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 Bessel function 到週期性古典軌跡

四、 圓柱波導與 Bessel Function

4.4 從 Bessel function 到週期性古典軌跡

Bessel function 為圓形彈子球的本徵態,具有無限的對稱性,利用 Bessel function 當做基底,可以疊加出存在於圓形彈子球檯的古典軌 跡,藉由此種線性疊加方式找出產生週期性古典軌跡圖樣的通式。 點連成一弦,其量子化條件可寫成 km,nRsin(qπ/p)=[m(q/p)+n+(3/4)]

π。

34 波導管裡電磁波的古典軌跡,也就可回歸到數個 Bessel function 疊加 的示意圖。

35

圖 4.4.1 Bessel 理論模擬圖形

36

37

圖 5.1.1 實驗架構示意圖

38

圖 5.1.2 以 35cm 光纖光導管在無活動孔徑板的原始近場圖像

39 圖像隱約的佈滿如同 Bessel function 的同心圓、中心同心圓存在不明 顯的螺線旋渦、不論 p,q 比值如何皆會於中心產生一同心圓的禁止區 的佈滿如同 Bessel function 的同心圓、軌跡於靠近圓中心較亮靠近邊 界較暗、皆於中心產生一同心圓的禁止區域。Bessel 疊加模擬圖形相

40

(a)

(b)

(c)

圖 5.2.1 (a)35cm 光纖光導管實驗圖形 (b) 粒子性模擬圖形 (c) 波動 性模擬圖形

41

對於實驗圖形的差異較小。比較實驗與模擬的圖形,實驗所得圖形幾 乎等同於 Bessel 疊加圖形。

接下來,固定實驗裝置的位置與角度,微幅調整凸透鏡,更換不 同的傳導光導管。分別使用三個相同材質、相同直徑而長度不同的光 導管,用近乎一樣的入射角度,拍下三個光導管所產生的相同 p,q 比 圖形。以相同 p,q 比的狀態下,觀察光在不同長度光導管所得到的傳 導結果,比較其間的圖形差異。三個光導管的長度分別為 35cm、12cm 及 5cm,得到如圖 5.2.2(a)-(c)的近場圖像,p,q 比依序為(3,1)、(5,2)、

(4,1)、(5,1)、(7,3) 。圖 5.2.2(a) 為 35cm 光導管的實驗圖形;圖 5.2.2(b) 為 12cm 光導管的實驗圖形;圖 5.2.2(c) 為 5cm 光導管的實驗圖形,

以同樣入射角的角度,5cm 長度的光在 (5,1)及(7,3)模態下軌跡只有片 段,無法呈現完整的圖像,因此僅放置(3,1)、(5,2)、(4,1)三張圖像。

比較三個不同長度的光導管所產生的成像圖形,可發現一主要最 大差異,較長光導管其圖形為完整且封閉的軌跡,較短光導管則軌跡 只有片段,其圖形不完整,且不為封閉週期,由以上實驗的結果,觀 察到較短光導管,其圖形軌跡有明顯截斷的現象,而此種現象無法以 Bessel 的波疊加方式,做清楚的模擬與解釋,接著在本論文的 5-3 節,

我們將針對此類現象,更深入的探討。

42

(a)

(b)

(c)

圖 5.2.2 (a) 35cm 光導實驗圖形 (b) 12cm 光導實驗圖形 (c) 5cm 光導 實驗圖形

43

44

與 5cm 可分別得到圖 5.3.1 (b)三個圖形,比較實驗與理論圖形,明顯 看出較小 Lz則圖形軌跡出現截斷現象,雖圖形整體可識別為(3,1)模態 圖形,但其軌跡不完整且不封閉。接著繼續使用程式模擬比對於圖 5.2.2 三種光導管的(5,2)、(4,1)與(7,3)模態圖形,分別產生圖 5.3.2 至 圖 5.3.4 的模擬圖形,比對實驗圖形與理論模擬結果,皆非常符合。

由以上結果可知,當適當光導管長度時,可以使運動的軌跡成像 為一條封閉的週期圖形;但當光導管長度較短時,則成像為不完整且 不封閉的圖形;反之當光導管長度較長時,成像為多條封閉週期所疊 加的圖形,因為光導管較長,其運形軌跡較多次的疊加。由理論模擬 的結果所得的圖形與實驗圖形相比較非常吻合。

在此次的實驗,光傳導而產生的圖形,為明顯的波動性質,而利 用不同長度光導管,可觀察到圖形的截斷現象,而此現象只能以粒子 性解釋,再次的驗證,光同時具有波動與粒子二重性。

45

(a)

(b)

圖 5.3.1 (a) 依序為 35cm、12cm 及 5cm 光導管實驗所得(3,1)模態 (b) 理論模擬產生的相對(3,1)模態

46

(a)

(b)

圖 5.3.2 (a) 依序為 35cm、12cm 及 5cm 光導管實驗所得(5,2)模態 (b) 理論模擬產生的相對(5,2)模態

47

(a)

(b)

圖 5.3.3 (a) 依序為 35cm、12cm 及 5cm 光導管實驗所得(4,1)模態 (b) 理論模擬產生的相對(4,1)模態

48

(a)

(b)

圖 5.3.4 (a) 依序為 35cm、12cm 及 5cm 光導管實驗所得(7,3)模態 (b) 理論模擬產生的相對(7,3)模態

49

第六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利用光經由光導管傳導的結果,成像圖形呈現光的波動特性,改 變光導管的長度,可觀察到截斷的圖形,而此現象只能以粒子特性的 理論模擬,這樣的實驗架構建立起古典與量子力學的關聯性。之後希 望能藉由改變其它實驗條件,以產生更多有趣的現象,如同此次實驗 所得近場到遠場的圖形(圖 6.1.1 及 6.1.2),其成像的變化過程中,軌 跡以螺旋狀慢慢往外擴散,最後形成有數個亮點的螺旋光圈,這些現 象經由更多的參數調整與條件改變,加以配合理論模擬,可更深入的 比較與探討,期望之後得到更條理化的解釋且令人驚奇的結果。

另一方面,除了圓柱型的光導管,可利用不同形狀的光導管,觀 察不同邊界條件所傳導出不同的圖斑成像。近期,也有數個期刊發表 探討關於一樣入射角度而分別利用左旋與右旋的雷射光,所產生的成 像差異,這些有趣的現象,都是以後能在更長遠研究的方向。

50

(a)

(b)

圖 6.1.1 (a)以 35cm 光導實驗所得(5,2)模態圖形 (b) 光束追跡理論模 擬圖形

51

(a)

(b)

圖 6.1.2 (a)以 35cm 光導實驗所得(25,6)模態圖形 (b) 光束追跡理論模 擬圖形

  52

References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Waveguide.

[2] http://profleeclub.ep.nctu.edu.tw/~wilee/proflee4/public/articles/130/index.phtm l.

[3]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A2%E7%B2%92%E4%BA%8C%E8%

B1%A1%E6%80%A7.

[4] 李金航, 自然科學中的數學概念, 碩士論文, 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應用科 技學程, 98年.

[5] http://en.wikipedia.org/wiki/Waveguide_(optics).

[6]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4%9D%E5%A1%9E%E5%B0%94%E5%

87%BD%E6%95%B0.

[7] 李渝龍, 利用電腦輔助視覺化研究準晶格圖樣,  碩士論文,  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 應用科技學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