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幼兒對於欺騙作業與錯誤相信作業理解情形之比較

幼兒對於不同作業的理解情形,由比較各作業通過人數整體看來,可 以得知欺騙作業的通過情形,優於錯誤相信作業。

通過欺騙作業的幼兒共有42 名(佔全體幼兒之 70%),通過錯誤相信 作業的幼兒共有36 名(佔全體幼兒之 60%),整體而言,通過欺騙作業的 幼兒人數較多,幼兒在具欺騙脈絡的作業情境中,心智理解情形較不具欺 騙脈絡的作業情境佳,此結果符合Sullivan 和 Winner(1993)之主張,其 認為三歲幼兒在被要求主動欺騙對手時,能表現出較佳的錯誤相信推理能 力,在嵌有欺騙的脈絡情境中,幼兒的心智理解表現較佳。

若分年齡層來看,三歲組幼兒與四歲組幼兒在欺騙作業中的通過人數 均多於錯誤相信作業,三歲組欺騙與錯誤相信作業通過人數分別為6 人及 2 人,四歲組欺騙與錯誤相信作業通過人數分別為 18 人及 15 人,五歲組 幼兒通過欺騙作業的人數為18 人,略少於錯誤相信作業之通過人數 19 人

(僅差1 名幼兒)。詳細內容見表 4-12。

表4-12 不同作業間幼兒通過人數之比較

三歲 四歲 五歲 總通過人數

男 3 男 10 男 8 男 21 女 3 女 8 女 10 女 21 欺騙作業

(合作+競爭)

合計 6 合計 18 合計 18 合計

42

男 1 男 8 男 8 男 17 女 1 女 7 女 11 女 19 錯誤相信作業

(移位+內容)

合計 2 合計 15 合計 19 合計

36

進一步區分幼兒於不同作業間之通過情形,發現兩作業皆通過(+ +)

的人數在四、五歲組為最多,四歲組有14 人、五歲組有 17 人,相反的,

三歲組人數最多的卻是兩者皆不通過(--)者,有 14 人;儘管如此,

三歲組幼兒仍有 2 人兩作業皆通過(3-3,3-13),年齡分別為 44 個月與 42 個月(參見表 4-13),與一般認為四歲以下的兒童無法通過錯誤相信的測 驗,無法同時以真實與表徵的形式立即瞭解他人的錯誤相信之看法並不一 致(Rice, Koinis, Sullivan, Tager-Flusberg, & Winner, 1997)。

三歲幼兒在理解他人心智能力的表現上,或許有個別差異存在,但並 非所有三歲幼兒皆無表徵他人想法的能力,此外,若三歲幼兒能通過欺騙 作業的錯誤相信問題,推知他人錯誤相信,卻不能通過錯誤相信作業的錯 誤相信問題,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幼兒在具有欺騙脈絡的情境中,因為參與 操弄他人想法或行動的欺騙作為,提高了個人動機(Sullivan & Winner, 1993),因而更加投入於理解他人心理狀態的活動中,在欺騙作業中詢問 幼兒有關對手的錯誤相信時,幼兒也能考量欺騙策略對對方的影響,回答 出對方因為不知情或被誤導而產生的行動,表達出主角的心理狀態與現實 情形之區隔,或使用心智語彙來解釋主角的想法(可參考表 4-7 幼兒在欺 騙作業中之錯誤相信問題回答情形)。

表4-13 幼兒在欺騙作業與錯誤相信作業通過情形比較

+ + +- -+ --

三歲組 2 4 0 14

四歲組 14 4 1 1

五歲組 17 1 2 0

註:“ + +”為兩作業皆通過者;“ + –”為通過欺騙作業、未通過錯誤相信作業者;

“– +”為未通過欺騙作業、通過錯誤相信作業者;“– –”為兩作業皆未通過者。

而通過欺騙作業但不通過錯誤相信作業(+-)的幼兒,在三歲、四歲 組中,皆高於不通過欺騙作業卻通過錯誤相信作業(-+)之幼兒;三歲組 通過欺騙作業但不通過錯誤相信作業(+-)的幼兒有4 人,不通過欺騙作 業卻通過錯誤相信作業(-+)則為 0 人;四歲組通過欺騙作業但不通過錯 誤相信作業(+-)的幼兒同樣有4 人,不通過欺騙作業卻通過錯誤相信作 業(-+)則有1 人。

幼兒能夠通過欺騙作業的錯誤相信問題,顯示可以合理推測主角行動 與想法的錯誤相信,代表已具備相當的心智理解能力;幼兒能通過欺騙作 業卻無法通過錯誤相信作業的原因,可能如Hala 與 Chandler(1996)認為,

幼兒若未主動參與計畫操弄他人想法之行動,僅是在一旁觀看者,會選擇 說出物品藏匿地點的真實狀況。

除此之外,有研究宣稱要求幼兒必須要推論某個想法是錯誤的錯誤相 信作業本身是很困難的(Bloom & German, 2000),且除了錯誤相信的理 解能力之外,要通過心智作業還需要語言技巧與理解他人敘說內容的能力

(Russell, Mauthner, Sharp, & Tidswell, 1991),相較之下,具有讓幼兒主 動參與、不依賴口語說明、能提高幼兒行為動機的欺騙作業,似乎是較能 促使幼兒發揮內在能力的作業方式之一。

幼兒在具有欺騙脈絡的作業中表現優於一般錯誤相信作業的可能性 在本研究中或可初步確定,然因為此兩種類型的幼兒人數在本研究中所佔 比例較低,幼兒在欺騙作業中所表現出的心智理解是否確實具有優於一般 錯誤相信作業的顯著差異,建議未來研究者可在收集更大量的樣本數之後 再從事更進一步的比較。

60 名幼兒的欺騙作業與錯誤相信作業通過人數之間的關係,屬於兩個 83.3% 16.7% 100.0%

62.5% 8.3% 30.0%

25.0% 5.0% 30.0%

9 33 42

16.8 25.2 42.0 21.4% 78.6% 100.0%

37.5% 91.7% 70.0%

15.0% 55.0% 70.0%

24 36 60

24.0 36.0 60.0 40.0% 60.0% 100.0%

100.0% 100.0% 100.0%

40.0% 60.0% 100.0%

個數

有別於以錯誤相信作為判斷幼兒心智理解能力為單一標準之研究,本 研究針對不同心智作業間幼兒的心智理解表現情形進行分析比較,結果發 現在具有欺騙脈絡的作業中,幼兒心智理解的表現情形優於一般錯誤相信 作業,且在進行作業間的關聯性分析後發現,欺騙作業與經典錯誤相信作 業之間具有相關性,顯示本研究之欺騙作業設計所欲檢測之標的能力與經 典錯誤相信作業一致。

許多研究者認為幼兒在不知情作業與欺騙作業的理解表現,乃是基於 同一種基本能力,由此推論三歲幼兒在欺騙作業中的理解情形應該與其在 不知情作業中表現得一樣差(Russell, Mauthner, Sharp, & Tidswell, 1991),

但事實並不然,已有許多研究證實幼兒在被認定尚無法通過不知情作業的 年紀,已經可以通過欺騙作業(Sodian, 1991;Sodian, Taylor, Harris, & Perner, 1991;Russell, Mauthner, Sharp, & Tidswell, 1991;Ruffman, Olson, Ash, &

Keenan, 1993)。

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由本研究結果看來,幼兒能夠以製造他人心中 錯誤相信的方式進行欺騙,反映了對他人心理的瞭解,幼兒即使未通過錯 誤相信作業,仍能通過欺騙作業的錯誤相信問題的詢問,合理解釋他人想 法與行動的錯誤相信,證明了通過欺騙作業的幼兒至少已具有正在萌發當 中的心智理論(Chandler, Fritz, & Hala, 198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