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書法布白的應用分析

著者 論述 資料出處

著者 論述 資料出處

書法藝術作品由多字組成篇章,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編排方式構成篇章

掠畫及波畫左右取勢,橫向動勢被迫向左右伸張。左字與右字之間幾近相連,反 而突顯出字上下的白空間橫列。漢隸碑刻多半如此,如漢《孔宙碑》、《華山廟碑 臨》、《禮器碑》(圖 3-8)。除隸書外,為求特殊空間感,楷書也有採取此式,此 種楷書多帶有隸意,如北魏《張黑女墓志》。

圖 3-8 東漢《禮器碑》(局部)行距窄於字距 資料來源:《書體介紹》

(2)行距等於字距

篆書的書寫最早出現這種配置形式,魏碑 墓誌銘及唐朝的部分楷書和寫經也有延續這種 形式。單字的面積與視覺空間感成反比,單字 面積越小,行列的虛白空間越大,無論字體形 狀為何,單字在畫面的空間裡成點或塊狀而彷 彿漂浮其上,如北魏《司馬顯姿墓誌銘》,字間 疏朗通暢,狀似繁星點點、篆書《虢季子白盤》

(圖 3-9)、《一字蓮臺心經》;反之,單字面積 越大,行列的虛白空間被壓縮極為狹窄,字與 字甚至相連倚靠,展現出單字塊體的量感和堅 實感,如顏真卿《顏氏家廟碑》,行列之間幾無 喘息空間,別有充實盈滿之美、新莽篆書《嘉

圖 3-9《虢季子白盤》(局部)

行距等於字距

資料來源:《書法空間藝術》

量銘》。若單字面積與行列虛白空間比例適中,則可增強文字的辨識度,突顯整

王羲之的《蘭亭序》(圖 3-10)中字形的大小互異,行氣的走勢,迭宕起伏,

相同的字卻有相異的造形,形成畫面豐富的表情變化,整體空間如行雲流水般舒 暢;顏真卿《祭侄稿》寓悲憤於字裡行間,行筆無礙,不假思索,皆為佳篇;孫 過庭《書譜》筆勢縱橫,飄逸沉著,其章法看似散漫無奇,隨篇點畫,帶出由緩 入疾的律動感及節奏感。大篆《小臣艅犧尊》(圖 3-11)不同大小、不同造形、

不同粗細的抽象符號,結體不經意地安排忽緊忽鬆、乍疏乍密在空間中彼此呼 應,形成自然的和諧感。隸書,東漢《幽州書佐秦君闕》字大小寬窄的變化,營 造出戲劇化的空間質感。

圖 3-10 王羲之《蘭亭序》(局部)有行無列 資料來源:《書寫的技法》

圖 3-11《小臣艅犧尊》(局部)有行無列 資料來源:《書法的空間藝術》

(三)無行無列

無行無列的特徵為單字體大小極為不一,其排列沒有秩序、規則,更無明 確的行、列之分。無行無列可說是傳統書法最原始的布局,也可說是最為進化、

最具藝術性的空間形式。遠古時期,漢字尚在啟蒙時期,單純將象形文字記錄在 龜甲獸骨上,此時仍未意識到需要為群集在甲骨上漢字建立一個有秩序的系統形 式,才容易辨識閱讀,所以此時期的編排形式是原始的無行無列,雜亂無章法,

如《麋婦觚》、《何尊》。到隋唐之後,篆、隸、楷、行、草書皆早已發展完備,「有 行有列」、或「有行無列」的空間形制已經束縛書法創作悠久的時間,許多書法

名家極愈渴望擁有更高自由度來創作出更具藝術性的書法作品,「無行無列」正 是這種意識下的產物。無行無列形式代表自我意識的抬頭,主觀意念受到重視之 後,書寫的實用性轉為審美功能,書法超越實用的範圍,成為純表現、純精神領 域的創作。如懷素《自敘帖》、張旭《千字文》、《肚痛帖》、宋黃山谷《李太白憶 舊遊詩卷》、明徐謂《草書七絕詩》(圖 3-12)、明許友《七絕二首》(圖 3-13)、 明董其昌《行草書卷後記》等皆屬於無行無列布白之佳作。

圖 3-12 徐謂《草書七絕詩》無行無列 資料來源:《書法的空間藝術》

圖 3-13 許友《七絕二首》無行無列 資料來源:《書法的空間藝術》

二、縱行的空間解構

多出現在使用行書、草書,或極少數的楷書、

(二)單字連綴

圖 3-18 簡筆連

資料來源:《書法章法》

圖 3-19 借筆連

資料來源:《書法章法》

圖 3-20 回筆連

資料來源:《書法章法》

(2)虛連

即指上一個單字的末筆以虛瘦的筆劃連接下一個單字的起筆。虛連的筆劃 讓整體的行氣空間出現虛實的節奏轉換,藉由實筆與虛筆的空間分割,形成清楚 與模糊的空間界線及產生相異的空間意象。

(3)意連

上下兩字雖無連筆,但其間卻有勾 挑呼應,筆斷意連。意連主要是利用筆 勢的折搭取勢所營照出來,收筆的回腕 出鋒為折,下筆逆勢露鋒謂搭,一折一 搭形成自然呼應的筆勢。

(4)穿插

上下兩字互有筆劃穿插其中,可以 是斷筆亦可為連筆,空間彼此重疊,兩 字行同一字。另外,一行內的字,其筆 劃延伸進入行距間虛白空間,甚至穿插 入隔壁行的字距空間中(圖 3-21)。

圖 3-21 黃山谷《李太白憶舊遊詩卷》(局部)

資料來源:《書法的空間藝術》

(三)單行句式

將行中的每個單字視為一個方形,行中方形的排列方式稱為句式。分為:(1) 填格式;(2)貫珠式;(3)蛇游式;(4)嵌入式。

(1)填格式

每個字的大小皆相等,每行的行距 相等,每列的字距亦等同。畫面整齊清 楚,具實用性卻缺乏藝術性。可行距大 於字距或是字距大於、等於行距。

(2)貫珠式

一條垂直的中軸線貫串起大小不等 的字。

(3)蛇游式

單字沿著不規則的中軸線上下左右 變換位置,蛇游式行氣流動靈活,搖曳 生姿。

圖 3-22 黃山谷《伏波神祠卷》(局部)

資料來源:《書法的空間藝術》

(4)嵌入式

上下兩字互相嵌入,有積架堆疊之 感(圖 3-22)。

三、行列交織的整體空間

行與行之間,連結橫列的字與字的中心點而成為橫軸線。橫軸線如中軸線 一般亦有水平橫軸線與不規則橫軸線之別。水平橫軸線即連結橫列上的左右字,

其橫軸成水平狀態。不規則橫軸線為橫列的字上下起伏形成不規則曲線、折線等 或綜合前述各種或部分線形則謂之。行列交織出的整體空間包括縱行的全部中軸 線與橫列的全部橫軸線,個別或互相組合交織而成的空間。進而分析每行中的單 字、每列中的單字、所有行列整體及字的疏密、虛實、錯綜、輕重、緩急等相互 呼應的編排變化(圖 3-23)。

清代蔣和《學書要論》云:「一字八面流通為內氣,一篇章法照應為外氣,

內氣言筆畫疏密、輕重、肥瘦,若平板散渙,何氣之有?外氣言一篇虛實、疏密、

管束、接上、遞下、錯綜、映帶」,又清朱和羹《臨池心解》道:「作書貴一氣貫 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應,打疊一片,方為盡善盡美。即此推之,

數字、數行、數十行,總在精神團結,神不外散。」鄧石如《論書》亦云:「字 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墨,奇趣乃出。」以上各家的論述 說法皆說明書法中的空間變化,各因素之間的對比與呼應是造成空間美的多樣的 方法。一幅書法從直向縱行與橫向橫列的空間裡,形成疏與密的對比與呼應、動 與靜的對比與呼應、斜與正的對比與呼應、大與小的對比與呼應、粗與細的對比 與呼應、單字結體間留白的對比與呼應、虛白空間與墨線之間的對比與呼應、斷 與連的對比與呼應,而呈現出書法藝術的整體。

圖 3-23 懷素《自敘帖》(局部) 資料來源:《書法的空間藝術》

四、行列間的留白空間

間更具深度,有無盡的想像空間。蔣和《學畫雜論》裡稱讚王獻之《玉版十三行》

書法:「章法之妙,其行間空白處,俱覺有味…大抵實處之妙,皆因虛實而生。」

《老子》第二十八章亦云:「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說出虛無的白與實 有的黑之間相顧、相生、相輔、呼應的對立而統一的關係。實體墨線被創作出來,

安置在畫面上,並在虛白空間中求得安身立命之所(圖 3-25)。

圖 3-25 懷素《自敘帖》(局部) 資料來源:《書法的空間藝術》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