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文獻探討

在文檔中 應用GM法於階層概念圖 (頁 24-30)

第一節 減少交錯邊

想像一個階層概念圖,其中階層與階層之間的脈絡,有複雜邊交錯的現象。

如圖 2-1 在這樣邊交錯複雜的關係下,如何找每一階層中頂點的排列次序,達 到可以減少階層概念圖中的交錯邊數。要達到減少交錯邊數的目地,不僅僅取 決於階層中頂點所在的位置,也取決於頂點與頂點間的相對位置(Kaufmann &

Wagner,2000),同時階層中的頂點經重新排列相對次序後,在視覺上要能使得 學習者或閱讀者可以容易追蹤概念或節點發生的先後次序(Takeya,1999)。

圖 2-1 階層概念圖

傳統上減少交錯邊的方法,都採用 Sugiyama(1981)所提出的重心法來減 少交錯邊數。重心法是一個直觀而且容易製作、執行的方法,同時可以在很短 的時間內,對於減少交錯邊數有不錯的成效(Kaufmann & Wagner,2000)。

第二節 重心法

重心法是由 Sugiyama(1981)提出,針對兩階層的階層圖。利用物理靜態 平衡的直觀方式,將其中一階層視為固定點,另一階層視為可移動的質點,並 且計算每個質點的重心值大小,計算重心值後依據其質點重心值大小做由小到 大的排序,當有兩個質點具有相同的重心值,則嘗試交換兩質點的所在位置,

檢驗是否有達到減少交錯邊的目地,若有減少交錯邊數則交換這兩個質點的位 置,若交錯邊數沒有減少,則保留原有的相對位置。

利用這樣兩階層的重心計算及排序,以及反覆執行重心的排序疊代,所謂 重心的排序疊代是由固定第一階層的頂點,計算及排序第二層的頂點,開始反 覆執行直到第 i-1 階層中的頂點,計算和排序完第 i 階層的頂點的位置,直到第 N 階層中的頂點排序完為止,在反過來執行固定第 N 階層的頂點,計算和排序 第 N-1 階層的頂點,同樣反覆執行直到固定第二階層頂點,計算和排序完第一 階層的頂點為止,這樣的程序在 Sugiyama 中分別稱為上重心法及下重心法,或 稱為行重心法及列重心法。

當每次完成重心的排序疊代後,接著計算每階層中所產生的交錯邊數並且 加總,同時與前一次的交錯邊數比較,直到交錯邊數不再減少,才停止重心的 排序疊代。

雖然重心法在減少交錯邊有很大的成效,同時不需要冗長的執行時間,

Ahmed & Radwan(2002)等人針對重心法的研究,更進一步指出,重心法有兩 個潛在問題:(一)搜尋排序的問題。所謂搜尋排序問題是指,當重心法執行排 序的過程中,遇到相同重心值的頂點時,嘗試讓重心值相同的兩點交換,檢視 交換後交錯邊數是否能減少,若交換頂點能減少交錯邊數,則交換這兩個頂點,

若交換頂點後不能減少交錯邊數,則保留頂點相對位置,無法更進一步排除交 錯邊的問題。(二)收斂問題。所謂收斂問題來自於搜尋一個最佳的頂點排列方 式,使得階層概念圖在這排列的方式下,所得的交錯邊數是最少。將這樣的問 題轉換乘數學的型式,既是找尋一個數列

{ }

Xk k=0的收斂值X ≥0,其中 為經過 K 次重心法排序後,所得階層圖的交錯邊數,是一個不小零的非負整數值,同 時 為原始階層圖中的交錯邊數。

Xk

X0

第三節 IM 法

日本學者佐佐木整&竹谷誠 (1998)針對製作概念圖的程序中,會將主要的 概念放置於中間,其它相關的概念,放置在主要概念的兩側,形成像樹狀結構 的圖形,仿製概念圖製作的程序提出 IM 法。如同概念圖的製作,IM 法同樣會 將主要的概念要放置於中間,而被放置中間的概念群,在 IM 法中稱為主軸,同 時利用邏輯流量圖(Logical flow graph)的概念(卓樹樣、胡豐榮、許天維,民 93),所謂邏輯流量是指有向邊可被多少條路徑通過,在將所有的有向邊之通過 量,標準化到[0,1]區間,定義出有向邊的重要程度。推廣邏輯流量的想法到代表 概念的頂點,將頂點視為邏輯流量的總樞紐,加總與頂點連接的有向邊之重要 度,既可定義代表概念的頂點之重要度。

依據這樣的關聯及程序,選擇重要度大的頂點放置在最中間,視為主要概 念結構的主幹稱之為主軸,執行對概念圖的重要度選擇頂點,這樣的程序稱為 選擇法則,並且決定頂點放置的位置,可以使得概念圖中的交錯邊數減少,這 樣的程序稱為放置法則。反覆執行選擇法則及放置法則的程序,直到所有頂點 都選擇出來,放置完畢為止。

Takeya (1999)指出 IM 法在階層概念圖的應用上,能充分顯現階層概念圖在 閱讀理解的特質,如圖 2-2 和圖 2-3 分別為經重心法和 IM 法重新排列階層中 的頂點次序後所得到的階層圖。圖 2-2 中的第 15 單元整數的性質,分別為第

16 單元和第 17 單元的先備知識,但是在圖 2-2 中的第 16 單元和第 17 單元會 比在圖 2-3 中的第 16 單元和第 17 單元分散。

圖 2-2 重心法圖 圖 2-3 IM 法圖

說明:圖 2-2 和圖 2-3 截錄於 Takeya (1999)所著 Structure analysis methods for instruction. P-68 和 P-69。

廖寶貴、陳俊宏等人(民 94),利用模擬實驗檢驗 IM 法在正規階層圖中,

交錯邊減少的成效,其研究結果發現 IM 法在減少交錯邊的成效,將依階層圖的 結構來決定,而可減少的比率平均由 30%到 70%。

第四節 貪婪交換法

貪婪交換法(Greedy Switching method)的原則是希望找尋一頂點在階層中 的最佳位置,使得頂點在這階層中的交錯邊數是最少,利用連續不斷交換相鄰 兩頂點所在的位置,檢視交錯邊數是否有減少,若兩頂點交換後交錯邊數有減 少,則記錄交換後的位置,若兩頂點交換後交錯邊數沒有減少,則還原先前的 為交換的位置。持續這樣的步驟,直到在也沒兩相鄰頂點交換後,可以達到減 少交錯邊的機制。

Makinen (1990) 和 Gansner 等人 (1993) 在研究中建議可以將貪婪交換法 則與其它的交換法則合併在一起執行,在執行完其它的交換法則後,階層圖已 經做過減少交錯邊數的初步整理,這時在透過貪婪交換法則,既不需要逐點執 行,而同時又能進一步減少交錯邊數。

在文檔中 應用GM法於階層概念圖 (頁 24-3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