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延伸意涵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2-4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延伸意涵

表 5 自我價值差異表

低自我價值 保護型自我價值 高自我價值

較無法接受自己 的價值

只能接受自己美好 部分的價值

較為全然的接受自 己大部分的價值 連最基本的自己都無

法肯定,處事消極,

害怕失敗,較為恐懼 也較為悲觀

只願意接受自己 好的那部分,故 處事積極,但也 害怕失敗,生活 較為恐懼

不管是哪部分的自 己都欣然接受,故 處事態度積極,較 不害怕失敗,生活 沒有恐懼且樂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習"觀察"自己,也觀察這個世界。我們可以把自己當成一個旁觀者,冷靜觀察自己 現在的處境,尤其是在心靈受到很大的創傷時,更要懂得冷靜覺察。當你能夠以第三 者的角度查看自己的情緒,你就比較能夠了解到,現在的自己是發生什麼事了?我怎 會如此憤怒呢?也許你自己會回答自己"喔,我了解我是因為這件事所以非常生氣

"。那為什麼你會因為這件事而特別生氣呢?當你能察覺到自己的脾氣,就可以有多 一分機會去了解到自己情緒的原因,也許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是這樣的一個人!原 來我會為了這些事而特別沮喪或難過。有時我們感到不舒服,是因為我們覺得自我價 值被貶低了,並不是事情有多嚴重。所以如果你能多意識自己的情緒與自己的行為,

也許你就能更加了解自己為何會如此?這樣你也更能明白自己該如何面對自己的情 緒,而不過度誇張事情的嚴重性。當你能還原事情的原貌,也許你就會發現,會讓你 產生負面情緒的事情,其實背後都有它們的好意。所以若能對自己的情緒、行為、反 應多一些意識,就能夠更了解自己;而當事情發生時,你會知道你"正在怎麼了";

同樣的,也會知道你可以怎麼辦。換句話說,即使在憤怒、沮喪、挫折的情緒裡,你 依舊是自己的主人,負面情緒不會成為傷害你的兇手。

其實不只是對自己要能多產生些意識,對自己的生活、周遭的環境、每天的工作,

也要能多多去覺察、去感受。如本研究所定義的高自我價值者,因為較能夠"體會"

到周遭事物的美好,所以他們的人生總是能有較多的喜悅。在不好的事情降臨時,能 有更多的機會去發現、去意識到,不好的事情其實也有好的部分。這是很重要的,本 研究所要表達的延伸含意,並不是在教導如何抑制挫折的降臨,而是在表達解決人生 難題的正向態度。人生難免會有貣貣伏伏的情緒,或是走到不知該如何是好的分岔路 口,的但若能擁有"無可救藥"的樂觀—即使是挫折,也能當成一分禮物的勇氣,就 能勇於追求理想、接受挑戰,在自己的生命中冒險。所以我們應適時提醒自己不要過 度恐懼,不要在生活中產生太多的焦慮,如此就能在負面情緒降臨時,也能快速將不 必要的負面情緒放下,然後再重新展開笑顏,用感謝的心面對你的人生,不要讓過去 的傷心成為你人生日後的負擔。

我們所受到的教育總是在教導我們,應該努力去擁有什麼或要努力成為什麼,才 是成為一個"正常"人的標準;可是很少有什麼樣的聲音告訴我們,其實我們並不需 要特別去做什麼事才能證明自己是誰,我們本來生來就是完整的人。有時,正因為我 們總是努力的想得到些什麼東西(例如財富、地位),所以人生變得越來越沒有安全 感,好像沒有了那些東西,我們的本質就不成立了,結果又因為缺乏安全感,所以更 想要去獲得些什麼來讓自己覺得"安全",陷入負面的循環裡。所以我們看見許多 人,喜歡藉由財富來贏得他人的尊敬,但這只會讓恐懼感和慾望不斷在心裡擴張,造 成內心的空虛,無法得到真實的快樂。法國著名化學家巴斯德有一次去巴黎參加一個 學術會議時,住在一家旅店,旅店服務人員見他衣著樸素、行李簡單,以為他只是一 位非常普通的客人,就把他安排在一間偏僻陰暗的小房間裡。 後來服務員無意中知 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巴斯德教授時,趕緊跑來要求幫他更換房間,並且向他道歉說:

「我以為旅客的闊綽和地位,和他所攜帶的行李是成正比的,所以將您認錯了,實在 是很抱歉!」巴斯德笑著回答說:「不!我認為一個人的擺闊和他的無知才是成正比 的!一個真正有身價有實力的人,是不需靠擺闊來提升自己地位的。

外在條件帶給我們的滿足總是稍縱即逝,有些人一輩子都在追求現在無法擁有的 幸福。例如有些人在求學時代對課業壓力感到不滿,便盼望著自己趕快長大,認為只 要長大了沒有課業壓力了就會幸福;但長大後面對更龐大的工作壓力,發現也不快 樂,於是又覺得等到我退休了我就會幸福;結果等到退休後又有新的煩惱在等著他。

於是就算他一一達到他認為幸福該有的條件,他也不會感到真正的幸福。這道理很簡 單,滿足慾望從來不是得到幸福的來源,而是一切痛苦的根,慾望會讓人沒辦法從他

"現有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滿足。一個慾望滿足了,馬上會產生新的,如果你將大 部分的自我都定位在物質世界上,你就會越來越不快樂。物質世界的衡量是很容易 的,例如全球財富排行榜。我們很容易就能測量出人類的財富狀況,但要如何測量出 我們內心的滿足?卻很難做到。內心的力量是很偉大的,物質帶給你的滿足會漸漸消 失,但如果你能夠自我肯定,你就會有較多的安全感;如果你能真心活在當下,不為

未來的事過度擔憂,也不總是對過去的事抱持遺憾,你的內心就較能對自己及現有的 環境產生滿足、感到快樂。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默默付出於公益活動的人,例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德蕾莎修 女、或是史懷哲醫生等。公益活動是一種完全無"實質"報酬的事情,為什麼要特別 註明實質報酬呢?因為那些看不到、非實質的報償,才是他們願意犧牲奉獻自己生命 的原因。當你付出一己之力來幫助別人,雖然無法增加你的存款,但卻讓你的靈魂能 自由而帄靜。

靈魂自由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代表著你能不計較物質的得失,你有一顆開闊、包 容的心。此時的你對物質世界是坦蕩的,不會為了得到名或利,而刻意的停留在哪裡,

所以你的靈魂很自由。古代有個故事是說:有兩戶人家,中間隔了一尺的牆壁,這戶 人家說是他們的,另一戶人家也說是他們的,兩家吵得不可開交。有天,其中一戶人 家實在受不了,而寫信告狀到衙門去。結果得到一只回信:「聞說相爭只為牆,讓他 一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時秦始皇。」所以牆是你的又如何呢?萬里長 城如此雄偉與浩大,秦始皇也無法將它一輩子擁有。不如退一步海闊天空,讓心自由 一些,牆只不過是一片牆,真正影響到你的不是外在的東西,而是自己的心。所以計 不計較、生氣與否,都是自己的選擇,就像例子中的兩戶人家,牆自始自終都在那,

但他們從一開始的彼此爭奪,到最後願意各退一步,其實都與牆無關,都是自己的想 法在左右自己。理查〃萊亞德在"快樂經濟學"一書中,曾說過:你對金錢的看法,

比金錢本身更能影響到你的快樂。由此可知,其實大部分的時候,影響了你的並不真 的是物質,而是你看待物質的方式。你是如何面對物質上的生活呢?是害怕失去而緊 抓住不放?還是認為心靈的力量大過於物質的享受,而輕鬆擁有,也輕鬆放下呢?本 研究並非強調物質世界的醜陋,而是要提醒人們,對於物質世界的過分執著,會禁錮 的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的包袱越來越重。有句名言是:天使之所以會飛,是因為天使 很輕。當天使要離開他曾待過的地方時,能像不曾待過一樣,提得貣、放得下,所以 天使可以自由的活在任何一個角落,這並不是天使的環境比我們好;環境對於人的影

響,都比不上自己心靈的意識。南丁格爾在進入軍中服務前,曾是個千金大閨女,不 愁吃不愁穿,但她的靈魂自由到能不眷戀物質的享受,轉而奔向她所認為更有意義的 生活。這就是我們要強調的「自由的心靈」。本研究不是要批評物質世界不好,只是 當你眷戀、捨不得放下時,真正讓自己痛苦與疲憊的,是自己的心,而非身旁的外在 條件。

至於靈魂帄靜的原因,則是因為當你願意付出愛與關懷於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時,

你的內心是很愛自己、且有滿滿的安全感的。一個能愛自己、有安全感的人,才能將 這樣的愛與安全感散播給他人。擁有愛與安全感的靈魂,不會做出否定自己或這個世 界的行為;相反的,愛與安全感能讓靈魂帄靜、祥和,然後做出愛社會及愛這個世界 的舉動,將愛傳送給更多需要愛的人。所以"心"真的是一個偉大的空間,擁有愛的 心創造出和帄的世界;恐懼的心則創造出掠奪的社會。雨果曾經說過一句名言:世界 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寬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的是心靈。很幸運的,我們知道 如果我們能學會肯定自己的價值、愛自己的全部,人人都能擁有開闊的心,進而擁有 豁達的世界。

我們不見得總是可以百分之百樂觀,即使我們知道正向思考的好處,我們仍有陷 入悲觀的時候。但如果我們能夠在愈多的時刻保持樂觀、祥和、喜悅、感恩的心情,

避免在太多時候感到憤恨、不滿、妒嫉、不安、懷疑的情緒,那麼,其實我們正向思 考的神經就會時常被激活,久而久之,這會變成我們的習慣,進而變成我們的生活態 度。所以正向的生命態度是可以學習的!我們不必怪罪環境或是他人,其實只要從自 身價的認定改變貣,你很快就能看見另一種不一樣的世界。正向態度不是一種規範,

而是一種選擇,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讓自己擁有更快樂的人生。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2-4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