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3 研究概述

本文共分為六個章節,各章的標題與內容如下:

第一章 緒論: 說明本研究之研究動機、背景、目的、及主要貢獻。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整理過去有關負債到期結構與擔保負債的文獻。

第三章 資料與變數定義: 介紹樣本的選擇方式與資料來源、變數定義及敘述性 統計結果。

第四章 研究方法與假說建立: 提出研究假說,並且說明選用的迴歸模型。

實證結果分析: 分別以模型檢驗負債到期結構、擔保債比率的決定因 素,也檢驗負債到期結構與擔保債比率的相關性。

第五章 結論: 對於本研究的實證結果做出結論,也提供可能的後續研究方向。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負債到期結構

2.1.1 代理成本

有關負債到期結構的研究,最早是從 Myers (1977)開始,他所提出的”實質 選擇權”模型,首先提到投資不足的負債代理問題,主要概念如下: 模型將公司 未來的投資決策視為一個選擇權,若是舉債公司發現投資計畫產生的獲利,大部 分由債權人享有,股東只能獲得一小部份,公司可能會放棄此有利可圖的計畫。

但如果公司發行的是期限較短的負債,到期日在投資決策決定之前,公司就不需 要考慮到債權人的影響,會接受這些 NPV 為正的投資計畫。因此 Myers 認為短 期負債可以解決投資不足的問題。稍後 Smith and Warner (1979)也有提到小公司 較容易遇到負債代理問題,因此短期負債較多。

Titman and Wessels (1988);Barclay and Smith (1995a)的實證結果也發現,成長 性高的公司,長期負債的比率較低。由於高成長性公司有較多的投資機會可以選 擇,投資不足的問題也更嚴重,為了降低代理問題帶來的影響,公司會提高使用 短期負債融資的比率。Aivazian et al., (2005)的研究也支持Myers (1977)的論點,

他們提出模型直接檢驗公司負債到期結構與成長性的關係,與其他研究不同的是,

他們以投資占總資產的比重為應變數,長期負債的比率為自變數,模型結果發現 成長性高的公司,長期負債比率增加,確實會讓投資的比重降低。

2.1.2 違約風險與流動性風險

本文緒論部分以台灣高鐵公司為例,可以發現違約風險會影響公司舉債時的 負債到期期限選擇。而過去同樣也有文獻支持,Morris (1992)認為,負債比率高 的公司,會傾向發行到期日較長的負債,目的是為了延遲遭遇到破產風險的時間。

Diamond (1991)指出,流動性風險會隨著負債比率上升而增加,因此負債到期期 間也會增加,預期負債比率和負債到期結構為正向關係。

5

除了負債比率,債券評等也是衡量違約風險的重要變數,Diamond (1991)提 到債券評等好的公司,會偏好發行短期負債,因為投資人預期未來公司出現好消 息的可能性大,所以債券評等好的公司可以在原有負債到期時輕易的再融資。債 券評等差的公司,投資人會擔心公司的違約風險,所以當原本負債到期時,投資 人不一定願意再借錢給公司,因此公司傾向發行到期日較長的負債。

2.1.3 訊號理論

訊號理論的概念是,存在資訊不對稱時,公司可以藉由舉債方式,對市場發 送訊號,顯示公司內部對於未來營運狀況的看法。Flannery (1986); Kale and Noe (1990)認為,若市場對於公司的未來不了解,會錯估債券價格,品質好的公司會 被低估,壞公司則是被高估,又因為公司價值改變時長期負債價格變動大於短期 負債,所以對好公司來說,短期負債價格的低估程度較低,因此好公司會發行較 多短期負債;品質差的公司則是發行高估較多的長期負債(separating signaling equilibrium)。不過 Flannery (1986)也提到當交易成本較低的時候,品質差的公司 也會選擇模仿品質好的公司發行短期負債,此時市場上沒有辦法清楚分辨公司的 好壞 (pooling equilibrium)。

2.1.4 配合原則

Myers (1977)認為,當公司舊資產到期,針對是否需要重新投資進行評估時,

同樣會面臨投資不足問題,所以也需要根據資產的到期結構來設定發行負債的到 期期限。Stohs and Mauer(1996)也提到,如果負債到期的期間比資產到期短,負 債到期時,可能沒有足夠資金可以支付本金。反過來說,當公司負債到期期間明 顯較長,即使公司資產到期後不再產生現金流量,公司仍然要支付本金利息,所 以公司會盡量配合負債與資產的到期時間。

6

2.1.5 稅盾利益

Kane et al., (1985)指出,稅率會影響公司的負債到期結構,當公司有效稅率 下降,為了維持負債帶來的節稅效果,公司會傾向發行期限較長的負債。

也有文獻認為利率期間結構會影響負債到期結構的選擇,Brick and Ravid (1985)提出,如果收益曲線是向上的,除了反映流動性風險外,也代表對未來的 短期利率的預期,在前期長期負債成本高,但是在後期,因為短期負債需要重新 舉債,所以要負擔較高的資金成本,所以後期是短期負債的資金成本較高。由於 短期內長期負債可以提供較多的節稅利益,對公司價值的提升有利,所以收益曲 線為正,會傾向發行長期負債。

2.1.6 管理者股權與公司治理

管理者持股比率與公司治理的影響,是近幾年才有研究開始探討,Datta et al., (2005)認為短期負債可以解決管理者本身的自利動機問題,由於管理者不願意太 頻繁的受到外部的監督,尤其是重新舉債時來自債權人的壓力,會偏好發行期限 較長的負債。但是當管理者的持股比率增加時,會減少管理者與股東的利益衝突 問題,管理者發行長期負債避免監督的誘因變小,因此預期管理者持股比率與負 債到期結構會是負向關係。

Jiraporn (2007)則是加入了Gompers et al., (2003)提出的公司治理指數G-index 來代表管理者的權力大小,發現G-index高的公司,負債到期期間較長。在解釋 上是採用Datta et al., (2005)的說法,由於G-index高的公司,管理者擁有的權力較 大,根據管理者的自利動機,會傾向發行到期日較長的負債,因此G-index與負 債到期結構為正相關。

7

2.2 擔保債比率

2.2.1 代理成本

短期負債可以解決投資不足的代理問題,已經有不少理論及實證研究支持這 樣的說法。而在擔保負債的部分,Stulz and Johnson (1985)也提到使用擔保負債 融通新的投資計畫,可以解決投資不足的問題,會降低股東放棄對公司有利的投 資計畫的動機,減少債權人的財富移轉到股東的現象,因此預期投資不足問題較 嚴重的高成長型公司,使用擔保債的比率會較高。

Jackson and Kronman (1979); Smith and Warner (1979a,b)則認為發行擔保負 債可預防資產替換問題,使債權人與股東之間的財富移轉更加困難。以擔保負債 融通新計畫所需的資金,可以避免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財富移轉,也可以減少股 東放棄有利公司價值的投資計劃的動機,不過代理成本與擔保負債的相關性,還 缺少實證研究支持。

2.2.2 自由現金流量

Jensen (1986)提出過度投資的代理問題,當公司自由現金流量過多的時候,

管理者可能會選擇將多餘資金投資於不能為公司創造價值的投資計畫,以增進管 理者本身的利益。基於以上的說法,Chang et al., (2007)提出擔保負債的自由現金 流量假說,他們認為發行擔保負債可以解決投資不足的問題,但是也可能反而使 過度投資的問題更加嚴重。由於求償順位較高的擔保負債,可享有較低的借款利 率,而利息支出減少也可增加公司的自由現金流量,導致更嚴重的過度投資問題。

因此提出自由現金流量較多的公司不適合使用擔保負債融資的說法。

8

2.2.3 資產規模

Chan and Kanatas (1985),認為小公司因為相對資訊不對稱,會偏好發行擔 保負債,以此顯示本身的信用。Smith and Warner (1979)同樣也預期小公司會發 行較多的擔保負債,原因是認為小公司的破產風險較大,為了幫助公司降低借款 成本與增加舉債的上限,也只能以擔保負債融資,會選擇發行有擔保的負債。

2.2.4 無風險利率

Barro (1976);Stulz and Johnson (1985)認為無風險利率上升,會影響到公司的 借款成本與違約風險,原因是隨著無風險利率上升,公司每年的利息支出增加,

利息保障倍數下降,會增加公司破產風險以及使用擔保負債融資的意願。

2.2.5 訊號理論

Harris and Raviv (1991)認為,當存在資訊不對稱時,市場上無法清楚分辨公 司的品質,品質好的公司,其股票價格與債券價格會被低估,而品質差的公司則 是會被高估。但是不同類型負債,價格被錯估的程度不同,對好公司而言,求償 順序高的負債,價值被低估程度較小,因此公司會使用求償順序較高的負債做為 融資工具,例如有擔保的負債。品質差的公司則是傾向以價格高估較多的低求償 順序負債融資。

2.2.6 稅盾利益

Scholes and Wolfson (1992)表示,較高的稅率讓公司有意願發行求償順位低 的負債,因為求償權順位較低的負債,利息支出較高,所以公司可以獲得較多的 節稅利益,但反過來說,公司使用求償順位高的擔保負債意願降低。

9

第三章 資料與變數定義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