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整體答對率及概念模式結果及分析:

實驗 A 組的後測部份,有效樣本為 39 件,整體平均答對題數為 11.82 題,較後測下降 0.21 題,標準差為 5.505,答對率為 36.94%較 後測下降了 0.64%,依表 4-73 各題組之第一層答對率來比較,以題 A、

題 M、題 N 較佳,以題 B、題 D、題 F、題 G、題 I、題 K、題 L、

題 P 尚佳;以第二層答對率來看,以題 M、題 N 較佳,以題 B、題 G、

題 K 尚佳。學生在題 A、M、N 較容易表達的概念模式,以「氣體溶 解度改變後酸鹼值的變化」、「酸鹼中和後的純水解離」中的第一、二 層的表現較佳,學生選出的理由較接近科學模式。整體來說,除了題 F、題 H、題 J、題 K、題 L 在雙層有較後測的答對百分比為高之外,

其餘各題的百分比有下降或維持的情形,顯示在後測進行後的一個月 之後所進行的延宕測驗,學生在部分題型有概念迴歸的現象(見表 4-71)。

在實驗 B 組中的前測部份,有效樣本為 35 件,整體平均答對題 數為 13.03 題,較後測下降 0.63 題,標準差為 6.423,答對率為 40.71%

較後測下降了 2.15%,依表 4-72 各題組之第一層答對率來比較,以題 A、題 L、題 M、題 N 為較佳,而以題 E、題 G、題 H、題 I、題 K、

題 P 尚佳,在第二層答對率來比較,以題 A、題 B、題 G、題 K、題 M、題 N、題 P 較佳,其餘都不佳。學生在題 A、G、K、M、N 為較 容易表達的概念模式,以「硫酸與鹽酸的比較」、「氣體溶解度及 pH 值」、「導電度與解離度的比較」、「氣體溶解度改變後酸鹼值的變化」、

「酸鹼中和後的純水解離」、「鹽類解離、導電情形」等較佳。再者,

除了在題 C、題 H、題 K 有較後測為高的比率之外,其餘各題的雙層

答對百分比較後測的比率低,顯示學生在後測實施完成後一個月,在

48.72 (19) 31.43 (11)

30.77 (12) 42.86 (15) #

41.03 (16) # 28.57 (10)

41.03 (16)

41.03 (16) 34.29 (12)

33.33 (13) # 34.29 (12)

41.03 (16) 62.86 (22)

79.49 (31) 88.57 (31)

71.79 (28) 68.57 (24)

25.64 (10) 37.14 (13) #

56.41 (22) 54.29 (19)

第二層答對百 28.57 (10)

64.10 (25) # 57.14 (20)

61.54 (24) 65.71 (23)

28.21 (11) 34.29 (12)

28.21 (11) 42.86 (15) #

向解釋 pH 值與溫度的改變無關,這與後測晤談的結果中的 pH 值的迷 思概念一『pH 值與溫度無相關』有相同的現象。由於這兩題的動態平 衡觀念對於學生的接受程度較低,且經過晤談時,發現學生在選擇 時,並無法深入地說明其選擇的原因。在後測與延宕測驗的比較中(見 表 4-72),在題組 A、B、D、E、G、J、O、P 中有「概念迴歸」的現 象,相關的題型為硫酸與鹽酸的比較、鹽酸的解離、鹼解離後的稀釋、

氣體溶解及酸鹼中和、氣體溶解度及 pH 值、純水在不同溫度下解離、

命名之現象模式、鹽類解離及導電情形等。

而在實驗 B 組中,各題題組分別在前測、後測、延宕測驗之間的 答對百分比的比較中,我們發現在實驗 B 組中,除了題組 D、H、J 的雙層答對百分比一樣及題組 K、O 的雙層答對百比下降之外,大部 份的題型裡的「後測」成績有較「前測」的答對百分比有上升的現象。

在延宕測驗與後測成績的比較中發現,在題組 A、B、F、G、I、L、

M、N 中有「概念迴歸」的現象(如圖 4-5);在題組 C、E、H、J、K、

O、P 中,正確的概念比例有增加的趨勢。

在後測與前測的比較中(見表 4-72),後測較前測的答對百分比為 低的比例中,題型為導電度與解離度的比較及命名現象模式的比較。

在研究數據,若只單看第一層的答對百分比來比較,後測的確是較前 測高的,但在雙層的答對人數百分比上,後測卻較前測來的低,以命 名現象模式為例,其主要的原因在於學生在經過教學實施之後,學生 對酸及鹼的判斷,改以化學式的符號為判斷依據的人數有增加的趨 勢,雖然教材中有出現並強調有氫原子的不一定是酸,但未舉出這些 異例的實例來挑戰學生的想法,使得學生停留在氫原子有可能為酸的 想法;若以導電度及解離度的比較為例來看,其主要的原因在於學生

過分的依賴濃度為判斷依據,而忽略物質本身解離度的特性。 15.56 24.36 20.52 8.81 -3.85

1 溶液酸鹼性 19.73 30.77 28.21 11.04 -2.56

2 解離

同樣地在表 4-72 中,我們可以看到實驗 A 組及實驗 B 組在不同 的教材實施後,在 A 組教材使用的群組概念有溶液酸鹼性基本概念、

解離基本概念、酸鹼中和概念等,在表 4-72 所示,由後測與前測的比 較中可以發現 A 組在溶液酸鹼性基本概念、解離基本概念、酸鹼中和 概念等群組中,其答對率進步程度的表現較 B 組來得佳,在延宕測驗 與後測的比較中可以發現 A 組的同學產生概念迴歸的現象亦較 B 組明 顯,顯示同學產生正確概念維持現象的比例較不高。而在 B 組中所使 用的教材有溶液酸鹼性基本概念、酸鹼中和概念、酸鹼強度與氫離子 濃度概念及酸鹼中和概念等,在表 4-72 中所示,由後測與前測的比較 中可以發現 B 組僅在弱酸、弱鹼之解離度變化概念、酸鹼強度與氫離 子濃度概念等群組中,其答對率進步程度的表現較 A 組來得佳,在延 宕測驗與後測的比較中可以發現 B 組的同學產生概念迴歸的現象亦較 A 組不明顯,顯示同學產生正確概念維持現象的比例較 A 組高。因此,

我們可以發現在題組的內容上,有涉及到較抽象的,有較複雜的概念 時,學生的概念學習較不佳,或是正確概念維持的時間不象,亦產生 概念迴歸的現象,而這與邱美虹(2000)指出在科學教學中,其概念學 習困難的原因其中的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及複雜的,有一致性的結果。

在後測與延宕測驗的比較中(見表 4-72),在題組 A、B、F、G、I、

L、M、N 中有「概念迴歸」的現象,相關的題型為硫酸與鹽酸的比較、

鹽酸的解離、雙質子酸及單質子酸的比較、氣體溶解度及 pH 值、弱 酸的解離與再稀釋、弱電解質的解離情形、氣體溶解度改變後酸鹼值 的變化、酸鹼後的純水解離等。在實驗 A 組中的各題題組分別在前測、

後測、延宕測驗之間的答對百分比的比較中,我們發現在題組 A、B、

D、E、G、J、O、P 中有「概念迴歸」的現象(如圖 4-4);在題組 F、

H、I、K、M、N 中,正確的概念比例有增加的趨勢。而題組 J 是以

溫度來判斷純水中的 pH 值高低,在本研究的實驗教材並未涉及到此 一單元的概念,因此學生的答對率,受其他概念的影響而下降。

圖4-4實驗A組中延宕減後測間有概念迴歸分佈圖

0 10 20 30 40 50

前測(%) 後測(%) 延宕測驗(%)

題組A 題組B 題組D 題組E 題組G 題組J 題組O 題組P

而在實驗 B 組中,各題題組分別在前測、後測、延宕測驗之間的 答對百分比的比較中,我們發現在題組 A、B、F、G、I、L、M、N 中有「概念迴歸」的現象(如圖 4-5);在題組 C、E、H、J、K、O、P 中,正確的概念比例有增加的趨勢。題組 B 在延宕測驗時下降的程度 相當大,選擇第二多的是認為鹽酸的解離是分子及離子同時存在,其 選項是鹽酸會完全溶解形成帶電的氫及氯的粒子,因電性相反相互吸 引結合形成分子,但形成帶電粒子的速率大於分子結合的速率,使在 水中大部分是氯及氫的粒子。由此推論,B 組的同學在接受後測之後,

適逢國三的課程進行到靜電單元的教學,使學生有著不適合的學習遷 移的情況發生。

圖4-5實驗B組延宕減後測間概念迴歸分佈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前測(%) 後測(%) 延宕測驗(%)

題組A 題組B 題組D 題組F 題組G 題組I 題組L 題組M 題組N

三、單組後測、延宕測驗之顯著性分析:

在第參章的研究假設中有提到,後測及延宕測驗之間的虛無假設及統 計假設設計:

z 虛無假設 H0::

1、實驗 A 組的後測與延宕測驗的概念變化沒有差異。

2、實驗 B 組的後測與延宕測驗的概念變化沒有差異。

z 統計假計 H1::

1、實驗 A 組的後測與延宕測驗的概念變化有差異。

2、實驗 B 組的後測與延宕測驗的概念變化有差異。

因此研究者將實驗 A 組及實驗 B 組的前、後測的相關數據陳列在 表 4-73 中:其中H012H11≠μ2

查表後,α=0.05,以 SPSS 軟體進行成對樣本 t 分配之雙尾檢定,

而實驗 A 組的自由度為 38(df=39-1),其臨界值為 t=± 2.021,而 t 分配計算值為-0.314>-2.021,無法拒絕 H0,因此接受 H0,即後測與延 宕測驗之間,學生答對率未達顯著差異,其 p=0.756>0.05 亦未達顯著 水準。同樣地,在實驗 B 組中的自由度為 34(df=35-1),其臨界值為 t=± 2.021,而 t 分配計算值為-0.818>-2.021,因此接受 H0,即後測 與延宕測驗之間,學生答對率未達顯著差異,其 p=0.419>0.05 亦未達 顯著水準(見表 4-73)。

表4-73. 實驗 A 組及 B 組之組內延宕測驗減後測答對率之差異性檢定表 成對變數差異

差異的 95%信賴區間

延宕-後測 答對率(%)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的

標準誤 下界 上界

t 自由度 顯著性 (雙尾)

實驗 A 組 -0.006 0.128 0.020 -0.048 0.035 -0.314 38 0.756

實驗 B 組 -0.020 0.142 0.024 -0.068 0.029 -0.818 34 0.419

雖然在圖 4-4 及圖 4-5 中,可看到學生在部份的題組中發生了概

念迴歸的比例,但由上表 4-73 可知,自後測至延宕測驗之間,兩組學 生的概念變化未達顯著水準,表示學生在這段時間中,無論是概念迴 歸或概念修正皆未能達顯著水準,亦說明了在教學實施後的一個多月 的時間裡,學生在本研究的概念改變的發生並未達顯著性。

四、兩組組間於延宕測驗減後測測驗答對率之分析比較:

如下表 4-74 所示,兩組之組間差異以 SPSS 軟體進行檢定,兩組 在後測與前測的答對率差值(後測-前測)其平均值為 A 組 0.006、B 組 0.020 , 變 異 數 同 質 性 的 Levene 檢 定 未 達 顯 著 (F=0.271 , p=0.605>0.05,n.s.),表示兩樣本的離散情形並無明顯差別。而由假設 變異數相等的 t 值與顯著性考驗,發現結果並未達顯著,兩組實驗組 的學生們在實驗課程實施後,在兩組之間的比較並未達顯著差異 (t(72)=0.422,p=0.674>0.025,n.s.)。

表4-74. 實驗 A 組及 B 組之組間延宕測驗減後測答對率之差異性檢定表 變異數相等

的 Levene

檢定 平均數相等的t檢定

差異的95% 信賴區間 F檢定 顯著性 t 自由度 顯著性

(雙尾)

平均數異 標準誤差

下界 上界

假設變異數

相等 0.271 0.605 0.422 72 0.674 0.013 0.031 -0.049 0.076

後 測 減 前 測

不假設假設

變異數相等 0.420 68.818 0.676 0.013 0.032 -0.050 0.076

由上所述可知,兩組實驗組的學生們在實驗課程實施後,在兩組 組間的延宕測驗答對率與後測答對率之間的比較並未達顯著差異。代 表的意義是整體的來看學生不因教材的不同,而使概念迴歸的程度有 差異。雖然組間的差異不明顯,但由表 4-72 可知,教材的不同的確仍 會影響同學在不同概念群組的學習。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