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有關勞動市場指數之編製

二、專題分析:臺灣勞動市場預測指標之建置與初編 結果分析

2. 有關勞動市場指數之編製

2 由於政府組織再造,於 2014 年成立國發會,其前身包括「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行政 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行政院主計總處電子處理資料中心」、以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 員會」的工程管考單位等。

有關勞動市場指數之編製,常見者包括如國際勞工組織(ILO)之勞動 市場關鍵指標(Key Indicators of the Labour Market,KILM)、美國聯準會(Fed)

之勞動市場情況指標(LMCI)、中國大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編製之失 業預警模型(2002)等。

就ILO之KILM指標言,是ILO開發用來反映全球以及觀測會員國勞動 市場訊息的多功能研究與指標評比工具。其可視為ILO勞動相關資料庫之加 值應用。首版發布於1999年,可評估及監測全球就業狀態,同時也是衡量 達成千禧發展目標(MDGs)實現生產性就業及提供有質量之工作給予婦女 及青少年等取得數據的主要來源。

最新版本之KILM勞動市場關鍵指標第8版於2013年頒布,是由18個主 要勞動力指標的國別級資料所組成的綜合資料庫(有關指標詳如表20所示),

其提供70個已開發國家與新興經濟體失業與創造就業之動態資訊。該指標 已經成為國際勞工組織的旗艦產品,並為世界各地關注勞動市場的研究人 員和政策制定者關注的指標。資料長度由1980年迄今。隨著軟體之開發運 用,KILM之呈現方式,除點選資料表格,客製化相關數據外,並透過地圖 以及相關軟體運用,以視覺化呈現全球、區域以及各國之勞動相關趨勢數 據與分析。

表 20 ILO 之 KILM(勞動市場關鍵指標)彙整

衡量構面 指標統計內涵

1.勞動力參與率 分為性別:男、女;以及年齡層:15 歲及其以上,15-64 歲,15-24 歲,

25-54 歲,55-64 歲,65 歲及其以上。

2.就業佔總人口比率 分為性別:男、女;以及年輕以及成年族群

3.就業狀態 以 性 別 、 分 為 受 僱 者 、 自 營 作 業 者 、 生 產 合 作 社 員 producers’

cooperative、家庭勞動 contributing family workers

4.部門別就業 以 ISIC 第 4 版之一位碼行業分類區分部門別與性別統計 5.職業別就業 包括性別分類之職業類別 ISCO-08、ISCO-88、ISCO-68 統計

6.臨時/兼職工 分為性別以及年齡層

7.工時 以性別與工時分類,包括 25 小時以下、25-34 小時、35-39 小時、40-48 小時、49-59 小時,以及 40、50、60 小時以上者;以及年工作時間

8.非正式經濟就業 以性別分類

9.失業 以性別分類之 ILO 估計以及國家統計

10.青年失業 以性別分類之 ILO 估計以及國家統計,另有 NEET 之統計

11.長期失業 以性別、年齡層分類統計,令包括失業持續時間

12.季節性失業 以性別、年輕以及成年族群占總就業人口比重

13.不活動力(inactivity) 分為性別:男、女;以及年齡層:15 歲及其以上,15-64 歲,15-24 歲,

25-54 歲,55-64 歲,65 歲及其以上,意指未工作也沒有再接受教育 者。

14.教育程度和文盲 分為性別:男、女;以及年齡層之各學歷(不識字、國小(primary)、

國高中(secondary)以及大專學歷(tertiary)勞動力 15. 職 能 不 相 配 ( Skills

mismatch)

分為性別;以及年齡層(年輕與成年人族群)

16.薪資和津貼 每月名目與實質薪資(以各國當地貨幣計價)、間接給付薪資(total hourly indirect pay)、福利(benefit)

17.勞動生產力 勞動生產力(以 PPP、美元、美元指數計價之每一工作產出(GDP))

18.貧窮,所得分配,經濟 階級就業和工作貧窮

以年輕人、成年人族群計算之貧窮線下人口比重(分為極端貧窮(低 於 1.25 美元,以 PPP 計價,以下計價方式同)、中等貧窮(1.25~2 美元)、近乎貧窮(2~4 美元)、發展中中產階級(4-13 美元)、中產 階級(13 美元以上)

資料來源:ILO,KILM系統,http://www.ilo.org/kilm。

就Fed之LMCI,主要是用以評估美國勞動市場景況。由於美國重視各 類特定族群以及議題之統計與調查,每週、月、季等,各指標可能反應混 雜或相互牴觸的訊息。為了更準確掌握勞動市場的動態,聯準會(Kansas 分行),從中攫取重要24個勞動市場變數,構建兩個勞動市場狀況的衡量指 標,分別是勞動力市場的活躍程度指標以及改善速度指標。

圖17為美國LMCI(勞動市場情況指標)趨勢圖,表21為美國LMCI(勞 動市場情況指標)包含的變數彙整。透過圖示可清楚掌握美國勞動情勢之 變化,作為相關決策之參考依據。指標活躍程度指標,反映勞動市場情況 與歷史平均水準的差異,指標包含衡量失業的不同變數。改善速度(變動 率)指標,主要衡量勞動市場情況改善的速度如何。包含的變數包括:私 部門就業成長率,總工作時間和平均小時收入等以及相關調查數據。

圖 17 LMCI(勞動市場情況指標)趨勢圖 表 21 美國 LMCI(勞動市場情況指標)變數彙整

1.失業率 13.私部門總僱用率

2. U-6 失業率 14. ISM 製造業就業指數

3.經濟因素臨時/兼職工作 15.失去工作人數

4.失業保險給付 16.離職人數

5.超過 27 週以上失業 17.私部門總離職率

6.就業占總人口比率 18. Challenger-Gray-Christmas 公布之工作削減

7 藍籌預測之失業 19. NFIB 之計畫增加就業百分比

8.私部門非農就業 20. NFIB 之並未立即刊登職缺廠商百分比

9.暫時性協助服務就業 21. Thomson-Reuters/UM 公布之預期可提供工作 10.生產及非管理型就業總工時 22. Conference Board 公布目前可提供工作現狀 11.生產及非管理型就業平均週薪 23. Conference Board 公布之預期可提供工作

12.非就業至就業之工作流動 24.勞動力參與率

說明: 藍籌預測之失業,意指績優公司之失業預測。

資料來源:https://research.stlouisfed.org/fred2/series/FRBLMCI。

(三)研究方法概述 1. 方法概述

編製預測指標主要植基於統計學與經濟學基礎,於統計理論與經濟理 論之間抉擇的系統操作選擇。就計量模型言,主要在要求對基準變數蒐集 可量化的預測指標,同時希望由預測的指標中在篩選具有預測意義的對應 指標。至於指標的篩選準則,則透過統計與經濟理論,針對變數時間數列 處理模式,確定基準數列與預測指標關係。

有關綜合指標的編製說明,在此參考國發會有關景氣對策信號編製,

美國NBER、Conference Board以及OECD編製方法,包括:

(1) 構成項目資料處理:主要為季節調整、去除成長趨勢、平滑化處理

(smoothing)、標準化過程等;

(2)綜合指標之合成:包括構成項目加權平均、振幅調整(Amplitude Adjustment)與趨勢還原(Trend Restored)等。

2. 落點與訊號說明

指標經處理後,可將相關數列以及綜和指標等,區分為數個判斷區間,

透過臨界點(又稱「檢查值」(check points))判斷各指標落點。有關操作敘 述如下:

(1)落點區域劃分:透過落點指標區域劃分對應相關意涵,可清楚掌握 勞動市場情勢。在此將落點區域將每個數列訂出四個檢查值值(臨界值), 可將其依照循環之谷底與高峰情況區分為「過熱」、「擴張」、「穩定」、「收 縮」和「衰退」五個區域。當個別數列之變動率超過某一分界點時即給予 某種燈號,並配合綜合指標各層面指標之趨勢作一致性調整;最後,合計 訊號所包括數列之分數,即可確定勞動市場的預測情勢。

(2)訊號或燈號對應:透過指標之落點區域,可將其設定相關對應訊號。

在此將落點區域「過熱」、「擴張」、「穩定」、「收縮」和「衰退」五個區域,

分別對應「紅燈」、「黃紅燈」、「綠燈」、「黃藍燈」、藍燈」。其中,「綠燈」

區居中,代表平穩區,「紅燈」表示指標狀態屬於熱絡情勢;「藍燈」表示 指標落於收縮、低迷局面;「黃紅燈」表示指標情勢轉佳、狀態好轉;「黃藍 燈」表示指標逐漸走向疲軟。。

(3)狀態區間機率設定:由於「綠燈」居中,屬於常態區域,落點機率 根據文獻約在40%-60%之間,在此選定為40%;「紅燈」區和「藍燈」區 屬於極端區域,經濟含義為「過熱」和「過冷」,一般將此區區域之機率定 為10%左右。本文定「紅燈」區和「藍燈」區的區域落點機率各為10%;「黃 紅燈」區和「黃藍燈」區為轉折區間,表示就業市場將由平穩趨向熱絡,

或由平穩轉向蕭條,在此設定此區落點機率為20%。

(四)編製結果分析 1. 候選變數篩選

有關勞動市場指標之選用,國內已有若干研究,如徐美等(2012)曾 就就業、失業、就業服務與訓練、經濟面、人口結構等層面,嘗試建構勞 動力發展及就業市場決策資訊指標系統3。為能觀察勞動市場之情勢變化,

並以量化指標建構指標系統,是而必須兼顧短期變化以及量化操作需要。

在此將由國內勞動市場現行狀況出發,並滿足以下兩個要求:1.以勞動經濟 學理論為基礎,主要包括勞動力市場供給與需求理論,人力資源開發與管 理理論等。2.考慮指標之領先與預測意義。

(1) 變數選樣概述

有關勞動市場預測指標之編製,首要者為選定基準數列。依據OECD 定 義,基準數列為判定景氣循環轉折點(高峰及谷底)之依據,基準循環數 列可為單一數列或為綜合指數,由於綜合指數雖可避免單一數列之波動而 失真,不過其建製過程繁複,選用指標可能於預測指標重複,是而在勞動 市場預測指標初創時期傾向以單一數列為基準數列,一如景氣對策信號於 21世紀之前,也都以實質GDP為基準數列。

3 徐美等(2012)選定的指標構面,較適於作為中、長期勞動市場情勢觀察。主因一:關注指標 以勞動市場發展等層面為主,包括如人口、年齡結構等構面,變遷相對和緩,通常以年頻率描 繪其變遷,較缺乏領先涵義; 再者,雖然就業市場指標,也多隨著市場供需而有動態調整,但 是相對於金融、貨幣或是商品市場等,就業市場之調整與變化週期,通常需要有較長時間之發 酵與時間落遲因素(time lag),尤其在人口、教育等層面更是需要相對較長時間的演化,是而 在此未予採用。

由於失業率為反向指標,與國內多數統計指標呈現逆向表示方式,是 而在與候選指標配適處理時,本研究將分別嘗試以正常取對數之數列資料 以及取倒數後乘上100%再取對數處理。惟在實證過程之估計與配適過程中,

有關估計係數,或與理論預期不符,或不具顯著性等。4因此,本研究同時 以就業率為基準數列。

至於建構臺灣勞動市場預測指標建構系統,約有85個候選變數。經由 季節調整、HP慮波、平滑化、標準化以及相關分析等處理,篩選得出之指 標如表22所示。有關候選指標系統的挑選,除參照許秀珊(2008)舉列之 經濟重要性、循環對應性、統計充足性、資料及時性、時間一致性、曲線 平滑性等為初步挑選外,並利用轉折點分析、相關性分析等挑選適當數列,

為勞動市場預測指標構成項目。

(2) 篩選結果說明

表22為篩選後之臺灣勞動市場預測指標之組成,指標選擇首重其對基 準數列(就業率)之領先與預測功能,亦即指標必須具有至少2-3個月以上 之領先變化於臺灣就業率之走勢。篩選後之指標主要包括:日本景氣綜合指 數–領先指標(JLEADJAP)、美國景氣綜合指數-領先指標(JLEADUS)、

臺灣景氣動向指標–同時指標綜合指數(JCOIN)、臺灣景氣動向指標–領 先指標綜合指數(JLEAD)、躉售物價指數(WPI)、股票市場股價指數

(STOCKPRICE)與各類貨品外銷訂單指數(JEXORDER)、海關商品進口 總值(MC)等八個指標。5

前述指標約可出分為兩大類,一為臺灣、美國、日本之景氣領先指標 與同時指標,主因美、日大國左右全球經濟走勢6,在世界經濟日益全球化 的情況下,對臺灣經濟以及勞動市場之影響,有日益加深的影響。至於臺 灣之領先指標與同時指標,主要反映臺灣經濟走勢,隨著經濟轉佳或反轉,

4 失業率配適結果不佳,主要原因配合相關文獻彙整如下:(1)失業率在景氣轉折初期,因廠商對 景氣之趨勢如有不確定因素,因此可能採取其他因應措施,而勞動力也可能預期景氣趨勢透過 預期心理而加入或退出勞動市場,以致使失業率與景氣趨勢之間的連結關係與理論預期不符。

如景氣由谷底逐漸復甦之時,原本非屬於勞動力者可能因找尋工作較為容易等,而再進入職場,

造成失業率反而隨景氣轉佳而上升,或是在景氣趨疲時,因尋找工作不易,而使失業者退出職 場不再計入勞動力,而使失業率呈現下降;(2)政策因素干擾,使得失業率與其他總體經濟變數 有共移或相互牽制抵銷情形,如因景氣蕭條,致使失業率走高,而有擴大就業政策與措施;(3) 失業率與多數指標間為逆向變化指標,並且因時間落遲、勞動市場僵固效果等,而使失業率之 變化軌跡與其他總體變數背離,且勞動市場因有工資僵固性(如基本工資制度限制工資向下調 整),以致失業率未能隨市場反應迅速調整。

5 由於勞動市場之變化向來為景氣變化之落後指標,是而在篩選勞動市場領先指標過程中,有關 勞動市場之相關指標,多因不具時間領先,或因不具相關與解釋能力而未能獲選。

6 雖然中國大陸經濟崛起,逐漸於全球經濟扮演重要角色;歐元區自 1999 年合併後對全球經濟之 影響力加深,不過因目前有關中國大陸之領先指標發布資料時間較晚;而歐元區占臺灣之貿易 比重仍低,對臺灣之影響不如美、日等國,故而略去未採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