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66-98)

第五章 專家驗證與討論

6.2 建議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1. 阮振興、陳謙武、張育嘉,「潛盾施工之風險管理與遭遇問題案例分享-以台電 公司電纜管路工程為例」,中華技術,第 73 期,第 74-83 頁,2007。

2. Altsuller, G.S.,40 Principles : TRIZ Keys to Technical Innovation, Technical Innovation Center, Worcester, MA, 2002.

3. Yu, Wen-der Chih-ming Wu, Wen-chin Chen.,“Innovating road manhole technology with systematic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cess,”。

4. 行政院勞工安全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管溝開挖」,IOSH 安全資料表,

類號:SDS-P-017,總號:0065,2000。

5. 行 政 院 公 共 工 程 委 員 會 , 施 工 綱 要 規 範 - 「 推 進 工 法 」 , http://www.econst.com.tw/EZSpec/a02551a.htm。

6. 黃國立、吳大川、李國榮,「淺論隧道潛盾施工實務(一)」,現代營建,第 295 期,第 47 頁,2004.7。

7. 日本土木學會,「日本隧道工程標準規範及解說-潛盾工法篇」,第 23-27 頁,

2006。

8. 沈郁翔,「水平鑽掘工法」,地工技術,第 78 期,第 127-128 頁,2000。

9. 張富進,「水平導向鑽掘工法簡介」,臺灣省土木技師工會,2002.1。

10. 林士誠,「免開挖工法概述」,技師報,607 期,台灣省土木技師工會,2008.7。

11. 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創新意義,http://www.ssi.org.tw/CORGANIZATION.htm。

12. Terninko J.,Zusman A. and Zlotion B., Systematic Innov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RIZ,CRC Press, New York,1998.

13. TRIZ 理論,MBA 智庫百科,http://wiki.mbalib.com/。

14. Moehrle,M.G.,“How combinations of TRIZ tools are used incompanies-Results of a cluster analysis” ,R&D Management,Vol. 35, No. 3, pp. 285-296, 2005.

15. 趙新軍,技術創新理論及應用,化學工業出版社,北京,2004。

16. Savransky, S.D.,Engineering of Creativity,CRC press,New York,2000.

17. 檀潤華,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科學出版社,北京,2004。

18. Zhang, J.H.,Yang, B.J.,and Tan, R.H.,“The Analysis of 2002 Chinese Inventive Patent Based on TRIZ,”TRIZ Journal,http://www.triz-journal.com,Aug,2004.

19. 何旭正,「以抽樣方法分析台灣專利案件之創新層級與發明原則」,碩士論文,

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新竹,2005。

20. Domb, E.,“40 Inventive Principles with Examples,”TRIZ Journal, July,1997, http://www.triz-journal.com.

21. Mann, D.,“40 Inventive(Architecture) Principles with Examples,”TRIZ Journal, July,2001, http://www.triz-journal.com.

22. Teplitskiy, A.,“Application of 40 Inventive Principles in Construction,”TRIZ Journal,July,2001, http://www.triz-journal.com.

23. Mann, D.,“40 Inventive(Business) Principles With Examples,”TRIZ Journal, Oct,2001, http://www.triz-journal.com.

24. Terninko, J., “40 Inventive Principles With Social Examples,”TRIZ Journal, Jun,2001, http://www.triz-journal, com.

25. Retseptor, G., “40 Inventive Principles in Microelectronics,”TRIZ Journal, Feb,2002, http://www.triz-journal.com.

26. Mann, D.,“40 Inventive (Food) Principles With Examples,”TRIZ Journal, Oct,2001, http://www.triz-journal.com.

27. 吳誌銘,「應用 TRIZ 分析模板工程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中華大學營 建管理研究所,新竹,2006。

28. Halpin, D.W.,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3rd edition,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New York,2006.

29. Nam, C.H.and Tatum, C,B.,“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ed Products and Resulting Limitation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Journal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Vol.6, No2,p133-148,1988.

30. Tatum, C.B.,“Organizing to increase innovation in construction firm”,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Vol.115,No.4,p602-617,1989.

31. Nam, C.H.and Tatum, C,B.,“Strategies for Technology Push: Lesson from Construction Innovations,”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Vol.118, No3,p507-524,1993.

32. Kangarl, R.and Miyatake, Y.,“Developing and managing innovative construction technologies in Japan”,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Vol.123,No.1,p72-78,1997.

33. Laborde, M.and Sanvido, V.,“Introducing new process technologies into construction

companies”,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Vol.120,No.3,p288-508,1994.

34. 台灣專案管理學會,「國際研發專案管理知識體系」,台灣專案管理學會,台灣,

2007。

35. Li, Y.,Wang, J.,Li X.,and Zhao, W.,“Design creativity in product innov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Vol.33.No.3-4,p213-222,2007.

36. 余文德、鄭紹材、吳誌銘、陳文欽,「系統化技術創新流程(STIP)應用於道路人 手孔工法之創新」,營建管理季刊,98 年秋季號,第 55~65 頁,2009。

37. 陳達仁、黃慕萱,專利資訊與專利檢索,文華圖書管管理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台 北,2003 年 2 月。

38. 洪永杰,「發展以專利資訊為基礎之創新設計方法論」,博士論文,私立元智大 學機械工程研究所,桃園,2006。

39. 夏文龍,「專利對產業界的價值」,智慧財產權管理,第 16 期,第 20~21 頁,

1998。

40.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WIPO),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7th ed, May 2001, http://classification.eipo.int/fulltext/new_ipc/index.htm.

41. 黃文儀,專利實務第二冊-第四版,三民書局,台北,2004。

42. B. Kosovac, T. Frosese,and D. Vanier.,“Integrating heterogeneous data representations in model-based AEC/FM systems,”CIT2000.,Reykjavik, Iceland.,2000.

43. 石東生,陳秋蓉,張振平,「93 年受僱者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報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5。

44. 曹常成,「我國營造業墜落安全防護現況」,勞工安全衛生簡訊第 23 期,行政 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1996。

45. 林楨中,「營造業職災現況及其致災媒介物分析研究」,勞工安全衛生簡訊 58 期,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2。

46. 陳建祥,邵厚潔,任俊,「因應橋梁工程上部結構不同工法之職業災害預防」,

台灣公路工程,第 32 卷第 6 期,第 2-31 頁,2005。

47. 行 政 院 勞 工 委 員 會 北 區 勞 動 檢 查 所 , 職 災 案 例 - 前 車 之 鑑 , http://www.nlio.idv.tw/program/disasterCase.asp。

48. Cattledge, G.H., Schneiderman, A., Stanevich, R., Hendricks, S., Greenwood, J.,“Nonfatal occupational fall injuries in the West Virginia construction industry,”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1996.

49. 楊瑞鍾,「世界主要國家職業災害統計分析報告」,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報告,行 政院勞工委員會安全衛生研究所,1996。

50. Kavianian, H.R. Wentz, C.A.,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Wiley, New York.,1990.

51. 莊琇麟,「應用資料探勘研究營造業重大墜落工安事件發生原因-以台灣為例」,

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新竹,2007。

52. 洪培元,「由不安全行為談職業災害之防止」,工業安全衛生月刊,第 54~62 頁,2006。

附錄一 三十九項工程參數[15,17,27]

類 工程參數 細分類 參數意義

一 般 物 理 與 幾 何 類

1. 移動件重量

2. 固定件重量 重量 移動物體的重量。

固定物體的重量。

3. 移動件長度

4. 固定件長度 長度 移動物體的一維尺寸。

固定物體的一維尺寸。

5. 移動件面積

6. 固定件面積 面積 移動物體的二維尺寸。

固定物體的二維尺寸。

7. 移動件體積

8. 固定件體積 體積 移動物體的三維尺寸。

固定物體的三維尺寸。

9. 速度 速度 物體的速度;製程或動作之速率。

10.力量 力 改變物體狀態的力。

11.張力、壓力 壓、張力 單位面積所受的力。

12.形狀 形狀 系統或物體的外觀或輪廓。

17.溫度 溫度 物體的熱狀態。

18.亮度 亮度 照明強度、照明品質:各項亮度的特性。

21.功率 功率 系統所需要的功率;能量使用的速度、功與時間的比率。

技 術 負 向 參 數

15.移動物體的耐久性

16.固定物體的耐久性 耐久性

移動物體可以持續作用的時間或壽命;失效前的服務壽 命。

固定物體可以持續作用的時間或壽命;失效前的服務壽 命。

19.移動物體消耗的能量 20.固定物體消耗的能量

能 量 的 消 耗

移動物體動作期間所消耗的能量。

固定物體動作時間所消耗的能量。

22.能源的浪費

浪 費 與 損 失

對系統的動作並無貢獻所消耗的能量。

23.物質的浪費 對系統的動作並無貢獻所消耗的物質。

24.資訊的損失 資料或系統輸入項的遺漏。

25.時間的浪費 完成一指定動作所額外增加的時間。

26.物質的數量 物質數量 一物體的元件數量或物質總量。

30.作用於物體的有害因

子 害處

作用於系統的外部影響力,造成系統效率或品質的降低。

31.有害的副作用 作用於系統的內部影響力,造成統效率或品質的降低。

技 術 正 向 參 數

13.物體的穩定性 穩定性 整個物體或系統受內、外在因素影響後維持不變的能力。

14.強度 抵抗外力 物體抵抗外力不被破壞的能力。

27.可靠度 可靠度 系統或物體能夠正常執行必要的功能。

28.量測的準確度

精確度 物體量測值與實際之間接近或相似的程度。

29.製造的準確度 物體的真正特性與設計特性接近的程度。

32.製造性 製造、組裝

便利 製造或是組裝方面的便利、流暢的程度。

33.使用的方便性 方便性 過程中需要很少的人力、操作步驟、特殊工具等。

34.維護性 可修理性 系統在損壞後,容易修護恢復其功能。

35.適應性 前 後 適 應

性 當外在條件改變時,系統或物體依然有正面的反應。

36.裝置的複雜性

複雜性 形成物體或系統元件的數量和相異性。

37.控制的複雜性 用以量測或監控系統之元件的數量和相異性。

38.自動化的程度 自動化 物體或系統執行操作不需要人控制的能力。

39.生產力 生產能力 單位時間內完成操作或是執行功能的次數。

附錄二 四十項發明原則及子原則(1/2)[2,27]

號 創新法則內容 編

號 創新法則內容

01 分割

1.將物體劃分成獨立的零件。

2.作成組合式的物體。

3.增加物體分割的程度。

02 取出

1.從一個物體中抽出(移除或分離)令人不快 的零件或屬性。

2.僅抽出需要的零件或屬性。

03 局部特性

1.一個物件由相同成份組成的結構轉變成由不同 成份組成的結構。

2.具有不同零件的物件可實現不同的功能。

3.將物體各零件置於最適合操作的狀況下。

04 不對稱

1.以不對稱形狀的物體代替對稱形狀的物體。

2.如果一個物體已經不對稱了,增加其不對稱 的程度。

05 結合

1.同質的物體或產生連續作業的物體在空間上加 以結合。

2.同質的或連續的作業在時間上加以結合。

06 多面性

1.具備多功能的物體,可消除對其他物體的需 求。

07 套疊

1.物體內可依次放入其他物體。

2.一個物體可通過另一個物體的孔洞。

08 平衡力

1.為了補償物體的重量可連接另一個具有舉 升力的物體。

2.為了補償物體的重量可和環境提供之空氣 動力或水力互動。

09 事先的反作用力

1.如果需要的話事先考慮反作用力。

2.如果一個物體必須有張力,事先給予反張力。

10 事先動作

1.事先完成全部的動作或至少完成部分動作。

2.安置物體使他們能行動起來而不會浪費時 間在等待行動。

11 事先緩和

1.為了補償低可靠性的物體,可事先採取對策。

12 等位性

1.改變工作的狀況,那麼物體就不需被舉起降 低。

13 倒轉(反向操作)

1.執行相反的行動,而不要被制式的行動所主導。

2.使一個可移動的物體固定,或使一個固定的物 體變成可移動。

3.將物體或過程上下顛倒。

14 曲率、球體化

1.以曲線取代線性零件或平面,以球體取代立 方體。

2.使用滾筒、球、螺旋。

3.以旋轉運動取代線性運動,利用離心力。

15 動態化

1.使物體的特性或外界環境能在作業的各階段為 了達到最佳性能而自動的調整。

2.將物體分成元素,使各元素間的位置能被改變。

3.使無法移動的物體可移動。

16 局部或過度的動作

1.如果不易獲得 100% 期望效果,做的多一點 或少一點可大大簡化問題

17 移到新的次元 1.點-線-空間。

2.以多層組合代替單層。

3.傾斜物體。

4.投射影像到鄰近區域或該物體的另一側。

18 機械振動

1.使物體振動。如果已振動,增加它的頻率,

甚至可達到超音速。

2.利用共振頻率。

3.使用壓力振動取代機械動作;運用電磁場與 超音波振動連結。

19 周期性動作

1.以週期性的動作或脈衝取代連續動作。

2.如果已經走週期性的動作,改變它的頻率。

3.在脈衝間暫停以提供額外的動作。

20 有效動作的連續性。

1.不間斷的完成一個動作,所有零件應該全力 的作業。

2.移除開無益及中間的動作。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66-9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