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影像特徵

挑選控制點(地面控制點或影像控制點)主要為從影像中,挑選不會搬動、具一定大小、可 辨識地物或人工結構物。以人工進行影像判釋時會考慮影像之顏色(Color)與色調(Tone)、形狀 (Shape)、尺寸(Size)、網紋或圖樣(Pattern)、紋理(Texture)、陰影(Shadows)、位置(Site)與關連 性(Association)等要素進行特徵選取的依據(John R. 1996)。顏色與色調為呈現於影像中的顏色 差異,對於灰階影像中差別為陰影深淺,或多光譜影像則為不同顏色呈現,如圖15。形狀則 為當從一張垂直的照片上面觀看的一個物體具體的形狀。例如,一棵松柏類植物樹看起來像一 個圈,而一棵落葉樹的有一個不規則的形狀,飛機場,海港,工廠等等,也能被它們的形狀被

24

鑑定如圖16。尺寸表示一個物體大約的大小可以透過照片規模或影像長度被測量。圖樣通常 是一個有規律的形狀重複出現,例如,排列房子或者公寓、稻田、公路的交替、果園等等,能 提供來自他們獨特圖案的訊息,如圖17 所示。

圖15 顏色與色調範例

圖16 形狀範例

圖17 影像圖樣範例

25

在影像紋理分析中,像元點間的相互關係如對比性或規則性,相對於像元本身的灰度值屬 較高階的定義性質,此一像元間相互關係性質則稱之為紋理(Texture)。紋理為影像灰階變化的 頻率,可決定區塊特徵影像之視覺顯示粗糙或細緻情形,為影像判釋之重要特徵之一,影像紋 理的應用相當廣泛,從遙測影像進行作物種類的判定,地物判別、作物成長階段的判讀、⋯等;

依使用之影像類型可分為衛星影像、醫學影像、織品影像、農產品影像、工業製品影像、⋯等。

前人曾對紋理的研究得到一個結論:人類對於紋理識別中最重要的三個維度為週期、方向和隨 機性(林榮章,1998)。藉紋理特性不同,可以從影像中判斷出雲、植被差異、土地裡用變化 等(圖 18)。陰影通常是影像判釋的一個視覺障礙,但是有時陰影也能給予大約高度資訊,如高 塔、高樓等等(圖 19)。位置為物體怎樣被安排與另一個各樣地形特徵(地形學,地質學,土壤,

植物和文化等)關係,如一些植物只生長在沼澤或其它在沙脊上、農莊可能喜歡某些條件、電 廠在河上游處或者天文台或者雷達設備在山頂或高處(圖 20)。關連性為具上述判釋要素具體的 結合地理特性、環境構造或者一個對象的週遭環境,能為提供影像判釋的具體訊息,如煙囪、

大樓、冷卻池塘、變壓器場、煤堆與鐵路軌道這種種相關物體可以代表該處為燃煤發電廠;乾 旱的地形、河流下游處、非常亮的反射表面加上稀少植物等可能表示該處為乾涸的河床,關連 性對於人工設施判釋常是最有幫助要素(圖 21)。

圖18 影像質地範例

26

圖19 陰影範例

圖20 位置範例

圖21 關連性範例

影像特徵(Image Feature)辨識是從影像中,尋求有意義解釋的物理物體,選出各樣的影像 特徵、影像中灰度值具有明顯變化的位置,為獨特影像屬性。影像中的特徵有許多不同形式的

27

表現,如點、線或面,也可以是河渠、樹木、建築物或是紋理、灰度出現的頻率等,依其特性 可分類成為3 種類型:光譜特徵(Spectral features)、幾何特徵(Geometric features)與質地特徵 (Textural features)。

光譜特徵由顏色、色調、比率( ratio)與光譜索引(spectral index)等組成,利用感測器對地表 地物反應差異辨識,廣泛應用於辨識植物特徵,如植生指數(Vegetation Index, VI)、常態化植生 指數與增揚植生指數(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EVI)或同類型指數等。幾何特徵通常利用空間 濾波器(Spatial filter)選出點或線性邊緣特徵(例如道路、地質或農業區邊界等等)。質地特徵則 利用影像灰度値相似形進行篩選,包含圖案、相似性與空間頻率等等,相較於前二者,質地特 徵最難以藉由電腦化進行辨識。

影像分割是影像分析過程之中間步驟,為後續諸如影像描述(Description)和辨識

(Recognition)之基礎。主要目的是將影像切割成空間中連續且特性(光譜或紋理)均值的區塊,

利用演算法找出最適合的臨界(Threshold Value) ,將影像區分成目的物以及稱為背景之其它物 體。而其方法主要可以分成像素基礎方法(pixel-based method)、輪廓基礎方法(contour-based method)及區塊基礎方法(region-based method)三類(Pekkarinen, 2002)。

影像分離的方法一般是利用影像中灰度值的二特性:不連續性5(discontinuity)與相似性

6(similarity)(劉晟志等,1988、陳耀賢,1991)。灰度值的不連續性主要是利用灰度值的突然變 化來分離影像,而灰度值之突然變化出現於孤立點(Isolated Points)或影像中之邊緣。而灰度 值之相似性是利用閥值擷取(Thresholding),區域成長(Region-Growing)和區域分裂及合併

(Region Splitting and Merging)等方法來完成影像分離的目的。

利用灰度值不連續性差異主要用於偵測可大致分為點(Point)與線(Line),面(Region)與樣板 (Templates)則多採用相似性行評量,大多影像特徵都以點為主,可直接用來確定記錄影像轉換 功能的參數,在不同區域或影像中可能無法偵測出點狀的影像特徵,但可能線狀或面狀的影像 特徵卻是相當豐富的,此時可以藉線或區塊的處理產生點的影像特徵(Raz Koren. Etc,2006)。

5所謂不連續性是指灰度值突然出現變化,例如邊界。常用方法如High Pass, Low Pass, Laplacian, Sobel,

Gradient。

6相似性是指影像的灰度值集中於某些數值上,如植生與水體的灰度值分別集中於145 與 23 附近。對於相似性的 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Thresholding, Region Growing, Split and Merge 等。

28

圖22 左為原始影像,右紅標與綠標為經萃取後點特徵

藉由一個已知或自訂的濾波器,對既有影像的部分區域或全部範圍做點對點遮罩式的矩陣 運算(加、減、乘、除)而得到特定效果的影像。一般常用如線狀偵測,可利用濾波器將權重加 強於同一方向延伸,用以篩選出連續性的物體,多以圖24 中濾波器為主,另可搭配旋轉、放 大縮小偵測不同方向性的線段。

圖23 線狀偵測濾波器

邊緣偵測通常定義為灰度值不連續的兩區塊分界(如圖 25 所示對於灰度值變化處以 0、1 表示其變化以判對邊緣所在),其步驟包含 1.雜訊平滑化(Noise smoothing);2.增強邊緣(Edge enhancement);與 3.邊緣區域化(Edge localization)。此類邊緣偵測多以一階導數或二階導數作 為濾波器,一階導數中常用Roberts、Pewitt 與 Soebl 為濾波器;二階導數則常用 Laplacian 作 為其濾波器(Sobel,1968; Rafael C. Gonzalez et al.,2001)。

圖24 邊緣偵測濾波器

2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