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五、保險給付水準:調高與抑制

我國國民年金保險給付水準不高,以加保年資 40 年得領取老年給付為例,每 月僅約得請領基本工資之一半,金額甚至低於社會救助法第 4 條第 2 項所稱每人 每月之最低生活費,如何說服被保險人接受如此給付水準是難題之一;並且,國 民年金實施後取消各式津貼,被保險人原得(期待)無償領取之 3,000 至 6,000 元 不等之老人津貼變成須繳納保險費才有保險給付,社會觀感之落差造成對國民年 金保險之排斥感為難題之二。日本之情形恰與我國相反,自 1990 年代以來之歷次 修法重點在於抑制給付水準,避免退休世代之保險給付造成現役世代保險費之過 重負擔,2004 年導入新的修正年金給付水準方式,除考量薪資與物價之漲幅外,

尚反映整體現役世代支持保險費之能力的變化。另日本國民年金制度除使被保險 人於 65 歲時開始領取老年給付,尚提供提前減額支給與延後增額支給之選項,較 為多元。

第二節、建議

針對我國現行法規定之若干問題有待進一步修正業如上述,本節自立法論之 觀點提出建議如下,供日後修法之參考。

382 依國民年金保險法第 30 條第 2 項之規定,有欠繳保險費情事之人,僅為無法擇優(第 1 項第 1 款之給付方式)計給,仍得以月投保金額乘以保險年資再乘以 1.3%計算。

一、政府應以全民皆受老年年金給付為施政目標

公(軍)保與(舊)勞保之老年給付均為一次性給付,保障遺有漏洞,有改 為年金化之必要,另一方面政府以職域為標準對公務員、受薪階級與其他國民之 老年保障資源分配懸殊之問題,亦有改革之空間,爰本文認為應使全民皆有老年 給付保障,且以年金形式給付為宜。2008 年國民年金法修法後,農保被保險人維 持原狀,無須加入國民年金保險,並得領取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惟老農津貼本為 暫行措施,日後國家是否會因財政考量或資源分配正義問題而取消之亦未可知,

因此農民看似有年金式的老年給付,但是卻潛藏相當大的疑慮,是否得以長久持 續完全受控於他人,不若年金保險係以繳交保險費換取年金受給權般有保障,且 由國家負法定最後支付責任,故本文建議針對農保被保險人應以改回 2007 年舊法 制度為宜,以助於日後老年給付制度整合、促進國家資源利用效率,與落實對農 民保障。

二、國民年金保險應以全民為保險對象

年金保險應仿效全民健康保險之保險對象範圍,以全國有受老年年金保障需 求之國民為國民年金保險對象,以年金式之老年給付保障國人老年經濟安全,並 以全國 25~65 歲之國民風險分攤、互相扶助、繳交保險費作為國民年金之堅強財 政支持,確保年金保險長久適正營運之公益,並於國民年金統一之基礎給付標準 中初步調整政府向來資源分配失衡之現象。惟如前所述,公(軍)保與勞保(舊 法)目前仍為一次性給付,故與國民年金整合之前,需先改革為年金化之給付,

如此方有制度整併之基礎。

三、可仿效日本採取雙層年金保險

承前建議,制度整併後,對於原公(軍)保、勞保之被保險人而言,定有較 國民年金給付水準更高之保障需求,因此再於國民年金之上附加公(軍)保、勞 保依薪資報酬比例計算之保險給付,且政府補助比例以朝各保險體系被保險人相

同補助比例為原則。

四、年金保險財務以自給自足為原則

基於社會保險財務收支平衡之原則,保險費應與保險給付應保持連動調整。

無資力繳納保險費之人故由政府負起補助之責,惟政府補助一般人保險費之比例 或保險整體財務不宜過高,避免切斷年金保險成員間相互性之認同感。另為避免 被保險人之投機心態與促使被保險人重視繳納保險費,或可考慮採用同日本滿額 年金為完納保險費 40 年之給付,餘此遞減,完納年資不足 25 年則不予給付之設 計,至於對國民年金保險開辦時,年屆 26 歲以上,注定無法滿足完納 40 年保險 費之人,則得以其完整之可能完納年資乘以 62.5%383作為受領年金之門檻。

383 25/40=62.5%

參考文獻 (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列)

蔡瑩潔,

務與理論(一)」,2003 年。

1997 年。

最高法院 88 年度台上字第 96 號民事判決。

岩村正彦,

二宮周平,

岡村世理奈,〈国民健康保険被保険者証不交付処分取消請求事件〉,季刊社會保

三、 法院裁判

最判昭和 42 年 5 月 24 日大法庭判決民集 21 卷 5 號。

最判昭和 43 年 12 月 24 日民集 22 卷 13 號。

新潟地判平成 16 年 10 月 28 日賃社 1382 號。

広島地判平成 17 年 3 月 3 日。

広島高判平成 18 年 2 月 22 日。

広島高裁岡山支判昭和 38 年 9 月 23 日判時 362 號。

參、英文文獻

William Beveridge, Social Insurance and Allied Services, The Macmillan Company(194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