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以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中搜尋「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有 教育界相符合者僅有 9 篇,且大部份論文為小學教師,國中教師僅有一篇,現將 與本研究較有關聯之研究彙整如表 2-9:

表 2-9

研究者

研究者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 方法

主要研究發現

學效能關 係之研究

效預測教學效能;教學準備度愈佳愈能有效預測教 學效能。

石麗娜

(2011)

雲林縣國 民小學教 師參與在 職進修動 機與教學 效能相關 之研究

問卷 調查

一、參與在職進修的動機之整體教師表現屬於「中」

的表現。

二、教學效能之整體教師表現屬於「中」的表現。

三、參與在職進修以「認知興趣」之動機為最強。

四、教師教學效能以「良好學習氣氛」的營造表現 為最佳。

五、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間呈「中」

度正相關。

六、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對教學效能具預測力。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從上述學者的研究中可得知,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間具有密切的關 係,而在職進修動機類別的差異對知覺教學效能的影響是有差異的。如表 2-9 所 示,教師在職進修動機由尚佳至中上不等,教師教學效能則多為中上程度,教師 在職進修動機對於教學效能則呈現低度至中度的正相關,並有一定的預測力,但 由於動機取向不同,研究對象不同,所產生的結果也會不同,本研究針對桃園縣 國中教師進行研究,研究結果是否全然支持以上研究發現,此乃本研究欲深入探 討的要項。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關係,以問卷調查 蒐集實徵資料,加以分析和討論,針對結果提出建議。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為 研究架構,第二節為研究對象,第三節為研究工具,第四節為研究實施,第五節 為資料處理。

第一節 研究架構

在進行調查研究之前,依本研究之目的,並配合有關文獻探討之結果,作為 設計問卷調查之架構,本研究分三類變項:背景變項、在職進修動機變項及教師教 學效能變項,以在職進修動機為自變項,教學效能為依變項。進而分析背景變項 與在職進修動機,背景變項與教學效能,以及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的關係。

本研究架構如圖 3-1 所示:

圖 3-1 研究架構圖

教師背景變項:

1.性別 2.年齡 3.家庭狀況 4.教學年資 5.教育程度 6.任教職務 7.學校規模 8.學校位置

教師在職進修動機:

1.認知興趣 2.追求成就 3.他人影響 4.職業進展 5.社交關係 6.逃避/刺激

教師教學效能:

1. 教學計畫與準備 2. 教學策略

3. 教學評量 4. 課堂管理 5. 學生學習表現

壹、背景變項

一、性別:分為「男性」與「女性」兩類。

二、年齡:分為「29 歲(含)以下」、「30~39 歲」、「40~49 歲」、「50 歲(含)

以上」四類。

三、家庭狀況:分為「單身」、「已婚」二類。

四、教學年資:以任教年資區分「5 年(含)以下」、「6~10 年」、「11~15 年」、

「16~20 年」、「21 年(含)以上」五類。

五、教育程度:分為「師範院校畢業」、「一般大學畢業」、「研究所(含四十 學分班)以上畢業」三類。

六、任教職務:分為「教師兼主任」、「教師兼組長」、「導師」、「專任教師」

四類。

七、學校規模:分為「12 班(含)以下」「13~24 班」、「25~48 班」、「49 班

(含)以上」四類。

八、學校位置:分為「縣轄市」、「鄉鎮地區」、「偏遠地區」三類。

貳、研究變項

研究變項包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兩部份,分述如下:

一、在職進修動機:分為六個層面,「認知興趣」、「追求成就」、「他人影響」,

「職業進展」、「社交關係」、「逃避/刺激」。

二、教學效能:分為「教學計劃與準備」、「教學策略」、「教學評量」、「課 堂管理」、「學生學習表現」五層面。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