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文獻回顧

在文檔中 第二章、文獻回顧 (頁 9-13)

當問到樂觀與悲觀者的差異時,大家都會表示,樂觀者會比較快樂,悲觀 者則有比較多憂鬱且負面的情緒。在研究上也同樣證實了這樣的看法,如樂觀 與個體的身心健康及生活滿意度有關,悲觀則與憂鬱、焦慮等負向情緒有關(丁 明潔,民 92;何家齊,民 87)。而樂觀與悲觀者對於同一件事情是否真的會具有 截然不同的看法?要回答上述問題,應該先釐清何謂樂觀/悲觀開始。

2-1 樂觀/悲觀的定義及分類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將樂觀定義為對人生或一切事物的發展充滿信心。悲觀 被定義為「沮喪或負面的人生態度。」;牛津字典將樂觀定義為「相信事情最後 會有好結果,傾向採光明面來看待事情,並對成功抱持著信心」,悲觀被定義為

「人們對未來生活事件作的負向預期」;辭海則以「人之觀世事一切無不快然自 足者」來形容樂觀;張氏心理學辭典視樂觀為「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一 種頗為持久的人格特質。(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牛津字典、辭海、張氏心理學 辭典)

樂觀(optimistic)是一種對未來充滿「信心」的人生態度。樂觀使人積極、

進取,做起事來「精神抖擻」,也「事半功倍」。樂觀使人隨時隨地在生活中看 到希望,而「興高采烈」地去追求希望的實現。樂觀的人即使處於逆境,也能 懷抱希望而奮鬥不懈。

悲觀(pessimistic)也是一種面對人生的態度時,它的影響就完全是「負面」

的了。悲觀的人消極、懦弱、自卑,總是預設困難、假想災難、凡事往壞處想、

為那些根本不會發生的事煩惱。悲觀的人沒有自信,但對自己「沒有自信」這 件事卻深信不疑。他們經常把「不行」、「作不到」掛在嘴邊,而且非常堅持。

你對這種人建議任何事情,他的答案永遠是否定的。因此,絕大部分的人都覺 得樂觀是屬於正面而悲觀就屬於負面的影響。

在研究上認為樂觀的人是預期好事將會發生在他們身上而且不管是在一般 的自然狀態或是特別的情況下,個體會傾向做出正向的結果預期,因此,不管 樂觀是一種認知的偏誤、態度、信念,亦或是西洋哲學史上非主流派的學說,

都算是樂觀的一種展現。

所謂的「樂觀傾向(dispositionaloptimism)」,是將其樂觀和悲觀視為一種廣泛 性地預期傾向,樂觀者傾向預期好事會發生在他們身上;悲觀者則傾向預期壞

事將會發生,此種以「預期」為基礎的樂觀和悲觀定義方式獲得研究者的認同 及支持,但是對於樂觀和悲觀究竟應該為單一向度或是兩向度模式則有許多爭 議。

「樂觀」和「悲觀」這兩個詞彙在現代的用法中常會給人誤導。例如:樂觀 永遠是正面的,而悲觀永遠是負面的。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不妨重新審視 一下二者的出處和定義。

「樂觀」和「悲觀」是現代人對 optimistic 和 pessimistic 兩個英文詞彙的中 譯。而其實原文並不能肯定說具有樂或悲的含義,國人看到這個樂和悲字,就 替它們增添了更多的內涵。於是乎,樂觀就變成好字眼,悲觀就變成壞字眼。

從詞典上看到的定義,也只不過是綜合多數人的理解罷了。(康哲行,2012 年) 樂觀與悲觀是一種對於未來的思考、心態。並沒有說一個人會是絕對的,樂 觀的確是屬於正面,但是,過度的樂觀可能反而會出現負面的情況正所謂「樂 極生悲」,而適當的悲觀思考反而可以產生正面的效益,例:UPS 不斷電系統就 是基於這種想法所製作出來的,而過度的悲觀就會產生杞人憂天的想法。

許多人在本身所擅長的領域會漸漸產生過度的樂觀情況「善泳者溺於水」, 所以現在很多公司行號漸漸在重視這一個方面「在職訓練」,在工作崗位長期工 作沒有遇到事件,就會產生一種不會發生事件的過度樂觀心態,因此會利用訓 練將這種心態去除。

2-2 樂悲觀的作用方式

近代以來心理學研究顯示,正面思考的人,不論薪資與健康,都比負面思考 的人來得好,在這個充滿失敗與挫折的年代,你必須學會正面思考,才能立於 不敗之地……樂觀態度或悲觀態度,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態度對人的影響 到底有多大?美國醫生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讓患者服用安慰劑。安慰劑呈 粉狀,是用水和糖加上某種顏色配製的。當患者相信藥力,也就是說,當他們 對安慰劑的效力,持樂觀態度時,治療效果就顯著。如果醫生自己也確信這個 處方,療效就更為顯著了。這一點已用實驗得到證實。醫生們堅信自己的治療 質量,雖然為患者開了一付無效的藥方,但結果卻是:服用安慰劑以後,幾乎 90%的患者感到病情大大減輕,有人甚至痊癒。樂觀作用,實際上是暗示作用。

悲觀態度,由精神引起而又會影響到組織器官。有一個意外的事故可以證明 這一點。一位鐵路工人,意外地被鎖在一個冷凍車廂裏。這位工人清楚地意識

到:他是在冷凍車廂裏,如果出不去,就會凍死。不到 20 小時,冷凍車廂打開

被人懷疑誠意不足。

大腦前扣帶迴皮質及它附近的內側額葉區及兩側前額葉皮質區都跟這現象 有關係,其中樂觀者的右邊腹前額葉迴(inferior prefrontal gyrus,IFG)在接收 到不好的訊息時,會減低活化,降低負面訊息的影響,越樂觀的人,看到不好 訊息時,這個地方的活化越低;如果是好的訊息,那麼內額葉皮質區(MFC)、 左邊的FIG和小腦都大量活化,而高和低樂觀者在此活化的情形一樣。即不 論悲觀或樂觀,大家都愛聽好話。我們看到壞訊息只有右邊IFG一個人在負 責,而好的訊息有三個地方在負責,就難怪忠言逆耳,人人都報喜不報憂了。

這實驗顯示了大腦是不對稱的處理訊息,選擇性的偏見,很多時候,真相不是 自己想像的那麼樂觀。(洪蘭,2011 年)

所以根據此一研究我們發現,樂觀與悲觀的人對於事物的看法不只是思想就 連大腦的生理都有所不同,而其結果發覺樂觀與悲觀在接受正面的訊息時大腦 活化情形一樣,而在接收負面訊息時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

在文檔中 第二章、文獻回顧 (頁 9-1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