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8

創業失敗後期,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困難產生,所以會不斷地有創業方面的協 助需求。

(四)非傳統產業漸漸興起

我國人才眾多,近來多元化的交易方式及知識型創業者不斷增加,例如:網 路交易產業、創新研發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其營運方式與創造產值的辦法,

和傳統產業相形之下有很大的差異,不同的產業需要不同的創業協助。創新需要 不同於傳統的創業政策、政策應兼顧關懷需求導向的創業以及鼓勵機會導向的創 業86

第二節 建議

本小節分為兩大區塊,首先對於我國創業協助政策提出建議,再者對於欲於 這個研究範疇有興趣進一步研究者,提出後續研究建議。

(一)創業協助政策建議

研究發現,我國創業協助政策的設計還有可以再妥善規劃的部分,以下就創 業協助政策的整體以及創業政策的框架,對我國創業協助政策,分別給予下列建 議:

1.整體

(1)統整創業協助資源

我國創業協助政策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勞工委員會、原住民委員會等部會 辦理,雖有創業圓夢網將各個創業資源集合,但仍建議於該網站或是各部會放置 資源指南,提供顯而易見適合各該創業者政策的索引,可用政策對象作為設計要

86 同註 38,P.48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9

項,方便民眾快速找尋適合自己的方案。

(2)促進國內產業整合

我國人才不斷流失,主要原因除了勞動條件外,也有部分人才是因為其所學 與國內產業需求無法銜接,國內需求不大沒有發展空間,而被迫轉業或是出國就 業。我國其實可以仿效他國從生產、設計、研發到銷售等皆在台灣,不要因為成 本的問題就完全委外,應該以一條鍊生產的方式,讓人才在國內有所發展,產業 也不會趨於萎縮。

2.機會

(1)提供多階段的創業協助

創業的每個階段其實都會需要有人伸出援手,可能是資金產生缺口,也可能 是營運產生憑藉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所以建議政府從創業前的籌備期間直至創 業中長期或是直到歇業後,每個階段都規劃不同的創業協助,可以是資金的協助,

也可以是相關產業人才的協助,諸如開發多階段的貸款,若前一階段還款狀況良 好,則可以繼續申請貸款、穩定創業顧問團的運作,提供每個行業的專業人員予 以解決創業上的問題。

(2)降低創業貸款門檻

此門檻是針對申請創業貸款相關的行政程序以及申請對象限制規定而言,由 於創業者在創業初期必定相當忙碌,若是行政程序太過繁複及困難度高,則會讓 許多創業者打退堂鼓;申請對象的創業立案年限可以延長,像是微型創業鳳凰計 畫規定兩年,會把許多已滿兩年但有需要的創業者排除在外,有經驗知識卻得不 到幫助,以政府希望大家穩定創業的立場看待,似乎有些矛盾。

(3)提高貸款額度

部分創業協助政策的貸款額度上限為五十萬、一百萬,而且申請者還未必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0

夠獲得最高貸款,導致貸款有跟沒有一樣。在物價膨脹的年代,太少的貸款數額,

對於創業者的實質幫助真的不大,所以建議政府可以提高貸款額度,讓創業者有 更多的資金可以使用。

3.能力

(1)辦理多元創業課程

政府可以透過教育培訓的方式,來提升創業者的創業知識技能,有一定的基 礎可以維持營運。由於近年來創業的產業包羅萬象,部分新興產業需要不同以往 傳統產業的創業課程,建議政府可以在持續辦理原有的課程外,增加更多元的創 業課程。我國創業型態較過往之傳統產業較為不同,政府除了原有的創業相關協 助外,應該也要為新興產業增設相關專業人員,給予創業上的專業評估與指導。

(2)創業教育向下紮根

建議政府整合教育資源,將創業的思維透過教育向下延伸,讓學生在求學階 段對於創業也有一定的認識及概念,讓他們的人生因為不同的教育,而有不同的 際遇。

4.動機

(1)持續表揚創業模範

創業楷模及創業者的故事往往能夠引起共鳴,甚至讓潛在創業者嗅到成功的 氣息,因此投入創業的行列,建議政府可以持續表揚這些成功創業的創業者,但 因為個人資料保護法的關係,可能在公開店家資訊及涉及個人資料的部分,要經 由授權使為之,以免違法。

(2)塑造創業風氣

透過宣導、廣播或廣告等媒介,讓大家對於創業有大概的瞭解,並有正面的 印象,以及會促使其願意去嘗試。讓創業蔚為社會風氣,不至於在落入失業網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1

時候,除了找尋工作之外,不知道還有創業的方式可以進行,也不會讓具有專業 技術的人找不到可以發揮的舞台。

(二)後續研究建議

鑒於本研究之研究限制,在此提供以下三點作為後續研究之建議:

1.研究方法之建議

由於此研究使用半結構式訪談問卷,透過當面訪問之形式進行訪談。雖然可 以聽到受訪者內心比較真實且詳細的回答,但是內容則比較難以進行比較,而且 也容易讓受訪者有機會大吐苦水,且內容大多是與訪談問卷問項較為無關,阻礙 訪談的進行。因此為求受訪者詳實之回應,仍建議研究者部分以半結構式的訪談 問卷為主,但是可用部分的統計問項作為輔佐,會使得訪談過程更為順利流暢,

不僅有質化亦有量化之相關資料得以分析。

2.研究對象之建議

創業分為數個階段:創業前期、創業初期、創業中期及創業失敗後期,各個 創業階段都會遭遇到不同的困難,而衍生出不同的需求。本研究僅就創業初期之 新創者為訪談對象,若有能力及時間,其實可以依各個創業階段的不同創業者進 行訪談,相信會對創業有更全面的瞭解。

3.研究內容之建議

由於本研究範圍的限制,以至於國外的創業政策,僅就美國、日本兩國進行 些許創業協助融資政策的簡介,研究內容並非全面性的網羅所有美國、日本的創 業協助政策,但是相信仍有許多瑰寶尚未被發現,亦期許後續的研究者可以多研 究幾個亞洲國家,諸如新加坡、泰國、南韓等國,或許可以更瞭解位於亞洲國家 政府關於創業協助政策的設計思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2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一) 中文專書

王素彎,2009,活絡新創事業,建構創業型經濟。

朱志宏,2000,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書局。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陳文俊譯,Earl Babbie,2007,社會科學研究方法(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10th Ed.),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3,中小企業白皮書。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8,中小企業白皮書。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1,中小企業白皮書。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中小企業白皮書。

(二) 中文期刊

林良章、蔣懷濱,2009,大學生職業期望現狀的調查研究—以福建師大福清分校 心理學專業為例,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林明杰、陳悅琴、蔡明宏,2007,趨動創業家東山再起之因素探討,創業管理研 究,第一卷第一期。

林建山,2011,企業家精神逆境突圍,創新創新育成雙月刊,第56期。

李國瑋、許東讚、蔡明田、謝煒頻,2008,創業精神與創業績效之關連性探討:

創業動機、能力與人格特質的整合性觀點,創業管理研究,第三卷第三期。

劉常勇、謝如梅,2009,國際創業研究計畫:「全球創業觀察」之模式、方法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3

意涵,創業管理研究,第四卷第三期。

劉常勇、謝如梅,2010,「全球創業觀察(GEM)」之文獻回顧與未來方向,創 業管理研究第五卷第二期。

(三) 碩博士論文

王思翔,2011,澎湖民宿創業者創業動機與經營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屏東教育 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侯惠雯,2009,網路商店創業模式對創業精神、創業動機與經營績效之影響,中 央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宏賓,2002,解嚴以來(1987∼)台灣母語教育政策制定過程之研究,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寶棟,2006,人格特質、創業動機、創業策略與創業績效之關係研究—以台灣 區中小企業創業家為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葉碩,2009,我國創業政策研究與評析,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簡銘宏,2009,國中生的職業期望,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四)研討會文章

宋修德、蘇文玲、陳宜君、李芷氤,2007,以「全球創業觀察」論如何促進台灣 中小企業創業活動之發展,2007第11屆科際整合管理研討會。

劉常勇、溫肇東、謝如梅,2011,台灣創業現況調查與政策意涵:全球創業觀察 觀點,第14屆科技整合管理研討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4

(五)研究報告

張庭庭,2001,台灣地區婦女創業動機與需求實務研究報告。

OECD國家創業促進環境政策及未來發展方向之研究。

(六)簡報資料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1,微型企業融資協助簡報。

二、 外文文獻

(一) 外文專書

Abraham H. Maslow(1954),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3rd.

Charles O. Jones& Robert D. Thomas,(1976), Public Policy Making in a Federal System, SAGE Publications.

David Easton,(1953),The Political System: An Inquiry into the State of Political Science.,New York: Alfred A. Knopf.

Drucker, Peter F.(1985), “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Principles. ” Dahles, H.& Bras, K., (1999), Tourism and small entrepreneurs in developing

counties: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Development, national policy and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Indonesian cases.

Grover Starling,(2010), Managing the Public Sector 10thed..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2013) ,Global Employment Trends 2013.

Lasswell, H. D.& Kaplan, A.,(1950), Power and society: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inquir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5

Lundström,A.&Stevenson,L.(2005),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Inc.

Lundström, A., Stevenson, L. (2001)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for the Future.

Stockholm: Swedish Foundation for Small Business Research.

Lyman W. Porter & Edward E. Lawler ,(1968), Managerial Attitude and Performance, Home- Wood , I11 :Richard D. Irwin.

Nadler & Wiggs (1986), Managing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Timmons, J.A. (1990), New Venture Creation: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1990’s.

Thomas R. Dye,(2005),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Prentice Hall.

UNCTAD,(2012),Entrepreneurship Policy Framework and Implementation Guidance ,United Nations,New York and Geneva.

Vroom, Victor H., (1964),Work and Motivation, Jossey-Bass; 1ed.

(二) 外文期刊

Benjamin, G. and Philip, L.(1986), “A Behavior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Supply”,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Vol.24.

Finn, J. D. ,(1972),Expectations and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2(3).

Fox, G. L. & Bruce, C. & Combs-Orme, T.,(2000),Parenting expectations and concerns of fathers and mothers of newborn infants, Family Relations, 49(2).

Fox, G. L. & Bruce, C. & Combs-Orme, T.,(2000),Parenting expectations and concerns of fathers and mothers of newborn infants, Family Relations, 49(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