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友善環境不再只是口號,希望透過研究結果可以讓更多人了解運動競技中女同性戀 的問題,本研究提出下列二點建議。

一、體育專業學校或相關科系

學校教育是改善社會對同志社群偏見的重要方式,在多元性別的教育過程中,讓學 童知道並學會面對不同性別的尊重與包容,進而才能將此觀念擴展到家庭與社會,使大 眾能給予多元環境並以友善態度對待女同性戀者。對學校教職員工不定時的舉辦同志議

題的講座或演講,在「台灣同志諮詢熱線」裡,他們有在幫社會大眾做一些免費的經驗 分享。如果學校為異性戀者提供各種生活適應的課程與活動(如:婚姻與家庭、兩性關 係等等),學校也應該提供有關同志的課程,協助同志學生生活適應。

二、社會方面

傳播媒體工作者在媒體與報章雜誌的報導中,應給予正面資訊、屏除傳統性別刻板 印象與偏見,重新了解同性戀。史倩玲(2012-11-19)目前以台北市政府為積極營 造同志友善環境,但光只是台北市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的是台灣各個角落, 打造 對同志友善的環境,受益者不只有同志,而是整個社會。

希望有機會看到本論文的運動代表隊教練、隊友、球團、球迷或是社會大眾,透過 本研究的結果,去正視並了解女同性戀運動競技選手之需要與因其性傾向所面對的困 境。透過了解與接納,使她們能自信、快樂的展現自我,進而增進其運動競技表現。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小意〈譯〉(2007)。第二階段(原作者:Betty Freidan)。江蘇省:江蘇人民出 版社。

王宗吉(譯)(2000)。運動社會學(原作者:Nixon, H. L., & Frey, J. H.)。

臺北市:紅葉。(原著出版年,1998)

北一女高三良班(1994年8月3日)。青慧、濟雅同學的心聲:她們不是同性戀。聯合報,

11版。

史倩玲(2012年11月19日)。友善同志 地方政府身負重任。台灣立報。取自 http://www.lihpao.com

呂建宏(2006)。青少年運動團隊中女同志性認定即與隊友互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桃園縣。

宋子愷、陳秋良(2003)。同志教育座談會。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3,65-87。

林宜正(2002)。白先勇《孽子》中人物的倫理之愛(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

陳怡如(2003)。兒童圖畫書閱讀行為與其性別角色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徐宗國(譯)(1990)。質性研究概論(原作者:Strauss A. & Corbin J.)。台 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莊惠婷(2004)。論莫里森<蘇拉>: 次文本之女同性戀議題(碩士論文)。國立中 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台中。

彭懷真(1996)。男性角色的變遷與困境。現代化研究,7,16-26。

張永安(2012年8月11日)。首次同志佛化婚禮 親友感動見證。新頭殼newtalk。 取 自http://newtalk.tw

張銘峰(2002)。彩虹國度之情慾研究─以中年男同志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

商雅婷(2006)。運動性別意識、過去接觸經驗與對同性戀運動選手態度之預測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劉秀娟、林明寬(譯)(1996)。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原作者:Basow, Susan A.)。台北市:揚智文化。(原著出版年,1992)

蔡鵑如(2012年8月13日)。選手多隱瞞性向 體壇,最後一櫃。中時電子報。 取 自http://news.chinatimes.com

謝宜純(2003)。跨越女男的愛情界線--從女同志生命敘說看到雙性戀女同志

(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花蓮。

韓青秀(2006年10月8日)。校園斷背山難以承受的憂鬱?。聯合新聞網。取 自 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英文部份

Bem, Sandra L.(1974).The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androgyn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42, 155-62.

Blinde E.M., & Taub, D.E.(1992).Women athletes as falsely accused

deviants: Managing the lesbian stigma. The Sociological Quarterly. 33, 521-533.

Bih, H.-D.(2006).Women and public facilities in Taiwan: Revising policies on public spaces. Women & Environments International Magazine, 70/71, 28-30.

Basow, S.A.(1992).Gender Stereotypes and Roles. Pacific Grove, Californi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Coakley, J.(2007). Sports in society: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 Boston:

McGraw-Hill.

Cass, V.(1979). Homosexual identity formation: A theoretical model.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4, 219-235.

Dworkin, S, L., & Messner, M. A. (2002). Just do …what? Sport, bodies, gender. In S. Scraton, & A. Flintoff (Eds.), Gender and Sport. London:

Routledge.

Herek, G. M., kimmel, D. C., Amaro, H. & Melton, G. B.(1991). Avoiding heterosexist bias in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merican Psychologist, 46, 957 - 963

Jim Buzinski(2012 年 7 月 30 日)。2012 倫敦夏季奧運會:22 名公開出櫃的 同 志運動員。愛白網電子報。取自 http://www.aibai.com/

Nixon Ⅱ, H. L., & Frey, J. H. (2000). 運動社會學(王宗吉、蔡雅菁、 林 慈郁、李育純、許珮琦、王嘉蘭、陳惠君、趙恆玉)。台北市:洪葉文化。 (原著 於 1998 出版)

Pendleton, S.(2001). Motivating female athletes for success in basketball. Coach and Athletic Director,70(7), 96-97.

Strauss, A., & Corbin, J. (1990).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

Troiden, R. R.(1993).The formation of homosexual identities. In L.D.

Garnets & D. C. Kimmel(Eds.)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lesbian and gay male experienc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附件一

女性運動員在性別角色的實際狀況調查問卷

民國九十三年六月四日立法院通過了《性別平等教育法》,此被視為正式宣告校園 應破除文化中性別態度刻板的懸殊謬誤價值,教師、教練在性別平等教育方面的性別認 知與引導上,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但卻常會在教學過程中,不經意灌輸一些不當的觀 念在學童身上,尤其是一些傳統刻板的印象更是直接複製在學童身上(韓青秀,2006)。

調查數據顯示「女同志大學生的性傾向讓父親知道者僅26%,母親知道者為33%,但朋友 知道者則高達81.8%。」。本研究想了解女性運動員在性別角色上的實際狀況,事實上 無論是同性戀或異性戀早已被現今社會所認同,他們之間是沒有差異的。

本研究「女同性戀」的定義為:指女性對女性朋友產生愛與性的慾望或想將女性朋友 占為己有。

以下有六個選項,請問您是哪一個選項,並在□內打√

□1:完全異性戀

□2:大部份為異性戀,約佔〈異性戀80%;同性戀20%〉

□3:部份為異性戀,約佔〈異性戀60%,同性戀40%〉

□4:完全同性戀

□5:大部份為同性戀,約佔〈同性戀80%,異性戀20%〉

□6:部份為同性戀,約佔〈同性戀60%,異性戀40%〉

附件二

訪談大綱

1. 你認為女同志在運動競技裡,教練的態度、行為,為何?有哪些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2. 你認為在女同志在運動競技裡,隊友的態度、行為,為何?有哪些正面或負面的影 響?

3. 身為<女同志>在增進運動競技成績表現上,你曾獲得甚麼好處?

 情感的寄託

 增加勝任感

 自信心

 凝聚力

 歸屬感

 吸引或擁有更多的球迷及支持者

 代言活動等等

 其他

4. 身為<女同志>在降低運動競技成績表現上,你遭遇到哪些限制?

 同儕的排斥

 缺少歸屬感的環境

 言行舉止

 外在環境因素、內在心理需求

 不一致的訓練模式,或要求較高

 其他

附件三

訪談同意書

您好!

感謝您撥冗參與這次研究,相信在您寶貴經驗的分享之下,更能突顯出本研究獨一 無二的研究價值與意義。在接受訪談前要先請您仔細閱讀以下的內容,以了解本研究的 相關要點,也歡迎您隨時提出相關問題,以利訪談的進行。本研究的主題為「彩虹」團 體在運動競技裡的影響,主要是探討在運動競技情境中所遇到的真實狀況與情形,而這 樣子的經驗或經歷對於您而言是否受到哪些限制或是貢獻。透過訪談的方式分享您在運 動競技環境中所經歷的過程與感受。本研究為正式論文,每次訪談時間約為三十至六十 分鐘。而為了日後資料分析的真實性與便利性,訪談後的錄音檔將會轉謄為逐字稿,而 您的個人資料採取匿名處理,以盡最高保密之原則及義務。

在這次研究過程中,可能會觸及您深層內心的感受,也可能會有不愉快的經驗,如 果在訪談過程之中,有任何不想要觸及的問題與議題,您亦可隨著中斷或停止訪談。而 本次研究因為有您的投入,才能真實地將本次主題的內容與意義呈現出來,研究者由衷 感激,並再一次感謝您的參與。對於您所提供的所有訪談資料,研究者將會遵守研究之 保密原則,不會任意公開,而在論文撰寫與研究結果的呈現時,研究者會將您的個人資 料採取匿名處理,以盡保密之義務。

感謝您的參與。

敬祝 平安快樂

本人了解上述說明並同意接受訪談

受訪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