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資源與班級科學平均成績的關係

(一)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是從 TIMSS 2003 的八年級科學教師問卷中的 第二十二題所得到的數據,其中包括教師是否因為教學資 源,例如:電腦軟硬體、教科書、其他教學或活動所使用的 設備、學校硬體設施等等的不足而影響教學,有效樣本為 144 份。

教學資源與班級科學平均成績之間相關係數為 0.161,p 值為 0.054,未達α=0.05 顯著水準。

進一步根據教學資源總分高低排序並做適當適量的切

割,得到教學資源較低(總分超過 25 分)、中等(總分在 18~24 分之間)、較高(總分低於 17 分)三群,如表 4-3-1 所示。教學資源較低的班級數一共有 42 班,其班級科學平 均成績只有 559.27 分;教學資源其次的班級數一共有 63 班,其班級科學平均成績是 577.02 分;教學資源較高的班 級數一共有 39 班,其班級科學平均成績有 575.75 分。

表 4-3-1:教學資源與班級科學平均成績之關係

樣本數 平均分數 標準差

42 559.27 34.44 63 577.02 37.71 39 575.75 44.47

利用變異數分析三種不同教學資源與其班級科學平均 成績的結果,F 值為 2.963,p 值為 0.055,未達α=0.05 顯著 水準,如表 4-3-2 所示。

表 4-3-2:教學資源之變異數分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值 P 值

組間 8909.930 2 4454.965 2.963 .055 組內 211969.907 141 1503.333

總和 220879.837 143

進一步利用 Boston College 研究員利用學校問卷的題目 延伸出的新變數與班級科學平均成績做分析,此新變數稱為 科學教學可用資源指標(Index of Availability of School Resources for Science Instruction;簡稱 ASRSI)。發現 ASRSI 與班級科學平均成績之間的相關性未達顯著,變異數分析亦 未達顯著,如表 4-3-3 所示。我國科學教學可用資源的狀況 與數學相似,在國際的評比上似乎有不足之嫌,相較亞洲其 他國家,如:新加坡、香港、日本、韓國,我國的 ASRSI 排名較為落後,且遠遠低於新加坡、香港及日本(Martin et al., 2004; 譚克平, 2006)。

表 4-3-3:ASRSI 與班級科學平均成績之關係

樣本數 平均分數 標準差

低 ASRSI 39 575.26 41.35 中 ASRSI 102 567.28 41.82 高 ASRSI 8 584.28 34.91

(二)學校電腦數

學校電腦數是 TIMSS 2003 學校級科學教師問卷中,唯 一一個以「實際數據」填寫教學資源的問題,在學校問卷第

二十四題,有效樣本為 149 份。

學校電腦數與班級科學平均成績之間相關係數為 0.135,p 值為 0.100,未達α=0.05 顯著水準。

將學校電腦數依照數量多寡排序並做適當數量的切 割,得到學校電腦數少(40 台以下)、中(41~80 台)、多(81 台以上)三群,如表 4-3-4 所示。學校電腦數少的學校有 62 所,其班級科學平均成績為 563.66 分;學校電腦數少的學 校有 36 所,其班級科學平均成績為 574.35 分;學校電腦數 少的學校有 51 所,其班級科學平均成績為 575.66 分。

表 4-3-4:學校電腦數與班級科學平均成績之關係

樣本數 平均分數 標準差

62 563.66 39.78 36 574.35 50.17 51 575.66 35.94

利用變異數分析學校電腦數的多寡與其班級科學平均 成績的結果,F 值為 1.402,p 值為 0.249,未達α=0.05 顯著 水準,如表 4-3-5 所示。

表 4-3-5:學校電腦數之變異數分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值 P 值

組間 4785.035 2 2392.517 1.402 .249 組內 249216.302 146 1706.961

總和 254001.336 148

從上面的分析看到,教學資源及學校總電腦數與班級科 學平均成績之間無顯著關係。此外,利用學校問卷第二十四 題來分析受測學校電腦上網的情況,發現有 95%的學校,其 校內提供給國二學生在教學上使用的電腦全部皆可上網,剩 下 5%的學校的電腦則是大部分或有一些可以上網,沒有學 校的教學電腦完全不能上網,表示我國中學已多數達到學校 電腦連上網路的目標。

接下來進一步利用學校問卷第二題、第三題、第二十四 題,進一步來看不同規模的學校裡面的電腦數量的差異。

學校問卷第二題是學校規模,請受測學校填寫該校國二 總註冊人數,有效樣本為 148 份。

學校規模與該校電腦數之間成正相關,相關係數為

0.503,p 值為 0.000,達α=0.05 顯著水準。

依照 TIMSS 對小型學校(國二班級數少於 5 班)、中型 學校(國二班級數介於 5~13 班)、大型學校(國二班級數 多於 13 班)的定義分為三群,來看不同規模的學校,其校 內在教學上可供國二學生使用的電腦總數的差異,如表 4-3-6 所示。在 TIMSS 2003 抽樣的學校當中,小校有 13 校,

其校內可供國二學生使用的電腦數約為 51 台;中校有 54 校,其校內可供國二學生使用的電腦數約為 53 台;大校有 81 間,其校內可供國二學生使用的電腦數約為 91 台。

表 4-3-6:學校規模與電腦數之關係

樣本數 電腦數 標準差

小校 13 51.31 45.43

中校 54 53.06 26.36

大校 81 90.73 45.89

利用變異數分析三種不同規模的學校與其校內可供國 二學生使用電腦數的結果,F 值為 16.706,p 值為 0.000,達 α=0.05 顯著水準,如表 4-3-7、表 4-3-8 所示。也就是說,

學校規模越大者,其學校的電腦數越多,大校的電腦數顯著

的多於小校。

表 4-3-7:學校規模之變異數分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值 P 值

組間 53015.312 2 26507.656 16.706 .000 組內 230071.627 145 1586.701

總和 283086.939 147

表 4-3-8:學校規模之事後比較

小校 中校 大校

小校 51.31 *

中校 53.06

大校 90.73

*表示 p<0.05

除了分析學校規模與電腦數之間的關係以外,也利用學 校問卷第三題的所在地區人口數來看,有效樣本為 148 份。

得到的結果與學校規模類似。

學校所在地區與該校電腦數之間成正相關,相關係數為 0.262,p 值為 0.001,達α=0.05 顯著水準。

因地區人口數在 50,000 以下(包括 3,000 人以下、3,001

~15,000 人)的學校數很少,不適合進行變異數統計考驗,

故將 3,000 人以下、3,001~15,000 人的數據與 15,000~

50,000 人的數據合併為學校所在地區為 50,000 人以下,因 此共分為四群,來看所在地於不同地區的學校,其校內在教 學上可供國二學生使用的電腦總數的差異,如表 4-3-8 所 示。所在地區在 50,000 人以下的學校有 32 所,其學校可供 國二學生使用的電腦數約為 47 台;所在地區在 50,001~

100,000 人的學校有 27 所,其學校可供國二學生使用的電腦 數約為 71 台;所在地區在 100,001~500,000 人的學校有 51 所,其學校可供國二學生使用的電腦數約為 85 台;所在地 區在超過 500,000 人的學校有 37 所,其學校可供國二學生 使用的電腦數約為 83 台。

表 4-3-8:學校所在地區人口數與電腦數之關係

樣本數 電腦數 標準差

50,000 人以下 32 47.19 21.396 50,001~100,000 人 27 70.67 47.173 100,001~500,000 人 51 84.92 42.554 超過 500,000 人 37 82.84 49.526

利用變異數分析四種所在地區人口數不同的學校與其

校內可供國二學生使用電腦數的結果,F 值為 6.127,p 值為 0.001,達α=0.05 顯著水準,如表 4-3-9、表 4-3-10 所示。學

校所在地區人口數越多者,其學校的電腦數越多,大校的電 腦數顯著的多於小校。

從以上的分析結果來看,學校規模越大、所在地區人口 數越多,校內的電腦數也越多。

表 4-3-9:學校所在地區人口數之變異數分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值 P 值

組間 32250.548 3 10750.183 6.127 .001 組內 250893.588 143 1754.501

總和 283144.136 146

表 4-3-10:學校所在地區人口數之事後比較

5 萬以下 5~10 萬 10~50 萬 超過 50 萬 5 萬以下 47.19 *

5~10 萬 70.67

10~50 萬 84.92

超過 50 萬 82.84

*表示 p<0.05

(三)平均電腦數:

之前分析了學校可供國二學生使用的電腦總數,接下來 分析國二每班平均可使用的電腦數。計算的方式是利用學校 可供國二學生使用的總電腦數除以該校國二班級數,得到每 班平均可使用的電腦數,並如上利用學校規模與學校地區做 分析。

學校規模與該校國二每班平均電腦數之間成負相關,相 關係數為-0.551,p 值為 0.000,達α=0.05 顯著水準。

不同規模的學校,其校內在教學上可供國二每班使用的 平均電腦數差異,如表 4-3-11 所示。小校有 13 所,其學校 每班可使用的平均電腦數約為 16.41 台;中校有 54 所,其 學校國二每班可使用的平均電腦數約為 5.73 台;大校有 81 所,其學校國二每班可使用的平均電腦數約為 4.11 台。

表 4-3-11:學校規模與每班平均電腦數之關係

樣本數 平均電腦數 標準差

小校 13 16.41 11.22

中校 54 5.73 2.79

大校 81 4.11 1.98

利用變異數分析三種不同規模學校與其校內國二每班 可使用的平均電腦數的結果,F 值為 54.942,p 值為 0.000,

達α=0.05 顯著水準,如表 4-3-12、表 4-3-13 所示。學校規

模越大者,其國二班級可使用的平均電腦數越少,大校的國 二班級平均可使用的電腦數顯著的低於小校。

表 4-3-12:學校規模之變異數分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值 P 值

組間 1694.874 2 847.437 54.942 .000 組內 2236.495 145 15.424

總和 3931.369 147

表 4-3-13:學校規模之事後比較

小校 中校 大校

小校 16.41

中校 5.73

大校 4.11

*表示 p<0.05

除了分析學校規模與平均電腦數之間的關係以外,也利 用學校問卷第三題的所在地區人口數來看,得到的結果與學 校規模類似,但在相關及變異數的分析上未達顯著。

但從平均教學資源來看,規模較大(註冊學生數較多)

的學校,國二每班平均所分配到的教學資源明顯低於規模較 小的學校,可見即使是規模較大或者是所在地區人口數較多 的學校,每個班級的資源仍有不足之嫌。但規模較小的學 校,相對的平均資源較多,卻未見成就提升,是否有設備閒 置、未妥善並充分運用的現象也須深入調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