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依據以上之研究結論,以及研究者在課程實驗歷程中的心得與感 受,擬提出下列幾點建議:

一、在國小課程中,可利用語文領域時間內納入科學故事融入自然科的 教學活動

由學童的學習心得問卷及晤談資料得知,多數學童都表示喜歡以科 學故事融入教學的教學活動,普遍認為透過故事瞭解科學家的實驗歷程 及成功失敗的經驗,讓學童充分了解科學知識不是一朝一夕之間的形 成,也增進他們對科學內容的認識,也因為有了解與認識,所以進而喜 歡這樣的課程內容,並且有助於他們自然課程的學習。但是由於現今九 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節數每週高年級僅三節,若要將科學

故事納入教學活動中,加上自然課程常需要做實驗,教學時間恐怕不敷 使用,會造成教師疲於趕課的壓力。本研究實施實驗教學時,在不增加 教學時數的條件下,教學者確實有需要配合段考的時間,而產生趕課的 心理壓力,這應該是在將科學故事融入教學時必須要正視的問題,因此 建議若要實施科學故事融入教學的活動,以語文領域時間來配合,並且 結合科學故事閱讀活動應該是可行途徑。

二、在編擬科學故事時,應考慮增加敘述科學社群的運作情形之內容 在本研究晤談資料中得知:不僅學童乃至於一般人對科學家的印象,

都僅限於科學家個人傑出的成就表現,對於他所屬的研究團隊認識並非清 楚。因此若要提升學童對科學社群意涵的了解,應該讓他們知道:科學家 是在相同領域內,遵循同一典範的科學家與研究機構形成所謂的科學社 群,科學家相當注意相同領域內其他科學家的動態,彼此也會相互影響。

因此在編擬科學故事的同時,不僅要針對故事主角的事蹟加以敘述外,當 時的科學社群如何互動或是在進行科學發展工作的史實應該要考慮加 入,以便讓學童增加對科學社群運作的了解,增進對科學事業本質的認識。

三、在未來研究中,可朝向如何編擬科學故事內容及鼓勵教師從事科學 故事融入教學活動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科學故事融入教學對國小學童知科學本質及 科學創造力均有一定之影響力,所以科學故事融入教學活動值得推展。九 年一貫課程,強調課程鬆綁,專業自主,設計學校本位課程,因此教師擁 有教學內容的專業自主權,可以考量採用科學故事融入教學的活動。本研 究在進行實驗教學時,研究者深感若有現成易取得之教學資源(故事內 容、教學簡報及影帶等等),則教師只要具備適切的口語表達能力,則實 施教學的意願必然提昇,所以如何將科學本質內涵納入科學故事課程編寫

與設計的研究工作,應是往後的研究方向,不僅可以增加可供運用分享的 科學故事教學資源外,另外如何鼓勵教師將科學故事融入教學中,以培養 學童帶得走的能力,都是往後研究的方向。

四、推展教師科學故事融入教學的發展活動

依據研究發現,學童對科學故事融入教學表示喜愛的佔大多數,因此 此教學活動是值得推廣;又根據晤談資料顯示:學童對於教學活動方面,

仍期待教師有更活潑生動的呈現內容,因此教師的教學專業能力應有所提 昇,在職前教師方面:應將如何說故事及編寫故事的課程,納入正式培育 課程;在現職教師方面:可透過在職進修及研習的方式進行,透過專業訓 練培養種子教師,並透過教師研習的方式,向下紮根,這一切有賴教育單 位重視並提出支援。另經由學校成長團體(學習型組織)分享給自然科教 師,透過團體的凝聚力發展出學習社群,形成維持教師專業持續發展的動 力,增進教學效能的提昇,這些都未嘗不是可行的途徑。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丁嘉琦(1999)。花蓮縣國小教師科學本質觀點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于富雲(2001)。從理論基礎探究合作學習的教學效益。教育資料與研究,

38,22-28。

王千倖(1999)。「合作學習」和「問題導向學習」—培養教師及學生的科 學創造力。教育資料與研究,28,31-39。

王郁昭、鄭英耀、王靜如(2003)。科學故事融入自然科教學對學生科學 取自: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李玉貞(2000)。光學史融入教學對高中學生科學本質觀及光概念的改變

李錫津(2002)。故事模式在課程實施上的應用。課程與教學通訊,11,1-4。

吳英長(1979)。怎樣跟小朋友講故事。國教之聲,13(2),1-5。

何偉雲(2000)。從修正-重組觀點研究國小學童科學創造力。八十九學年 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何偉雲(2004)。發散性思考測驗的同質性分析—以國小物理問題測驗為 例。科學教育學刊,12(2),219-239。

邱明富、高慧蓮(2004)。科學史融入教學以提昇國小學童科學本質觀之 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7(1),183-214。

邱皓政(2005)。創造力的測量與共識衡鑑。創造力教育專輯,30,267-298。

林佳燕(2003)。運用「故事」統整國小三年級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

NSC84-2511-S-003-083。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林陳涌(1996)。「了解科學本質量表」之發展與效化。科學教育學刊,

4(1),31-58。

林智恆(2005)。培育國小學生研創玩具教學活動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 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樹聲(2001)。科學史融入中學科學教科書的問題和討論。科學教育研 究─理論與實務,1,1-24。

林曉雯(2000)。建構主義教學策略─學習環的基本設計理念及國小自然 科教學設計舉隅。屏師科學教育,11,43-51。

柯華葳(1994)。從心理學觀點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華文世界,74, 63-67。

柯玉婷(2000)。台中地區國小職前教師與在職教師對科學本質之理解及 其教學態度的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 出版,台中市。

靳知勤 (2002)。「有素養」或「無素養」?-解讀非科學主修大學生對 三項全球性環境問題之敘述表徵。科學教育學刊,10(1),59-86。

洪文東(1997)。創造性思考與科學創造力的培養。國教天地,123,10-14。

洪文東(2000)。從問題解決的過程培養學童的科學創造力。屏東科學教 育,11,52-62。

洪文東(2002)。創造型兒童之思考特性與科學創造力的關聯性。屏東師 院學報,16,355-394。

洪振方(1998a)。科學創造力之探討。師大學報,9,201-214。

洪振方(1998b)。科學教學的另類選擇:融入科學史的教學。屏東科學教

育,7,2-10。

洪蘭(2005)。閱讀,讓你的腦更有創造力。科學人,45,42-45。

段曉林、熊同鑫、熊召弟、王美芬譯(1996)。科學學習心理學,108-109。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NSC 92-2522-S-153-012)。

唐偉成、江新合(1999)。開發科學創造力之教學策略研究-應用於國小自 然科。科學與教育學報,3,53-77 。

徐新逸(1998)。情境教學中異質小組合作學習之實證研究。教育資料與 圖書館學,36(1),30-52。

徐素霞(2001)。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台北:台灣藝術教育館。

徐詠絮 (2005)。教育部部長杜正勝談10年教改。教育廣播月刊,148,5。

翁秀玉、段曉林(1998)。國小自然科教師傳達科學本質之行動研究。科 學教育(彰師大),8,36-52。

許榮富、楊文金、洪振方(1990)。學習環的理論基礎及其內涵分析──物理 概念教學理念的新構思。物理會刊,12(5),375-398。

許良榮、李田英(1995)。科學史在科學教學的角色與功能。科學教育月 刊,179,15-27。

許良榮(1998)。科學史課文對於科學理論之閱讀學習的效果。中師數理 學報,2(1),111-141。

許良榮(1999)。科學史與科學教學---一些省思與建議。物理教育,3(1),

93-101。

許良榮(2000)。科學史輔助教材「地球的形狀與運動」之推廣教學行動

研究。教育部八十九年度中小學科學教育專案研究計畫(計畫編號:

張世忠(1997)。建構主義與科學學習。科學教育月刊,202,16-23。

張世彗(2002)。創造力評量的合意技巧。創造思考教育,12,15-27。

張靜儀、祖莊琍、許國忠(2003)。以故事情境改編教材進行自然科教學。

科學教育月刊,259,62-69。

郭重吉(1992)。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中小學數理教學的改進。科學發 展月刊,20,548-570。

郭重吉、許玫理(1993)。我國國民中學自然科學教師科學哲學觀點之調 查研究。科學教育,4,183-236。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2)。創造力政策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1998)。國語辭典。2006 年 2 月 26 日,取自 http://140.111.34.46/dict/?open。

教 育 部 ( 2006 )。 創 造 力 教 育 入 口 網 站 。 2006.05.26 取 自 http://www.creativity.edu.tw/creativity_edu_taiwan/

莊嘉坤(1999)。國小學童科學與科學家意象之分析研究。屏東師院學報,

12,37-64。

陳文典(2002)。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學習成就- 科學素養的評量。

教 學 創 新 九 年 一 貫 課 程- 自 然 與 生 活 科 技 學 習 領 域 研 習 手 冊 , 33-106,教育部。

陳文雄(1975)。創造力與創造性人格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7,

107-194。

陳伯璋(2003)。新世紀的課程研究與發展。國家政策季刊,2(3),149-168。

陳佩正(2002)。科學發展史的教學與學生的創意。應用心理研究,15,

67-77。

陳佩正(2006)。古老的科學史與未來的科學教育發展。國民教育,46(3),

16-23。台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陳俊雄(2005)。國二科學創意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昭儀(2000)。傑出理化科學家之人格特質及創造力歷程之研究。師大 學報,45(1),27-45。

陳昭儀、吳武典、陳智臣(2005)。我國創造力教育發展史。教育資料集

刊,創造力教育專輯 30 輯,97-111。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陳勇志、洪木利、林財庫(1998)。現行國中理化教科書的科學史內容分 析。科學與教育學報,2,181-204。

陳亮宇(2003)。自然科多元智慧教學對國小學生科學創造力的影響。國 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振明(2004)。影響高一學生科學創造力的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

陳振明(2004)。影響高一學生科學創造力的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