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適用於知識結構之網路診斷評量系統的試用計畫及其實施情況為何?

四、適用於知識結構之網路診斷評量系統的學生試用經驗結果為何?

五、適用於知識結構之網路診斷評量系統的教師試用經驗結果為何?

第四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依據前述之研究目的,在考量時間、人力、環境等相關限制因素之後,

預期本研究之研究限制如以下幾點:

ㄧ、本研究的重點在於發展一個適用於新式與傳統選擇題之知識結構網路診斷評 量系統之雛型架構,而不在於建置一個功能繁複的系統。

二、本研究在教師方面具有可依九年一貫能力指標新增及修改試題、試卷編修與 測試、個人及班級評量結果查詢與試卷試題分析並依據知識結構在個人及班 級提出學習診斷報告,在學生功能方面可進行線上診斷評量、成績查詢、個 人評量結果並提出學習診斷報告與多媒體動畫學習園地。至於其他關於網路 測驗系統之功能或技術則不在本研究之研究範圍。

三、本研究所建置以知識結構為基礎之網路診斷評量系統可適用於新式與傳統選 擇題及任何學科,但為了系統之測試,選擇國小四年級數學科「重量」單元 作為新式與傳統選擇題題目之測試內容。

四、本研究受限於時間、人力、學校課程等因素,無法進行大規模取樣,僅以台 中縣太平市兩所國小 219名學生及教師 30名,進行網路施測及態度問卷調查。

第五節 名詞釋義

一、知識結構

知識結構分析的基本概念是假設每個人從出生後開始,藉著各種生活經驗儲 存各式各樣的知識,進而能利用腦中的知識形成許多思考、判斷,以應付日常生 活的一切問題,由於這些知識是有系統、有結構、有組織的,所以稱為知識結構。

本研究採知識結構中的命題表徵系統,依九年一貫能力指標及分年細目,以專家 知識結構分析出許多有意義的知識單位-命題,再以階層式節點樹狀圖形,針對 每一個節點代表的單一概念編製試題,建構出網路診斷評量。

二、新式題型(題型 A ):

專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鄭富森博士針對「高職免試登記 入學方案」所研發之新型態選擇題而言。其命題精神乃根據現代測驗理論與參酌 開書考試(open book test),以生活化為命題的最高原則,著重概念的理解,

可同時測量幾個或一個核心概念,對不同階段能力值的受試者而言,可反映出與 其能力相符的得分期望值(鄭富森,2000)。試題架構為一個呈現題目訊息的題 幹,搭配多個選項組合而成,多個選項的設計可降低學生猜測的機率,提高測驗 的效度。

三、九年一貫能力指標:

基本能力指標的特性在於強調「評鑑某國家、地區或國家之間學生的學習狀 況,加以客觀呈現並分辨出優劣等級」。在功能上,應具有「引導國家政育政策、

修正教師教學策略、評鑑學生學習成就」的積極性作用。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的 規劃,數學領域根據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思考型態兩項特徵,將九年國民教育區分 為四階段:階段一(1-3年級)、階段二(4-5年級)、階段三(6-7年級)、階段 四(8-9年級)。前四項主題的能力指標以三碼編排,其中第一碼表示主題,分別 以字母 N、S、A、D表示「數與量」、「幾何」、「代數」和「統計與機率」四個主 題;第二碼表示階段,分別以 1,2,3, 4表示第一、二、三和四階段;第三碼 則是能力指標的流水號。

四、網路診斷評量系統:

本研究所發展的網路診斷評量架構,利用 ASP語言及 SQLServer2000架設 系統及資料庫,結合九年一貫能力指標及分年細目為基礎,使用知識結構分析出 階層式節點樹狀圖形,針對每一個節點代表的單一概念編製網路診斷評量,在評 量結束時,可立即知道評量結果,診斷學童學習上的困難,了解學童的迷思概念,

確認學童在各能力指標的學習情況,作為補救教學的參考。並藉由 internet達 成全球資訊共享的目的,webbrowser為使用界面,教學使用者可在線上進行試 題收集、修改試題、組成試卷等功能,克服時空的限制,使受試者能在網路上進 行測驗,並立即回饋評量結果,作為師生及時修正「教」與「學」的依據。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根據知識結構及新式題型設計,嘗試發展以九年一貫能力指標為 搜尋要項,並以 ASP.NET網路技術撰寫以知識結構為基礎之網路診斷評量系統。

因此在文獻探討的部份,擬討論有關:知識結構、新式題型、九年一貫能力指標、

美國數學能力基準與評量標準、評量類型及線上評量的網路技術等概念。

第一節 知識結構

知識結構(knowledgestructure),由 Morton&Bekerian(1986)主張將 其分成「語意網路理論」與「基模理論」兩種,其中語意網路理論(semantic network theory)較強調知識在大腦記憶中的組織方式,主張人類的知識是由概念節點與 概念節點的連結關係所形成的結構化網路;而基模理論(schema theory)則較重 視知識在大腦記憶中的運作歷程,主張人類以抽象的知識結構來表徵過去的行動 或經驗,因此,訊息的存取、行為的程序、目標的設定等方面,才是基糢理論關 注的焦點(余民寧等,2003)。

知識結構存在於我們記憶裡的認知結構(cognitive structure)及用於書 寫 方 式 的 內 容 結 構 ( content structure), 二 者 是 可 以 互 相 轉 換 的

(Shavelson,1974;引自邱上真,1989)。Rumelhart & Norman(1985)認為一 個好的知識結構表徵系統,必須能反映知識結構的各種重要特質,包括忠實性、

完整性、特定性、概括性、精簡性以及合理性。

雖然大多數的知識表徵系統都是混合型的,Rumelhart & Norman仍把知識 表徵系統分成命題式表徵系統(propositionallybasedsystems)、類比式表徵 系統(analogicalrepresentationalsystems)與程序式表徵系統(procedural systems)三大類。在命題式表徵系統中,知識結構是指一個由許多具有意義的 最小知識單位-命題(propositions)所組合而成具有組織與層次的語意網路;

至於命題則是指一組「概念」由一個有限制作用的「關係」所連結而成的。簡單 地說,命題式表徵系統較重視知識結構中的語意部份;類比式表徵系統則採用「影 像」方式,以直接的方式來表徵知識;至於程序式表徵系統則以實際作業或動作 程序來表徵含有過程特性的知識(Rumelhart&Norman,1985)。由於命題式表徵 系統發展較早、較完整,所以本研究擬採用命題式表徵系統,作為發展專家知識 結構的基礎。邱上真(1989)認為命題式表徵系統具有下列特徵:

壹、命題是知識結構的基本單位

Kintsch(1974)基於實驗研究結果,指出人類儲存知識是以命題做單位,

而非句子中的特定字。Anderson(1990)也表示,一個命題可以相當於一個句子 或小於一個句子,但卻比一個句子更為抽象。

貳、語意網路是以二度空間的方式來表徵知識結構

語意網路泛指有許多命題相互聯結而成的平面圖;而此平面圖是以「節點」

(nodes)表徵「概念」,以「聯線」(links)表徵「關係」。因此,每一個命題 包括二個概念節點與一個聯線組合而成。而概念構圖就是透過概念的節點、表示 關係的聯線與受試者的建構,將零散的概念與關係,組合成一個合理的、有意義 的知識結構。

自從 Quillain(1968)提出語意網路主張後,就學者有陸續提出一些語意 網路的模式,如邱上真(1989)綜合 Rumelhart& Norman(1985)的看法,認 為語意網路會受重視的原因,主要具有下列幾項特徵:

一、統整性(integration):語意網路能將凡具有密切相關的概念聚集在一起,而 且關係越密切,物理距離可能就越近或相互間的聯結線可能就越多。

二、精簡性(parsimony):同一概念盡可能只用一個節點來表示。

三、抽象性(abstraction):語意網路用語意來表徵知識而非用句子中的特定字。

四、多樣性(versatility):影像或動作也可以用命題來表徵。

五、可加性(addibility):新的命題可隨時加入已存在的語意網路中。

六、可視性(visibility):語意網路以平面圖的方式表徵知識,可使人對知識結構 一目了然,具有視覺效果。

七、自足性(self-sufficiency):每一個語意網路都可以充分表達某一群概念間的 相互關係。

八、直觀性(intuitivity):語意網路儘管用命題作為知識結構的最小單位,但它 仍然盡可能地配合人類使用語言的一些自然習慣。

叁、基模與基模群(sch ema an d sche mat a)是知識結構較大單位

基模(schema)一詞首先創用於皮亞傑,是認知心理學家對於存在於個體內之 知識結構與組織的一種假說。基模是個體用以理解和組織外在事物的內在認知結 構。個體必須使外在訊息與個體的內在基模發生關聯,理解才能產生。藉由心理 運作,個體將外界知識轉化為內在知識架構,並進行基模的組織與統整,逐漸形 成複雜的知識系統(陳李綢,1992;鍾聖校,1990; Rumelhart,1980)。

基模理論主要是在探討知識如何被表徵,以及表徵如何促使知識在特定方面 的使用。基模理論主張所有的知識都是被包裝(packaged)成單位(units),這些 單位就是所謂的基模群(schemata),這些基模群是一種抽象的知識結構,它會引 導個體如何使用知識(余民寧等,2003)。

Marshall(1987)認為基模是包含人類如何與環境互動的訊息的一種知識結 構,它可用來說明人類如何知覺外在的環境,以及在該情境下,會採取何種行動 來因應。而人類在知覺外在環境與做出反應行動時,同時需要使用到陳述性知識 與程序性知識,因此,Marshall(1987)主張基模知識是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 識的綜合體。

Mayer(1983)綜合各心理學家對基模的定義,認為基模的定義應包含:

一、普遍性(general):基模可廣泛運用於不同情境,做為了解新訊息之基本架 構。

二、知識(knowledge):基模就如同我們所知道的事物一樣,已經存在記憶之中。

三、結構(structure):基模圍繞著某些主題而被加以組織。

四、包含(comprehension):基模中包含一些特殊訊息來加以填補的空間。

每一個基模包含一個槽口(slot),當個體處理外界訊息時,便以基模群中

每一個基模包含一個槽口(slot),當個體處理外界訊息時,便以基模群中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