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攝影術作為另一種敘事方式

第二節 未來可發展之課題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由視覺符號操作而形構的「台灣神話」

本論文分析各樣文類構築之台灣視覺論述,從取擇、拍攝、複製、挪用的過 程中,符號意義經過前景化、空洞化後,符號成了可為殖民者填埔帝國殖民意指 的台灣神話;本文以北白川宮、新高山、香蕉為例討論,實則可驗證此台灣神話 的符號族繁不及備載。此台灣神話於 1923 年皇太子來台更得到了「權威性蓋 章」,而後藉由觀光行程的建制,一套台灣應該如何觀看、如何觀光的方式更形 擴張,明信片、紀念戳章讓象徵意義更加典型化、固著化。本文以「日月潭杵歌」

為例,觀光者幾乎以同樣的視角複製殖民者建制的視覺框架。然則,神話的傳遞 與接收或也不必然為絕對關係,由觀看而觀光的過程中,可見台灣神話亦有可能 於傳遞與解讀的過程產生歧異性,以「台灣神社」為例,其神聖性的「到此一遊」

可為殖民統治的符號確立,卻也可能漸次為觀光行旅中風光明媚的「景勝地」而 被觀光客選擇為留影紀念的背景。

第二節 未來可發展之課題

(一) 「台灣神話」的解構可能

本文於觀看而至觀光的討論中,試論神話於於傳遞過程中的複製與可能出現 的歧異性。然承前所述,日治時期將殖民眼光凝視下的「台灣」乃至構建的「台 灣神話」,透過美術作品、教育讀本、書籍、明信片、觀光等等媒介,互為表裡 地編織了一套綿密而精緻的如何觀看台灣的秩序與系統,此一台灣視覺論述是否 真正毫無差錯地傳播並複製?殖民者鋪天蓋地欲擺置一套既定的台灣視覺論 述,於第四章的例證中已稍微可見端倪。關於此一台灣神話的解構可能,勢必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 台灣寫實攝影發展

本論文以寫真帖為研究出發,同時觀照台灣攝影的背景知識,確有兼論台灣 攝影發展之必要性。然而,彼時台灣攝影者的角色與位置,除開他們與攝影團體 的交流活動,以及參與政府舉辦之攝影比賽(尤其戰時的寫真家登錄制度),是 否有直接證據可指出台灣攝影者亦受台灣寫真帖的視覺論述所影響?宥於史料 蒐集的限制,此一問題無法於本文中回答。

以張才、李鳴鵰、鄧南光幾位台灣寫實攝影大師的作品觀之,後世能夠以其 作品中所流露之寫實風格與人文關懷加以論述,受過日本攝影教育以及與日本攝 影界交流的過程,必然成為大師專業育成的養分之一;另一方面也可以說,由於 日治時期諸多限制,台灣攝影發展寫實攝影固有其源流,然而台灣攝影者與日本 寫真,以及寫真帖所形構的台灣神話之間,如何作用於其攝影作品中?

張才跟隨台灣大學人類學家陳奇祿進行田野調查過程中所拍攝之原住民作 品,與日治時期鳥居龍藏等研究者拍攝之蕃族寫真,有其相承的視覺脈絡?或者 是完全不同的視角?再如寫實攝影家們熱衷的宗教、民俗活動,與日本寫真帖中 呈現之台灣風俗視覺論述又有何異同呢?433

再者,日本民間研究者諸如瀨川孝吉,434其觀看台灣的視點,又與殖民眼光 有何不同之處?與上述寫實攝影者相異幾希?僅就「蕃人杵歌」的影像來看,就 不同於當時殖民者固定單一的取景角度,瀨川氏拍攝了平視、俯角、仰角等各種 不同拍攝視角。誠然,吾輩可以解讀這不過就是研究者窮盡研究氣力、亟欲捕捉 台灣原住民生活、文化活動各面向的努力,但對照時人對於瀨川氏的評價,其對

433 鄒森均探討台灣寫實攝影發展,認為日治時期人類學調查的「寫實攝影」,以及台灣寫真帖中 的寫實性,為此寫實發展的脈絡源由。然而如此立論,並未細究視覺圖像建制的過程中,所涉及 的權力關係,因而本論文並未以此論點論證台灣寫實攝影發展。詳可見:鄒森均,《台灣寫實攝 影研究:以 1870 年代~1940 年代為中心》(宜蘭: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2010)。

434 湯淺浩史著,《瀨川孝吉台灣原住民族影像誌:鄒族篇》(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200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樣的疑問是:這類來自殖民母國日本的攝影者,其觀看台灣的方式與日本寫真帖 中的「台灣」如何對照?

作者才疏識淺,目前無法完成這方面論證,此部份討論也許得為其他研究者 之研究課題,或得待作者他日再行處理。

(三)觀光行旅中的文學書寫

討論台灣觀光行旅的台灣意象,尚有以文學書寫角度論者,如:佐藤春夫、

中村地平的霧社書寫,已為先行研究者所關注的議題,435本論文既以視覺論述為 討論焦點,則只能將文學書寫面向的討論暫且擱置,若然有志者可為既有文學作 品中,以文字為經緯所勾勒之台灣圖像,與影像座標中的台灣形象相互對照,或 許更可為「寫真台灣」此一命題,提供更具深度與廣度的對話。

435 邱雅芳,,〈殖民地的隱喻:以佐藤春夫的台灣旅行書寫為中心〉,《中外文學》,第 34 卷 11 期,2006 年 4 月,頁 103-131。阮斐娜著,吳佩珍譯,〈目的地台灣!──日本殖民時期旅行書 寫中的台灣建構〉,《台灣文學學報》,第 10 期,2007 年 6 月。黃舒品,《帝國觀看下的「台灣」:

日本文化人旅遊紀行中的權力論述、地方與性別》(台中: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0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昭和 10 (1935)

發行: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內理番之友

◎ 《台灣の風光》 編輯:山崎鋆一郎

出版:台南赤崁樓

《台灣山岳寫真集》 台灣山岳會(千岩助太郎)出版

《始政四十週年台灣博覽會寫真帖》 台灣大觀社(小林陸雄)出版

《始政四十週年記念台灣博覽會寫真帖》 編輯:池上清德 出版:實業展望支社

《始政四十週年記念台灣博覽會寫真帖》 出版:台灣博覽會事務局

昭和 12 (1937)

《榮光に輝く台灣》(光榮燦爛的台灣) 著作兼發行:宮尾進策

印刷:江里口利三郎_江里口印刷場(台北)

《台湾の山と蕃人》 編輯:田中薰

出版:古今書院(東京)

昭和 15

(1940) 《銃後の便り》 出版:彰化軍事後援護會 昭和 16

(1941) 《士林文化展覽會鄉土展記錄》 出版:士林協志會

◎ 昭和 18

(1943) 《寫真台灣を語る》 編著:東亞旅行社台灣支部

◎ 昭和 19

(1944) 《南方の據點:台灣寫真報道》 出版:東京朝日新聞社(鈴木節)

圖集 1895-194》(台北:南天書局,2006)

2. 荒川久編,《御大典記念台北市六十餘町案內》(台北:世相硏究社出 版部,1928)。

圖 3-1-12、圖 3-1-21、圖 3-1-22、圖 3-1-23、圖 3-1-24、圖 3-1-25、圖 3-2-1、圖 3-2-2、圖 3-2-5、

圖 3-2-6、圖 3-2-7、圖 3-2-8、圖 3-2-9、圖 3-2-10、

圖 3-2-11、圖 3-2-12、圖 3-3-1、圖 3-3-2、圖 3-3-3、

圖 3-3-4、圖 3-3-5、圖 3-3-6、圖 3-3-8、圖 3-3-9、

圖 3-3-10、圖 3-3-11、圖 3-3-14、圖 3-3-18、圖 4-1-1、

圖 4-1-2、圖 4-1-3、圖 4-1-4、圖 4-1-5、圖 4-1-7、

圖 4-1-8、圖 4-1-9、圖 4-1-10、圖 4-2-1、圖 4-2-3、

圖 4-2-3、圖 4-2-4、圖 4-2-5、圖 4-2-6、圖 4-2-7、

圖 4-2-8、圖 4-2-9、圖 4-2-10、圖 4-2-11、圖 4-2-12、

圖 4-2-13、圖 4-2-14、圖 4-2-15、圖 4-2-16、圖 4-2-17、圖 4-2-18、圖 4-3-1、圖 4-3-7、圖 4-3-8

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圖 3-1-1、圖 3-1-2、圖 4-2-2 國家文化資料庫 圖 3-1-3、圖 3-1-4、圖 3-1-5、圖 3-1-6、圖 3-1-7、

圖 3-1-8、圖 3-1-13、圖 3-1-14、圖 3-1-16、圖 3-1-18、

圖 3-1-17、圖 3-1-18、圖 3-1-19、圖 3-1-20、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3-5、圖 4-3-11 《土庫懷舊老照片》

圖 4-3-10 《 影 饗 — 台 灣 老 照 片 圖 集

(一)》

圖 4-3-13、圖 4-3-14 《舊情南瀛:台南縣老照片之 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 史料 (一) 寫真帖

表列如〈第一章附錄 1〉

(二) 台灣鐵道讀本

1.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台灣鐵道案內》,台北:編者,1908 年、1912 年、

1921 年、1923 年、1924 年、1927 年、1930 年、1932 年。

2. ジヤパン.ツ-リスト.ビユロ-臺北支部,《台灣鐵道旅行案內》,台北:編者,

1934 年、1935 年。

3. 台灣旅行案內社,《台灣旅行案內》,台北:編者,1938 年。

4.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台灣觀光の栞》,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1939 年、

1940 年。

5.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台灣鐵道旅行案內》,台北:東亞旅行社,1942 年。

(三) 報刊雜誌

1. 《日本寫真年鑑》,東京:朝日新聞社。

2. 《台灣日日新報》

3. 《讀賣新聞》(中研院日文古籍資料庫)

(四) 教育讀本

台灣總督府編,《日治時期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台北:南天書局復 刻,2003 年。

第一期:1901-1903(明治 34-36 年)。 第二期:1913-1914(大正 2-3 年)。 第三期:1923-1926(大正 12-15 年)。

第四期:1937-1942(昭和 12-17 年)。 第五期:1942-1944(昭和 17-1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台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大正九年十月一日第一回台灣國勢調 査職業名字彙》,台北:台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1922 年,頁 208-210。

2. 西村信一,《台北商工案內》,台北:台北商工會議所,1943 年。

3. 杉浦和作,《台灣商工人名錄》,台北:台灣商工人名錄發行所,1912 年。

4. 栗田政治,《台灣商工名錄》,台北:台灣物產協會,1927 年。

5. 陳永清,《台灣商工業案內總覽》,台北:東明印刷合資會社,1934 年。

(六) 法規

1. 台灣總督府,《台灣法令輯覽追錄》,東京:帝國地方行政學會,1920 年。

2. 台灣總督府,《台灣法令輯覽》,東京:帝國地方行政學會,1923 年。

二、 專書論著 (一) 中文

1. 《回首台灣百年攝影幽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2003 年。

2. John Berger 著、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台北:麥田出版,2005 年。

3. John Urry 著、葉浩譯,《觀光客的凝視》,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7 年。

4. Susan Sontag 著、黃燦然譯,《論攝影》,台北:麥田城邦文化出版社,2010 年。

5. 小川尚義主編,《台日大辭典》上冊,台灣總督府發行,1931 年;《台日 大辭典》下冊,台灣總督府發行,1932 年,皆為 1970 年代古亭書屋翻印。

6. 小川尚義原編,洪惟仁編著,《閩南語經典辭書彙編 7—日臺大辭典

(上)》,台北:武陵出版,1993 年。

7. 王雅倫,《法國珍藏早期台灣影像(1850~1920)—攝影與歷史的對話》,台 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97》,台北:原亦藝術空間有限公司,1998 年。

9. 呂紹理,《展示台灣:權力、空間民統治的形象表述》,台北:麥田出版,

2005 年。

10. 李欽賢,《台灣的古地圖—日治時期》,台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 司,2008 年一版六刷。

11. 李欽賢,《台灣的風景繪葉書》,台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年。

12. 杜嘉德、巴克禮原編,洪惟仁編著,《閩南語經典辭書彙編 4—廈英大辭 典》,台北:武陵出版,1993 年。

13. 林呈蓉,,《近代國家的摸索與覺醒—日本與台灣文明開化的進程》,台 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5 年。

14. 林玫君,《從探險到休閒—日治時期台灣登山活動之歷史圖像》,台北:

博揚文化,2006 年。

15. 松本曉美、謝森展編著,《台灣懷舊》,台北:創力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0 年。

16. 施雅軒,《台灣的行政區變遷》,台北:遠足文化,2003 年。

17. 若林正丈,《台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台北:播種者文化出版,2007 年。

17. 若林正丈,《台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台北:播種者文化出版,2007 年。

相關文件