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時尚流行與設計

第二章 文獻與學理探討

第三節 時尚流行與設計

人類是需要衣裝的物種,從遠古時代根據實用目的的穿著,到現代隨著變 化快速的時尚潮流穿著,衣著行為本身被歷史記載,風格可以被辨識。如我們 一般稱歷史片 (Historical film)為古裝劇 (Costume drama),是因為我們能 從戲中的穿著,判斷出戲劇中的時代背景。服裝不是再現 (Represent),而 是呈現 (Present),流行與服裝是重要的存在,因此本節將定義何謂時尚流行

(Fashion),並針對近代服裝流行之風格發展進行探討。

2-19 Speedo Fastskin

(陳姿諭,2012)

2-20 鴨子鞋

Qiqufaxian,Date.2016/4/5)

一、時尚流行的定義

1863 Charles Baudelaire 將強調當下、轉瞬的美學和永恆相結合。

1895 Georg Simmel 是一套凝聚社會的體系,讓個人在團體中的身分,得以辯證 地與其相對獨立的心靈結合。由模仿(Imitation)和與眾不 同(Distinction)這些動機所主導,透過特定的社會圈垂直 的傳遞到社群之中。

1931 Sapir 一種有別於日常生活形式的生活型態,所逐漸架構成個人特 色,也變成超個人化的現象。

1944 Dirk Lauwaert 如何永遠的「不朽」,又持續與當地的道德與文化主題發生 連結。

1968 Reynalos 一種使用上的象徵,作為使用者對於他人的認同,但此象徵 經常會改變。

1974 Ross 一種有節奏的模仿與革新行為。

1979 Sprolea 某種動態社會歷程,包含新款式的創造、介紹給消費大眾,

並且廣受消費大眾歡迎。

1985 Wilson 人們用來表現身分模糊性的方法中,最容易取得,也最富有 彈性的一種工具。

1991 邱奕宏 乃社會學中集體行為所刺激鼓勵後影響的結果,惟有大眾群 體的接受採用,流行才能夠構成。

1997 Milk Easey 一連串短暫的趨勢與風潮。

(本研究整理)

二、近代時尚流行發展

當中產階級於19 世紀興起時,民主化浪潮也迅速在各地蔓延,啟蒙運動的 概念更廣泛為人所接受,特徵與個性成為現代文化的核心概念。因此在19 世紀,

流行變成現代性和單調城市生活的重要元素。而進入20 世紀初,歐洲大陸產生 了一連串的變革,思想意識、社會型態、經濟、藝術、科技與工業的進一步發 展以及戰爭,都給服飾帶來了明顯的影響7,時尚已經成為了一種大眾現象,服 裝步入到一個嶄新的現代服飾時代。以下將20 世紀分為初期、中期、後期三個 階段分別探討時尚流行之發展,最後在整理出當代時尚流行的需要元素。

(一)20 世紀初期(1900-1939)

20 世紀初,受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的影響,服裝以強調 S 型曲線的 外型輪廓線為主流。到了1914 年以後,一方面是因為戰爭造成布料短缺,一方 面則是戰爭的爆發,男性大量從軍,女人有較多的機會出現在公共場合,因此 衣著上變得更具功能性,上衣具有運動性和舒適性,裙子上的裝飾明顯減少。

而功能性又帶來新的美學觀念,簡單的線條被認為是美麗和誘人的,緞帶、蕾 絲、褶飾和荷葉邊慢慢被捨棄,顯現出較為低調的服飾。

戰爭中女用軍服逐漸普及,是對女裝的一個重要影響,使得現代女裝的制 服,具有男性化的風格取向。在192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女裝設計師香奈兒(Coco Cabrielle Chanel)(圖 2-21),她相信時尚必須配合現代生活,活潑、具運動 精神且全心投入生活,將自然的美感顯露出來的女人,才是漂亮的。她所創造

7 蔡宜錦(2006)。西洋服裝史(初版)。臺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21 Coco Chanel

(Quite Continental,Date.2016/3/20)

的女性形象,影響整個歐洲,開創了20 世紀女裝設計趨勢,可以說香奈兒對現 代女裝,既是奠基者又是推動者。20 世紀初期在外觀形象上,以年輕、稚氣、

苗條為主,取代了之前女性單純只以優雅做為單一正面評價的侷限。

(二)20 世紀中期(1940-1969)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漸漸地重建起華麗與奢華的「柔美女性化特 質(Feminine)」。在 1947 年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推出了強調奢 華款式,充滿女性化的花冠型(Corolla Line)主題,當時流行雜誌《哈潑時尚》

Harper's Bazaar)主編卡梅爾.斯諾(Carmel Snow)給了它 'New Look

8'(圖 2-22)的封號。

受 戰 後 嬰 兒 潮(Baby Born)的影響,促使年輕文化(Youth Culture)時 代的到來。在英國時尚文化受到多重文化影響,出現了青少年的次文化摩斯 族(Mods),又稱作泰迪男孩(Teddy Boys),摩斯族可以說是次文化的始 祖,影響了後來許多次文化的出現。而在美國,則是出現了芭比娃娃(Barbie Doll),使得美國小女孩透過芭比娃娃學習到服飾流行的概念。這些對於未來 流行文化的發展與紮跟,都有重大的影響。

美國電影文化工業好萊塢(Hollywood)在這時候也影響著流行時尚,甚 至有所謂的「追隨電影而成流行」(Moving with the Movies)一說。電影巨星 奧 黛 麗 赫 本(Audrey Hepburm)(圖 2-23)由紀梵希(Hubert de Givenchy)

打點服裝,透過《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和《甜姐兒》(Funny Face)等電影聞名於世。

8 「It's quite a revolution, dear Christian. Your dresses have sucn a new look.」Carmel Snow,1947。

2-22 Dior New Look

V&A,Date.2016/1/6)

2-23 奧黛麗赫本《第凡內早餐》

Doctormacro,Date.2016/4/1)

這個時期受年輕文化(Youth Culture)、大眾文化(Pop Culture)、性自由

(Sexual Freedom)、女權運動(The Movement of Womwn's Right)影響,被喻 為反文化(counterculture)的年代。加上歐普藝術(Opan)與普普藝術(Pop Art)的藝術風格影響,出現了充滿趣味性及年輕化的服飾造型。當代最具代表 性的三位服裝設計師為瑪麗.關(Mary Quant)、皮爾.卡登(Pierre Cardin)

及巴可.羅登(Paco Rabanne)。

瑪麗.關在1958 年推出顛覆傳統女性穿著的款式 – 迷你裙(Mini Skirt),

更造就了時裝史上最重要的世紀名模崔姬(Twiggy)(圖 2-24),崔姬嬌小的 身形是當時流行指標,被譽為'The face of the year'。

1969 年,阿姆斯壯搭乘阿波羅 11 號飛船登上月球,人類對太空的好奇以 及對現代科技的崇拜,皮爾.卡登以此為概念,推出了一系列現代主義風格

(Modernism Style),宇宙太空款式的太空裝(Space Fashion)(圖 2-25)。

巴可.羅登在美國紐約舉行名為「巴黎的四月」的服裝發表會,他顛覆服 裝以布料唯一素材的認知,推出了全部由金屬片所製成的時裝(圖2-26),開 創了服裝的另一種可能型態。

2-24 Twiggy in a Mary Quant A-line Mini Dress

Windupmyskirt, Date.2016/1/6)

2-25 Pierre Cardin André Courrèges

Fashion Treck,Date.2016/1/6)

2-26 Paco Rabanne Dress

Fashiontreck,Date.2016/4/1)

(三)20 世紀後期(1970-2000)

受「 後 現 代 主 義 」(Post-modernism)影響,在服裝風格表現上出現了 一些衝突性的組合、不合理的表現及逆向性的思考概念。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高田賢三(Takada Kebzo)、川久保 玲(Rei Kawakubo)(圖 2-27),這些在歐洲發展的日籍服裝設計師,也在這 個年代嶄露頭角。保羅.古蒂耶(Jean Paul Gaultier)帶動男性穿著裙子與內衣 外穿的潮流;英國的服裝設計師薇薇安.魏斯伍德(Vivienne Westwood)將年 輕次文化團體的服飾概念,導入高級訂製服的主題之中,並藉由組合式的衝突 美學來表現出她的創意。

90年代網路快速的普及,因而受到「多元文化」、「消費文化」、「國際化」、

「後現代文化」、「資訊文化」、「環保文化」等多項文化的影響,高級服裝 設計表現的重點主題,強調零亂、衝突、反唯美、拼湊、趣味、反諷。約翰.

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圖 2-28)、

梅森.馬丁.馬吉拉(Martin Margiela)等,都是這個年代的代表性設計師。

荷 蘭 的 雙 人 設 計 師 Viktor Horsting 與 Rolf Snoeren 於 1993 年 成 立 品 牌 Viktor & Rolf,1998 年在巴黎首次發表高級訂製服,原子彈雲輪廓、俄羅斯娃 娃系列為創意,表現出充滿藝術性與誇張輪廓的服裝(圖2-29)。他們不斷突 破時尚與藝術之間邊界,將時裝作為藝術創作的主要手段,更是被譽為「新超 現實主義」的服裝設計師。

2-27 COMME des GARÇONS 1982 FW

Pinterest,Date.2016/4/6)

2-28 Alexander McQueen 1999 SS

Catwalk Yourself,Date.2016/4/1)

2-29 Viktor & Rolf Atomic Bomb Collection

(HOKKfabrica,Date.2016/4/1)

每個時期的時尚都反映著當時社會文化的現況。而我們生活在科技發達的

羅賽特.布魯克斯 (Rosette Brooks)在《布魯明戴爾的嘆息與耳語》提及,

所謂的風格,不在於你穿了什麼,而是你如何穿著和詮釋的某種形象的態度,

圓筒形等表現出來」。後來更是成為立體主義(Cubism)的核心理論,由線條 構成輪廓,堆積交錯的視覺構成,追求的是幾何形體與形式上的排列組合產生

三、軟雕塑風格表現

根據前述所整理的服裝風格趨勢,透過仿生賦予服裝新理念的表現,軟雕 塑風格就如同立體主義的三原形理論,追求幾何形體的排列組合,運用堆疊與 交錯產生充滿視覺效果的創作。本章從當代的服裝設計師中,選出具有軟雕塑 風格的代表設計師作為個案,進而分析其在高級訂製服上的表現手法,作為創 作的參考依據。所選擇的三位服裝設計師,首先是在1980 年代巴黎時裝周還相 當保守之時,使用不規則與立體拼接手法轟動當代時裝界,率先在歐洲嶄露頭 角的東方設計師,藉此奠定她服裝設計師地位的川久保玲;以及在創作上備受 川久保玲影響,於近代相當受到注目的服裝設計師,說到立體風格就會想到的 Viktor & Rolf;最後是臺灣以柔軟雕塑設計打進時裝界的古又文。

(一)解構主義 – 川久保玲(Rei Kawakubo)

川久保玲1942 年出生於東京,從小從未受過服裝設計的教育、也未曾到 國外留學過。她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Keio University),主修心理學輔修 文學與藝術。1967 年任職於一家服裝布料公司,擔任自由造型師兩年,獲得 布料上的專業知識。在1973 年於原宿成立了個人的服飾品牌「COMME des GARÇONS」,法語意為宛如男孩一般,和她的設計風格一樣,與一般人對與 女性的性感形象不同,打破傳統的服裝線條,以和服為基礎,寬大的設計將女 體隱藏了起來。

1981 年,川久保玲第一次在巴黎時裝展舉行發表會推出秋冬系列,受解構 主義思想的啟發,她的設計風格與巴黎奢華的時尚風格大相逕庭,因此馬上受 到全球時裝界的注目。她將英倫龐克擅長的殘爛破手法用在服裝上,寬鬆的長 褲、不對稱的外套、誇張加長袖子及殘破的毛衣,因而有了「乞丐裝」的稱號,

至此之後川久保玲在歐洲時裝周廣受注目。

在1997 年春夏,川久保玲推出名為「Dress Meets Body」的系列,意思是

(Anticonservatism)的婚禮儀式,新娘裝扮的模特兒臉上塗上一層白粉末,寬

(Anticonservatism)的婚禮儀式,新娘裝扮的模特兒臉上塗上一層白粉末,寬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