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放射線治療認知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婦癌病因 婦癌病因 婦癌病因 婦癌病因、 、 、 、症狀及疾病治療 症狀及疾病治療 症狀及疾病治療 症狀及疾病治療

婦癌在臨床可分為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及陰道癌等,分 述如下:

一、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是全世界婦女健康的主要殺手,也是台灣婦科癌症的頭號 殺手。根據衛生署 2011 年最新統計報告指出,每年台灣約有 1846 例新 增的子宮頸癌患者,約 681 人死於子宮頸癌。過去有 80%的患者發現時 已是侵犯性子宮頸癌。子宮頸癌主要成因,如:人類乳突病毒

(Humanpapillovirus,HPV)的感染、自身免疫功能的正常與否、吸菸婦 女或免疫系統缺陷(如愛滋病患者或帶原者),都是子宮頸癌的高危險因 子;而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與性有關,包括過早的性生活、過多的性伴 侶等。當子宮頸上皮細胞受到感染,子宮頸細胞便容易產生突變而形成 癌症,在子宮頸癌形成之前有一段潛伏時間,稱為子宮頸癌前期(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大部份的癌前期病變經過 5-10 年演變為 子宮頸癌(邱燕坤,1997;黃清意、賴世偉,2007;葉季森,2002)。

子宮頸的 HPV 感染已知至少有超過一百種的 HPV。針對其致癌性,

可將 HPV 分為「低危險型」與「高危險型」兩類,其中「高危險型」有 HPV-16、18、26、31、33、35、39、45、51、52、53、56、58、59、66、

68、73 及 82 共 18 種型別。但不是所有感染高危險型 HPV 的人都會有 CIN 或子宮頸癌。婦女感染 HPV,通常不是永久性的感染,多數不需要

治療,大約有 70%的感染者可以在 2 年內自行痊癒。但若持續感染高危 險型 HPV,子宮頸細胞便容易發生癌化,其中約有 20-30%會形成 CIN,

大部份的侵犯性子宮頸癌是由 CIN 慢慢長時間演進而來的,此過程一般 需要五至十年以上的時間。全世界子宮頸癌最常見的 HPV 致癌型別是 16 型和 18 型。在台灣及亞洲地區,52 型和 58 型亦常見於子宮頸高度病變 和子宮頸癌(何志明,2010 ;Fischer, M. ,2002)。

子宮頸癌的臨床分期,一般分為原位癌(零期)及一、二、三、四 期。零期的子宮頸癌僅為上皮細胞的退化現象,一期為侷限於子宮頸的 子宮頸癌,二期為向陰道或骨盆方向侵犯的子宮頸癌,三期為向骨盆腔 器漫延的子宮頸癌,四期則可分為膀胱或直腸侵犯或遠端器官侵犯的子 宮頸癌(楊正暉,2000)。通常子宮頸原位癌(零期)的治療成效最好,

幾乎有百分之百的治癒率,一期的子宮頸癌治癒率亦可高達 85%至 90%,二期的五年存活率為 60%至 80%,三期的五年存活率為 30%至

45%。四期的五年存活率僅有 10%至 14%(胡淑媛,2000)。經臨床實證

發現,子宮頸癌有較長的癌前期,只要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95%以上子 宮頸原位癌,大都能由子宮頸抹片檢查及早偵測出異常細胞,成為所有 癌症中最容易早期發現且治癒效果佳的疾病。只要婦女能每年定期接受 子宮頸抹片檢查,在子宮頸癌尚未進入第一期前,給與適當的處置和治 療,子宮頸癌對婦女健康的危害也將減到最低(林麗珠,2003;楊鎧玉,

2003)。我國近年來對於子宮頸抹片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讓民眾可

藉由定期作抹片檢查,提早發現子宮頸細胞病變,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

使死亡人數下降,確實是可預防和早期治療的癌症(財團法人國家衛生 研究院,2011;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1)。

子宮頸癌初期患者常沒有症狀,首先出現的症狀是陰道分泌物增

加、出血和呈現水樣液,病程的擴延會逐漸變成暗色且帶有惡臭味。陰 道出血常見的狀況是接觸性的出血,如:性交後的出血、發生在兩次月 經期間、或停經後出血(鄭丞傑,2006;張文華,2007)。

子宮頸癌的治療初期的適當處理,應以手術或放射線治療為主。手 術治療應侷限 IA 期及以前局部病灶較小,治療單純以全子宮切除術為 主。若期別屬 IA2 期及以上者,手術應行根除性子宮切除術,合併骨盆 淋巴結摘除,或直接接受放射線治療,兩者後的病理報告,若發現危險 因子,可同步施行放射線治療合併化學治療,減低再復發機率,以取代 過去單獨放射線治療;同步治療效果最佳,同時能延長病人存活率(何 志明,2010;陳祈安,2003)。根除性手術治療後,經病理檢查具高度危 險性,可能侵犯淋巴腺、子宮頸旁組織及手術切除之邊緣,會採取手術 後輔助性放射線治療,治療方式是採骨盆腔體外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 療,同時追加陰道腔內近接放射線治療,以達到良好的後續治療(陳祈 安,2003; Leung et al., 2004)。

大多數子宮頸癌因疾病、手術、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導致可能的 倂發症,如:尿路狹窄、噁心、疲勞、下肢淋巴水腫、腸道狹窄、缺乏 雌激素,造成陰道萎縮、陰道壁變薄、增加骨盆腔纖維化、性功能減低,

故影響生活品質(Ezzell,2001; Park,et al,2007),子宮頸癌病患合併治療 後,因各種因素的影響,故可能需要長時間的輔導和症狀管理,以促進 癌症病患達到最佳健康生活品質的狀態。

二、子宮內膜癌

在西方國家,子宮內膜癌在生殖道癌症是首位。在台灣根據最新統 計子宮體癌發生率在婦女癌症排名第 7 位(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2011)。台灣子宮內膜癌好發年齡於停經後 55-60 歲的女性,由於飲食習

慣逐漸西化,子宮內膜癌發生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根據衛生署最新統 計報告,台灣每年發生率於 2000 年有 418 例,直到 2011 年上升到 1496 例,在台灣新增的子宮內膜癌患者為所有癌症增加最多的一種,根據調 查似乎有年輕化的趨勢,45 歲以下約佔<10%,預後較好(王鵬惠,2006;

李耀泰、陳福民、林大欽、郭宗正,2007;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2011)。

子宮內膜癌危險因子,包括:1.肥胖:造成子宮內膜癌最重要的因素,

體重超重 21 到 50 磅的肥胖婦女,發生子宮內膜癌危險性增加 3 倍,超 過 50 磅則增加 10 倍,因為脂肪會製造雌激素,刺激子宮內膜增生。

2.長期使用女性荷爾蒙:停經後的婦女如果只補充雌性激素,發生子宮內 膜癌危險性增加 4 到 8 倍,而且危險性隨著劑量以及使用時間增加而升 高,如果加上黃體素則可以降低這個危險性。3.內科疾病-糖尿病及高血 壓:約 60%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有糖尿病或高血壓。4.沒有生過小孩或是比 較少:會生育的婦女卵巢功能多正常,子宮內膜受到雌激素連續刺激時 間常易造成子宮內膜癌發生率。5.初經較早、停經較晚發生率增加子宮內 膜癌的機會。6.使用荷爾蒙療法:長期使用雌激素未附加黃體素,會增加 子宮內膜癌發生率。7.乳癌患者使用 Tamoxifen 是一種選擇性動情素受體 調控劑:對乳房有抗雌激素作用,但對於子宮則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發生 率。8.其他-有些會引起雌性激素過度刺激的狀況:長期排卵不正常、多 囊性卵巢症候群、具分泌雌性激素功能的卵巢瘤等,也與子宮內膜癌的 形成有關(李耀泰、陳福民、林大欽、郭宗正,2007;何志明,2010;

陳祈安,2004;簡婉儀,2006)。

子宮內膜癌發生於停經前、後不正常的出血是最常見的症狀,90%

的病人子宮不正常出血,不到 5%的病人沒有症狀。而停經後的出血、久

治不癒的陰道不正常血絲狀分泌物、子宮積膿、貧血等,都是子宮內膜 癌可能的臨床表現。子宮內膜癌容易以不正常陰道出血表現出來,發現 疾病時超過 75%病患屬第一期,故發現病灶時只侷限子宮體內,疾病確 診後其五年存活率分別為:I 期:90%、II 期:60%、III 期:40%、IV 期:

5%(王鵬惠,2006;何志明,2010;陳祈安,2004;簡婉儀,2006)。臨 床上第一、二期子宮內膜癌其中 15%會復發,約 60%是有症狀的復發,

如:陰道、膀胱或直腸異常出血、不明腫塊或疼痛、咳嗽等(王鵬惠,

2006;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2011)。

子宮內膜癌的診斷是以子宮內膜刮除為主。早期子宮內膜癌手術治 療為主,治療依病理組織侵犯程度有不同,第一期行全子宮及兩側卵巢 輸卵管切除,和後腹膜淋巴結的摘除,手術後的輔助治療方式,常用骨 盆腔體外或陰道腔內放射線治療;第二期行根除性子宮切除及骨盆腔淋 巴結摘除術,再加輔助性放射線治療;第三、四期除手術外,以體外放 射線治療、荷爾蒙療法或化學治療為主(王鵬惠,2006;古雪貞、李珮 禎、田聖芳,2010;李耀泰、陳福民、何民康、黃正強、郭宗正,2009;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2011;Dizon, 2010)。若病人本身的年齡太大 或有嚴重的內科疾病而不適合接受手術治療的話,可以改用放射線治療 的方式,分期除了 IA 期(G1 和 G2)或 IB(G1)之外的病人,須做手術與放 射線治療的結合;以手術與放射線治療來治療子宮內膜癌病人,研究中 可以達到 85%的五年整體存活率(王鵬惠,2006; Pi1, et al. 2006)。

三、卵巢癌

卵巢癌是婦科癌症死亡原因的首位,卵巢癌好發於停經後或 55-75 歲間的婦女。確實引起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已發現的危險因子包括:

未曾懷孕過的婦女、較晚生育或較晚停經的婦女、曾得過乳癌的病人、

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人,若直系親屬中有人發生此病則發生率為一般人的 一倍。研究發現有少於 10%的卵巢癌是因為基因突變,也就是會有家族 性的卵巢癌症候群(Hereditary Ovarian Cancer Syndrome),但是卻還是有 90%以上的病患是找不到主要病因的,但是如果你是有家族病史、不曾懷 孕、年齡已達 50 歲以上者,需特別小心(沈靜茹,2010;張世明,2010;

鄭育真、黃雅儀,2010)。

卵巢癌發現時約 75%的病人已第三期或第四期,以「上皮性卵巢癌」

為例五年存活率僅為 30%。第三期卵巢癌病人平均五年存活率約可達 40%,晚期卵巢癌病人平均五年存活率約只有 10-20 %(李耀泰、陳福民、

郭宗正,2011;張世明,2010)。

卵巢癌不容易早期診斷,接受治療後也易復發的疾病,早期的卵巢 癌位於後腹腔腫瘤,通常需大到 10 公分以上,才能由腹部摸到,常有下 腹部或胃腸不適的類似症狀,可能有腹脹、腹痛、壓力感、腹部腫大、

卵巢癌不容易早期診斷,接受治療後也易復發的疾病,早期的卵巢 癌位於後腹腔腫瘤,通常需大到 10 公分以上,才能由腹部摸到,常有下 腹部或胃腸不適的類似症狀,可能有腹脹、腹痛、壓力感、腹部腫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