素,使公團面臨了龐大的不良債權問題,而使政 府有了廢止石油公團的想法。

三、發展替代能源及新能源8的相關法律:日本是世界上對進口能源依 賴程度最高的國家,國內能源有 95%依賴進口,為此日本相當注重發 展替代能源及研發提高能源利用技術,去實現能源結構的多元化以燃 料電池為最。在 1975 年日本通過了《新能源開發法》、1978 年頒佈《節 約技術開發計畫》、1989 年頒佈《環境保護技術開發法》及 1994 年 12 月日本內閣會議通過《新能源推廣大綱》,要求政府全力推進新能源和 再生能源,並要求當地縣市政府全力配合宣傳,使私人企業、一般大 眾了解此項基本政策。同時,提出到 2010 年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佔全國

8

(34)

能源供應 3%以上的目標,或提供相當於約 1550 萬噸油當量的新能源。

1997 年通過《能源與環境綜合技術開發促進計畫》。以上這些法律是政 府利用財政、稅收等手段共同促進有關太陽能、潮汐能、核能、風力、

地熱、沼氣等新能源的開發。

1997 年日本制定了《促進新能源利用的特別措施法》(簡稱新能源 法)。新能源法規定,投入能源事業的任何人都有責任與義務全力促進 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推廣工作。大力發展風力、太陽能、地熱、垃圾發 電和燃料電池發電等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到 2003 年日本能源消費對 石油的依存度已經降至 50%。新能源法及電氣事業利用新能源的特別措 施法,制訂了一系列新能源推廣的獎勵及補貼制度,對新能源開發利 用提供補助金或融資。例如:對大規模引進風力發電、太陽光發電、

太陽熱利用及廢棄物發電等,或宣導新能源的公共團體,補助 50%以內 的事業費及推廣費;對於符合新能源法認可目標的新能源推廣項目,

則補助 1/3 以內的事業費;另對非營利組織給予支援,以協助和推廣 新能源事業的發展。

四、經濟結構改革行動方案:1997 年 12 月日本內閣決議正式通過《環 境保護與新商業活動發展計劃》,作為政府到 2010 年實施新能源和再 生能源行動方案。行動方案將新能源及再生能源工業列為 15 項新興工 業之一,並且在構建新能源及再生能源商業化過程中,建立問題反饋 追蹤系統,採取積極措施推進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發展。16

五、能源政策基本法:2002 年日本制訂了《能源政策基本法》,提出 了穩定供給、適合環境與市場原理的能源政策取向。明確規定國家

數據

表 3-3 中國大陸新能源及再生能源發展目標(1998-2015)  年    別  1998  2005  2010  2015  太陽熱水器累計推廣總量(萬 m 2 ) 1,500 6,400 12,900  23,200  太陽能光伏電池累計裝機容量(MWp) 13 53 174 320  並網風力發電機組累計裝機容量 (MW)  223.6 3,000 4,900 7,000  離網風力發電機組累計裝機容量 (MW)  17* 35  63  105  熱熱採暖累計推廣面積(萬 m 2 ) 800
圖 3-4:中國關鍵運輸海線圖  資料來源:作者翻自美國國防部 http://www.dod.mil/news/Jul2005/d20050722graphics.pdf  (二)石油儲備機制建立  中國總理溫家寶曾公開表示,石油和天然氣短缺已經成為制約 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中國政府曾說過要在石油和天 然氣資源開發方面,制定一個可持續發展戰略,成為全國共同努力 的目標,可看出石油能源戰略與維持穩定油源已成為中國重要政策 方針。  從 2004 年中國政府開始建造戰略石油儲備(SPR)。規劃建立能
表 3-4 日本一次能源供給預測表   2000 年度  2010 年度 年度  項目  1990 年度  (速報値)  基準情況  目標情況  一次能源供 給  526  604  622  602 程度  能源別區分  實數  構成比 %  實數  構成比%  實數  構成比%  實數  構成比%  石油  306 58.3  313 51.8 280 45 271 程度  45 程 度 石炭  87 16.6  108 17.9 136 21.9 114 程度  19 程 度 天然氣  53 10.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進口指數方面,按經濟貨物大類(CGCE)計算,包括消費品、原料及半製成品、燃料及潤滑

在進口指數方面,按經濟貨物大類(CGCE)計算,包括消費品、原料及半製成品、燃料及潤滑油和

在進口指數方面,按經濟貨物大類(CGCE)計算,包括消費品、原料及半製成品、燃料及潤滑

在進口指數方面,按經濟貨物大類(CGCE)計算,包括消費品、原料及半製成品、燃料及潤滑

在進口指數方面,按經濟貨物大類(CGCE)計算,包括消費品、原料及半製成品、燃料及潤滑

在進口指數方面,按經濟貨物大類(CGCE)計算,包括消費品、原料及半製成品、燃料及潤滑

在進口指數方面,按經濟貨物大類(CGCE)計算,包括消費品、原料及半製成品、燃料及潤滑

東協 10 國與中國、日本、韓國、紐西蘭、澳洲等 5 國在 15 日簽署「區域全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