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就本研究未盡完備之處,提出一些研究建議,供後續研究者參考。

一、本研究的迴歸參數都是固定的,後續研究者可以針對此變項的設定進 行探討。

二、適性功能的選題策略,目前只有最大訊息法,未來可以加入考慮 b 參 數的 a 分層法或 a-鄰近法等其他選題策略,以增加使用者的測驗需求或 是提供其他研究者更多種實驗設計。

三、適性測驗系統的核心程式需要運用矩陣運算的部份,目前是用 php 撰 寫,可以嘗試運用 MATLAB 或 C/C++撰寫,以節省運算時間。

四、系統目前尚無曝光率管控機制,未來可嘗試加入此機制,以維護測驗 題庫的安全性與實用性。

五、在測驗的試題呈現或診斷報告,可以嘗試融入 flash,以加強受試者學 習興趣。

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王雯芳(2004)。網路測驗系統之建置網路測驗系統之建置網路測驗系統之建置網路測驗系統之建置--應用電腦化適性測驗於國民小學應用電腦化適性測驗於國民小學應用電腦化適性測驗於國民小學應用電腦化適性測驗於國民小學 自然科技領域

自然科技領域 自然科技領域

自然科技領域。未出版碩士論文,華梵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台北縣。

王寶墉(1995)。現代測驗理論現代測驗理論現代測驗理論現代測驗理論。台北:心理。

余民寧(1992)。試題反應的介紹-測驗理論的發展趨勢(二)。研習資訊研習資訊研習資訊,研習資訊 9(1),5-9。

施慶麟(2008)。題組與多向度電腦適性測驗之選題策略的比較題組與多向度電腦適性測驗之選題策略的比較題組與多向度電腦適性測驗之選題策略的比較題組與多向度電腦適性測驗之選題策略的比較,未出版 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所,嘉義縣。

洪碧霞、吳裕益、吳鐵雄、陳英豪(1992)。能力估計方法能力估計方法能力估計方法能力估計方法、、、、題庫特質及題庫特質及題庫特質及題庫特質及 終止標準對

終止標準對 終止標準對

終止標準對 CAT 考生能力估計影響之研究考生能力估計影響之研究考生能力估計影響之研究考生能力估計影響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 果報告編號:NSC81-0301-H024-03)。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 學委員會。

張大鈞(2001)。互動式線上學習系統發展之研究互動式線上學習系統發展之研究互動式線上學習系統發展之研究互動式線上學習系統發展之研究---以微處理機課程為例-以微處理機課程為例以微處理機課程為例以微處理機課程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張百畝(2003)。實用系統分析與設計實用系統分析與設計實用系統分析與設計實用系統分析與設計。台北:全華科技。

張勝凱(2010)。使用使用使用使用 HIRT 模式建立國小六年級學童數學推理能力測驗模式建立國小六年級學童數學推理能力測驗模式建立國小六年級學童數學推理能力測驗。模式建立國小六年級學童數學推理能力測驗 碩士論文未出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台中市。

許元(1998)。資訊系統分析與設計與製作資訊系統分析與設計與製作資訊系統分析與設計與製作。台北:松崗。 資訊系統分析與設計與製作

陳仁欽、王文中(2005,10 月)。多分題之多向度電腦適性測驗多分題之多向度電腦適性測驗多分題之多向度電腦適性測驗。發表於多分題之多向度電腦適性測驗 第四十四屆心理學年會。桃園:中原大學。

郭伯臣(2005)。國小五年級數學科測驗國小五年級數學科測驗國小五年級數學科測驗。未出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國小五年級數學科測驗 育測驗統計研究所,台中市。

陳柏熹(2004)。曝光率控制對多向度電腦化適性測驗能力估計信度之影 響:以九十年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資料為例。教育與心理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7(1),

181-213。

陳柏熹(2006)。能力估計方法對多向度電腦化適性測驗測量精準度的影 響。教育心理學報教育心理學報教育心理學報教育心理學報,38(2),195-211。

陳柏熹、王文中(2000,9 月)。測驗組之題間多向度電腦化適性測驗測驗組之題間多向度電腦化適性測驗測驗組之題間多向度電腦化適性測驗測驗組之題間多向度電腦化適性測驗。

發表於中華心理學會第三十九屆年會。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陳柏熹、王文中(2000,12 月)。題間與題內多向度電腦化適性測驗題間與題內多向度電腦化適性測驗題間與題內多向度電腦化適性測驗。發題間與題內多向度電腦化適性測驗 表於 2000 年教育與測驗學術研討年會。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陳新豐(1999)。多媒體線上適性測驗系統發展及其相關研究多媒體線上適性測驗系統發展及其相關研究多媒體線上適性測驗系統發展及其相關研究。多媒體線上適性測驗系統發展及其相關研究 碩士論文未出 版,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陳新豐(2004,11 月)。線上題庫與適性測驗整合系統之發展研究線上題庫與適性測驗整合系統之發展研究線上題庫與適性測驗整合系統之發展研究。發表線上題庫與適性測驗整合系統之發展研究 於 2004 年教育及心理測驗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陳麗如(1998)。電腦化適性測驗之題庫品質管理策略電腦化適性測驗之題庫品質管理策略電腦化適性測驗之題庫品質管理策略。碩士論文未出版,電腦化適性測驗之題庫品質管理策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黃吉楠(2004)。多媒體英語文能力檢定暨適性化網路評量系統之建置多媒體英語文能力檢定暨適性化網路評量系統之建置多媒體英語文能力檢定暨適性化網路評量系統之建置多媒體英語文能力檢定暨適性化網路評量系統之建置。

碩士論文未出版,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碩士在職專班,新竹 市。

黃朝恭(2000)。國民小學國語科多媒體線上測驗系統建置之相關研究國民小學國語科多媒體線上測驗系統建置之相關研究國民小學國語科多媒體線上測驗系統建置之相關研究國民小學國語科多媒體線上測驗系統建置之相關研究。

碩士論文未出版,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台中市。

楊蹕齊(2006)。以以以以 MOODLE 為平台之國中數學適性測驗工具為平台之國中數學適性測驗工具為平台之國中數學適性測驗工具。碩士論為平台之國中數學適性測驗工具 文未出版,逢甲大學資訊工程所,台中市。

蔡文龍(2008)。國小數學網路電腦化適性測驗系統之建置與研究國小數學網路電腦化適性測驗系統之建置與研究國小數學網路電腦化適性測驗系統之建置與研究國小數學網路電腦化適性測驗系統之建置與研究─以國以國以國以國 小三年級分數單元為例

小三年級分數單元為例 小三年級分數單元為例

小三年級分數單元為例。碩士論文未出版,嶺東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 計研究所,台中市。

蕭顯勝、黃啟彥、游光昭(2006)。網路化科技素養適性測驗系統之建置。

理工研究學報 理工研究學報 理工研究學報

理工研究學報,40(1),1-21。

錢永財(2006)。以以以以 a-鄰近法為選題策略之電腦化適性測驗模擬研究鄰近法為選題策略之電腦化適性測驗模擬研究鄰近法為選題策略之電腦化適性測驗模擬研究。碩鄰近法為選題策略之電腦化適性測驗模擬研究 士論文未出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台中市。

錢永財、劉家惠、郭伯臣(2005,11 月)。 a-鄰近法選題對電腦適性測鄰近法選題對電腦適性測鄰近法選題對電腦適性測鄰近法選題對電腦適性測 驗試題曝光率之比較

驗試題曝光率之比較 驗試題曝光率之比較

驗試題曝光率之比較。發表於 2005 年教育與心理測驗學術研討會。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謝友詩、劉湘川、郭伯臣(2006)。電腦適性測驗題目曝光率之模擬研究。

測驗統計年刊 測驗統計年刊 測驗統計年刊

測驗統計年刊,14(1),62-74。

蘇雅蕙(2006)。題組試題和多向度試題的電腦化適性測驗中試題曝光與題組試題和多向度試題的電腦化適性測驗中試題曝光與題組試題和多向度試題的電腦化適性測驗中試題曝光與題組試題和多向度試題的電腦化適性測驗中試題曝光與 測驗重疊之同時控制

測驗重疊之同時控制 測驗重疊之同時控制

測驗重疊之同時控制。碩士論文未出版,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所,嘉 義縣。

英文參考文獻

Adams, R. J., Wilson, M. R. & Wang, W.-C. (1997). The multidimensional random coefficients multinomial logit model. 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21, 1-23.

Baker, F. B., & Kim, S. H. (2004). Item Response Theory : Parameter Estimation Techniques. Basel, N. Y. : Marcel Dekker, Inc.

Birnbaum, A. (1968). Some latent trait model and their use in inferring an examinee’s ability. In F. M. Lord and M. R. Novick, Statistical theories of mental test scores, 17-20.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Bock, R. D. & Mislevy, R. J. (1982). Adaptive EAP estimation of ability in a microcomputer environment. 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6, 431-444.

Chang, S. W. & Ansley, T. (200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tem exposure control methods in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40(1), 71-103.

Chang, H., Qian, J., & Ying, Z. (2001). a-stratified multistage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with b-blocking. 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25, 333-341.

de la Torre, J., & Song, H. (2009). Simultaneous Estimation of Overall and Domain Abilities: A Higher-Order IRT Model Approach. 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3(8), 620-639.

Hambleton, R. J., & Swaminathan, H. (1985). Item response theor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Boston: Klvwer Nijhoff.

Hattie, J. (1981). Decision criteria for determining unidimensional and multidimensional normal ogive models of latent trait theory. Armidale,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The 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 Center for Behavioral Studies.

Hsieh, C.-L., Shih, C.-L., & Chen, C.-T. (2008, August). Efficiency and

responsiveness to change of multi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of movement in stroke patients. Parper presented at the Pacific Rim Objective Measurement Symposium, Japan, Tokyo.

Huang, H.-Y. (2009).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item response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Hung, P. H. (1988). Application of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to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of Taiwan, R. O. C.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nnesota.

Ip, E. H.-S. (2000). Adjusting for information inflation due to local dependence in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