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第五節 按職業分析

圖 4.14 到圖 4.16 分別為以職業區分之北部都會區、中部都會區與南部都會區的毒 品犯罪人數分析。從職業方面分析,我們發現,北部都會區中無業者與從事勞力方面工 作的操作工、體力工等從業人員,使用毒品犯罪的比例最高,兩者總和約有 78%;中部 都會區亦然,兩者總和高達 88%,較北部都會區高出 10%,而無業者使用毒品導致犯 罪的人數居然高達 55%,其比例遠高於北部都會區與南部都會區在此項目的比例,是否 是因為中部都會區的失業人數較南北兩大都會區來的多而產生這樣的現象,值得深思。

南部都會區中亦是無業者與從事勞力方面工作的操作工、體力工等從業人員,使用毒品 犯罪的比例最高,兩者總和約有 85%,在三大都會區中排名第二;除此之外,我們也觀 察到,越是偏向服務性質的工作,或是越高階工作的經理人、專業從業人員,使用毒品 犯罪之比例越低,而無業或是越是從事體力方面的工作者,使用毒品犯罪之比例越高,

尤其是無業者,在職業類別中嚴然成為可能因毒品而犯罪的高危險群。

圖 4.14 以職業區分之北部都會區毒品犯罪人數分析

圖 4.15 以職業區分之中部都會區毒品犯罪人數分析

圖 4.16 以職業區分之南部都會區毒品犯罪人數分析

從以上第二節到第五節的分析中,我們歸納出,以男性、30 歲至未滿 40 歲者、國 中教育程度以下與無業或從事體力方面工作者,是使用毒品導致犯罪者的高危險群。就 性別的角度而言,男性通常背負著養家活口的責任以及男兒有淚不輕彈之傳統觀念的影 響,造成其所承受的壓力較女性為高,在無適當紓壓管道之下,藉由毒品逃避問題,就 成為其合理化的藉口。就年齡的角度分析,30 歲至未滿 40 歲為家庭與社會的中流砥柱,

負擔經濟狀況的壓力通常較大。男性者與 30 歲至未滿 40 歲的青壯年者,面對壓力時,

如果沒有適當的管道宣洩與紓壓,在此時又不小心接觸了毒品,很容易會因為毒品一時 的誘惑而誤入歧途,進而犯罪。就教育程度分析,教育程度越高者,通常所吸收的知識 與接收的資訊越廣,對於毒品的危害有一定程度的認知,自然而然地就比較不會輕易地 去觸碰毒品,當然也就不會有毒品犯罪的行為發生,又因為物以類聚或是工作之故,身 邊的友人與同事使用毒品的比例也較少,接觸毒品的機會自然較少,身邊的友人與同事 使用毒品的比例若較多,接觸毒品的機會自然也較多。最後,就職業類別分析,無業、

從事體力工作者使用毒品導致犯罪之比例最高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對毒品的認知不 足,所接收的資訊較少,且周遭環境與同儕的影響力較大,導致容易接觸毒品進而犯罪。

另外,越是從事專業工作與專業技術者,與教育程度的水平具有高度的相關,也就是說,

這類型的工作通常具有一定的知識水準,自然需要教育程度較高者從事,而它們對於毒 品的知識也較多,所以也就比較不太可能接觸毒品,因為毒品而犯罪的情況也就比較少 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