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揮桿動作之相關動力學研究

本節首先對足底壓力做相關文獻探討,其次深入探討左右腳地面正向作用 力相關研究做探究,分別陳述如下:

一、足底壓力研究

陳邦賢(2000)本研究所建立的腳底壓力分佈圖形,可作為理想揮桿模式 壓力分佈之準則。且可經由圖形上之判斷(即腳底壓力分佈區域之不同處)而 得知,其揮擊出之好球或是壞球。故好球率與重心轉移、重量分配與腳底壓力 分佈皆有密切的相關性。而從高爾夫揮桿過程中,壓力重心之轉折點與即將下 桿點間之時間差與在上桿頂點是打好高爾夫之關鍵因素之一。

Kawashima(1998)利用微小的力量感測器裝設在受試者的左右腳的鞋墊 上,有七位技術成熟的選手以及技術不成熟的選手進行實驗,分別針對上揮桿 期(backing swing)、下揮桿期(down swing)、擊球點(impact)以及餘勢動作 期(follow through)等不同的狀態,對足底壓力進行分析討論;技術成熟的選 手在上桿終點的時候,將重量放置在右腳中心,在下揮桿期的時候,將重量轉 移到左腳內側邊緣,直到擊中球瞬間將重量分佈到左腳腳趾頭以及跟骨上,在 餘勢期時才將重量轉移放置左足;技術不成熟的選手,容易出現的狀況是至擊 球點時,仍將重量放置右腳,在餘勢動作仍有相同的趨勢。

二、動力學研究

劉玉仁等(2000)針對八位差點在 7-10 的男性右打者(平均年齡 40 歲), 分別使用 1 號木桿與 7 號鐵桿,在測力板上進行 5 次揮桿打擊動作,發現上揮 桿過程中,前腳(front foot,靠近球洞方向的腳)向外側施力漸減,承受的正 向作用力逐漸移到後腳(rear foot,遠離球洞方向的腳);直到上桿頂點,後腳 承受一最大旋轉力矩。下揮桿過程中,後腳向後施力增加,向外側施力漸減;

前腳向前施力增加,承受的正向作用力,也由後腳逐漸轉移到前腳,在擊球瞬 間附近,前腳所承受的地面正向作用力,在使用 1 號木桿約為體重的 110%±6

%,而在使用 7 號鐵桿約為體重的 102%±7%,有明顯差異。雙腳所承受的總 地面正向作用力,在使用 1 號木桿約為體重的 128%±5%,而在使用 7 號鐵桿 約為體重的 113%±6%,有明顯差異。另外雖然 1 號木桿與 7 號鐵桿對於高爾 夫揮桿時的揮桿姿勢沒有明顯的影響,但是揮桿動作與重心移動的配合,卻是 達到有效揮桿動作所必須的。

劉玉仁與邱宏達(2006)針對 7 位差點在 0-9 的男性右打者(平均差點為 4±3.2 桿),雙腳分別站立在兩塊測力板上,量測出三個方向的地面反作用力,

發現在擊球瞬間之前,左腳所承受的地面正向作用力,在使用 1 號木桿約為 1.10

±0.06 倍 BW(bady weight),雙腳所承受的總地面正向作用力,在使用 1 號木 桿約為 1.28±0.05 倍 BW。

劉玉仁、周有禮、羅世忠(2002)指出高爾夫揮桿動作是由軀幹的扭轉來 開始上桿,身體聚集了相當的能量後達到上桿的頂點,在藉由左膝伸展與左腿 迴旋的啟動,引發臀部與軀幹迴轉並且很ㄧ致的傳遞動能到桿頭以撞擊球體。

下桿過程的動作協調影響著擊球時的穩定,下桿啟動時左腳動作的優劣則關係 著擊球的效果與動能的傳遞。並研究發現擊球瞬間左腳所承受的地面正向力,

使用 7 號鐵桿約為體重的 102.0%±7.2%,1 號木桿約為體重的 121.1%±9.0%,

兩者有明顯差異。顯示下桿起動的左腳動作有相當ㄧ致的順序且支撐身體穩定 揮桿的左腳力量極為重要。

在站姿時,雙腳的重心平均落於兩腳上應是各 50%的分配,上桿時重心逐 漸右移,在頂點時應有 80%至 90%重量在右腳上,且應放在右腳內側而非外側 以避免側移,下桿時重心逐漸左移,至擊球時應兩腳平均站穩,且重量稍微放 在左腳上,由於慣性作用至收桿時重心會繼續左移,最後身體重量應 90%在左 腳。而揮桿時應避免將重心放在腳尖,否則很難作出一致性的擊球軌跡(Faldo, 1997;Foston, 1996)。

許義章(2005)針對三位大專優秀高爾夫選手探討一號木桿不同打擊點的 三向地面反作用力分量的研究,從研究結果資料發現,不同擊球位置有不同地 面反作用型態,尤其是反作用力峰值的大小、作用時間及衝量大小,其中地面 反作用力右腳最大力量峰值 0.2207 倍 BW,左腳最大力量峰值 0.4143 倍 BW。

該研究發現選手下桿時須將重心移至左腳,產生桿頭加速擊至球時,左腳由地 面反作用力反應之力量及衝量為最大。

Richard(1985)使用五號鐵桿在撞擊剎那,初學者的左腳垂直分力為體重 的 49%,選手為 66%(同時壓力中心比較靠近於腳跟)。William(1983)曾經 對使用 1 號與 7 號桿子所造成腳底力量的差異,解釋為揮桿時較長的桿子形成 較大的桿頭速度,而要產生較大的桿頭速度可能需要身體或腳提供較大的力量。

綜合上述文獻得知,揮桿動作基本在上揮桿時,身體重心始往右側移,地 面反作用力主要在右腳,直至接近上揮桿頂點時,地面反作用力轉向左側移動,

而後上揮桿頂點至擊球瞬間,身體ㄧ直往左側移動,地面反作用力漸漸移往左 腳。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