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年(民國)

在文檔中 第二章 關山鎮的環境背景 (頁 41-50)

20 40 60 80 100 120

40 42 44 46 48 50 52

鳳梨 香水茅 公

年(民國)

圖 2-14 關山鎮經濟作物鳳梨、香水茅栽培面積的消長

資料來源:《關山鎮誌 下冊 住民篇》,江美瑤,2002

民國三十五年十月關山紙廠復工15,自原料的採集(水流木、樹皮、林木)、進廠 後的製造過程、成品的運送,因需要許多工人,而創造許多就業機會,也吸引外來移 民,再加上關山(里壠)延續日治以來政治、經濟的中心地位,所以,聚落發展相當 好,民國五十八年有 891 戶 4,773 人(以中福、里壠里戶口為計),佔當年關山鎮人 口的 29.7%。另有因木材工業而興起的聚落──長興,是位於豐泉里水井子聚落的西 北方,鄰近海端鄉布農族紅石部落的山腳地帶,民國四十年代後期有西部商人在此建 立長興木材廠,開採紅石村山上的林木,因工資不錯,一時之間工廠附近工寮林立,

15 民國四十年十月三十日省府准許縣承購紙廠;四十三年十月三日租與永豐紙業公司經營,四十四年 十月因虧損而停工(臺東縣大事記,1963:205、220),但縣府考量地方的繁榮與稅收,不許其停 工,並在原料、租金等方面協助下,四十五年中旬復工。

商店、飲食店生意興盛,移民聚居蔚然形成新聚落,且以廠名長興稱之,取代先前泛 為生產農莊)(臺東農場誌,1987:43.61-04),每個生產小組在地表景觀上是相當特 殊的,都以單身連棟房舍、屋前有曬場、用墾地上的礫石築牆、建牛舍與農具儲存室 2-23,圖 2-10;江美瑤,1997:65-66)。

民國四十九年十一月在退輔會下特設東部土地開發處,主要以開發工程為主,利

九至五十二年間所開發的土地,主要用於安置大同農場場員,例如民國五十一年成立

四、 小結

落的移民主力(江美瑤,1997:73-74)。

參、 交通建設 一、 鐵路

光復初期,臺東線是關山庄(鎮)民惟一對外的交通路線,但因歷經戰爭末期盟 軍空襲轟炸,以及同年八、九月間三次颱風、豪雨的侵襲,臺東線除局部、區間通車 外,全線大部分呈癱瘓狀態,不僅對庄民的日常生活、出外工作和求學,造成極大的 不便;同時也深刻影響地方產業的開發和貨物的流動(施添福,2002:377、378)。

但自民國三十五年起,經過不斷進行抽換鋼軌、枕木、道岔,填補道碴,改善折 返線,防護路基、橋涵、翼牆等細部工程,也使行車的品質在四○年代中期恢復、甚 至超過日治時代的水準(施添福,2002:379)。而為了完成環島鐵路網,台東縣鐵路 拓寬工程,乃勢在必行。六十六年九月二十三日,國家宣佈進行十二項經濟建設,臺 東線鐵路拓寬列為第一優先,並於同年十二月一日成立東線鐵路拓寬工程處,六十七 年七月一日正式施工拓寬;並於七十一年七月一日,正式完成標準軌通車,貫通東西 部鐵路,改稱花東線鐵路。六十六年鎮公所建請鐵路局,將關山火車站向東遷移一百 公尺,於七十年遷建完工(圖 2-15)。

二、 公路

公路方面乃將日治時代的警備道路、指定道路和市街庄道路,依行政層級,

劃分為省道、縣道及鄉道等三種。本段只討論花東公路與南橫公路之修築,而縣 道與鄉道則延續日治時代的道路系統再加以整建而成。

(一)台九線--花東公路

由於花東公路的興修困難,雖然地方與政府皆曾出錢出力全面整建與修護,

但因年有颱洪,且沿途河川溪流眾多,而造成養護與造橋的困難。遲至民國五十 六年一月二十日才正式全線通車(圖 2-15、施添福,2002:446)。但真正要能達 到今天路面品質的水準,則是持續路面改善(民國 58-63 年)、橋樑架設、加寬,

以及路面的一再拓寬(民國 64-84 年),才有今日寬敞、平坦、筆直的標準現代化 高級公路(施添福,2002:448、449)。

(二)台二十線—南橫公路

光復初期關山越警備道,歷經颱風侵襲,豪雨沖刷,已殘破不堪,僅成為沿 道布農人進出山地的步道。民國四十八年臺灣省政府為了開闢南部橫貫公路,派 員入山踏查路線,經相關單位審慎評估後,五十二年六月十日決定將關山越道路 擴建為南橫公路。但由於經費龐大,遲至五十六年才開始勘定路線和進行測量。

西自臺南縣南化鄉北寮,經高雄縣甲仙、荖濃、寶來、桃源、復興、梅山、檜谷,

越海拔三千公尺關山埡口入臺東縣,再經向陽、粟園、吉木(戒莫斯)、摩天、利 稻、霧鹿、下馬、嘉寶(佳保)、新武、海端,而止於關山鎮內德高,與花東公路 銜接(施添福,2002:429-430)。

南橫公路所經,多屬荒山僻野、懸崖峭壁,為人煙罕到之處,運輸補給極為

圖 2-15 日治時代與民國時代關山鎮鐵路與中仙道(省道)相關位置圖 資料來源:改繪自《東台灣展望》,葉冰婷(譯),2003

困難,工程施工僅能分段進行,故設東西兩工程處負責施工,西段自民國五十七 年八月八日開工,東段則於五十八年七月方始動工,六十一年十一月底,南橫公 路竣工通車後,由於路線所經地形陡峭,地質脆弱,每逢豪雨即告崩塌,故公路 局每年均編列預算,不斷養護、改善;然而,卻始終崩壞不已,至今仍無法徹底 解決(施添福,2002:431)。

民國六十二年,為改善南橫公路東端出口,公路局決定開辦池上出口新建工 程,包括新闢初來至池上的連絡道路,以及新建橫跨新武呂溪橋樑的初來橋,皆

於六十六年九月竣工。並將南橫公路的編號自臺十八號改為臺二十號,新闢之連 展和工業有關的基本建設等(施添福,1982 轉引自陳國川、林聖欽等,2000:508), 成功的把農業生產剩餘引導到非農業部門。而本區因位於東部地區,比不上位置

圖 2-16 關山鎮四○年代已登記民營工廠家數

資料來源:台東縣統計要覽 41-49 年

說 明:(1)47 年的統計年報上沒有資料。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第一級 第二級 第三級

61年 64年 67年 產業別

0 5 10 15 20 25 30

40 41 42 43 44 45 46 48 49

年(民國)

家 數

化學工業 器材及木製品業 食品工業 窯業及土石業 總計

圖 2-17 關山鎮產業人口產業結構表

資料來源:《東部區域計畫 上冊》,1984

第五節 小結

關山鎮,位於台東縣的北方,南北範圍約界於新武呂溪與加拿典溪之間,地形上 位於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橫跨卑南溪東西兩岸的縱谷平原區。因此,山與水--特別是水,不僅構成居民最普遍的生活經驗,更左右了關山地區歷史發展的方向(施 添福,2001:14)。

卑南西岸沖積扇端終年不息的湧泉,及海岸山脈豐沛的山泉,在清末同治、光緒 年間(1862-1895)先後吸引平埔、阿美和漢人拓墾定居,並逐步建立里壠、雷公火、

德高班寮等部落。在關山的歷史發展上,是謂「湧泉期」;即住民選擇泉水豐沛的地 點,聚居成庄,並利用泉水開闢水田(施添福,2001:14)。

日治初期,鄉民著手導引卑南溪水灌田,開鑿里壠圳、電光山圳及月山圳,在不 斷擴建下,至昭和十七年(1942),關山水利組合的灌溉面積已增至 1,507 甲。戰後,

關山大圳的興建,使灌溉面積高達二千二百七十餘甲,將關山山麓一帶的荒野坡地,

盡化為良田美宅。歷經半世紀的努力,奠定關山地方水稻農業的基礎;在關山的歷史 發展上,是謂「水圳期」;即官民合作,開水圳、築水路,將關山土地全面水田化,

完成「關山米」生產的物質條件(施添福,2001:14-15)。

關山鎮由於位置優越,成為日治時代里壠支廳的所在地和理番中心,管轄範圍包 括今日之池上、關山、鹿野、海端和延平等五鄉鎮。為了發展支廳的功能,以及促進 台東縱谷南段土地開發,乃以里壠為路線結點,逐步闢建鐵路、道路,而使里壠成為 台東縱谷內自璞石閣(玉里)至卑南新街(台東)的道路中途站,亦為進出新武呂溪 流域布農人地帶的關門(施添福,2002:347)。

雖然關山線有「惡線路」之稱,興建與修護費用的總數從日治時代到民國時代不 斷累加,甚至不符合使用效益成本,但為了方便這個地區的居民能夠向外聯絡與運輸 貨物以發展產業;在官民的合作下,仍是克服了種種障礙,才有今天的花東線鐵路與 花東公路。

日治時代的各種建設與規劃,奠定了關山鎮的發展基礎,戰後,日本人離去,本 區留下許多土地空間,吸引大批西部人民前往本區居住、拓墾。關山鎮在民國四○至 五○年代中期,因人口不斷移入,形成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但好景不長,戰後因地方行政制度改變,關山不再具有地方行政中心的地位,在 國家的政策與定位下,關山只是一般的農村鄉鎮與農業生產地;而山地布農人集團移 居山麓,關山亦喪失關門的地位及理番的功能;南橫公路興建後,關山成為聯絡台灣 西南部與東南部的交通中繼站,但是南橫公路因坡度與曲度過大,柏油路面遲至七十 一年底才開始鋪設,而位於東西兩側出口的關山與南化皆為經濟發展較落後之農業 生產地區,使南橫公路無法發揮其預期功能,只淪為戰備道路而無法帶動東西兩側的 經濟發展,一般本地居民行經高雄、台南多是選擇南迴公路。

花東縱谷間的交通設施大幅改善,行車速度增加,關山亦由中途站徹底轉變成通 過站;逐漸喪失過去為其他縱谷地區提供商品和服務的中地機能(施添福:2002,

347)。關山在位置優越性喪失、產業政策轉移的情況下,商圈日益縮小,地方經濟逐 漸陷入停滯,市況繁榮不再,農村就業機會有限,平均所得較低,以致從五○年代末 期,本區人口逐年外移,開始呈現蕭條的景象。

關山地區在歷經日治時代的蛻變,到戰後二十年的發展高峰後,開始走下坡,從 六○年代開始,關山鎮只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且人口不斷外移的小鎮,呈現不發 展的困境。

在文檔中 第二章 關山鎮的環境背景 (頁 41-5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