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Copied!
17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王秀玲 博士.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 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研 究 生:邱明寬 撰.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

(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32 第二節 建議-----------------------------------------------------------------------------------13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140 二、英文部分---------------------------------------------------------------------------------- 148 三、網路資料----------------------------------------------------------------------------------151. 附錄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152 附錄二 預試問卷-----------------------------------------------------------------------------160 附錄三 正式問卷-----------------------------------------------------------------------------165.

(3) 謝. 誌. 終於我也到了寫謝誌的時候了,回首在教育系上修課的時光,心中無限感慨, 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王秀玲老師,您的諄諄教誨一直引領我的前進,雖然我資質 駑鈍,意志不堅,常常未能達到標準,感謝教授的包容,讓我在最後階段衝破難 關,順利畢業,也要感謝蔡進雄老師及洪仁進老師願意擔任我的論文口試委員, 也給予我許多寶貴的建議,也感謝系上教導過我的各位老師,讓我能在學問上進 一步的成長。 感謝研究所的同窗,尤其是同事兼同學宜真,沒有當初召集一起應考,我也 沒辦法從事我的進修之路,你的行動力更是值得我學習,其他如秀卿班代、宗聲、 怡萍、宜玫、譽書、榮文、靖岑、雅倩、雅惠、佳雯、士元、文雄、享旗等,給 了我許多啟發與激勵,一同走過那段美好的歲月。 謝謝學校同事的協助,賴校長正宗、賴校長銹慧、梁校長忠三的支持,梁主 任美珠的勉勵,感謝諸多朋友、大學同學及各校行政同仁協助發放問卷,感謝宇 彣、聖明協助統計的解說,終於不辜負大家的幫忙,盼到我的畢業。 感謝家人的幫忙讓我無後顧之憂,順利完成學業,謝謝家母的包容,我也繼 弟弟之後取得碩士了,佩玲,你的出現豐富了我的人生,希望我們能一直幸福下 去。 最後要將此本論文獻給在天之靈的先父,還記得當初錄取教甄及研究所時, 你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雖然您已離我而遠去,但我永遠懷念您,想望您。 明寬. i. 謹誌.

(4)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為達 研究目的,本研究以自編之「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調 查問卷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桃園縣 52 所公立國民中學主任、組長、導師與專 任教師。共發放出 682 份問卷,回收 640 份,有效問卷 589 份,回收率約為 93.84 %。統計方法採描述統計、t 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逐步多 元迴歸等方法進行分析。根據上述文獻探討與調查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獲致以 下結論: 壹、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的情形良好。 貳、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教學效能的知覺為中高程度。 參、桃園縣國民中學部份不同背景教師對在職進修動機的看法有明顯的不同。 肆、桃園縣國民中學部份不同背景教師對於教學效能的知覺有明顯的不同。 伍、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各層面與「教學效能」各層面具有相 當程度的正相關。 陸、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對「教學效能」具有顯著預測力。.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分別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國中教育人員及未來研究提 出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在職進修動機、教學效能. ii.

(5)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Motivations for in-servic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motivations for in-servic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A questionnaire research method was utilized, with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teachers’ motivations for in-servic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oyuan”serving as the main research tool.The subjects in the study wer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from 52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including department deans, department assistant deans, homeroom teachers and non-homeroom teachers. A total of 682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640 questionnaires returned, 589 answered completely, and the return rate was about 93.84%. Multiple approaches, includ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re involved in the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teach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perceived an upper level on motivations for in-service education. 2. The teach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perceived an upper level 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3. Part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motivations for in-service education in Taoyuan County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demographical variables. 4. Part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aoyuan County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demographical variables. 5. There were positi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among all dimensions of motivations for in-servic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6. Motivations for in-service education had predicative efficacy for all the dimension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o educational Authority concerned, teach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further researches respectively. Keywords: motivations for in-service educati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ii.

(6) 目. 次. 謝誌....................................................................................................................................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目次..................................................................................................................................iv 表次..................................................................................................................................vi 圖次................................................................................................................................. ix.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師在職進修動機的意涵與相關研究.......................................................11 第二節 教師教學效能的意涵與相關研究...............................................................34 第三節 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5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65 第二節 研究對象.......................................................................................................67 第三節 研究工具.......................................................................................................68 第四節 研究實施.......................................................................................................78 第五節 資料處理.......................................................................................................80 iv.

(7)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之現況與差異情形...........................83 第二節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現況與差異情形..................................102 第三節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與預測分析......11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31 第二節 建議..............................................................................................................13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139 二、英文部分..............................................................................................................147. 附錄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150 附錄二 預試問卷........................................................................................................158 附錄三 正式問卷........................................................................................................163. v.

(8) 表. 次. 表 2-1 國小教師總人數及研究所學歷人數..................................................................12 表 2-2 國中教師總人數及研究所學歷人數..................................................................13 表 2-3 教師在職進修之定義彙整表..............................................................................16 表 2-4 在職進修動機研究彙整表..................................................................................29 表 2-5 在職進修背景變項影響動機之統計表..............................................................32 表 2-6 教學效能內涵彙整表..........................................................................................42 表 2-7 教學效能研究彙整表..........................................................................................47 表 2-8 影響教學效能變項彙整表..................................................................................55 表 2-9 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研究彙整表......................................................60 表 3-1 桃園縣公立國中不同規模學校分布情形及抽樣人數一覽表..........................68 表 3-2 協助建立內容效度之學者專家與教育人員名單..............................................70 表 3-3 預試問卷「在職進修動機量表」因素分析及刪題對照表..................................72 表 3-4 預試問卷「教學效能量表」因素分析及刪題對照表..........................................74 表 3-5 信度分析結果摘要表..........................................................................................75 表 3-6 預試問卷與正式問卷之題號與內容對照表......................................................76 表 3-7 有效問卷基本資料分析表..................................................................................79 表 4-1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各層面現況分析摘要表..........................83 表 4-2 教師在職進修動機各層面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84 表 4-3 不同性別教師在職進修動機之 t 考驗分析表....................................................87 表 4-4 不同年齡教師在職進修動機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7 表 4-5 不同家庭狀況教師在職進修動機之 t 考驗分析表............................................89 表 4-6 不同教學年資教師在職進修動機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0 表 4-7 不同教育程度教師在職進修動機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2 表 4-8 不同任教職務教師在職進修動機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3 vi.

(9) 表 4-9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職進修動機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5 表 4-10 不同學校位置教師在職進修動機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6 表 4-10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教學效能各層面現況分析摘要表................................96 表 4-11 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在職進修動機的差異摘要表......................................100 表 4-12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教學效能各層面現況分析摘要表..............................102 表 4-13 教師教學效能各層面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103 表 4-14 不同性別教師教學效能之 t 考驗分析表........................................................104 表 4-15 不同年齡教師教學效能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5 表 4-16 不同家庭狀況教師教學效能之 t 考驗分析表................................................107 表 4-17 不同教學年資教師教學效能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8 表 4-18 不同教育程度教師教學效能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09 表 4-19 不同任教職務教師教學效能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1 表 4-20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教學效能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2 表 4-21 不同學校位置教師教學效能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3 表 4-22 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教學效能的差異摘要表..............................................117 表 4-23 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係數摘要表......................................121 表 4-24 在職進修動機對「整體教學效能」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122 表 4-25 在職進修動機對「整體教學效能」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係數表..................123 表 4-26 在職進修動機對教學效能之「教學計劃與準備」逐步迴歸分析摘要 表....................................................................................................................................124 表 4-27 在職進修動機對教學效能之「教學計劃與準備」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係數 表....................................................................................................................................124 表 4-28 在職進修動機對教學效能之「教學策略」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125 表 4-29 在職進修動機對教學效能之「教學策略」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係數表.....125 表 4-30 在職進修動機對教學效能之「教學評量」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126. vii.

(10) 表 4-31 在職進修動機對教學效能之「教學評量」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係數 表....................................................................................................................................127 表 4-32 在職進修動機對教學效能之「課堂管理」逐步迴歸分析摘要......................128 表 4-33 在職進修動機對教學效能之「課堂管理」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係數 表....................................................................................................................................128 表 4-34 在職進修動機對教學效能之「教學評量」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129 表 4-35 在職進修動機對教學效能之「教學評量」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係數 表....................................................................................................................................129. viii.

(11) 圖. 次. 圖 1-1 研究步驟流程圖....................................................................................................7 圖 3-1 研究架構圖..........................................................................................................65. ix.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學效能之關係,本章共分 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及目的,第二節為待答問題及名詞釋義,第三節為研 究方法與步驟,第四節為研究範圍及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研究者為師範院校畢業,歷經數年代理代課,終能踏入正式教職,但發現職 涯中的難題接踵而來,不論是與家長的溝通,同事的相處,行政與教學的配合, 對於學生的管理,所肩負的責任及承受的壓力,皆是之前所不曾面對過的挑戰, 起心動念,想進行在職進修,盼望能有所幫助,也促成本研究的研究動機, 一、想瞭解現今教育工作者在職進修的動機 現在社會變化十分快速,相對於社會的改變,整體教育環境仍屬保守,而身 為教育的工作者,在教學最前線遇到的挑戰可說愈來愈大,研究者周遭,即使為 教學經驗豐富的同僚,有時碰到的問題,也相當棘手,不易解決難題,為求增加 自身能力,精進教育策略及方式,我們不能以過去的知識來教給現在的學生,因 應未來的知識和能力,教師必須與時俱進,所以教師在職進修實為相當必要之一 環。 教師法(1995 年 8 月 9 日)中第十六條之三、第十七條之五明文規定, 「教師 在職進修是為教師的權利與義務」,為現在教師充實自己的選擇,下一有利的註 腳,期盼教師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強化教育品質。 教育基本法(1999 年 6 月 23 日)中第二條明文規定,「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 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 力,並促進其對基本人權之尊重、生態環境之保護及對不同國家、族羣、性別、 宗教、文化之瞭解與關懷,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化國民。為 實現前項教育目的,國家、教育機構、教師、父母應負協助之責任。」從此可看 1.

(13) 出,教師對於學生之教育責無旁貸,如何使學生得到最佳的教育品質,教師非精 進專業能力不可。 根據現今的教育研究,各國無不重視「終身學習」的實施,並認為是喚醒人 民意識、提昇人民能力、促進經濟成長的有效方式,身為教育工作者,在教學環 境中進行各項教學活動,無不期盼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得到帶得走的能力,教師 更不能忽視自身的學習,若能實踐回流教育,「活到老、學到老」,實為領導學生 的參照權的典範,更是一激勵學生的寫照,對於教育學生的學習,具有正面的效 應,身教大於言教,一個不斷進修的教師,不但可以讓自己知能獲得充實,也讓 學生獲得積極向上的示範,所以想藉本研究了解教師的在職就修動機。 二、教師在職進修動機是否影響教學效能 不論現今教育時空如何改變,教師是教學活動中具有關鍵性的角色,教師本 身需具備擬定教學計畫、教學策略、課程設計的能力、加上善用資訊科技、班級 經營、多元評量的方法等專業能力,才能讓教學活動順利進行,教育品質是教師 素質的反應,沒有好的教師不會有好的教育。由於教師專業的品質提高教育才會 有進步(楊國賜,1993)。研究者對於現今教師是否具備足夠的能力與信心備感好 奇,希望藉由研究而探究教師的專業能力是否足夠因應現今如翻轉教育等的教育 浪潮,而在教育環境中,遇到挫折,灰心喪志,遇到瓶頸,無法突破,在職進修 可能給人新的視野、新的體會;重溫當學生的感覺,具有相當的充實感,如班級 經營、教學技巧、命題方式、十二年國教等,可以獲益頗多。而在職進修的動機 會不會也影響了教師自我教學效能,也是研究者相當在意,不知是內在因素如求 知的欲望還是外在因素如加薪等的影響較大。研究者參加研習,也有同場次教師, 人到心不到,低頭做自己事,遲到早退,但是否因為教師出發點較為功利,而導 致對進修均是較為敷衍了事,而對教學效能的增長是否有影響,也是研究者頗為 好奇的疑問。. 2.

(14) 三、有效的進修動機需具備之條件 研究者從事教育工作以來,歷經五所學校,擔任過生教組長、導師、專任教 師、教學組長、註冊組長等職務,每間學校皆有它的特點,研究者必須按照職務 或學校的特性,來安排工作的進行及選擇適當的自我增能方式,但在日常工作壓 力之下,也不是全職學生,那出自何種原因選擇在職進修,於此不禁讓研究者思 考教師在職進修的動機為何?又若在不同職務及學校能否有較佳的選擇?而身兼 行政工作又該如何配合學校教師的動機,而提供最有效、適合措施協助教師更能 願意從事在職進修?希望藉由本研究能了解教師心目中增能的動機,以及行政單 位協助教師專業成長,並探究該努力的方向,行政單位遭遇的困難,如敦促教師 進修,教師進修後其職務安排,激勵教師進修意願等,進而尋求解決之道,使教 師與行政單位達到同驂並馳,共圖教育大業。 如前所述教育基本法(1999 年 6 月 23 日)之規定,教育機構如學校,教師, 均是實施教育的重要推手,唯有學校與教師的品質提升,才能促進學校教育的進 步,所以研究者想探討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的在職進修動機為何,並從教師的在 職進修動機來了解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關係,以提供教育主管單位辦理提升教師教 學效能等活動之參考,俾能有效提升教師專業能力,而減少教師從事進修活動的 困難及排斥,以達到增加教師在職進修動機,進而提升教師教學效能。但教師對 於在職進修的動機是否有一致的知覺狀況,是為了自己,還是他人而進行在職進 修,引起了研究者的興趣。 貳、研究目的 綜上所述,具體言之,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之現況與差異情形。 二、了解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現況與差異情形。. 3.

(15) 三、分析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與預測力。 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單位,國民中學教師與 未來研究者參考。.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 壹、待答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之現況與差異情形為何? (一)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之現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的在職進修動機是否有差異? 1.不同性別之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的在職進修動機是否有差異? 2.不同年齡之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的在職進修動機是否有差異? 3.不同家庭狀況之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的在職進修動機是否有差異? 4.不同教學年資之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的在職進修動機是否有差異? 5.不同教育程度之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的在職進修動機是否有差異? 6.不同任教職務之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的在職進修動機是否有差異? 7.不同學校規模之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的在職進修動機是否有差異? 8.不同學校位置之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的在職進修動機是否有差異? 二、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教學效能的現況與差異情形為何? (一)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現況為何?. 4.

(16)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的教學效能是否有差異? 1.不同性別之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的教學效能是否有差異? 2.不同年齡之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的教學效能是否有差異? 3.不同家庭狀況之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的教學效能是否有差異? 4.不同教學年資之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的教學效能是否有差異? 5.不同教育程度之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的教學效能是否有差異? 6.不同任教職務之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的教學效能是否有差異? 7.不同學校規模之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的教學效能是否有差異? 8.不同學校位置之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的教學效能是否有差異? 三、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的相關及預測力為何? (一)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的相關為何? (二)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對教學效能的預測力為何? 貳、名詞釋義 為澄清研究觀念,茲將本研究重要名詞之意義與界定分述如下: 一、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 桃園縣現已升格成桃園市,但問卷調查之時間點仍為桃園縣,故本研究所指之 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係指依據 2012 年國民教育法設立於桃園縣之公立國民中學 (含完全中學之國中部,不包含私立國民中學,與公私立國民中學之籌備處)現 任之合格教師,含導師、專任教師、及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不包含專任行政人 員、實習教師、代課代理教師。. 5.

(17) 二、教師在職進修 本研究所指的教師在職進修包含教師進修碩士學位、學士學位、四十學分班或 第二專長學分班等的正規進修或短期進修(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師範院校、一般 大學、教育專業團體或國民中學所辦之短期考察、研習進修活動)。 三、教師在職進修動機 本研究以認知興趣、追求成就、他人影響、職業進展、社交關係、逃避/刺激 為教師在職進修動機之取向六個層面,本研究所指教師在職進修動機是指國民中 學教師在「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調查問卷」之得分情形, 得分越高,代表其在職進修動機越強。 四、教學效能 本研究將國中教師教學效能應涵蓋的內涵,歸納為教學計畫與準備、教學策 略、教學評量、課堂管理及學生學習表現共五個層面。本研究所指教學效能是指國 民中學教師在「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調查問卷」之得分情 形,得分越高,代表其在教學效能越強。.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之蒐集。依前述之研究動機與目的,進行相 關文獻探討,並以文獻探討為本,研究者選用適當之問題進行修訂,研擬問卷初 稿,再敦請學者專家審題建議,經由預試問卷修正後,再進行問卷調查。後續統 計問卷調查結果,整理分析調查資料,確定研究結果,最後再行提出研究建議。 貳、研究步驟 本研究進行之步驟如下圖 1-1,並分別說明如下: 6.

(18) 確立研究主題及範圍. 蒐集與探討相關文獻 圍 擬定研究計畫. 編制問卷. 問卷預試與修正. 正式問卷發放與回收 獻圍 資料整理與統計. 撰寫論文完成. 圖 1-1 研究步驟流程圖 一、確立研究主題及範圍 蒐集與研究主題相關之文獻,透過文獻閱讀進而確立研究對象、研究變項、 研究架構,以及構思研究工具之設計,最後界定研究範圍、性質與研究題目。 二、蒐集與探討相關文獻 進行蒐集並閱讀國內外相關書籍、期刊、論文等資料,加以整理歸納,建立 理論基礎,歸納,建立理論基礎,進而確立研究對象、研究變項、研究架構,與 構思研究工具之設計。 三、擬定研究計畫 7.

(19) 確定研究主題及架構後,開始撰寫研究計畫。 四、編製問卷 經文獻探討分析,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後,再參考部分校長、主任與教師之意 見,確立研究工具之層面,編擬合適之問卷。 五、問卷預試並修正 研究計畫通過後,依口試委員及指導教授意見修正問卷,再經十位專家審閱, 建構專家內容效度,再選取四所學校,進行預試問卷調查。 六、正式問卷施測 以桃園縣內共五十二所國中所屬教師為母群樣本,採分層隨機抽樣,寄發正 式調查問卷,問卷回收後,加以檢視、過濾無效問卷,再進行各校樣本編碼。 七、資料整理與統計 問卷資料編碼後,輸入電腦建立檔案等作業,然後隨機抽取 30 份以人工方式 及統計套裝軟體 SPSS 22.0 for Windows 進行資料檢核,確定登入資料無誤後,即依 研究需要進行統計分析。 八、撰寫論文 根據研究結果撰寫論文,提出研究發現與建議,並進行論文發表、口試、修 改與付梓。.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進行問卷調查時,桃園縣尚未升格成直轄市,故本研究以 2012 年桃園 縣的公立國民中學為研究範圍,共計 52 所。研究對象包括主任、組長、導師、專 8.

(20) 任教師,不包含私立國民中學、公私立國民中學之籌備處或完全中學教師、專任 行政人員、實習教師及代理教師。 貳、研究限制 一、研究地區的限制 本研究限於時間、人力及經濟等因素,以桃園縣為研究地區,故研究結果受 到地區性與研究對象之限制,可能因其他縣市之地理環境、經濟條件、文化背 景……等各種因素而有所不同,僅限於桃園縣之國民中學。 二、研究對象的限制 本研究範圍僅限於桃園縣公立國民中學教師為研究對象,未納入私立中學與 特殊學校,且部分訪談內容反映當事人想法,故研究結果的解釋只能推斷桃園縣 國中教師之情形,若以本研究之結果推論桃園縣以外地區或國中教師以外之對 象,必須審慎應用。 三、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之研究方法,文獻探討後發展研究工具,進而 實施問卷調查;然而研究內容無法涵蓋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所有相關之層面 與內涵,且問卷調查屬於自陳量表,由受試者自行填答,填答過程易因防衛性及 社會性反應之影響使填答流於主觀,有知覺與實際狀況的落差,因此需謹慎推論 研究結果。. 9.

(21) 10.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三節,首先探討教師在職進修動機的意涵與相關研究,其次探討教 師教學效能的意涵與相關研究,最後再分析前人對兩者所做之相關研究,以作為 本研究之研究基礎。. 第一節 教師在職進修動機的意涵與相關研究 教育是門專業,這在世界各國皆然,而教師是一項專業工作,以中文「師」 字,即可表達教授學問、知識的人、或具有專門技藝的人。我國教育部在九十年 代初期,教改發微之時,相當重視教師進修,如「中華民國教育報告-邁向二十一 世界的教育遠景」第七章中提到當時教育部對於師資培育的重大措施包括第七點 強化教師在職進修制度,提高教師教學知能、第八點建立教師在職進修網路,落 實教師終身學習的理念(教育部,1995)以及「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的三章綜 合建議第四節「好還要更好:提升教育品質」中的具體建議,即為提升教育專業 素質,提供多元進修管道,才能不斷提升教師教學品質(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 員會,1996)以上資料都明白表達對於教師在職進修的需要性,之後通過相關法律 並給予法源的依據。 而教師進修早已在相關法律記載,是為教師之權利及義務,常有人說我們不 能以過去的知識教導現在的學生,去面對未來的挑戰,嚴長壽(2011)在「教育應 該不一樣」書中也提到, 「我們應該要從未來的眼光來審視現在,而不是用過去的 經驗值來框限未來」,「世界變化的太快速,今天的趨勢可能就成為明天的歷史」, 不斷的在職進修,才是教師面對挑戰,克服難題的不二法門。 經過教改多年,廣設大專院校,碩士學位專班的開設,使得教師獲得碩士學 位學歷的比例逐年增加,如表 2-1、2-2 所示,舉 2010 年為例,國中小教師獲碩士 學位者均接近 30%左右。再者,目前教育部所推動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其評鑑 11.

(23) 小組與教學輔導教師,均須經過研習受訓,才能對教師進行評鑑及輔導,而教育 部次長陳益興表示 101 年教育部將推動教師評鑑入法,「教育部積極落實中小學 教師評鑑與成績考核,根據委請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專案研究建議,在教師評鑑納 入教師法、取得法源之前,對教師成績考核辦法應該有更嚴謹指標,目前已委託 人事處將教師成績考核辦法修訂列為優先工作,修訂草案中對於老師的教學績 效、補救教學或學習輔導會有更嚴謹考核指標。」取自徐詠絮(2011,12 月 20 日)。 研究者認為教師進修應該也會納入教師評鑑的評比指標當中,且如同學生的學習 狀況不佳,學生需補救教學,教師若被評鑑為需改進,教師進修則應為提升教師 知能的重要方法。 表 2-1 國小教師總人數及研究所學歷人數 國小教師 學年度 總. 人. 數. 研究所學歷人數. 研究所學歷所占比率. 85. 90,127. 1,656. 1.8%. 86. 92,104. 2,085. 2.3%. 87. 95,029. 2,922. 3.1%. 88. 98,745. 4,083. 4.1%. 89. 101,581. 4,458. 4.4%. 90. 103,501. 5,682. 5.5%. 91. 104,300. 6,888. 6.6%. 92. 103,803. 8,443. 8.1%. 93. 102,882. 10,177. 9.9%. 94. 101,662. 12,351. 12.1% 續下頁. 12.

(24) 國小教師 學年度 總. 人. 數. 研究所學歷人數. 研究所學歷所占比率. 95. 100,692. 14,865. 14.8%. 96. 101,360. 17,842. 17.6%. 97. 100,206. 21,354. 21.3%. 98. 99,155. 25,544. 25.8%. 99. 99,541. 30,037. 30.2%. 100. 98,559. 34,551. 35.1%. 101. 97,466. 38,785. 39.8%. 102. 97,436. 42,663. 43.8%. 103. 98,580. 47,142. 47.8%. 104. 97,368. 50,351. 51.7%. 105. 95,096. 52,375. 55.1%. 資料來源:教育部-重要教育統計資訊 表 2-2 國中教師總人數及研究所學歷人數 國中教師 學年度 總. 人. 數. 研究所學歷人數. 研究所學歷所占比率%. 85. 55,129. 2,715. 4.9%. 86. 53,611. 2,468. 4.6%. 87. 51,452. 2,782. 5.4%. 88. 50,190. 3,515. 7.0% 續下頁. 13.

(25) 國中教師 學年度 總. 人. 數. 研究所學歷人數. 研究所學歷所占比率%. 89. 49,394. 3,783. 7.7%. 90. 49,318. 4,409. 8.9%. 91. 49,098. 4,746. 9.7%. 92. 48,845. 5,692. 11.7%. 93. 48,285. 6,695. 13.9%. 94. 48,797. 8,101. 16.6%. 95. 49,749. 9,360. 18.8%. 96. 51,327. 10,676. 20.8%. 97. 51,777. 11,983. 23.1%. 98. 51,899. 13,539. 26.1%. 99. 51,991. 15,121. 29.1%. 100. 51,200. 17,095. 33.4%. 101. 51,872. 19,407. 37.4%. 102. 52,451. 21,466. 40.9%. 103. 52,154. 23,521. 45.1%. 104. 50,394. 24,757. 49.1%. 105. 48,060. 25,874. 53.8%. 資料來源:教育部-重要教育統計資訊 「如果說不加薪的話,教師會失去比較多的興趣,我想教師的意願會減低很 多,提敘對教師來講比較實用一點」 (吳美麗,1997) ,教師進修動機自然也受「濃 厚的文憑主義和形式主義色彩」影響,此種為了取得學位以換取晉級加薪的功利 思想,存在教師進修觀念中(吳明清,1997;謝水南,1996)。如教師獲得學位可 14.

(26) 獲得提敘以增加薪資等實質經濟上的獲利,研習進修時數可增加教師介聘調動機 會或主任、校長考選的積分,均讓教師擁有進修的動力。 『一直以來,我國的教師在職進修制度都只僅限於「量」上的提昇,而忽略 了「質」的重要性。並且對於進修後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績效是否有所提昇,均 未做出一套完整且有效的績效評鑑方式。』(吳政達,1998)教師是否因進修得到 成長,以及為何沒得到成長,其背後的因素均值得深思,而國內外學者均有人認 為在職進修動機會影響教師專業成長,如「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的問題,不僅 是了解成人學習參與行為的重要環節,也成為研究成人教育的學者、行政人員與 教師所共同關注」(黃富順,1985),國外學者如Lewis(1994)之研究亦指出辦理 教師在職進修必須根據教師的參與動機,才可有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故研究者 想就教師在職進修動機為主,以探討與教學效能的關係。 壹、教師在職進修之意義 一、教師在職進修之定義 對於教師在職進修之定義,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研究,與教師專業成長、專業 發展概念相似,統整各家觀念之後,將其核心定義為「在職進修」(in-service education) 。至於我國法令之規定,教師法施行細則第 23 條「本法第十六條第三款 所稱在職進修,係指與教師教學、研究及輔導有關之進修。」 ;教師進修研究獎勵 辦法第 3 條「本辦法所稱進修、研究,係指教師在國內、外學校或機構,修讀與 職務有關之學分、學位或從事與職務有關之研習、專題研究等活動。」 若以性質做分類來看,教師在職修可分為正式、非正式以及廣義、狹義(李 俊湖,1992;吳清基,1995)。一般而言,正式的在職進修方式是指教師參加政府 教育單位、學術機構或學校自行辦理的教學研究或進修活動;非正式的進修則是 指教師自發式的成長,如自行研究或閱讀、上網搜尋等。 廣義的在職進修應是包括正式與非正式辦理的進修活動而言,是指現職人員 透過不同的主辦單位,以有系統、多類型的學習活動,增加自我成長,改善教學 15.

(27) 工作,提高教學效率;而狹義的在職進修則是指透過政府或相關單位有計畫、系 統式,且為正式辦理的進修活動,偏重在正式進修的形式。無論是廣義或狹義的 在職進修,都是希望教師能增進教學能力、適應教學現場、提升專業能力。教師 進修之定義,依學者之見解,彙整如表 2-3: 表 2-3 教師在職進修之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何福田. 年代 1982. 教師進修之定義 教師在職進修是指現職教師為增進或改善現在與未來的教學 工作所從事的學習活動或行為。. 蔡保田. 1983. 促進教學專業知識與成長的一切活動都稱為教師進修。. 劉文通. 1987. 為合格教師透過多元方式,多軌途徑,有計畫、有系統而非 急就章,是教育而非訓練,進德與修業並重,來增進教育知 能,提升教育專業精神,係屬教師專業成長活動。. 吳清基. 1995. 教師在職進修教育是指教師為增進教育專業知識技能與專業 態度之目的,所參加之教育研習活動,是有其計劃、有組織、 有系統、有目標導向的學習活動,不同於教師在職進修訓練, 有特定的時間與地點的活動。. 黃炳煌. 1994. 教師在職進修係指凡是增進在職教師之專業知能而進行的一 切有計畫的學習活動或經驗。. 林新發. 1996. 教師在職進修教育是指為在職教師研習教育專業或專門知能 所需而安排的教育或進修活動,是一種有計劃、有系統、有 組織、有目標導向、有特定時空界限的教學研習活動,其目 的在提高教師教育專業知能,以提昇教師素質。. 吳佩昇. 1996. 教師在職進修係指某些特定的進修機構,事前擬定完整的、 續下頁 16.

(28) 研究者. 年代. 教師進修之定義 詳盡的、連貫的計畫,再安排教師參與該項進修計畫,其內 容多為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 黃富順. 1997. 在職進修係指未離開工作崗位的教育或訓練活動,此項活動 通常在工作場所中進行,是現職人員在已具備一定能力的基 礎上,再行參加與工作有關的學習活動。. 陳金山. 1997. 在職進修是一種有計畫、有系統、有組織、有目標導向的進 修研究活動。. 彭映江. 1997. 現職合格教師從事有計畫、有系統、有組織、有目標的學習 活動或有特定時間與空間的教育活動,該進修活動必須是為 改善教學效能為主要訴求,內容必須與其教學工作或專業成 長有關。. 李俊湖. 1998. 教師在職進修乃能導致教師專業成長及教學改進活動。. 呂錘卿. 2000. 現職教師,透過各種學習活動,以增進教師的專業知能,促 進專業成長,是多元的,如參觀旅行、專業性的閱讀、出席 教學或課程發展的研究等,是有系統的、繼續的學習或活動。. 彭仁晃. 2000. 教師在職進修與在職訓練、教師發展及專業發展等概念,有 時是通用的,教師的生涯發展過程中,必須透過不斷的進修, 才能促進專業. 郭淑琳. 2000. 教師在職進修的意義,不外乎教師在從事教職之後,為提昇 自我專業能力所進行之任何一種型式的進修活動。. 張志鵬. 2001. 將教師在職進修界定為教師為增進自己教育專業知能與教育 專業態度所參加的教育活動。是一項有計畫、有組織、有系 統、有目標導向的教育活動,用以補償職前養成教育的不足。 續下頁. 17.

(29) 研究者 郭茂松. 年代. 教師進修之定義. 2001. 教師在職進修的意義在於指向教師專業知能、專業態度、教 學技能等專業發展層面,並指出教師進修是有計劃、有系統、 有組織且具目標導向、終身學習特性的專業發展活動。. 張如柏. 2003. 教師在職進修係指教師在擔任教職期間,為了增進教育專業 知識、技能與態度,所從事的專業成長活動。. 張珮玲. 2004. 在職進修是一種有計畫、有系統、有組織、有目標導向的進 修研究活動,被視為是教師的權利與義務,它需有一套完整 的、系統化的課程設計,方能落實成效,而教師也唯有不斷 的在職進修,始能持續增進教育專業知能,迎合教育改革思 潮。. Letson,J.W. 1971. 對從事教育工作者,提供在教育環境內有計畫、有系統的學 習活動,以促進其專業能力繼續發展。. Dundin. 1987. 則從教師教育區分的系統說明教師在職進修的意義,他認為 教師在職進修是屬於在職教育系統,亦即教師被任命擔當教 學職位,並已擔任實際教學工作之後,所提供可增進合格教 師地位所需的教育與訓練而言。. Harris. 1989. 教師在職進修是學校、大學或其他教育機關為了增進個人在 其職務上的表現,所提供的任何有計畫的學習機會。. Kontz. 1989. 在職進修是設計課程,以增進成員在工作上的專業能力、技 巧的成長。. Wegge. 1991. 在職進修是指導者設計活動,以增進教師教學的技巧和能力。. 資料來源:研究者參考資料整理 綜上所述,本研究以為教師的在職進修教育,是指現職教師為改進現在以至 未來的教學工作,透過各類有系統且持續的途徑,從事增進教育專業知識和提昇 18.

(30) 教育專業精神的學習活動或者是為增進教育專業能力、態度,而從事教育機構所 辦理的一切有系統、有目標導向之學習活動。 二、教師在職進修之目的 教師在職進修的目的,國內外學者經過研究有不同的看法,茲列舉如下 何福田(1982)在「我國台灣地區中小學教師進修制度之研究」中舉出教師進 修有兩大目的:(一)增進其教學效果,(二)發揚教師的功能,後又在「教師在 職進修現況與展望」文中,進一步提出教師在職進修的目的,已逐漸從彌補教學 能力、提高學歷資格等轉變為必須的終身學習歷程(何福田,1998)。 郭金池(1989)將教師在職進修的目的分為以下數種: (一)獲得專門知識。 (二) 充實教育專業知能。(三)改進教學方法與技術。(四)培養良好的教學態度與專 業精神。 (五)培養繼續學習的興趣與能力。(六)培養研究發展的能力。 (七)發 展人群關係。 (八)滿足個人心理需求。(九)增進教學效果(十)授與資格提高 地位。 高強華(1996)則指出有以下目的(一)為現行或擬定中的課程,維持適當的 教學水準和教師品質。 (二)確定教師具備充分的教學能力,以期能愉悅有效地勝 任教師的角色。 (三)鼓勵教師在專門科目的教學歷程中,能有所革新與創造。 (四) 鼓勵教師擴充其知識領域,以提昇學術上和專業上的成就。(五)協助教師更換, 或是發展新的專長領域,俾促進課程與教學的革新。 (六)協助教師發展對學生需 要、學習經驗以及對學業和社會福祉的瞭解。 (七)協助教師瞭解學校的結構、組 織關係、行政管理之理念與運作等,俾能在參與學校目標、政策和計畫時扮演更 適當的角色。 (八)增進學校組織間的溝通和人際關係,鼓勵教師致力於學術社區 的建立和維持。 (九)增進教學工作上的個人成長與滿足,充分發展個人能力。 (十) 鼓勵教師樂於更新,擴充經驗、變換角色,承擔不同的責任與職務,以增進生涯 之發展。 (十一)鼓勵教師定期自我反省,檢討個人興趣之變遷、機會之選擇和發 19.

(31) 展進步的情形。 謝文全(1997)條列教師在職進修的目的如下:(一)彌補職前教育的不足可 透過在職進修彌補職前教育所未學到的知識技能與態度。 (二)提供學習新專長的 機會教師職前教育所學習的專長領域,常在學校的實際教學情境中不敷使用。如 教師兼任輔導教師、行政人員等,都可藉由在職進修學到新的專長而更能勝任自 己的工作。 (三)學習新知能以適應社會的變遷社會變遷迅速,科技知識迅速成長, 教師必須透過在職進修學習新知能與新態度以適應社會的變化。 (四)提昇素質增 進工作效率若能達成前三項目的,教師即可提升素質因而增進工作效率,提高學 生的學習成效。 Bradley(1991)則認為教師在職進修的目的可分為個人與組織兩方面;(一) 個人而言,可提升教師專業發展,讓教師做好現在工作,還可為未來做準備; (二) 以組織而言,協助學校發展日後工作,正確傳遞學校工作的訊息,符應學校、地 方教育當局及國家要求等。 綜上所述,教師在職進修是為了能得到增加教學效果的專業知能,並且能獲 得革新自己、反思自己教學的知識,以適應社會變化。教師必須持續增加教學能 量,如特教知能、班級經營、諮商技巧等專業知能,才能因應學生個別需求,因 材施教,才能帶好每位學生。 三、教師在職進修之功能 楊國賜(1994)指出在職教育的功能包括:(一)補充職前教育的不足、提高 師資水準。 (二)解決當前教學的問題、謀求教法的改進。(三)配合科學知識的 進步、適應時代的潮流。(四)激發研究的興趣、培養專業精神。 吳清基(1995)則認為教師在職進修教育可促進教師專業知能的求新與進步, 他也引兩位國外學者的看法加以佐證, (一)Pierce(1963) : 「教師在職教育目的係 在促進教師之專業觀念發展與幫助教學技能的成長」(二)Stoops(1967):「教師 在職教育,其目的在幫助現職教師增進教學專業知能」 20.

(32) 李奉儒(1997)認為教師在職進修功能為(一)補充職前養成教育的不足,提 高師資水準,(二)解決當前教學問題,謀求教法改進,(三)配合科技文化的日 新月異,適應未來時代需求; (四)配合教師職責的變異,更新教師專業知識和技 能; (五)滿足專業成長需求,激發教育研究興趣,培養專業精神。 綜上所述,專家學者認為針對未來時代,教師可透過在職進修教育來補充職 前教育不足,解決現在問題,增加自身教學專業知能,進而讓自己能力得到提升。. 貳、教師在職進修之法源依據 一項政策的落實,必須行政與立法相配合,才能落實,相關單位須頒布有關 法令,並與時俱進,依法辦理,才能成為教師進修的助力,以下將教師進修之法 源依據分述如下。 一、師資培育法 師資培育法為國內最早提及有關教師進修之法令,該法第二十條規定: 主管機 關得依下列方式,提供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進修: (一)單獨或聯合設立教師進修機構。 (二)協調或委託師資培育之大學開設各類型教師進修課程。 (三)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社會教育機構或法人開辦各種教師進修課程。 前項第二款師資培育之大學得設專責單位,辦理教師在職進修並應依原住民 族教育法開設原住民族語言、文化或多元文化教育等進修課程。 第一項第三款之認可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以上法令定位清楚,如各大學所開設之碩士班、之後大量開設的在職專班、 學分班均可依法令進行開設。 二、教師法 根據該法的第十六條第三項,教師聘任後享有參加在職進修、研究及學術交 流活動的權利。第十七條第五項規定教師負有從事與教學有關之研究、進修之義 21.

(33) 務,第二十二條規定各級學校教師在職期間應主動積極進修、研究與其教學有關 之知能;教師進修研究獎勵辦法,由教育部定之。第二十三條保障教師在職進修 得享有帶職帶薪或留職停薪;其進修、研究之經費得由學校或所屬主管教育行政 機關編列預算支應,其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三、教師進修研究獎勵辦法 本辦法依據教師法第二十二條及二十三條訂定,全文共十五條,對教師進修 之定義、帶職帶薪的辦理方式(分全時進修、部分辦公時間進修,休假之進修、 公餘進修)、請假規定、獎勵方式、補助進修費用、服務義務期限、準用人員, 均有清楚規定。 四、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辦法 本辦法為教育部依據八十三年修訂之師資培育法第十六條第二項於八十五年 十月二日發布,全文 11 條,而九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修訂,九十二年八月一日 公布之師資培育法第十六條明定「主管機關應督導辦理教育實習相關事宜,並給 予必要之經費與協助」,並未賦予主管單位訂定教師在職進修辦法之權責,故本 辦法已無法源依據,教育部於九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明令廢止,而各縣市政府也 未加以訂定替代命令,但其第九條:教師在職期間每一學年須至少進修十八小時 或一學分,或五年內累積九十小時或五學分,此下限標準在法令有效階段,讓教 師在職進修權利與義務確定,影響深遠,仍值得與現在教育環境做為比較與分析。 以上法令的訂定,為教師進修的合法化及地位進行鞏固,其中高級中等以下 學校及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辦法第九條規定在職進修時數下限(學分)的規定, 宣示主管機關的重視,保障教師的權益,讓教師習慣充實自己,但自九十二年廢 止後,時光飛逝,教師仍否持續精進,又或停滯不前,教師心態值得多加研究。 叁、教師在職進修之類型與方式 一、教師在職進修的類型 22.

(34) 針對在職教師進修的途徑,已有不少學者(張清濱,2005;楊深耕,2001;蕭 瑞琪,2000 ;羅清水,1998)提出看法,茲綜合整理如下: (一)大學院校的進修:目前大學院校普設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讓教師回流 進修,包括碩士學位班、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四十學分班等,教師可以選擇留職 停薪或平常上班時間、暑假、夜間、週末等,配合自己適合的時間,然後加以選 擇。 (二)研習機構的進修:教育主管機關為提供教師進修管道或是推動政策, 由各科課或委請國教輔導團辦理各類教師研習,提供短期進修。 (三)以學校為中心的進修:由學校行政人員依學校教師需求或教育局處指 定之研習課程,規畫進修內容,延聘講師蒞校指導。 (四)區域進修:為簡化行政業務並提高進修績效,學校可聯合鄰近學校共 同辦理區域進修,數所學校互相協調、輪流辦理,可節省人力、物力。 (五)網路進修:網際網路資訊累積快速,教師可以從中獲得進修訊息,上 網查詢,可能比學校行政人員收到公文再公告來得快。 此外,教育研究資訊、科 學教育學刊、國家圖書館等,均提供電子全文下載服務。或如桃園市 K12 數位學 苑網站也提供中小學教師網路進修,透過討論,繳交作業,考試測驗等,讓教師 取得進修的課程。 (六)學習型組織進修:由彼得‧聖吉提出學習型組織理念,原先係來自企 業界,為因應改變、提高效率,獲得永續生存發展而形成。但教育界與企業界有 相同的需求---因應時代改變、提高組織效率。因此學習型組織的建立成為時勢所 趨,目前如桃園市由主管機關大力推動教師成長社群即是一例,教師透過學習型 組織進修,交換教學心得與分享教學資源,增進教師專業成長。 (七)行動研究:行動研究則是採團體歷程,以解決學校或教學實務性問題, 其形式不一,可以是教師團體,與校外研究人員合作或全校性方案,在透過行動 研究解決問題的歷程,可以提昇教師的專業素養。 23.

(35) 二、教師在職進修的方式 根據「教師進修研究獎勵辦法」依照進修使用之方式共分以下四類: (一)全時進修、研究 係指服務學校或主管教育機關基於教學或業務需要,主動薦送或指派教師, 在一定期間內,經辦妥請假手續,並保留職務與照支薪給而參加之進修、研究, 通常為教師攻讀碩博士學位時,採用的進修方式。 (二)部分辦公時間進修、研究 係指服務學校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基於教學或業務需要,主動薦送、指派或 同意教師,利用其授課之餘仍應留校服務時間,經辦妥請假手續而參加之進修、 研究,如教育局,國教輔導團等所舉辦關於教學或行政業務有關之研習活動。 (三)休假進修、研究 係指公立專科以上學校依規定核准教師休假而從事學術性之進修、研究,如 大學教授前往國外進修的情形。 (四)公餘進修、研究 係指服務學校基於教學或業務需要,主動薦送、指派或同意教師,利用假期、 週末或夜間參加之進修、研究,如教師參加有關教學或行政業務相關研習活動, 或就讀大學研究所所開設之在職專班。 肆、教師在職進修動機 一、教師參與繼續教育動機的理論基礎 目前成人的繼續教育在持續的研究中,研究者收集學者對於成人繼續學習動 機的文獻探討,茲根據研究文獻,如黃富順(1985) 、張志鵬(2001) 、郭蘭(2002)、 蔡春綢(2004)、古馨穎(2009)、楊正德(2011)、石麗娜(2011)等學者研究結 果,將有關成人學習動機模式分述如下: (一)Miller 的勢力場分析論: 24.

(36) Miller(1967)根據 Maslow 的需求層次論、Lewin 的場地論和 Gans 的社會階級 論,來說明成人參與教育的理由,並且解釋成人參與繼續教育活動與社經地位的 密切關係。Miller 認為個人意願自動參與繼續教育,顯示其本身具有某些需求存 在,而個人的需求來自於生活所在的社會結構和勢力,個人需求和社會勢力兩種 變項的交互作用,可用以預測參與繼續教育的動機的強弱。 Miller(1967)應用 Maslow 的需求層次論,說明較低社會階級者對適應生存 需要的教育,工作訓練和成人基本教育等感到興趣;而較高社會階級者尋求能獲 得成就和達成自我實現的教育活動。成年前期著重於滿足較低層次的需求,以獲 得工作和建立家庭,成年後期則致力於地位、成就的追求和自我實現。 Miller(1967)利用 Lewin 的正向和負向勢力(positive and negative forces)的 概念以解釋動機力量的強弱。結果顯示,低社會階層者為培養職業能力而參與教 育活動的動機不強;而中等階級對有關職業能力教育具有強烈的動機,他認為成 人教育市場很容易吸引中等階級參加,對低社會階級者的吸引力則較弱。 (二)Boshier 的一致模式: Boshier(1973)也根據 Maslow 的動機理論和對參與者動機的分析,指出成人 教育的參與者的動機可分為兩類,即匱乏動機(deficiency motivation)和成長動機 (growth motivation)。匱乏動機者的參與學習活動是受外界環境和社會壓力所驅 使,是為了滿足他人的要求、期望成為達成某種目的之一種手段;成長動機者的 參與學習活動在於「實現而非應付」 ,主要目的是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其行為的 動力來自於個體內在。此一理論指出成人學習者和教育環境適當配合的重要性(引 自馬蕙慈,2003)。 (三)黃富順的成人參與繼續教育活動模式 黃富順(1985)認為成人參與繼續教育活動有其模式,個體由於匱乏或成長的. 25.

(37) 動機,產生了一種動力狀態,而有採取某種反應以獲得滿足的趨向。在採取反應 的過程中,必然在心理產生做出抉擇的過程,個體的抉擇過程會受到外在環境與 內在心理因素的影響。外在環境的因素,如個人在社會環境中的角色、任務及參 照團體等;內在心理層面,則有對教育態度、自我能力的評估、自重感、個體的 過去經驗等。個體透過抉擇的過程,選取參與某種教育活動,作為達成目標的工 具,而產生參與的動機,動機產生之後,再實際參與活動時,會遇到障礙,障礙 包括情境的障礙、機構的障礙和訊息的障礙等,如果參與動機強,足以克服障礙, 則形成參與行為,如果障礙太大,個體無法克服時,個體可能退出障礙環境,而 再持續參與教育活動,或重行抉擇。此外,個體參與活動完成後又會重新回到出 發點,開始另一次的參與行為。這種現象顯示了具有參與教育活動經驗的成人, 易於再有參與的行為發生。因此個體參與繼續教育的活動,會受到其內、外在因 素的影響。內在心理因素方面,最重要的是自我評鑑或自重感變項,自重感對成 人參與學習活動有重要的影響,如果個人對自己有較高的評價,則易於主動參與 學習;在外在環境因素方面,最重要的是個體在社會環境中的角色或任務,個體 的行為往往依其社會角色或任務而表現。 綜合以上參與動機理論的探討,可知參與繼續教育活動與社會環境的勢力及 社經地位具有密切關係,參與繼續教育的動機,也受到教師內在心理變項和外在 環境變項交互作用的影響。教師在現在社會屬中等社經地位,對於能獲得成就和 達成自我實現的教育活動,動機應較強,故對教師來說,內在心理因素方面,應 為主要影響在職進修的動機,而個人對教育的態度,直接來自教師本身過去的經 驗,間接來自「重要他人」的態度和經驗,現在進入教職,多半經過許多教甄考 驗,正式教師多半需主動學習才能面對教師甄試的艱難與教育環境的改變,而其 內在的心理動力,正是驅策其前進的要件,而家人、伴侶層面的他人影響也可能 是影響的關鍵動機之一;外在環境因素方面,最重要的是教師在現在社會環境中 的角色或任務,教師的行為往往依其社會角色如兼任職務或交辦任務而有不同表 26.

(38) 現,但依文獻來看,教師較不會為了職業進展,或金錢利益等部分,而左右在職 進修的態度,換言之,教師其參與在職進修的動機,雖然程度可能有差別,但應 該還是受內在心理因素影響以及外在環境因素影響,而參與繼續教育活動。 二、教師在職進修動機之層面 茲考量後續調查研究編製問卷需要,本研究綜合前人研究將教師在職進修動 機內涵界定為認知興趣、追求成就、他人影響、職業進展、社交關係及逃避/刺激 等六個層面,並於問卷題目編製時,以具體的行為句陳述之。茲將所區分之教師 在職進修動機六個層面內涵的意義說明如下: (一)認知興趣:指教師主要為了個人的興趣及滿足個人求知慾望而進修。 (二)追求成就:指教師為肯定個人的成就或取得更高的學歷文憑而進修。 (三)他人影響:指教師基於受到別人的鼓勵或影響而進修。 (四)職業進展:指教師為增進工作需求如介聘、對業務的實用性或甄選主任、 校長加分而進修。 (五)社交關係:指教師為擴展人際關係或結交不同專業領域的朋友而進修。 (六)逃避/刺激:指教師基於逃避挫折或追求刺激而進修。 三、教師在職進修動機之測量工具 (一)黃富順(1985)的「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量表」 以 1859 位成人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現六個動機取向:求知興趣、職業進展、 社會服務、社交關係、逃避/刺激、外界期望。 (二)林如萍(1991)的「參與在職進修動機量表」 依據教育參與量表(Education Participation Scale,EPS)為主體,以 862 位參與 27.

(39)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各類研究所暑期進修班的中等學校教師作為研究對象,共發現 八個主要動機取向,分別為:認知興趣、逃避/刺激、社交關係、同儕影響、他人 影響、社會服務、職業進展、家庭影響。 (三) 張志鵬(2001)的「參與在職進修動機取向量表」 採黃富順(1985)改編之「進修動機取向量表」,以 636 位國小教師為對象, 分析結果,共有五個主要動機取向:求知興趣、逃避/刺激、社交關係、職業進展、 外界期望。 (四)郭蘭(2002)「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量表」 參酌林如萍(1991)、黃富順(1985)、王誌鴻(2000)、張志鵬(2001)等人 所編製之量表,將「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調查問卷」的探討內容歸納在認知興 趣、追求成就、他人影響、專業發展、社交關係與逃避/刺激六個層面上。 (五)古馨穎(2009)的「國小社會科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調查問卷」 是參考王誌鴻(2000)的「參與在職進修動機量表」、林如萍(1991)的「中 等學校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問卷」、張志鵬(2001)的「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 動機調查問卷」等相關測量工具,並修改而成,共分興趣與成就、他人影響、職 業進展、社交關係、逃避或刺激等五個層面。 綜合上述探討結果可知,有關教師在職進修動機的測量,研究者大多以參考研 究文獻,加以綜合前人,完成改編的量表為研究工具。本研究將參酌張志鵬(2001) 、 郭蘭(2002)、古馨穎(2009)的量表,加以改編成本研究所使用之在職進修動機 部分問卷。 伍、教師在職進修動機的相關研究 國內有關教師在職進修之研究相當多元,但在職進修動機研究部分,相對較. 28.

(40) 少,使用以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中搜尋「在職進修動機」共有 45 篇相關 論文。但剔除與教育界不相關的部分,將國中包含小學部分相關之研究及其結果 整理如表 2-4。 表 2-4 在職進修動機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研究 研究主題. (年代) 王誌鴻. 重要研究發現 方法. 國民小學教師參. 問卷. 一、國民小學教師之參與在職進修活動,. (2000) 與在職進修動機. 調查. 係以「認知興趣」為其最普遍且重要的動. 法. 機取向。. 取向與其創新接 受度相關之研究. 二、其中性別、年齡、學歷、婚姻狀況、 年資、職務、學校所在區域會影響在職進 修之動機取向。. 黃櫻惠. 國民小學教師參. 問卷. 一、性別、婚姻狀況、年齡、年資,學歷,. (2003) 與自然科在職進. 調查. 學校規模,任教科目於在職進修動機各層. 法. 面有顯著差異。. 彰化縣國民小學. 問卷. 一、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以求. (2003) 教師在職進修動. 調查. 知興趣為主要取向。二、不同性別、職務、. 法. 學歷、學校所在區域、學校規模之國民小. 修動機取向之研 究 黃惠玲. 機取向與自我效 能之研究. 學教師,其參與在職進修動機取向皆有顯 著差異。. 陳思婷. 三所國立師範大. 問卷. 一、在職進修動機以「求知興趣」層次最. (2003) 學科學教育研究. 調查. 強,其餘依次是「職業進展」 、 「社交關係」 、 續下頁 29.

(41) 研究者. 研究 研究主題. (年代). 重要研究發現 方法. 所教學碩士班學. 法. 「社會服務」、「外界影響」、「逃避/刺激」. 生在職進修動機. 等層次。二、不同性別、年資之教學碩士. 與專業成長之研. 班學生,其在職進修動機有顯著差異。. 究 方德信. 國民中小學教師. 問卷. 一、教師透過網路在職進修之成效相當高。. (2003) 透過網路在職進. 調查. 二、不同職務、學校所在區域之國中小教. 法. 師,其在職進修動機有顯著差異。. 台北縣國民小學. 問卷. 一、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以. (2005) 教師在職進修與. 調查. 「認知興趣」之動機最強。. 法. 二、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 修動機與學習成 效 陳建志. 專業成長關係之. 胡耿賓. 研究. 機因性別、學歷、職務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在職進修動機、障 問卷. 一、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因年. (2008) 礙與意願之關聯 研究-以國民小學. 調查. 齡、學歷、職務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法. 二、鼓勵國小教師在職進修的二項策略,. 教師為例 周伯超. 為提高進修動機與減低進修障礙。. 國民中小學教師. 問卷. 一、國民中小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之參與. (2008) 參與在職進修動. 調查. 動機共有六個層面,其中以「認知興趣」. 法. 層面為最強,其餘層面依序為,「專業發. 機、障礙與未來發 展研究~以宜蘭縣. 展」、「追求成就」、「社交關係」、「他人影. 為例. 響」、「逃避/刺激」。 二、國民中小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之參與 續下頁 30.

(42) 研究者. 研究 研究主題. (年代). 重要研究發現 方法 動機會因年齡、任教階段、婚姻狀況、服 務年資、選擇的進修地點、進修狀況與進 修意願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林佩穎. 國中自然與生活. 問卷. 一、教師在職進修動機以自我發展的動機. (2009) 科技學習領域教. 調查. 為最高。. 法. 二、教師性別、學校所在地、是否擔任課. 師在職進修之調 查研究. 程組織相關職務在教師在職進修動機部分 題項有差異。. 姚欣儀. 高雄市國小教師. 問卷. 一、高雄市國小教師之在職進修動機取向. (2010) 在職進修動機取. 調查. 大致良好,屬中等以上程度,其中又以「職. 法. 業進展」層面對在職進修影響程度最大。. 向與家庭生活滿 意度關係之研究. 二、高雄市已婚國小教師在「認知興趣」 層面動機高於未婚者。.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表 2-4 可知,姚欣儀(2010)研究發現教師在職進修動機為中等以上程度, 而王誌鴻(2000) 、黃惠玲(2003) 、陳思婷(2003) 、陳建志(2005) 、周伯超(2008) 等研究者發現「認知興趣」為最主要影響在職進修層面的動機,因為各研究之地區、 對象、類型與層面不同,而不同背景變項可能影響教師在職進修之動機,以上各研. 究結果也不盡相同,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對象為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選擇下列八 種:性別、年齡、學歷、家庭狀況、年資、職務、學校所在區域、學校規模來作 探討。以釐清背景變項對在職進修動機的影響,現整理為表 2-5,以下將一一作討 論。. 31.

(43) 表 2-5 在職進修背景變項影響動機之統計表 研究者(年代) 性. 年. 學. 家庭. 別. 齡. 歷. 狀況. 年資. 區域. 王誌鴻(2000) ◎. ◎. ◎. ◎. ◎. 黃櫻惠(2003) ◎. ◎. ◎. ◎. ◎. 黃惠玲(2003) ◎. ◎. 陳思婷(2003) ◎. 職務 學校所在. ◎. 學校規 模. ◎ ◎. ◎. ◎. ◎. ◎. ◎. ◎. 方德信(2003) 陳建志(2005) ◎ 胡耿賓(2008). ◎. 周伯超(2008). ◎. ◎. ◎. ◎. ◎ ◎. ◎. 林佩穎(2009) ◎ 姚欣儀(2010). ◎. ◎. ◎.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一、性別 對於性別和在職進修動機的研究結果不盡相同,研究結果發現女性教師較男 性教師更傾向以「求知興趣」而參與進修活動的有:王誌鴻(2000) ,發現女性教師 較男性教師更傾向以「社交關係」而參與進修活動的有:黃櫻惠(2003)、陳思婷 (2003)。王誌鴻(2000)的研究結果中發現,在「轉變單調生活」層面;黃櫻惠 (2003)的研究結果中,「逃避刺激」層面;陳思婷(2003) 的研究結果裡,在 「社會服務」層面;女性教師皆高於男性教師。 二、年齡 32.

(44) 對於年齡和在職進修動機的研究結果則較為接近,研究結果發現 26~30 歲或 年紀輕或 30 歲以下教師更傾向以「職業進展」而參與進修活動的有:王誌鴻 (2000)、黃櫻惠(2003)、胡耿賓(2008)。王誌鴻(2000)的研究結果中發現, 46 歲以上教師在「外界期望」層面,25 歲以下教師在「轉變單調生活」層面均有 顯著差異,但在其他研究未獲支持。 三、學歷 國內學者黃富順(1985)發現教育程度越高者,越傾向於「職業進展」的動 機,而王誌鴻(2000)的研究結果支持此項發現。黃櫻惠(2003)的研究發現, 較低學歷背景的教師具有較高的「社交關係」動機。 四、家庭狀況 對於家庭狀況的研究結果則大不相同,王誌鴻(2000)的研究發現,已婚教 師較未婚教師傾向於因「逃避或刺激」而參與進修,姚欣儀(2010) 的發現已婚 國小教師在「認知興趣」層面動機高於未婚者,但黃櫻惠(2003)的研究結果, 則發現未婚教師之「逃避刺激」 、 「社交關係」及「職業進展」動機高於已婚教師。 五、年資 王誌鴻(2000)、黃櫻惠(2003)、周伯超(2008)的研究發現,在「職業 進展」層面,服務年資 5 年以下之教師顯著高於年資 36 年以上之教師。王誌鴻 (2000)的研究發現,在「外界期望」層面,服務年資 16 年以上之教師,顯著高 於年資 5 年以下之教師。陳思婷(2003)的研究則發現年資為六至十年、十一年 至二十年的教師在「職業進展」層次之動機顯著強於其他年資教師。 六、職務 職務部份,較多研究發現兼任主任職務之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較佳,王誌鴻 (2000)的研究發現,在「職業進展」層面,主任顯著高於級任導師。王誌鴻(2000) 、 33.

(45) 張志鵬(2001)的研究發現,兼任行政之教師,在「社交關係」層面上,顯著高 於級任教師。方德信(2003)的研究發現科任教師在「認知興趣」動機上較級任 教師有較高的期望與進取心。胡耿賓(2008)的研究發現,兼主任之國小教師較 主動積極參與進修,而級任教師較為消極。 七、學校所在區域 王誌鴻(2000)、方德信(2003)的研究發現,在「認知興趣」層面都會區之 教師顯著高於偏遠地區之教師。 八、學校規模 黃櫻惠(2003)的研究中發現,大型學校及中型學校教師具有較高之「外界 期望」及「職業進展」動機。其他研究者的結果,則發現不同學校規模教師在參 與進修動機上無顯著差異。 上述文獻可發現性別、年齡、學歷、婚姻狀況、年資、職務、學校所在區域、 學校規模等變項,其影響傾向之結果並不盡一致。而各學者所研究的對象多半為 小學教師,對於上述變項,目前相關研究未形成定論,本研究擬以國民中學教師 教師為對象,進一步探討。. 第二節 教師教學效能的基本概念 韓愈有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要達到以上功能,教師素質的良 窳、教學效能的高低影響甚鉅,有效的教學才能使學生的學習達到功效,所以教 師教學效能常為專家學者重視、探究之目標。 國內外探討有關教學效能的理論及研究相當多,國內目前有關教學效能的研 究,大多集中於「教師自我效能」的研究,採此觀點的學者,通常認為教師能主 觀地評估自己影響學生學習成效的一種知覺或信念,此知覺或信念通常包括兩 種,包括個人的教學效能與一般的教學效能(張碧娟,1999)。 3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at discussi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affec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boriginal areas in term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the decompos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DTPB) , aimed at investigating whether the behavior will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tegrati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attitude of the enthusia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enthusiasm.. In this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case study are two eighth grad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math game is designed to assist in teaching volume four, chap- ter one of grade e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