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差異到和諧的創作模式

第二章 女性觀點視角:男女情感關係的研究

第二節 從差異到和諧的創作模式

所以上述的男女「隱性的衝突性」、「對立融合的矛盾」與「內心的糾結」等等 例子,都是具有衝突以及對立性的,因此在視覺的效果聯想上,會是清晰並具有對比 性。因此在描繪物體時,會有強烈的「對比性」,例如會有巨大的昆蟲、花, 對比的 極小的昆蟲、但是整體的畫面又異常的和諧與唯美。並借由種種不同表現的技法嘗試,

達到畫面多樣變化的可能。

雖然「隱性的衝突性」、「對立融合的矛盾」與「內心的糾結」等等特質難以在 情境中 完全區分,但筆者還是就對立的方式分成三種不同的情境意義。嘗試大膽地作 出不同的筆做實驗,試著作出各種不同的對立變化,並找到其中的象徵意義與美感。

接下來, 就完成的作品加以分類,使不同的對立方式找到相應的情境,進而將之分類 成不同的系列。

第二節 從差異到和諧的創作模式

男、女的差異從根本來看,不管是在大腦的結構、生理構造到身體骨骼都有非常 大的區別;在心理上,男女對於處理事情的態度、對事物的反應、對人的表達方式與 需求,也都有截然不同的分別。但若是從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來看,凡是人類 都有愛與隸屬的需求,而這愛與隸屬的需求對於人類而言是基本的需求,也就是說即 使男女在生理上、心理上有根本的不同,但對愛的需求都是必要的。筆者在進行男女 關係創作時,一開始就用男女基本的生理、心理不同來作為創作的發想,並從作品中 製造差異及衝突感。但是男女對於愛的需求都是相同對等的,所以筆者最後就是用融 合、和諧的畫面與氛圍作為作品最後的畫面表現,達到理想且真正的平衡。

一、製造衝突

「衝突」是筆者一開始對於男女關係主題的所下的註解。筆者認為男女的關係,是對 立、相對的、具衝突性的。例如女性平常就被要求要有女性特質,要溫柔、體貼、細膩、

被動的、多愁善感……。而男性同樣的也會被要求具有男性特質,要粗獷、剛強的、嚴肅 的、並且要自立。男女的特質差異性極大、所以筆者就畫面上製造差異的衝突感。

(ㄧ)被動與主動的差異

主體的「花」與「昆蟲」,剛好就是大多數男女在面對情感上態度的對照。「花」

在面對外在的環境刺激時,都是被動著包容,接受外在的刺激,就如同女性在對待情感的 態度。而「昆蟲」在面對外在環境的刺激時,都是主動的反應或是具侵略性,就如同男性 在對待情感的態度。

(二)主體物體大、小的區別

主體物的大、小區別,是為了要強化主體的「花」與「昆蟲」,誰的掌控性 旺盛 、 誰的主導性較強,誰的權力就大。在畫面上便以此特點來展現,佔據主導地位的極為畫面 中主體較大的,而與主體物相對,處於被領導一方,則會以較「小」的主體呈現。

圖3-1:賴忻怡,〈對立融合的矛盾(一)〉,彩墨紙本,90×180cm ,2018。

(三)掠奪與被掠奪性的不同

在男女關係中,有一種關係為「不對等關係」,即指有一方過度索求,而另 一方

付出過多的心力、感情,導致原本應該維持平衡的關係不再對等。因此在筆者的創作 作品中,將特別放大「花」與「昆蟲」,呈現出他們之間作為「掠奪者」 和「被掠奪 者」的姿態,並以此呈現這不對等的狀態。例如:將養分已經被吸乾的枯萎「花」放大,

相對於蜜蜂滿載而歸的採完蜜,已經漸漸離去縮小的身影。 或是放大版的「昆蟲」正 在盡情吸食小小「花」的花蜜。這樣極大、極小的主體 差異在在都在呼應被掠奪者的 主控性,以及被掠奪者的悲哀。

圖3-2:賴忻怡,〈對立融合的矛盾(二)〉,彩墨紙本,90×180cm ,2018。

以上是筆者在創作時,想做出男女的差異,表現出男女不同的本質與社會的差異 對待。接下來要討論的是,男女如何在現在的社會慢慢的抹除彼此的差異,創造出更 和 諧,對彼此更有力的未來。

二、抹除差異、製造和諧

在現代的社會強調兩性化或是中性化的特徵,才是最受歡迎的人格特質。無論男 性和女性都需要去體諒、了解彼此的性格差異。要掙脫傳統的束縛,雖然是一件相當 具挑戰性的事;但唯有突破傳統性別角色的框框與限制,才能讓兩性可以更自然的培 養中性的特質,對於兩性的交往也將變得更有利。

(一)肌理的相似性

筆者在繪畫整張畫時,第一層打底,是使用素描筆以及針筆製造線條與物體的陰 暗面,為什麼筆者要選用素描筆與針筆這種既沒辦法顯示出宣紙特點的媒材又可能會 傷害宣紙,媒材呢?因為男女關係一開始是雖然是因為相互吸引而交往,但是由於男 女生理與心理的不同就會漸漸的開始就會發生衝突、矛盾,這些衝突與矛盾就會造成 彼此的傷害,而看不清原本各自的優點。直到男女雙方漸漸學會體諒、了解對方。在 進到筆者所謂的第二層打底。第二層開始使用毛筆的乾擦與濕染反覆地交錯與堆積,

讓原本剛硬線條,增加了許多不一樣肌理的變化,增加其豐富性。並把整張畫原本是 硬筆的線條增加柔和感的線及粗糙的塊面,最後用濕染的方式加以統一。第二層打底,

筆者開始用乾擦、濕染的方式發揮筆及紙的優點,一點一點慢慢的去增加其韻味和趣 味,讓兩種媒材配合越來越好,越來越有厚度以及融合性。

圖3-3:第一層打底。 圖3-4:第二層乾擦、濕染。

(二)上色方式極為相近

筆者在做繪畫創作的設定時,希望繪畫的畫面開始或是前半段過程中是具有衝突 性而且是黑白灰的色調去做調和, 但是最終隨著媒材的改變,畫面開始慢慢的衝突性 縮小,漸漸的筆者開始染上色彩。就順著筆者原本預設的方式,將畫面仍保有平衡、唯 美的感覺。所以筆者最後在上色時,都是使用淡染而且特別挑和諧的顏色,一層層 淡淡的 畫上去,以保持畫面的協調性。

圖3-5:衝突、黑白灰色調。 圖3-6:第二層調色、和諧色調。

(三)主體大小的對調及反思

筆者在創作「花」、「昆蟲」時,「花」的角色並未一直都是以小部分的表現,

而是以「花」與「昆蟲」相互大小的對調方式出現。有時是「花」大、「昆蟲」小:有 時則是「花」小,「昆蟲」大的方式去做反思。就如同筆者於前文所述及的「動態平衡」

觀點,雙方在不同的情況下相互領導,同時也被對方引領而成長,這樣的男女關係才會越 來越進步。

圖3-7:昆蟲「大」、花「小」。 圖3-8:昆蟲「小」、花「大」。

從差異到和諧的創作模式,從男性與女性不同的生理、心理、社會差異的影響,經過 過程的衝突、調適,到最後男女關係找到的平衡點,這就是筆者在創作上想要表的想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