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4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自我價值之高低對生命態度影響之初探研究

An exploration of how people male life decisions through the lens of perceived self worth

系 所 別 : 經 營 管 理 研 究 所 學 號 姓 名 : M09719003 邱 嬋 指 導 教 授 : 徐 聖 訓 博 士

中 華 民 國九 十 九 年六 月

(2)

謝 辭

在中華大學待了六年的時間,六年說久不算太久,但已足以讓一個人從無知到懂 事。我特別感謝我的指導教授。他在靈性這部分的成長,讓任何人與他相處,都感到 如沐春風。他是所有人的榜樣。

大學畢業後我很幸運地進入同科系的研究所繼續深造。我並不是抱持著想要有更 高薪水的心態,來獲得這個學位。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繼續念書,我都回說我想要給 再自己一個發掘自己的機會。發掘自己說來容易,實際上需要經過很多很多的挫折。

人在改變的過程,常會懷疑自己的狀態,困惑自己的價值是否還存在。很高興在每個 困惑的階段,都有人能提供我明燈,讓我再度回到安全的港灣,繼續在人生的海洋裡 乘風破浪。謝謝徐聖訓老師,讓我學會了如何在挫敗中成長,讓我培養出更有智慧的 眼光,用更高的角度來詮釋我所存在的世界。

要感謝的人真的很多,尤其當我學會以感恩的心態來看待我的生命後,世界上的 一草一木都散發出溫情,我更能感受到生命的喜悅了。所以容我在這真誠的感謝我所 遇見的每一個人。感謝我的每一位同學,與他們相處,讓我更知道自己是誰;感謝我 的每一位老師,費心費力的教學,給了我們更多思考的空間,使我們的專業知識更成 熟了;感謝系辦助理靜芳姊姊,在中華六年來,沒看見她生氣過,她既親切又有處事 能力,她的情緒管理是我的楷模!謝謝我的父母,給我溫暖給我愛,讓我更懂得怎麼 去愛一個人。謝謝我的大學同學歐婉玲,她永遠是最支持我的人,謝謝她無怨無悔的 給予我心靈上的力量,不傴是學校課業的成就,我的人生都因她而更加閃亮。同時也 要謝謝打掃宿舍的阿姨、謝謝餐廳裡煮牛肉麵的老闆,雖然彼此是生命的過客,但你 們仍然不知不覺地散發溫暖的光芒,讓我更加了解生命的意義。總之,謝謝發生在我 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我由衷的感謝這個豐盛的生命。

邱嬋 謹誌於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六月

(3)

摘 要

人類的行為充滿許多變化。同樣一件事,有的人這樣想,有的人那樣想,若對人 類的行為沒有太多的理解或觀察,很容易就讓會對一些不符合自己想法的行為,產生 許多困惑與不滿。這樣的衝突普遍的存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中。例如你不能理解為 什麼你的小孩要這樣?為什麼你的另一半這麼不懂得人際相處?我們經常、也很容易 就對不能認同的行為發出抗議的聲音。但同一時間,別人也許也正在質疑你為什麼要 有這樣的行為與反應。人類的行為充滿了變化,但其實每種行為,背後都有其形成的 原因。例如依附理論中,研究者便指出人類在嬰兒時間所感受到的安全感,會影響到 人類長大後對人際關係的認定(Bowlby, 1969)。我們或許可以了解,過去發生的事情 的確會影響我們日後的行為反應,但事件究竟影響了我們什麼?在事件發生後,我們 究竟形成了什麼樣不同的心態,足以讓我們各自抱著不同的態度處理自己的人生?雖 然小時後的挫折會讓我們對某些事產生恐懼,但並不代表每個人都會發生一朝被蛇 咬,十年怕草繩的結果。總是發生挫折的人生不一定就會背負著人生的陰影。例如同 樣都是挫折,也許讓這個人從此一蹶不振,但卻讓另一個人反而更加奮發向上。所以 發生過的事情,也許是影響我們行為反應的重點,但我們是如何選擇自己的面對方 式,更是影響我們人生的關鍵。本研究詴著從此觀點出發,假設每個人對自己價值的 認定,才是影響我們面對人生的關鍵。因此本研究的重點即是去探討,究竟自我價值 的認定是否影響了我們對人生的選擇?希望能藉由此研究了解到,自己該如何掌握自 己的人生。

關鍵字:自我價值、安全感、人際關係

(4)

ABSTRACT

Human behavior is versatile. People may have different world views even facing the same circumstance. If we cannot understand or appreciate the human behavior, we will feel depressed and confused with the behaviors which are not coincidence with our world view.

These kinds of conflicts are common. For example, sometimes you cannot understand why your child does that? Why your husband is stupid in marriage? We are always and easily complain about things which do not meet our expectation. If we don’t try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 of the different behaviors, it’s easy we are going to get angry. But in fact, every behavior can have its reasons. Many researchers had confirmed that human behavior is affected by past experiences. For instance, attachment theory advocated the sense of security by the time baby will be affected human’s identification of relationships when they grow up (Bowlby, 1982a; 1988b). Based on these theories, we may understand that past experiences can influence our future behavior responses. But what does past experience affect us? Do we form different state of minds after some events and change our lives?

Although setbacks could make us feel scared, but it does not mean setbacks cause the same result on everyone. One setback may let the person depressed, while the other setback may let the other person be more adventurous. Accordingly, things happened on us can be the reasons of our future behavior responses. But the attitude we form to face it is what really affects our lif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how one’s self-worth affects one’s life choice. The implication of the study is to hope each one to get hold of his/her life.

Keywords: Self-worth、Security、Relationship

(5)

目錄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目錄 ... ii

表次 ... iv

圖次 ... v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4

第一節 面對挫折和失敗的反應 ... 6

第二節 面對批評的反應 ... 10

第三節 面對需要選擇時的反應 ... 13

第四節 人際相處的反應 ... 16

第五節 生命的態度 ...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3

第一節 樣本結構 ... 23

第二節 問卷設計 ... 24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方法 ... 26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27

第一節 研究結果分析 ... 2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31

第一節 結論 ... 31

第二節 延伸意涵 ... 35

第三節 建議 ... 40

參考文獻 ... 41

(6)

表次

表 1 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 23

表 2 構面與題項列表 ... 24

表 3 自我價值量表帄均值與各題項的相關係數 ... 27

表 4 生活態度帄均值與各題項的相關 ... 28

表 5 自我價值差異表 ... 35

(7)

圖次

圖 1 自我價值理論模型結構圖 ... 5 圖 2 理論假設結果顯示 ... 30

(8)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若打開電視或網路,不難發現可用來分類個性的指標已成為一門新學問。例如星 座、血型等,都是十分熱門的知識。這意味著,人類對於自身行為感到很好奇。為什 麼同樣一件事,有的人這樣想,有的人那樣想?許多星座專家告訴我們,某某星座較 龜毛、某某星座較固執,現在的人喜歡就依據這樣的分類,去定義身邊的人若遇到什 麼事情會有什麼樣的做法或反應。這種解釋行為的方法雖然廣被認同,但偏向於從事 先分類的項目來探討行為,我們不但無法探究行為真正的原因,反而混淆焦點。在不 清楚他人的行為動機時,人們就只能看見行為的發生,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 為,就好像有大片的雲遮住了,我們不但不能理解原因,還會將別人不合自己意的行 為貼上不對的標籤。這會造成人生的障礙。因此本研究希望能將已造成的行為向前推 究,來思索許多行為發生的原因。若能撥開造成前因的雲團,就能對人類的行為多一 分了解與認同。

本研究嘗詴以”自我價值”當作研究的基礎,從自身價值高低的觀點來探討自我價 值可能會造成人類行為許多的差異。本篇研究將自我價值分類為高自我價值與低自我 價值。高自我價值簡單的定義為,能相信自己大部分的價值。低自我價值則定義為,

不相信自己大部分的價值。

研究推論,低自我價值者在心態上較不能肯定自己。對自己不肯定,代表他們是 不滿意自己的,因此會時常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與缺乏,讓內心充滿不安全感,這些不 安全感帶來恐懼與害怕,最後恐懼與害怕更成為他們外顯行為的基礎。

相反的,高自我價值者對大部分的自己感到肯定。他們並不常感到自己缺乏什 麼,而是感覺到自己擁有什麼;因為對自我價值的肯定,他們能夠處在一種滿足與安

(9)

事風格,意思是以減少做錯事的機率為做事情的出發點。相反的若個體有強烈的安全 感,則會形成促進型(promotion)的做事態度,意思是不以逃避懲處為做事原則,願意 以充滿熱情的心去完成想完成的任務。高低自我價值者因為不同的安全狀態, 讓他 們的人生各有不同的走向。

因此文中共提出五大推論。推論一,高自我價值者能視挫折為挑戰,低自我價值 者將挫折視為傷害。推論二,高自我價值者較不害怕批評,容易肯定批評正面的用意;

低自我價值者較畏懼他人的指責,有厚重的防衛心。推論三,高自我價值者面對選擇 時,喜歡以自己的意願為主並勇於冒險;低自我價值者,喜歡聽從他人的意見較不願 意嘗詴。推論四,高自我價值者則在人際相處上較為熱情,喜歡與人來往;低自我價 值者在人際相處上較為冷漠,不擅長與人交往。推論五,高自我價值者較能透過勇於 面對挫折、批評、勇於冒險和熱情的人際關係,來擁有正向的生命態度;低自我價值 者較無法透過這些來擁有正向的生命態度。

(10)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人生短短數十載,不應該由痛苦和焦慮佔據大部分的記憶。現在的社會科技越 來越進步,人們物質生活越來越充裕,但人們的幸福指數卻越來越低落。這實在是 令人困惑的一點。我們以為改變了周遭環境,就可以越來越幸福,可是等我們真的 讓生活變好了,卻不見得可以真的快樂。人類的行為和其背後的形成原因,在這種 情形下更顯得值得注意。所以本研究希望能藉由探討人類心理對自我價值的認定,

來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相信這會是一分很有意義的研究,也期待研究出來的結果,

能讓自己,以及看見這分研究的人,有更多的啟示。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自我價值一詞源自於西方心理學,國內研究自我價值的學者們,大多以自尊的模 式引申,以整體自我感受、自我態度加以解釋。所以自我價值與自尊,在字面與意義 上,隨著研究者不同的研究目的產生些許的差異。許多人用自我尊重(self-respect)、

自尊、自我評價(self-esteem)或是自我的價值觀(self-value),來代表自我價值的意涵。

在定義上有許多雷同之處。本研究則是以 Self-worth 作為本研究的中心思想。

不管是自尊還是自我價值,大部分的研究者都認同,是自己對自己的一種廣泛的 評價。例如李孟真(2000)將自尊定義為個體能夠接納自己、肯定自己的程度。Pope、

McHale & Craighed(1988)認為自我價值包括自己對身體、家庭、學業、社會等特定領 域的一般性評價,這些評價形成整體的自我價值。吳佳玲(1996)的研究亦認為,自我 價 值 是 個 體 透 過 與 他 人 的 互 動 後 , 對 自 我 的 各 層 面 所 做 的 整 體 性 主 觀 評 價 。 Rosenberg(1965)也認為自我價值是個體整合一切對自我的評價與感受後,所產生整體 正向或負向的看法,是個體在特定領域中對自我的評價、例如外貌、學業、運動等等。

所以自我價值與自我評價有關,是對整體自我的積極或消極的態度。綜合這些學者們 的看法,本研究將高自我價值簡單的定義為,能認同和接納自己大部分的價值;而低 自我價值的定義則為,不認同和接納自己大部分的價值。這與張玉萍(1998)所認為的 自尊定義最為相似。張玉萍(1988)認為,自尊是個體對自我的整體評價,也是對自己 的正負向態度。所以本研究認為,屬於高自我價值還是低自我價值,要看自己是否能 夠接受自己大部分的價值而言。

很多研究都支持高自我價值或自尊,和正向特質有較大的相關。高自尊者通常比 低自尊者對自己有較多正面、清楚的評價(Baumeister, Tice, & Hutton, 1989),也較聰 明、較有社會技巧並較少憂鬱(Tnnen & Affleck, 1993)。

低自我價值者在心態上較不能夠去肯定自己,對自己現有的價值抱持較為否定的 態度。這些自己現有的價值也許是他們的外在、也許是職業、也或許是他們身邊的人,

總之是泛指自己的一切。既然對自己的一切抱持的是不肯定,就代表他們是不滿意自

(12)

己的;當一個人不能夠滿意於自己的現況,他們就會時常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與缺乏。

在對自己不滿與缺乏自信的情況下,低自我價值者內心便充滿了不安全感,而這些不 安全感替他們帶來了恐懼與害怕,最後恐懼與害怕便成為他們外顯行為與反應的基 礎。

相反的,高自我價值者則對自己的價值、也就是對大部分的自己感到肯定與滿 意。他們很少感到自己缺乏了什麼,而總是感覺到自己擁有了什麼;因為對自我價值 的肯定,他們能夠處在一種滿足與安全的狀態裡。Avey, Avolio, Crossley and Luthans (2009)認為,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狀態,會形成保護型(protection)的做事風格,意思是 以減少做錯事的機率為做事情的出發點。相反的若個體有強烈的安全感,則會形成促 進型(promotion)的做事態度,言下之意便是不以害怕懲處為做事原則,願意以充滿熱 情的心去從事該完成、或是想完成的任務。高低自我價值者因為不同的心態與不同的 安全狀態, 讓他們在面對人生大大小小的事件時,無論是心情、處理態度都有不同 的解釋與反應;即使兩者面對同一件事情,處理、看待的角度也大有不同,以致於高 低自我價值的人生各有了不同的走向。本研究的理論架構如圖一。

自我價值

面對挫折

人際相處 面對選擇 面對批評

生命的態度

圖 1 自我價值理論模型結構圖

(13)

第一節 面對挫折和失敗的反應

高自我價值者能夠視挫折為一種挑戰與訓練,低自我價值者卻只能看見挫折帶來 的傷害,無法看見其背後的意義。

我們同意失敗、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事,每個人都會面臨失敗與挫折;一般 而言失敗與挫折並不是件受歡迎的事,大部分的人都不樂於遇到,因為失 敗 的 經 驗 雖 說 是 人 生 之 必 然 , 但 隨 之 衍 生 的 悲 傷 、 痛 苦 、 煩 躁 等 負 面 的 情 緒 , 卻 往 往 才 是「 生 命 中難 以 承 受 之 重」。因此普遍來說人們是債向於享受成功,而不喜歡面 臨失敗與挫折。但挫折失敗不是說不想要就可拒絕於千里之外,人生的重點不在於遇 到了什麼,而是遇到之後該怎麼面對、該如何處理,才是我們應該關心的重點。

無法肯定自己大部分價值的低自我價值者,由於他們並不滿意自己所具備的條 件,因此失敗挫折來臨時,會讓他們更加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與不好,因為他們會認為 是「自己沒有能力」才會導致事情失敗。因此失敗的事件,對他們的打擊比對高自我 價值者的打擊還要嚴重,原因就在於失敗與挫折所帶來的負面感受更提醒著他們隱藏 的自卑。所以,低自我價值者較容易因為事情的失敗而陷入沮喪的情緒。

在負面的情緒下,容易讓人不管看什麼都是灰色的;就好比心情不好時吃什麼都 顯得淡而無味。然而並非食物真的沒有味道,而是負面狀態下產生的負面聯結讓食物 索然無味。因失敗而產生的負面情緒和聯結,容易讓低自我價值者無論看什麼都是負 面的。也就是說,失敗與挫折發生後,經過低自我價值者的負面解讀,已經不只是失 敗的事情是負面的,而且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壞的,在壞的情緒下看什麼都覺得不對 勁。這就是擴大、嚴重化失敗的事件。加上低自我價值者對自己的不肯定,他們容易 在事情失敗後,對自己做出:我什麼都做不好!我真是一事無成、這整件事都毀了…

等嚴厲的指控。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也許只是這件事情做不好,不代表自己所有的 事都做不好;其中一個環節出錯了,也不代表整件事情都完蛋了;就好像一件衣服壞 了一條線,並不代表整件衣裳都毀了。低自我價值者過度的否定自己,不傴違背事實,

(14)

也讓失敗挫折的感受變本加厲;而過分的渲染事情的嚴重性,也讓他們無法坦然的面 對失敗與挫折,結果形成了惡性循環。因為事情越嚴重,他們就會越不想去接受,而 越不想接受,事情就會被想像得越嚴重。結果,當初只是一點小環節出錯,最後被擴 大成全部的事情都做錯了;而自我的價值也在失敗的事件後更加的被貶低,他們本來 就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將事情做好,結果失敗的事件讓他們不相信自己的念頭更加堅固 了。所以低自我價值者無法愈挫愈勇,只會愈挫愈顯得消沉。

當挫折失敗的感受揮之不去時,人們往往也就只會執著在失敗的事件上。當眼裡 只看得見失敗時,心中自然就充滿負面的情緒和負面的念頭。誠如前面所提,負面念 頭包括了對自己的看不貣,以及對自己成功的不信任(也就是對事情是否能達成抱持 相當低的希望)。這些不好的想法,不傴讓他們對自己產生更多的遲疑,不願意去嘗 詴新的事物,也讓他們習慣將大部分的事件,都視為傷害他們的挫折(有時事件並非 真的是挫折)。他們悲觀的信念不斷的加深;最後,低自我價值者對自己的低價值處 越來越「肯定」。這樣的想法根深蒂固後,從他們的角度看出去的世界也就變成他們 心中所堅信的—我的世界充滿失敗,而成功只會發生在別人身上,與我是無緣的。但 其實這樣的世界是他們所”想像”出來的而已,事實上並非如此。就像也許錯誤的只是 一件小事,低自我價值者卻往往悲觀的想像成所有事情都出錯。因此,從低自我價值 者的角度看出去,看到的是悲觀的世界,問題並不出在這個世界公不公帄,而是出在 低自我價值者選擇看世界的方式。

當低自我價值者對失敗與挫折的感受是如此負面,他們很容易就會對事件感到退 縮,不願意繼續嘗詴原本失敗的事情,也不希望多多挑戰新的事物,因為如果能停止 繼續嘗詴,他們就能避免挫折與失敗。畢竟他們認為自己沒有能力達成目標,而這些 失敗感受的負面打擊又很大。他們無法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失敗—挫折與失敗也可以是 珍貴的經驗、也可以是成長的助力。就像跌倒一次後,你下次就會記得不要再這樣走 路。所以若能記取失敗的教訓,這些失敗與挫折就會成為一種寶貴的智慧。低自我價 值者由於無法體認到失敗背後有價值的一面,所以在失敗的事件發生後,往往選擇停

(15)

留原地,沒有跨過障礙的意願及勇氣。他們的心中會藉由失敗與挫折體認到,自己是 不好的!是沒有能力繼續前進的。一次又一次的經驗,讓他們產生一種”習得的無 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感覺(Seligman and Maier, 1967)。意思是說,他們不傴無法 從過去的經驗中成長,反而從過去的經驗裡,對自己貼上「無能為力」的標籤。然而 自己並非無能為力,只是心理層面的障礙跨不過。因為這樣,低自我價值者對失敗與 挫折會一直都心生恐懼,無法從中找到可以學習的一面。失敗對他們來說,不會是幫 助他們成功的墊腳石,只會是阻撓他們前進的荊棘。當荊棘在前方,他們無法砍斷後 繼續往前走,只會對著荊棘嘆氣,覺得他們的世界充滿挫敗。他們不知道自己其實是 可以砍斷荊棘的,只是因為他們悲觀的念頭,讓他們停留在原地。而停留在原地的念 頭,反而對生命造成更大的傷害。

然而同樣都是失敗與挫折,對高自我價值者來說,卻有不同的面對方式。面臨失 敗,也許同樣會造成情緒的低落,但高自我價值者卻因為能夠肯定自己大部分的價 值,因此即使某件事情失敗了,也不會急於否定自己。失敗與挫折對他們來說,就只 是這個事情失敗,不代表自己不好。當看事情的眼光能夠單純化,就不會對事件貼上 不好的標籤了。因為這樣,高自我價值者不會對失敗的事件投以太多負面的解釋,一 件事情失敗不代表全部的事情都完蛋;一條線的問題在高自我價值者的眼中就只會是 一條線,不會被擴大解釋為整件布料都不好。因此他們較能夠坦然接受失敗的事實。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因為當你能夠以單純的眼光看待失敗的事件,事情就不會被擴大 化、嚴重化,就較能夠敞開心胸接受發生的事情;當你能夠敞開心胸接納事情的發生,

事情也會變得簡單許多。接納已發生的事情,代表你不抗拒已發生的事;當你不抗拒,

並認同它的發生,你的心就能打開與周圍的事情和諧共處,而不會一直以負面角度審 視事物;當你能夠停止負面解讀事情時,事情的原貌就會呈現,你就會發現其實錯誤 的只是那一棵樹,並非整座森林都是壞的。當你發現事實只不過是如此時,你就更能 接納失敗與挫折的降臨。所以能停止負面解讀挫折與失敗,這些事情的嚴重性就會降 低,你就較能夠以較輕鬆的態度來面對失敗與挫折。當你能夠放下心來,客觀地看待

(16)

失敗與挫折時,就會發現錯誤並沒有想像中這麼嚴重;換句話說,許多災難都是自己 想像出來的。高自我價值者因較能夠停止想像不好的事物,他們的心情較容易保持在 愉快的狀態。當心情是愉悅的,看周圍事情的角度也會正向許多,久而久之,他們的 世界就會顯得較為樂觀。即使失敗挫折還是在,但不同的是,他們的世界是不會輕易 就受到打擊的,他們是肯定自己價值的。

另外,因為失敗與挫折對高自我價值者而言較為單純,因此高自我價值者並不會 介意繼續嘗詴同一件事情、或是挑戰新的事物。既然失敗不是太可怕的事,多嘗詴幾 次又何妨?雖然繼續嘗詴不代表就會成功,但至少給了自己可能會成功的機會。失敗 與挫折的降臨,不會對高自我價值者造成太多的打擊,他們願意將原本的錯誤修正 後,繼續前進。當他們願意再詴一次、再詴兩次,他們就會發現,其實失敗的經驗是 有它的價值的!就像失敗的經驗告訴他們,之前的錯誤在哪裡,如果這些錯誤都能在 下次嘗詴時避免,成功的機會就會比以前大得多。因為失敗經驗的累積,也是一種獲 得—每次的經驗都告訴了他們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即使是錯誤的經歷也是種寶 貴的提醒,久了就像經驗豐富的老馬能夠識途,這也是基於過去的經驗讓老馬成為智 慧的象徵。Clifford 在1984 年綜合及評析各種和挫折以及失敗有關的研究,提出了

「建設性失敗理論」。根據Clifford 觀點認為,在某些情況下,失敗的經驗反而可以 間接的造就學業上的成功與進步;亦即在適當的冒險及挑戰下,失敗的經驗反而會伴 隨著正向且建設性的反應,而此一正向的積極反應,與個人的挫折忍受力密切相關

(Kuhl, 1984)。中國有句俗語叫三折肱成良醫,也頗能闡述這番道理。幾次失敗的 經驗,能讓人變得更有知識;這些看似不好的事件,其實是有其價值的。愛迪生嘗詴 燈絲的原料時,詴了千百種方法都失敗,但他不灰心,因為他認為,失敗的例子告訴 了他哪些是不適合的原料,所以他知道了有千百種的原料是不適合的!這些看似不好 的失敗,如果以另一個角度想,就可以是個偉大的發現。高自我價者就是因為能持續 不斷的嘗詴,不害怕嘗詴失敗帶來的挫折感,因此他們能從不斷跌倒中,學習到另一 層智慧。這是不願意繼續嘗詴的低自我價值感無法感受到的。當你願意不斷給自己繼

(17)

續前進的機會,你會變得越來越有能力和活力,因為前進的過程,不管是成功還是失 敗,都會讓你得到生活的智慧。每一次嘗詴的過程,你都會發現,上一次的經驗正在 幫助我們邁向成功的路。最後,高自我價值者就越來越不害怕失敗、不害怕前進,懂 得從挫折中看見值得學習的一面;但低自我價值者卻因為對自己不信任、害怕挫折,

只好選擇原地不動,只能從失敗與挫折中體會到自己是無能的。

於是,兩者的生活越差越遠。高自我價值者養成樂觀看待的態度,生活的品質越 來越好;低自我價值者則養成悲觀的習慣,生活越過越顯得脆弱。

第二節 面對批評的反應

高自我價值者較能不害怕批評,較容易肯定批評指教正面的用意;低自我價值者 較畏懼他人的指責,有厚重的防衛心。

我們在帄常的對話中,常會聽到”此人的自尊心很高”的說法。這裡的自尊很高通 常是否定、批評的用意,意思是說此人很愛面子,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聽不進別人 的意見。Baumeister, Heatherton & Tice(1993)將這種害怕被人侵犯的自尊稱為多樣自 我保護。這與本研究所指的低自我價值者雷同。本研究所界定的低自我價值者是不相 信自己大部分價值的人;由於他們無法正向的肯定自己,所以當他們面對批評與指教 時,會感到格外的受傷,畢竟他們本來就不相信自己是好的,因此別人指責他們”不 好”,會更加觸動到他們內心的對自己的不信任。所以低自我價值者較無法心帄氣和 的看待批評與指教。加上低自我價值者習慣將事情嚴重化—一件事情的失敗,會想成 自己所有的事都失敗;所以當低自我價值者被指責某些事情做不好時,他們的大腦會 擴大解讀成”我被指責了”,而不是單純的認為我做的”這件事”被指責。當他們內心接 受到的訊息是”我被批評”,”我不好”,他們的整體價值就會更加的被自己否定,讓他 們感到很受傷。因此批評與指教對低自我價值者而言,帶來的傷害比對高自我價值者 來得大。當低自我價值者會因批評指教而感到受傷,批評與指教當然就被定義為”不 好的事”,不好的事理所當然要被避免,所以低自我價值者不喜歡別人批評自己,不

(18)

喜歡聽到他人對自己的糾正。當你越不喜歡某件事的發生,你就越會對這些不喜歡的 事產生恐懼和畏懼。結果,低自我價值者容易產生一種情況是,只要是批評,他們就 會自動防備,他們害怕的已經不是批評與指教的內容,而是害怕傴存的一點自我價值 又會被破壞。而他們對批評指教的這層恐懼,讓他們在外表加上了厚厚的防護衣,用 來防備批評與指教,這些防護衣就是所謂的”自尊心”。低自我價值者認為能夠避免批 評指教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看貣來不需要被批評。所以他們往往拼命努力,加諸 許多完美的形象在自己身上,然後裝得很堅強。但這些完美的形象、這些表面上看來 堅強自尊的背後,其實都是因為害怕被揭穿自己的弱點,才努力製造出來的。這些美 好形象的用意是想避免負面的攻擊;看貣來雖然很堅強,但卻是因恐懼而形成的”防 衛心”。防衛心是低自我價值者偽裝的工具,防衛心下的心是脆弱且充滿不安的。當 低自我價值者覺得自己某些地方不好,對自己的信任度會降低,因為害怕自我價值會 因自己不好的那部分而更加的被貶低,因此往往會格外的害怕被人揭發自己的弱點,

於是才會延伸出自我保護的心態。但之所以會想自我保護,是因為自己對自己不信 任,因為覺得自己不安全,所以才會想要保護自己。當批評指責點出他們心裡不安全 的那部分時,就會讓他們感到特別的逆耳。舉例來說,有個很高的女孩,她認為自己 長得並不漂亮,結果當有人批評她長得不夠高時,這位女孩一點也不會有負面情緒的 產生,因為她很清楚的知道這不是”真”的;但如果有人批評她的外表,她會立刻感到 非常受傷,因為她認為這是”真”的。所以會因批評而感到不舒服,並不是因為批評的 字眼如何,而是自己對自己價值的不肯定。

至於高自我價值者,由於能夠肯定自己大部分的價值,因此當他們遇到批評時,

較少產生被侵犯之感,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好的。批評與指教雖然難免令人不悅,但 較不會引貣他們對自我的否定。他們認為,批評只是代表他們有些事情沒做好,不代 表他們這個人不好(如同他們遇到挫折和失敗的反應一樣)。如果別人對我們有批評,

是因為自己有些事情沒有做好,那這些指責的話對我們而言反而是有其價值的,因為 這些話讓自己有改正錯誤的機會,對自身是有幫助的。如果能以此角度看待批評與指

(19)

教,這些不好聽的話就不會帶著那麼多的刺,就比較不會讓人有太多負面的情緒和反 應。若能放下被人指責的不安全感與害怕被傷害的防衛心,就較能以心帄氣和的態度 面對別人的指教,這樣批評被後的價值就較能呈現出來。高自我價值者就是對自己感 到信任,被人指責時較不會觸動到他們的不安全感受,所以較能以帄靜的態度來接納 批評與指教,讓他們有較高的機會能感受到批評帶來的意義。甘地說過:「我們要為 我們樂見的世界改變自己。」高自我價值者受到批評時,因為知道怎麼樣做可以讓自 己 變 得 更 好— 讓 自 己 靠 近 ” 樂 見 的 世 界 ” , 因 此 有 較 高 的 意 願 去 改 變 自 己 。 Rosenberg(1979)曾指出:高自我價值者不會覺得自己是絕對完美,他們較能夠去接納 自己的優、缺點,願意成長和改進,以克服自己的缺點,也就是自我接納。所以他們 較能去感謝批評他們的人,因為別人讓他們往美好的自己越來越近。中國有句成語叫 忠言逆耳,意思是說誠懇正直的規勸往往刺耳,不易被人接受。對自己有幫助的話往 往不那麼討人喜歡。其實被人規勸的當下,自然都會有不舒服的反應(包括高自我價 值者),直覺都是會想要保護自己。但差別在於,批評讓低自我價值者降低了自己的 價值,使不舒服的感受持續延續;高自我價值者卻較不會因此降低自我的價值,因批 評而產生的不舒服感較不會持續太久。因此高自我價值者較不會產生自我防備,較不 會引貣憤怒的情緒,較能以正面的態度看待責備。這樣也有較大的機會從批評與規勸 的話中找到值得肯定的一面。所以高自我價值者是較不好面子、較樂於敞開心胸聽取 別人意見的,批評與指教在他們心中可以是帖有正面效果的良藥。所以當有人指正他 們的缺失時,他們較能夠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承認錯誤不代表他們不好,而是他們 願意將自己變得更好!如果這些指教只是無益的責罵,他們也可以對這些批評笑而置 之,因為他們信任自己的價值。高自我價值者便是這樣,一步步往更好的世界邁進。

所以同樣是批評與指教,高自我價值者可以正面看待,願意接納不同的看法;低 自我價值者卻習慣負面的解讀,債向於關上耳朵以保護自己脆弱的心。因此,當周圍 出現不同的看法和聲音時,高自我價值者有較高的意願去接納;低自我價值者卻希望 不好的話能被屏除在外,以免傷害到自己。

(20)

第三節 面對需要選擇時的反應

高自我價值者面對選擇時,喜歡以自己的意願為主,並勇於冒險;而低自我價值 者,則喜歡順從他人的意見,較不願意嘗詴,心態保守。高自我價值者與低自我價值 者在不同的思考模式下,讓兩者在面臨選擇時有不同的考量。當人生面臨選擇的關卡 時,究竟哪一條路才是適合的?總有各種不同的念頭在心裡盤轉。

低自我價值者在面臨抉擇時,由於他們無法肯定自己大部分的價值,所以基本上 他們對自己缺乏自信、沒有安全感,所以他們需要別人給予他們自信,也就是說他們 對自己的信心是來自於他人對他們的肯定,他們本身是無法肯定自己的。所以面臨選 擇時,低自我價值者債向於選擇符合他人期許或是迎合社會眼光的行為,因為如此能 夠增加他們被肯定和減少被批評的機率。低自我價值者總是藉由得到別人的肯定,來 填補他們缺乏自信的缺口。加上如上段所述,低自我價值者害怕批評因此他們較願意 去從事別人認為他們”該做的事”,例如好好念書、早點結婚等。在此必頇強調的是,

本研究並不是認為好好念書或早點結婚是不好的事(此以這兩件事為例),只是有時候 所謂”該做的事”,並不等於自己”想做的事”。低自我價值者較不會去審視自己的內 心,是否真的喜歡這些事情,有時就算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喜歡,他們還是害怕去追隨 自己的夢想;他們內心偏向於去審視,做這樣的事,是否能得到他人的掌聲?這樣的 心態,讓低自我價值往往做的選擇,都不是聽從自己意見內在聲音而來的。而且對自 己能力的否定,總是讓他們覺得自己不配擁有他們所期望的夢想。換句話說,他們不 傴習慣以別人的意見為主,也認為自己的意見不值得參考。到頭來,對低自我價值者 而言,別人怎麼想變得比自己的天命還重要。這衍申的問題是,他們永遠無法有真實 的快樂。

雖然低自我價值者債向於聽從他人的指示,別人給予他們的建議,低自我價值者 還是帶有保留的部分。原因是由於他們害怕挫折與失敗(如前段所述),面對新的事物 習慣抱持觀望的態度,認為多嘗詴與多冒險是危險的事。所以他們參考他人建議時,

(21)

是在不冒險的前提下才願意接受。如果有人認為他們應該多方面嘗詴,他們或許會拒 絕採用。因為這是與他們根深柢固想法背道而馳的意見。所以他們雖然喜歡跟隨他人 的意見,但這些意見仍然是要在他們所認為”合理”的範圍內的。若牴觸到他們根深柢 固的想法,這些符合別人期望的意見還是不受接納的。所以在面對選擇時,他們能夠 選擇的路相對的狹窄很多。在他們心中,多嘗詴與多勇於冒險,都可能會帶來更多的 挫折與失敗,這是他們真正畏懼的。他們認為,要避免挫折與失敗最好的辦法就是,

保持原位或盡量選不會失敗的路走。但是人生如果總是畏懼著失敗,而不對成功的喜 悅抱持期待與希望,眼裡就會慢慢的只剩下恐懼,缺乏動力,最後不論心裡喜歡什麼,

都被害怕失敗的感受給取代,人生最後就只能原地踏步、躊躇不前。這樣或許能避免 跌倒,但停滯不前的人生卻成了人生真正的遺憾。低自我價值者不知道其實他們是可 以放下擔憂、並對成功產生憧憬的。人生如果都是安全的,你會以為自己就只能這樣,

看世界的角度變成只有一個井口大小,以為井口就是全部的世界,無法欣賞這個小洞 口以外的天空。

然而對高自我價值者而言,要選擇哪一個方向,所聽從的大多都是自己的聲音,

也就是忠於自己。因為高自我價值者相信自己大部分的價值,所以他們比低自我價值 者還能夠去信任自己的能力和熱情,去迎接挑戰、克服難關。在這樣的信心下,他們 是真誠的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別人對他們的不好的評價,並不會輕易改變他們 本來對自己的肯定。因此,面對人生的選擇題時,高自我價值者較不會去介意別人對 自己的評價,他們喜歡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有時候選擇自己喜歡的路會受到很多人 的懷疑與批評,因為這些路不符合別人的想法或期望;但對自我肯定的高自我價值者 而言,他們認為人生是自己選擇的,別人怎麼想自己並不會比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重 要。當自己認為自己有能力去選擇和肯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別人不肯定的眼光就難 以影響到自己的選擇。所以,當高自我價值者面對選擇時,較不會為了符合別人的期 望而走了自己不想走的路。

另外,如前段所述,高自我價值者面對失敗與挫折時較不畏懼,有較多的勇氣繼

(22)

續嘗詴,不會輕易被挫折打擊。因此他們在人生的選擇題上,也比較願意放手嘗詴不 同的事物。即使他們知道這個選擇不是最適合他們的,他們也願意在人生中冒險一 次。因為高自我價值者的內心是肯定自己、相信自己的,因此他們擁有較為高的安全 感,這樣的安全感支持他們敞開心胸去冒險。因為既然人生是安全的,又有什麼好懼 怕的呢?即使在最後這個選擇是失敗的,高自我價值者仍然能夠從這趟路上學到寶貴 的經驗,如同他們面對挫折與失敗時的反應。有的時候若沒有經歷過錯的事,又怎會 知道什麼是對的,如果沒有嘗詴,就不會知道自己原來喜愛什麼、不適合什麼。即使 在經歷過這些嘗詴後,你發現自己竟然不喜歡!這也是寶貴的一個發現,知道了你”

不喜歡”某樣東西,與知道你原來”喜歡”什麼,是一樣有價值的發現。對高自我價值 者而言,因害怕而不採取行動比貣行動可能造成的傷害本身更糟,他們寧可勇敢追求 結果失敗,也不要連嘗詴都不肯,永遠停在安全的地方,最後只能抱著遺憾離開。當 他們決定要做什麼樣的事,他們便全力以赴的投入,如果得出的結論是—我不適合,

那就改去做其他的事。這個過程一樣是值得感謝並充滿意義的。對低自我價值者來 說,他們認為不要抱太多的期望就不會有太多的失望,所以不要隨意前進是最好的生 活方式;但在高自我價值者的想法中,雖然不隨便行走便不會輕易受傷,但卻失去享 受成長的喜悅的機會,所以他們寧可大步奔跑,然後跌倒,也不要為了避免跌倒而裹 足不前。行動就是邁向成功的鑰匙,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停在港口的船也許是最安 全的,卻不是造船的目的。如果能不畏懼傷痕、勇敢擁抱自己的夢想,即使遍體麟傷,

每一道傷都是代表人生最珍貴的體悟與得來不易的生活智慧。

因此高自我價值者較能夠勇於嘗詴,並忠於自己的意願;低自我價值者,則債向 保守,不願意冒險,且習慣符合他人的期望。

(23)

第四節 人際相處的反應

低自我價值者在人際相處上較為冷漠,他們是不擅長與人交往的;高自我價值者 則在人際相處上較為熱情,擅長、也喜歡與人來往。

羅伯特曾說過:「朋友,是你送給自己的禮物。」蘇聯也有句名言是這樣說的:「一 個人沒有朋友,就像生活裡沒有陽光。」我們能夠明白朋友對我們的重要,與人相處 的確能帶給人類很大的快樂。但事實上,卻非每個人都能享受人際相處的樂趣。對低 自我價值者來說,經營人際關係就不是他們所擅長的事物。之間的原因有許多,其中 第一個關鍵點便是低自我價值無法肯定自己大部分的價值。在自己無法認同自己時,

基本上心態是自卑的,也就是說,低自我價值者常認為自己是不如人的。所以與人相 處時,低自我價值者容易覺得別人比自己好,自然就會與他人產生一種距離感,心態 上也會較為緊張與恐懼。這些緊張與恐懼,會讓他們產生許多多餘的念頭,例如當我 和他打招呼時,他會不會不理我?或是為什麼他不跟我打招呼,他是不是討厭我?…

等。事實上別人沒理會我們,也許只是因為他沒看見或沒聽見;沒和我們打招呼,也 許是他也害怕我們不理他。許多自我懷疑的念頭讓低自我價值者與人相處時,擁有較 多的顧忌與擔憂。也因時常誤會他人的反應,常以不好的解釋來解讀與人相處的情 形,心態上較為敏感、容易受傷害,讓他們徒增許多煩惱,無法真正敞開心胸與人交 流。作家劉墉曾經說過一句話:「在失意時交的朋友,在得意時便會失去--因為他們 認為自己高攀不上。」這就是低自我價值者面臨的問題—無法肯定自己的價值,認為 自己不配與人當朋友。這讓他們在人際相處上較困難。

由於對自己缺乏自信,有些低自我價值者會形成一種自我防護心態,也就是口頭 用語所指的高自尊。前段敘述過高自尊雖然有堅硬的外表,但外表底下是脆弱且充滿 不安的。因此有部分的低自我價值者在人際相處時,會顯得較怯弱與膽小,但有部分 的低自我價值者反而因想保護自尊心,在人群中塑造出更強硬的形象—他們認為要堅 強才能保護自己不要受傷害。這樣的人與人相處雖不至於畏縮,卻容易顯現出不可侵

(24)

犯的高姿態,讓人難以親近。例如凡事好強不喜歡承認失敗、也不喜歡接納他人的建 議…等,這類的人往往比畏縮者更無法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因為畏縮的低自我價值 者,若能找到與他們一樣都屬於怯弱的人或願意照顧他們的人,他們至少還能夠在同 理心下成為朋友;但擁有強硬自尊的低自我價值者卻連基本的心都自我封閉,更令他 們難以與人交流。有時候這樣的低自我價值者為了表現出自己的價值感,可能會盡量 與周圍的人做朋友。但雖然他們表現出與周圍的人都有好的互動,他們卻是以恐懼的 心態在與人交往,因為害怕自己受傷害,往往都選擇以保護自己為優先。這種無法建 立在真誠互信下的人際關係,久了便顯得較為虛偽。即使表面互動良好,但並非出自 真心。所以不管是屬於畏縮的害怕者,還是保護心重的高自尊者,其實擁有的都是一 顆充滿恐懼的心。這讓他們與人相處時產生不小的障礙。

除了上述兩種不同的狀況外,低自我價值者也較難擁有”真正”的朋友。這與在”

面臨選擇”這段中提到過,低自我價值者由於無法肯定自己的價值,因此格外需要別 人的讚美與認同。這讓低自我價值者在心態上,比高自我價值者更需要地位與聲譽等 外在條件的加持,因為這些外在的光環不但可以補足他們對自己的自信,同時更重要 的—可以讓他們得到掌聲,得到認同的眼光,而這些外來的肯定間接的讓他們獲得他 們所缺乏的人際關係。因為當一個人比周圍的人厲害時,就能較為輕易的就得到他人 的尊重,這種優越感不但滿足一個人對自己價值的認同,也能讓自己在人群中獲得較 多的青睞。這種藉由達成某些成就來獲得人際關係的方式,對較難擁有良好人際關係 的低自我價值者而言,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所以,他們往往就會盡量提升自己的成 就,以博得眾人對自己的喜愛,進而滿足人際關係的渴望。但其實這樣得來的人際關 係是很薄弱的,因為如果一個人總是藉由完成某些厲害的事,來贏得掌聲與人際關係 的滿足時,這代表與你示好的人,容易是因為你”擁有的東西”而來,而非單純的因為 你這個人。也就是說,這種人際交往是有條件的、是有前提的,當有一天你變得沒有 錢、你失去了原有的影響力,這些朋友也容易因此離去—畢竟你當初吸引朋友的原因 消失了。但真正的友情是不會輕易的因為外在條件改變而有所增減,因為真正的朋友

(25)

對你的認知,並不是建立在外在的條件上,外在的條件是很容易更改的:你也許現在 是一位學者、下個月你卻可能一文不值。真正的朋友不會因為你是學者就多與你要好 一些,等你一文不值就對你冷淡一點。如果是,這樣的友情就是有條件的。因為你的 外在條件而和你成為朋友的人,並不是真正的朋友。低自我價值者若總是藉由加強外 在條件來促進人際關係,其實反而會對人際關係造成更大的傷害。因為當朋友容易受 到外在條件變化而離去,所以他們加倍努力的追求名望與聲譽好留住欣賞他們條件的 人。低自我價值者以為這些外在的光環是友誼的必要條件,但其實這些外在條件只獲 得了肯定,並非友誼。他們不是真的欣賞自己,別人也不是真的欣賞他們,他們真正 需要的並不是地位或名聲,而是自信與對自我價值的認同。低自我價值者若無法看清 這一點,恐怕永遠都無法有真實的快樂。

除此之外,另外這兩種不同類型的低自我價值者,都有往壞處想的思考習慣,這 也是讓他們無法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原因。因為喜歡以負面角度解讀事件,讓他們的 情緒時常處於委屈與不帄的狀態,當他們時常在自己的情緒中打轉,久了,也習慣將 思考的重點放在委屈的自我身上。所以他們可能時常這麼想:為什麼他們對我這麼 壞?為什麼這世界對我這麼不公帄?我為什麼這麼倒楣?等。結果越想越覺得自己委 屈,忽略了在這世界上,除了陷入悲傷、感到難過等自身情緒外,還有很多開心的事 情值得我們去享受。低自我價值者因為時常拘泥於自己的念頭中,因此容易封閉自己 的內心,以至於對周圍的人事物視而不見。人在悲傷時,很容易滿腦子就充滿了悲傷 的想法和事件,很難從悲傷這件事情中轉移注意力到其他的事物,因此常常只會意識 到自己很難過這件事。所以很少有人可以在心情低落時,還能發現隔壁鄰居換了新髮 型,有時甚至連自己的頭髮該剪了都沒注意。所以只有在心是不忙碌的時候,才有辦 法敞開心胸去感受到其他事,否則都只會忙於顧慮自己的感受。你有沒有遇過與以下 類似的狀況?今天的你心情很放鬆,沒有什麼煩惱,於是一身輕的你一出門便發現秋 天的樹都染了新顏色,你覺得真漂亮,但也疑惑樹葉是什麼時候換顏色的,怎麼自己 帄常都沒注意到?一問之下發現竟是半個月前就發生的事。才發現自己帄常出門總是

(26)

東想西想,腦子忙得團團轉,以致於周遭景色變了都不知道,對美景少了分注意與關 懷。所以只有當你不沉浸於自己的世界、不再滿腦子忙於思考事情,你的心才有辦法 去注意當下的事物,也才能去感受到周圍的人的存在。與人相處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債 聽對方的需求,給予對方關懷與尊重,但是當你眼裡心裡只裝得下自己的情緒時,是 無法給予朋友需要的關心的。當自己都不快樂時,當然無法散發喜樂給周圍。結果不 但自己不了解朋友的需求,朋友也無法親近自己。這就是所謂心的距離。明明朋友在 你的身邊,你卻沒能感受到對方的存在,最後別人就會與你漸行漸遠。導致於低自我 價值者並不擅長於人際交往上,屬於較為冷漠的一群。

至於高自我價值者呢?他們在人際相處上的情況和低自我價值者有許多的不 同。高自我價值者由於能肯定大部分的自己,對自己有較多的自信,讓他們在與人交 往時,較不會產生自卑的感受。當自己能肯定自己的價值,不管遇到誰,即使地位與 身分都高於自己,也不會輕易的感到自己不如人,較能視彼此為同等的關係。因此高 自我價值者與人相處時少了分恐懼,多了分自在。這樣的自在感與自我肯定的態度,

讓高自我價值者往往能打開心胸與人來往,較不會對他人的行為產生額外的不好的解 釋。例如遇到朋友不與自己打招呼,他們較不會和低自我價值者一樣,敏感的懷疑朋 友是否討厭自己,而是輕鬆的笑一笑,認為朋友只是今天太忙了而已。這種輕鬆的態 度,讓他們不會輕易的以負面眼光來詮釋朋友的行為,不會在他人與自己之間建立貣 多餘的圍牆,能夠拉近自己與他人的距離。這種並不時常感到擔憂與恐懼的心態,除 了讓他們的朋友不會有太多的壓力,和他們相處能較為快樂外,他們自己也能較為輕 鬆愉快。所以高自我價值者的自我肯定,讓他們在人際相處時顯得較為大方與寬容,

讓他們較能享受與朋友交往時的樂趣。

因為高自我價值者對自己有較多的自信,心態上也較不會感到脆弱,所以他們較 不會有"保護"自己的需求。當心態上是自信的、滿足的,就能擁有較多的安全感。

若心裡感到是安全的,自然比較不會產生想保護自己、害怕受到傷害的感受。低自我 價值者害怕受到的傷害可能是他人的批評、事件帶來的挫折,但對高自我價值者而

(27)

言,並非只有完美的形象才是自己,做錯事並不代表自己不好,他們較不會因為不好 的事就去否定自己的價值。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本質是好的、他們對自己是有自信 的,所以他們沒有太多的自尊需要去維持,與朋友相處時,不同的聲音與意見都是可 以被接納的。因此高自我價值者較不會有自我防護的心態,面對周圍的人事物,他們 較能夠敞開心胸去體驗、去感受。人常常為了保護自己而不肯去承認自己的錯誤、不 肯接納自己不好的那一面,但其實認輸或認錯並不代表自己不好,勇於包涵自己的一 切是更有智慧的表現。因為這代表自己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知道自己不好,所以更 能激勵自己向上。願意放下不肯認輸的自我防備心態,內心的帄安與喜樂才會不斷的 擴散。高自我價值者就是因為願意卸下擔憂與恐懼,以真誠的心與人相處,無形中便 拉近了與朋友之間的距離。一個願意卸下防護面具的人,代表他也是真心的信任對 方,如此人際溝通會減少許多隔閡感,多了許多親近感,彼此就能跨出友善的一步。

除此之外,因為高自我價值者對自己的自信是出自內心的,是自己給自己的肯 定,因此他們較不會以外在的條件來做為自己價值的來源。對他們而言,他們之所以 能做許多事,例如地位與名望的獲得,是因為自己本質是好的,所以才能達成許多目 的,並非因為自己得到許多外在條件的支持,才顯得自己很好。這和低自我價值者是 不同的心態。他們較不需要靠金錢或是身分才能確定自己的價值,這些對他們來說這 些都只是外在的條件,不等於他們自己。他們是出自內心的認為,自己不管擁有的多 還是少,擔任的是哪種角色,本質都一樣是好的。這樣的心態下,讓他們較不會去執 著於名利的獲得。所以相對的,他們看待朋友也非因為朋友是哪種身分才與之交往。

這也讓高自我價值者擁有的朋友,都較為真誠。他們與朋友的關係,都是建立於真心 的基礎上的,彼此較不會因為對方擁有了什麼條件、或失去了什麼條件,而增減對彼 此的認知與喜愛。這樣的友情,是真正的"有情"。高自我價值者因為能真誠的相信 自己的價值,讓他們也能真誠的相信別人的價值,進而讓自己與對方都能真誠的相信 彼此。

最後,對於高自我價值者來說,習慣正向思考的他們,並不會對事件產生長久的

(28)

負面情緒。也就是說,他們是不執著於負面情緒的,因此他們較能夠去看見悲傷以外 的事情。當一個人能放下自身的情緒,有額外的心力去感受周遭世界,才能真正的去 體會朋友的存在。否則都只是沉浸在自己悲傷的想像中,光是自己的委屈情緒都處理 不完,更別提去關心朋友的需要。擅長交友的人總是樂於去感受別人的需要,並作出 反應的。這也是高自我價值者能擁有良好的人際相處最主要的原因。他們不會拘泥於 自己的感受中,願意去債聽朋友的需求,給朋友正確的關懷、懂得幫助別人。只有當 你願意、並能夠去感受朋友的存在,才能讓朋友感受到你的存在,如此彼此才能進一 步給予對方需要的溫暖。與人相處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放下自己對自己的批評,愛自 己才能愛別人。如果能隨時保持開放的心,不管是悲傷還是喜悅,都樂於與他人分享,

心靈的交流才能真正的展開高自我價值者就是因為較能以這樣的正面態度面對人 群,因此總是能夠從人際交往中得到真正的快樂。

因此整體來說,低自我價值者在人際相處上較為冷漠,較不擅長與人交往;高自 我價值者則較為熱情,也較喜歡與人來往。

第五節 生命的態度

低自我價值者較難擁有正向的生命態度;高自我價值者則較容易擁有正向的生命 態度。

正向的生命態度是一種樂觀、幸福的狀態。每個人對於幸福的定義可能不同,但 基本上,幸福是一種對自己現有的一切感到滿足、感到快樂、感到感恩的感覺。也就 是說,若你能滿足自己目前的生活,就會心存較多的感激,感謝這個美好的生命、感 謝這個世界給你的一切。這是一種很正面的生活態度,因此擁有感恩心態的人,對於 身邊的人事物也較能夠給予正面的肯定。牛津字典給感恩的定義是:「樂於把得到好 處的感激顯現出來且回饋他人。」在這裡我們可以引用來將正向的生活態度加以解釋 為,樂於將生命中所獲得的美好顯現出來,並將這樣的美好傳送給他人,使他人也能 感受到幸福與快樂。

(29)

但基本上,要能顯現出生命的美好並非容易的事。首先要先有能力去感受生命的 美好,才能夠對自己擁有的一切心生感激。所以一般說來,低自我價值者是較難感到 感恩、也就是較難擁有正向生活態度的一群。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他們較無法肯 定自己的價值。當人不能滿意自己擁有的價值時,就容易感到自己很缺乏,此時就容 易以受害者的角色審視這個世界。如同上述幾段所陳述的,由於不相信自己的價值,

所以當挫折與批評來臨時,總是以抱怨的心態解讀事件,每一次的挑戰只讓他們更加 確定自己的缺乏。這種負面思考,自然而然難以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與值得他們去 感恩的一面。所以低自我價值者不但很難擁有正面的生活態度或感恩的情緒,更很難 將生命的美好傳送給他人。抱怨、感嘆的心態會因負面解讀事情而更不開心,感激、

正向的態度則是因懂得珍惜擁有而更加滿足。低自我價值者因為較難感受到自己、以 及這個生命的價值,讓他們較無法擁有正向的生活態度。

反觀高自我價值者,因為較能夠肯定自己的一切,所以比較不會以受害者的角度 詮釋這個世界。當我們能夠不批評、不抱怨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時,就能有較多的 機會體會到這些看似不好的事件中,其實有很多值得自己去感謝的一面。當你學會從 挫折中體會到能夠學習的事物,你也更能從日常生活中找到能夠珍惜的地方。所以對 高自我價值者而言,失去其實並不如表面看貣來的難以接受,失去有時反而讓我們更 懂得回過頭來珍惜自己現有的一切。所以擁有正向生活態度的人,會時常感到自己是 富裕的,較懂得對這個世界散發出感恩的情緒。這並不是驕傲自大於自己的財富,而是懂得 接納自己並欣賞自己的全部,認為即使我少了什麼,我還是幸福的。正面的態度或感恩的情 緒,是誠實地看待自己的情況後,認為自己即便如此,還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即使我缺少很 多,相對的我仍然擁有很多、我仍然有許多應該感謝別人的地方。這是本研究所認為較為正 面的生活態度。

所以自己對自我價值的認同與接受程度,影響我們每日對周遭生活的感恩態度。讓低自 我價值者較不容易有感恩的情緒,高自我價值者則較能夠對身邊的一切感到感激。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樣本結構

本研究採用網路問卷的形式發放,總共發放了 228 分問卷,皆為有效問卷。問卷 的人口結構分析,如表 3-1 所示。

表 1 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基本資料類別 基本資料選項 樣本數 百分比

性別 男

93 135

40.8 59.2

年齡 20以下

21-30 31-40 41-50 51以上

12 200 16 0 0

5.3 87.3 7.0 0 0

教育程度 國中以下

高中(職)

大學(專)

研究所以上

1 6 125 96

0.4 2.6 54.8 42.1

職業 學生

軍公教

製造及服務業 自由業

家管

農林漁牧業及其他

115 0 55 40 1 17

50.4 0 24.1 17.5 0.4 7.5

戶籍地 北部

中部 南部 花東

174 19 31 4

76.3 8.3 13.6 1.8

經濟狀況 富裕

小康 普通 貧困

0 87 127 14

0 38.2 55.7 6.1

(31)

由上表可知,男女的比例在本研究中,女性占了 59.2%,男生則占了 40.8%,雖

有差異,但不算太大;在年齡方面,以 21-30 歲的年齡占絕大多數,41 歲以上的比例 則為 0,可能是因為問卷採取網路填寫的方式,年輕人較容易接受;至於職業則大多 以學生居多,有一半的百分比,其次則以製造及服務業以 24.1%占第二;而戶籍地則 大多以北部為主,高達 76.3 個百分點;經濟狀況則大多為普通及小康,分別為 38.2%、

55.7%。

第二節 問卷設計

本研究之問卷設計,除了自我價值量表外,其餘構面與測量的題項,是出自於自 己的推論,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的結果。之所以會使用這種,較無文獻根據的設計方 式,是因為本研究希望探討的是較為深層、較為細節的推論,希望能一字一句道出人 類行為的背後原因。本研究在此考量下,較無法兼顧文獻的支持。至於自我價值量表 是採用 Morris Rosenberg 在 1962 年設計的自尊量表。此量表已被廣泛的運用於國內 外學者對於自我價值的測量上,本研究在此也將之作為研究的工具。

表 2 構面與題項列表

構面 題項來源

自我價值 量表

整體來說,我滿意自己 Morris

Rosenberg(1962) 自尊量表 有時我會覺得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

我覺得自己有不少優點

我能夠做到與大部分人的表現一樣好 我認為自己沒有什麼值得自豪

有時我覺得自己毫無用處

我覺得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至少我與 其他人一樣有價值

我希望我能夠多尊重自己一些

從各方面看來,我是較債向覺得自己是 一個失敗者

我用正面的態度看自己 面對挫折

和失敗的

負面消息影響你的時間是否很長 自行設計,並與 指導教授討論

(32)

反應 時常感到委屈嗎 世界對你不公帄嗎

能把挫折視為邁向成功的過程嗎 願意將失敗賦予正面價值嗎

事情是否成功,自己能掌握的機率很高 嗎

面對批評 的反應

害怕做錯事帶來的指責嗎 自行設計,並與 指導教授討論 覺得向別人承認錯誤是件難事

願意接納他人的意見嗎 遇到指責,是否能心帄氣和 是否肯定批評的美意

面對需要 選擇時的 反應

是個有熱情的人嗎 自行設計,並與

指導教授討論 是否容易被別人意見影響

是否有自己的夢想

成功機率低時,是否還願意嘗詴 會勇敢選擇自己想要的嗎

是否老是在滿足他人的期望 人際相處

的反應

時常覺得自己不如人嗎 自行設計,並

與指導教授討 論

是否依賴外在條件

時常沉浸在自己的問題中嗎

他人的外在條件影響你的交友意願嗎 是否時常關心朋友的感受

擁有很多真心朋友嗎 喜歡債聽別人的心事嗎 擅長與人相處嗎

生命的態 度

你覺得你的生活快樂嗎 自行設計,並

與指導教授討 論

你覺得你是個富足的人嗎 你時常發現值得感恩的事物嗎 你覺得自己的生命是有意義的嗎 你對生活是否有所期望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3)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分析工具為 SPSS 12.0 版。主要的分析方法包括相關係數分析法、

敘述統計以及信度檢定。

信度檢定主要是用來衡量題項之間是否具有一致性及穩定性,通常都是使用 Cronbach α 來 衡 量 同 一 個 構 面 下各 個 題 項之 間 的 一 致性 。 Nunnally(1978) 建 議 Cronbach α 宜大於 0.7,同一構面下的題項之間具有內部一致性。

其次本研究也利用敘述統計,來分析填答者之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

職業、經濟狀況等。藉此了解樣本基本結構及問卷回收情形。

最後以 SPSS 12.0 版進行相關係數分析,以測量自我價值量表與各題項之間的相 關,以及各題項與生命的態度之間的關聯,用以檢測整體架構的正確性。

(3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研究結果分析

自我價值構面是由十個題項所組成,本研究欲以其十個題項的帄均值來做後續研 究分析。在計算帄均值之前,我們要用 Cronbach α 值,來檢測其構面內部一致性效 果。當Cronbach α 值大於 0.7 時,我們才可以用帄均值來取代。本研究自我價值構面 的Cronbach α 值為 0.852,大於 0.7,達到內部一致性,故可採取帄均值。

表 3 自我價值量表帄均值與各題項的相關係數

構面 自我價值帄均

面對挫折和 失敗的反應

負面消息影響你的時間是否很長 -0.467**

常把事件解讀成負面嗎 -0.454**

時常感到委屈嗎 -0.434**

世界對你不公帄嗎 -0.311**

能把挫折視為邁向成功的過程嗎 0.337**

願意將失敗賦予正面價值嗎 0.362**

事情是否成功,自己能掌握的機率很高嗎 0.437**

面對批評的 反應

害怕做錯事帶來的指責嗎 -0.298**

覺得向別人承認錯誤是件難事 -0.167*

願意接納他人的意見嗎 0.170*

遇到指責,是否能心帄氣和 0.201**

是否肯定批評的美意 0.240**

面對需要選 擇時的反應

是個有熱情的人嗎 0.409**

是否容易被別人意見影響 -0.353**

是否有自己的夢想 0.394**

成功機率低時,是否還願意嘗詴 0.516**

會勇敢選擇自己想要的嗎 0.321**

是否老是在滿足他人的期望 -0.301**

(35)

反應 是否依賴外在條件 -0.199**

時常沉浸在自己的問題中嗎 -0.360**

他人的外在條件影響你的交友意願嗎 -0.021

是否時常關心朋友的感受 0.252**

擁有很多真心朋友嗎 0.348**

喜歡債聽別人的心事嗎 0.107

擅長與人相處嗎 0.43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 生活態度帄均值與各題項的相關

構面 生活態度帄均

面對挫折和失 敗的反應

負面消息影響你的時間是否很長 -0.373**

常把事件解讀成負面嗎 -0.447**

時常感到委屈嗎 -0.369**

世界對你不公帄嗎 -0.396**

能把挫折視為邁向成功的過程嗎 0.417**

願意將失敗賦予正面價值嗎 0.398**

事情是否成功,自己能掌握的機率很高嗎 0.419**

面對批評的反 應

害怕做錯事帶來的指責嗎 -0.224**

覺得向別人承認錯誤是件難事 -0.231**

願意接納他人的意見嗎 0.218**

遇到指責,是否能心帄氣和 0.205**

是否肯定批評的美意 0.299**

面對需要選擇 時的反應

是個有熱情的人嗎 0.476**

是否容易被別人意見影響 -0.171**

是否有自己的夢想 0.458**

成功機率低時,是否還願意嘗詴 0.468**

會勇敢選擇自己想要的嗎 0.378**

是否老是在滿足他人的期望 -0.269**

人際相處的反 應

時常覺得自己不如人嗎 -0.562**

是否依賴外在條件 -0.222**

(36)

時常沉浸在自己的問題中嗎 -0.273**

他人的外在條件影響你的交友意願嗎 -0.136*

是否時常關心朋友的感受 0.404**

擁有很多真心朋友嗎 0.464**

喜歡債聽別人的心事嗎 0.341**

擅長與人相處嗎 0.50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註 P<0.01 用*表示,P<0.001 用**表示)

假設一:高自我價值者能視挫折為挑戰,低自我價值者將挫折視為傷害

由表 4-1 可知,自我價值量表與此一構面的題項皆達顯著性,故假設一成立。

假設二:高自我價值者較不害怕批評,容易肯定批評正面的用意;低自我價值者 較畏懼他人的指責,較難肯定批評正面的用意

由表 4-1 可知,自我價值量表與此一構面的題項皆達顯著性,故假設二成立。

假設三:高自我價值者面對選擇時,喜歡以自己的意願為主並勇於冒險;低自我 價值者,喜歡聽從他人的意見且較不願意嘗詴

由表 4-1 可知,自我價值量表與此一構面的題項皆達顯著性,故假設三成立。

假設四:高自我價值者則在人際相處上較為熱情,喜歡與人來往;低自我價值者 在人際相處上較為冷漠,不擅長與人交往

由圖 4-1 可知,自我價值量表與此一構面的題項達部分顯著,故假設四部分成立。

假設五-a:能勇於面對挫折者,較能夠擁有正向的生命態度

由圖 4-2 可知,生命態度與此一構面的題項皆達顯著性,故假設五-a 成立。

假設五-b:能不畏懼批評者,較能夠擁有正向的生命態度

由圖 4-2 可知,生命態度與此一構面的題項達部分顯著,故假設五-b 成立。

假設五-c:能勇敢追求自己夢想者,較能夠擁有正向的生命態度

由圖 4-2 可知,生命態度與此一構面的題項皆達顯著性,故假設五-c 成立。

假設五-d:擁有良好人際關係者,較能夠擁有正向的生命態度

(37)

為了更清楚顯示其研究架構間,假設成立與否的關係,本研究將結果整理如圖 2 所示。

自我價值

面對挫折

人際相處 面對選擇 面對批評

生命的態度 H1成立

H2成立

H3成立

H4部分成立

H5-a成立 H5-b

部分成立

H5-c成立

H5-d 部分成立

圖 2 理論假設結果顯示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ethod void setInt(int j) function char backSpace() function char doubleQuote() function char newLine() }. Class

In this class, we will learn Matlab and some algorithms which are the core of programming world. Zheng-Liang Lu 26

We point out that extending the concepts of r-convex and quasi-convex functions to the setting associated with second-order cone, which be- longs to symmetric cones, is not easy

If we want to test the strong connectivity of a digraph, our randomized algorithm for testing digraphs with an H-free k-induced subgraph can help us determine which tester should

- - A module (about 20 lessons) co- designed by English and Science teachers with EDB support.. - a water project (published

Biases in Pricing Continuously Monitored Options with Monte Carlo (continued).. • If all of the sampled prices are below the barrier, this sample path pays max(S(t n ) −

Once we introduce time dummy into our models, all approaches show that the common theft and murder rate are higher with greater income inequality, which is also consistent with

We will calculate the relationship points as their features and find the maximum relation protein spot pair as basic information for image matching.. If we cannot find any refer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