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近年來的教育研究對於社會資本的議題也多所關注,探討層 面多為社會資本對學生學習態度、學業成就或升學選擇機會之影響

(李文益,2003a;李佳玲,2003;林宛蓉,2005;黃信誠,2003;

洪希勇,2004;康瀚文,2005);在研究上常視社會資本為影響學生 教育成就、或測量是否達到「教育機會均等」的指標(林亮雯,2004)。 康瀚文(2005)整理國內教育領域相關研究發現,國內社會資本的研 究偏重於實證性研究,採用詮釋性研究者如鳳毛麟角。此外,國內對 學生社會資本研究的重心大多放在家庭內部的社會資本,鮮有對家庭 外部的社會資本進行實徵研究。

因本研究對象為國民中學學校教師,因此研究者整理國內有關教 育人員(校長或教師)社會資本之相關研究如表 2-8:

表 2-8 國內教育人員社會資本之相關研究

表 2-8 國內教育人員社會資本之相關研究(續)

國內近幾年出現有關教師社會資本之研究如劉慶堂(2002)以人 力資本論與社會資本論,探討哪些因素會影響國小教師取得「校長」

一職;徐連彥(2002)以臺北市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為研究對象,

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瞭解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之社會資本現況;

許秀梅(2004)自編「教師社會資本量表」對教師施測,探討桃園縣 國民小學教師情緒智慧、社會資本與班級經營效能關聯。林翠玲

(2004)亦透過問卷調查,探討臺中地區國中教師之社會資本對政治 參與的影響;王元珊(2005)則以國小教師為對象,研究國民小學社 會資本與教師知識分享行為之關係。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研究針對 臺北縣國民中學學校教師做調查,以了解國民中學社會資本之現況擊 其差異情形,故本研究以臺北縣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現況調查研究。

為了對上述有關教師社會資本之研究有更深入之了解,做為擬訂 本研究架構之參考,研究者進一步探討其研究變項與研究架構,整理 出與本論文三個待答問題相關的部份。許秀梅(2004)以桃園縣國民 小學為例,主要是探討教師社會資本與班級經營效能之關聯,林翠玲

(2004)則探討國中教師社會資本對政治參與的影響,兩者皆未探討 教師社會資本是否因不同之背景變項而有差異情形。而王元珊(2005)

與徐連彥(2002)之研究分別以北部四縣市國小教師、臺北市國中公 民與道德科教師為研究對象,且探討到社會資本現況與差異情形,茲 整理其研究變項與社會資本層面如表 2-9。

表 2-9 教師社會資本相關研究之研究變項與社會資本層面比較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變項 社會資本之層面

王元珊

(2005)

自變項:環境變項(學校規 模、學校地區)

人口變項(性別、

年齡、年資、職務、

學歷)

依 變 項 : 學 校 中 的 社 會 資 本、教師知識分享 行為

網絡結構層面:中心性、密度、

網絡互動 情感層面:親密友誼、信任關係 認知層面:積極熱忱、認知同質

徐連彥

(2002)

自變項:年齡、性別、婚姻 狀況、最高學歷、

教育背景、職務 依變項:社會資本

心理面:人際間的信任、非人 際間的信任、學校內 人際互惠評價 行動面:社團參與數目、社區

活動參與、學校內教 師社團的參與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