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築防水工程的分類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2.1.2 建築防水工程的分類

建築防水工程之分類,可依據防水方式(此分類方式為日本建築防水工程界 普遍採用之分類方式[4])或設置部位(此分類方式為中國大陸建築防水工程界普 遍採用之分類方式[7])來進行分類。

 按防水方式進行分類:可分為軀體防水、面防水及線防水。根據此防水方 式可進行下述材料分類:

 按材料種類分類。防水材料按設置材料的種類可分為:軀體防水材(如 防水混凝土和水泥砂漿防水材等)、面防水材(如瀝青防水材、薄片防 水材、塗膜防水材、塑料板防水材、金屬板防水材等)和線防水材(如 密封材料防水材等)。

 按材料性能分類。按設置材料的性能進行分類,可分為剛性防水(多為 軀體防水)及柔性防水(包括面防水及線防水)。剛性防水是指採用防水 混凝土和防水砂漿作防水層。防水砂漿防水層則是利用抹壓均勻、密 實的素灰和水泥砂漿分層交替施工,以構成一個整體防水層。由於是 分層交替抹壓,各層殘留的毛細孔道相互彌補,從而阻塞了滲漏水的 通道,因此具有較高的抗滲能力。柔性防水則是依據其防水作用的柔 性材料作防水層,如薄片防水層、塗膜防水層、密封材料防水等。

 按材料組合分類:按設置方法可分為多重防水和構造自體防水。多重 防水是指採用各種防水材料,進行防水的一種新型防水做法。在設置 中採用多種不同性能的防水材料,利用各自具有的特性,在防水工程 中複合使用,發揮各種防水材料的優勢,以提高防水工程的整體性能,

做到”剛柔結合,多道設置,整合治理”。如在節點部位,可用密封材

料或性能各異的防水材料與大面積的一般防水材料配合使用,形成多 重防水。構造自體防水是指採用一定形式或方法,進行構造自體防水 或結合排水的一種防水作法。如地下結構物為防止側牆滲水採用的雙 層側牆內襯牆(補償收縮防水鋼筋混凝土),為防止頂板結構產生裂紋 而設置的誘導縫和後澆帶、為解決地下結構漂浮而在底板下設置的倒 濾層(滲排水層)等。

 按設置部位進行分類:依據房屋建築的基本構成及各構件所起的作用,按 建築物工程設置的部位可劃分為地上防水工程和地下防水工程。

 地上防水工程包括屋頂防水工程、牆體防水工程和樓地板防水工程。

 屋頂防水是指各類建築物屋頂部位之防水;

 牆體防水是指外牆立面、坡面、板縫、門窗、框架梁底、柱邊等 處之防水;

 樓地板防水是指樓面、地面以及廁所、浴室、廚房、茶水間樓地 板,管道等處之防水;

 特殊建築物部位等防水是指水池、水塔、室內游泳池、噴水池、

室內花園等處之防水。

 地下防水是指地下室、地下管溝、地下建築物等處的防水。

參酌台灣建築構造常見防水部位及防水工程施作方式,並根據上述分類所 介紹之建築防水工程,可參見表 2-1。

表 2-1 依建築部位進行防水工程的主要內容

類別 防水工程的主要內容

建築物地上工程防水

屋頂防水

混凝土構造自體防水、薄片防水、塗膜防 水、砂漿防水、金屬屋頂防水、屋頂接縫 密封防水

牆地板防水

牆體防水

混凝土構造自體防水、砂漿 防水、薄片防水、塗膜防水, 接縫密封防水

樓地板防水

混凝土構造自體防水、砂漿 防水、薄片防水、塗膜防 水、接縫密封防水

建築物地下工程防水 混凝土構造自體防水、砂漿防水、薄片防水、塗膜防水、

接縫密封防水、注漿防水、排水、特殊施工防水

2.1.3

建築防水設計的考量因素

「 防水設計」觀念在我國目前之設計單位,仍未確實結合在一般建築設計 流程中,這樣的設計理念,可從我國建築界所慣用之建築技術規則設計施工編

[8](最新修訂日期 2016 年 6 月 7 日),共計十七章條文中,雖有防火及綠建築之 對應設計專章,卻無防水設計專章,一窺工程界對此之基本態度。目前對防水 設計上的認知,幾乎僅限於在結構體上鋪上一層所謂的「防水層」即是設計。

業界一般多僅將防水的設計,定位在只要有好的材料,正確的施工及收頭,即 為良好之設計。至於其他對建築物所在地之環境因素、建築物用途性能之差異、

施工技術等對結構體、樓板等之構成方法不同,還有對工期、工程費用之規畫 等等因素的考量均不加以重視。直到近年來,因建築滲漏問題多發現象,才逐 漸發現這些技術性的問題均須在設計階段即作詳密的規畫、對應與檢討。而此 一綜合性之技術考量即被稱為「防水設計」。

參考日本建築防水設計經驗[9],進行防水設計時應考量因素,建議包含(1) 氣象條件;(2)所在地條件;(3)設計條件;(4)施工條件及(5)使用條件,其考量 重點可依表 2-2 所整理內容進行:

表 2-2 建築防水設計時考量因素一覽表[9]

表 2-2 建築防水設計時考量因素一覽表(續 1)

表 2-2 建築防水設計時考量因素一覽表(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