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旨在根據知識結構及新式題型設計,嘗試發展以九年一貫能力指標為 搜尋要項,並以 ASP.NET網路技術撰寫以知識結構為基礎之網路診斷評量系統。

因此在文獻探討的部份,擬討論有關:知識結構、新式題型、九年一貫能力指標、

美國數學能力基準與評量標準、評量類型及線上評量的網路技術等概念。

第一節 知識結構

知識結構(knowledgestructure),由 Morton&Bekerian(1986)主張將 其分成「語意網路理論」與「基模理論」兩種,其中語意網路理論(semantic network theory)較強調知識在大腦記憶中的組織方式,主張人類的知識是由概念節點與 概念節點的連結關係所形成的結構化網路;而基模理論(schema theory)則較重 視知識在大腦記憶中的運作歷程,主張人類以抽象的知識結構來表徵過去的行動 或經驗,因此,訊息的存取、行為的程序、目標的設定等方面,才是基糢理論關 注的焦點(余民寧等,2003)。

知識結構存在於我們記憶裡的認知結構(cognitive structure)及用於書 寫 方 式 的 內 容 結 構 ( content structure), 二 者 是 可 以 互 相 轉 換 的

(Shavelson,1974;引自邱上真,1989)。Rumelhart & Norman(1985)認為一 個好的知識結構表徵系統,必須能反映知識結構的各種重要特質,包括忠實性、

完整性、特定性、概括性、精簡性以及合理性。

雖然大多數的知識表徵系統都是混合型的,Rumelhart & Norman仍把知識 表徵系統分成命題式表徵系統(propositionallybasedsystems)、類比式表徵 系統(analogicalrepresentationalsystems)與程序式表徵系統(procedural systems)三大類。在命題式表徵系統中,知識結構是指一個由許多具有意義的 最小知識單位-命題(propositions)所組合而成具有組織與層次的語意網路;

至於命題則是指一組「概念」由一個有限制作用的「關係」所連結而成的。簡單 地說,命題式表徵系統較重視知識結構中的語意部份;類比式表徵系統則採用「影 像」方式,以直接的方式來表徵知識;至於程序式表徵系統則以實際作業或動作 程序來表徵含有過程特性的知識(Rumelhart&Norman,1985)。由於命題式表徵 系統發展較早、較完整,所以本研究擬採用命題式表徵系統,作為發展專家知識 結構的基礎。邱上真(1989)認為命題式表徵系統具有下列特徵:

壹、命題是知識結構的基本單位

Kintsch(1974)基於實驗研究結果,指出人類儲存知識是以命題做單位,

而非句子中的特定字。Anderson(1990)也表示,一個命題可以相當於一個句子 或小於一個句子,但卻比一個句子更為抽象。

貳、語意網路是以二度空間的方式來表徵知識結構

語意網路泛指有許多命題相互聯結而成的平面圖;而此平面圖是以「節點」

(nodes)表徵「概念」,以「聯線」(links)表徵「關係」。因此,每一個命題 包括二個概念節點與一個聯線組合而成。而概念構圖就是透過概念的節點、表示 關係的聯線與受試者的建構,將零散的概念與關係,組合成一個合理的、有意義 的知識結構。

自從 Quillain(1968)提出語意網路主張後,就學者有陸續提出一些語意 網路的模式,如邱上真(1989)綜合 Rumelhart& Norman(1985)的看法,認 為語意網路會受重視的原因,主要具有下列幾項特徵:

一、統整性(integration):語意網路能將凡具有密切相關的概念聚集在一起,而 且關係越密切,物理距離可能就越近或相互間的聯結線可能就越多。

二、精簡性(parsimony):同一概念盡可能只用一個節點來表示。

三、抽象性(abstraction):語意網路用語意來表徵知識而非用句子中的特定字。

四、多樣性(versatility):影像或動作也可以用命題來表徵。

五、可加性(addibility):新的命題可隨時加入已存在的語意網路中。

六、可視性(visibility):語意網路以平面圖的方式表徵知識,可使人對知識結構 一目了然,具有視覺效果。

七、自足性(self-sufficiency):每一個語意網路都可以充分表達某一群概念間的 相互關係。

八、直觀性(intuitivity):語意網路儘管用命題作為知識結構的最小單位,但它 仍然盡可能地配合人類使用語言的一些自然習慣。

叁、基模與基模群(sch ema an d sche mat a)是知識結構較大單位

基模(schema)一詞首先創用於皮亞傑,是認知心理學家對於存在於個體內之 知識結構與組織的一種假說。基模是個體用以理解和組織外在事物的內在認知結 構。個體必須使外在訊息與個體的內在基模發生關聯,理解才能產生。藉由心理 運作,個體將外界知識轉化為內在知識架構,並進行基模的組織與統整,逐漸形 成複雜的知識系統(陳李綢,1992;鍾聖校,1990; Rumelhart,1980)。

基模理論主要是在探討知識如何被表徵,以及表徵如何促使知識在特定方面 的使用。基模理論主張所有的知識都是被包裝(packaged)成單位(units),這些 單位就是所謂的基模群(schemata),這些基模群是一種抽象的知識結構,它會引 導個體如何使用知識(余民寧等,2003)。

Marshall(1987)認為基模是包含人類如何與環境互動的訊息的一種知識結 構,它可用來說明人類如何知覺外在的環境,以及在該情境下,會採取何種行動 來因應。而人類在知覺外在環境與做出反應行動時,同時需要使用到陳述性知識 與程序性知識,因此,Marshall(1987)主張基模知識是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 識的綜合體。

Mayer(1983)綜合各心理學家對基模的定義,認為基模的定義應包含:

一、普遍性(general):基模可廣泛運用於不同情境,做為了解新訊息之基本架 構。

二、知識(knowledge):基模就如同我們所知道的事物一樣,已經存在記憶之中。

三、結構(structure):基模圍繞著某些主題而被加以組織。

四、包含(comprehension):基模中包含一些特殊訊息來加以填補的空間。

每一個基模包含一個槽口(slot),當個體處理外界訊息時,便以基模群中 最適合的基模來同化或調適該訊息,並填補該基模的缺口,否則該訊息會被忽略 或曲解(林秀貞,1997;顏若映,1994;楊芷芳,1993)。基模組合、改變及維 持的認知歷程包括:增大(accretion)、微調(tuning)及重組架構

(restructuring)等三種不同歷程,變更現有的基模和外界訊息結合產生新的 認知(Rumelhart,1980)。

綜上所述,當個體遭遇外在環境的各種訊息時,個體本身所擁有的基模會主 動的對各種訊息進行辨認的工作,然後較能符合外在訊息的基模就會被活化,而 被活化的基模在處理外在訊息時,會先存在一些預設值(default value),這些預 設值可以協助個體快速的瞭解外在訊息的意義。

肆、結語

本研究所提出知識結構為基礎之網路診斷評量,採命題式表徵系統,做為發 展專家知識結構的基礎,以語意網中的「節點」表徵「概念」,「聯線」表徵「關 係」,透過概念的節點、表示關係的聯線與受試者的建構,將零散的概念與關係,

組合成一個合理的、有意義的知識結構;藉網路診斷評量系統隨時了解學習的狀 況並迅速確實診斷出學習的成果。

第二節 新式題型

新式題型為鄭富森博士(1998)根據現代評量理論,針對「高職免試登記入學 方案」所設計的新式選擇題題型,其命題原則由開書考試(openbooktest)的精 神研發而成,與傳統考試的命題原則有顯著的不同;著重概念的理解,可同時測 量幾個或一個核心概念,對不同階段能力值的受試者而言,可反映出與其能力相 符的得分期望值,使高學習成就者有發揮的空間,低成就學習者者也有得分的機 會。其由題組形式的試題、融合了單選選擇題和整合式選擇題,此種題型適合以 電腦進行測驗與閱卷。以本研究為例,每題新式題型可包括五個小題,有十個答 案選項,對於有準備的受試者,答對的機會為二分之一,如果受試者想要隨便猜 測,則答對的機會就降低成為十分之一。

壹、題型的基本架構

新式題型主要由題幹、問題與答案群三個部分構成。題幹為整個題目的重心,

所有的訊息均在此部分呈現,如題目的內文、相關的提示與公式(張維倩,2001)。

以數學科為例,題幹的部份可以描述一段與日常生活經驗有關的問題或一段有趣 的數學對話或解題的過程,也可以用數學的幾何圖形或統計圖表來表示。只要能 把題目的題意及完整的訊息充分表達即可,具有相當大的彈性(梁財源,2000)。

問題的部分是針對題幹所延伸設計的問題,所以問題的內容必須和題幹有關 聯,採用扼要的說明方式,使受試者知道他要解決問題的是什麼。此外,新式題 型與傳統的測驗題型一樣,都要避免語意不清楚的句子,以免對受試者造成困 擾。要避免讓受試者只看問題就可以知道答案,而忽略了題幹的重要。而且每一 個問題必須彼此獨立,沒有因果關係存在。所以,命題者在編擬試題時,問題一 定要從題幹發展而成,切忌單獨出題(張維倩,2001;梁琬菁,2001)。答案群內 的選項內容依據問題所設計,以本研究為例,每題新式題型最多有五個小題,包

括誘答則會有十個答案選項(如圖 2-1),對於有準備的受試者,答對的機會為二 分之一,如果受試者想要隨便猜測,則答對的機會就降低成為十分之一。所以新 式題型與傳統的選擇題比較之下,可以減少學生猜測的因素、降低猜測造成的評 量誤差,是其重要的特色。而且,每一個小題可自由搭配不同數量的答案,可以 二選一、三選一或四選一等等,以便控制每題的難度,其題型的自由度與彈性是 傳統選擇題所做不到的(柯俊良,2003)。答案群內的答案也可以重複的被不同 題幹選擇為正確答案,但是一般來說,為了避免造成受試者的困擾並增加了試題 的困難程度,如非必要,是以一個題目搭配一個正確答案為原則。這樣子的設計,

不僅可以訓練學生批判思考的能力,也有助於受試者數學能力的提昇(張維倩,

2001)。

貳、命題原則

新式題型是以開書考試的命題原則為標準。其意義在於此類考試所測驗的是 知識的整體概念與主要的核心概念,注重的是想了解學生是否能運用課本所學到

新式題型是以開書考試的命題原則為標準。其意義在於此類考試所測驗的是 知識的整體概念與主要的核心概念,注重的是想了解學生是否能運用課本所學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