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或「抗戰勝利紀念」哪一語彙?為什麼?(單選)

□(A)終戰紀念 □(B)抗戰勝利紀念 □(C)都可以 □(D)

沒意見

30 1995年10月25日,在陳水扁擔任臺北市長任內,曾將「五十週年光復節」改為「終戰五十年」,並舉辦了一 系列的紀念活動,引發了有關「光復」或「終戰」的討論。

有38%的受訪學生選(A)終戰紀念;有33%選(B)抗戰勝利紀念;

有13%選(C)都可以;有16%選(D)沒意見。其中女生有40%選(A),

比男生的37%多3個百分點;選(B)的女生有36%,比男生的30%多6個百 分點;有9%的女生選都可以,男生有16%,比女生高出7個百分點;至於 選(D)沒意見的女生有15%,與男生的16%相近。大致來看,選(A)、

(B)以及都可以、沒意見的比例,大致是各1/3左右。

選擇終戰紀念的受訪學生,所提出的理由可分為以下幾類:一、對日 抗戰的結果是慘勝,付出的代價太高,滿目瘡痍,只有損失,沒有所謂 的誰勝誰敗。例如,學生寫道:「抗戰的終結付出中國太多的代價,伴 隨而來的國共內戰,使人民更加痛苦。這樣的結果僅僅只能算是『對手 認輸了,抗戰終結』,對整體中國而言,並非勝利。」另一位學生亦表 示:「『勝利』二字在平民聽來反而會覺得格外諷刺,尤其中國在抗戰勝 利後,國內之慘狀更是淒慘,因此我認為『終戰』會更能有警惕,與提醒 之作用。」二、從抗日戰爭時期臺灣是日本領土,日本戰敗了,臺灣何來 勝利之說?如:「打仗時我們是替日本人打,日本戰敗後國民政府接收臺 灣,兩者在戰爭中是對立的,用終戰紀念沒有輸贏比較適合。」另一位考 生認為,「臺灣在當時基本上是屬於日本國,且許多臺人也加入皇軍和日 本一起作戰,所以在臺灣,我認為用終戰紀念較妥,用抗戰勝利紀念感覺 就是在說: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三、認為這種說法,太像早年的國民 黨立場,臺灣沒必要以特定民族的角度來紀念戰爭,「抗戰勝利紀念這種 說法,太像早年國民黨的立場了,現代應用較中立的終戰紀念就好。」另 一位學生則表示,「抗戰勝利紀念像是站在中國大陸人的立場。」有位學 生更指出,「臺灣畢竟已脫離了中國,在實質上更接近世界主流的觀點,

因此應該以較廣的角度來看待『八年抗戰』。」四、認為抗戰之所以取得 勝利是因為美國投下原子彈,日本才投降,不是國民政府的戰力所致,

「抗日能夠勝利,有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美國的協助,並非臺灣真正的實 力,因此不適用勝利,而且也比較不客觀。」五、採用終戰紀念予人美好

的前景,「終戰紀念給予人們不再有戰爭的美好前景,抗戰勝利紀念似乎 並未給予此類保證。」又如,「畢竟還是希望能夠以和平理性態度解決國 際事務,雖然是一個象徵性的紀念,仍希望是『終止戰爭』。」有學生則 將終戰概念與普世價值連結,「以普世人權價值的『和平』而言,終戰所 傳達的意涵較為妥適。」

選擇抗戰勝利紀念的學生有如下的理由:一、認同中華民國及其在抗 戰中的奮戰與努力,如「『抗戰勝利」較能充分表達我方不屈不饒,堅持 奮戰,而最後得以勝利的堅強意志。」另一位學生亦表示,「『抗戰勝 利」是國民政府用血淚換來的,不因統治的地方不同,而有所更改。」更 有學生指出,「當初力抗日軍的便是日後撤退來臺的國民黨,嚴格來說,

真正能紀念『抗戰』的大概也只有臺灣。」二、強調日軍侵略中國的史 實,「在我的認知裡,究竟是日本侵略我國,為使後人易曉而不待深探,

宜用此語。」而抗戰勝利紀念正是「對抗入侵贏得勝利的紀念。」另一位 學生更強調,「無論臺灣民族認同或是否認為抗戰為『自己的歷史」,但 倘若欲發起紀念,則應以『抗戰勝利』之名,以示反對侵略之精神。」

三、認為抗戰結束後,戰爭狀態並未隨之遠去,「終戰的定義太廣,因為 此八年結束後,內戰又緊接著來,那如何能說是『終』戰呢?」

至於選擇「都可以」和「沒意見」的學生,主要的看法有,一、尊重 多元價值,「臺灣人民那麼多元,我覺得不能從單一方面去考量,對不同 的人都會是種傷害。」二、尊重不同族群的歷史經驗,「整體來看,臺灣 好像不是(也沒本錢是)立場很鮮明的抗日,用終戰紀念這個比較中性 的詞,似乎較合宜。可是所謂『臺灣』指的是國民政府,還是這個地理 區域呢?從政權還有民族上的牽絆來看,我們好像也是『抗戰勝利』的一 員。」三、臺灣定位不清,不知要用何種立場紀念,如「目前為止臺灣的 地位還處於尷尬,故對於這一詞彙,我沒有特定的看法。」

從問卷結果來看,也許未來教科書對於抗戰的歷史意義,乃至中國戰 場在反侵略戰爭中的貢獻,可以有更多的討論與分析。畢竟,「終戰」不

該是發動戰爭者在投降後的藉口;「和平」,也不會是透過妥協姑息就能 得到。若沒有中國軍隊拖住日本,讓日本與德國無法在印度大會師,否則 結果如何實未可知。這場反侵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擺脫了一百多年來

「強凌弱,眾暴寡」的命運,揆諸歷史,唯有公理正義的彰顯,侵略者受 到失敗的教訓,人類才有可能得到最後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